夏天是盛產蟶子的季節。蟶子最常見的一種叫長竹蟶,兩殼形似長竹筒,因此而得名。黃縣龍口等地稱為"海指甲",海陽則叫它為"鮮子",是夏天佐酒的佳餚。蟶肉可以拌涼菜,最宜夏令。"油爆蟶舌"即取料於蟶子的長足部分烹製。其特點為脆嫩滑軟。此外還可制"苜蓿蟶子"、"肉片蟶子"等多種菜餚。另外,用蟶子氽湯,制面滷也是非常鮮美可口的。
上周末龍口市場上十幾釐米長的蟶子13元一斤,20元就可以讓一家四口吃的很滿足~大龍口封海了,海灘邊出品的蟶子更美味。童年的記憶中的夏天都是海灘
蟶子製作 不同於其他地方的蟶子,很棒獨特,閩南語"湯",俗稱"海裡的人參"
原料:新鮮蟶子1000克 大蔥1根 姜1小塊 青紅小米椒各3個 花椒約50顆 幹紅辣椒20根 料酒1湯匙(15ml) 生抽3湯匙(45ml) 老抽1茶匙(5ml)
做法:
1) 將買回的蟶子反覆清洗乾淨後,放入大碗,倒入清水沒過蟶子的表面,放些鹽或香油,讓蟶子浸泡20分鐘左右,以便能更好地吐髒。
2) 把浸泡後的蟶子衝洗乾淨,瀝乾備用。大蔥切片,姜去皮切成薄片。
3) 鍋中倒入油,然後馬上放入花椒,不用等油熱。中火加熱,待花椒的香味飄出來,花椒的顏色稍微變深就撈出來(不要等花椒變黑)。
4) 撈出花椒後,在鍋中放入幹紅辣椒,炒出辣香味後放入蔥薑片翻炒幾下,然後放入蟶子。
5) 翻炒幾下後,烹入料酒繼續炒到蟶子出湯。然後倒入生抽,老抽調味調色後再翻炒幾下,臨出鍋前淋入水澱粉勾芡即可。
食用時請去掉下圖的兩個部位:(有人習慣全部吃掉,這也沒關係,為了更加衛生,我只是建議去除而已)
1) 蟶子外圈的黑線。2)蟶子肉內黑色的部位。
超級囉嗦:
在購買蟶子時,一定要選擇新鮮的。在菜市場或超市,賣蟶子的攤位都會把蟶子泡在水中,買的時間記得觸碰一下蟶子的肉,或輕輕捏一下蟶子的殼兒,如果能閉合的,就說明比較新鮮。一直不閉合的,有可能已經死啦。
根據自己的口味,可以適當地增加或減少花椒和辣椒的數量。
蟶子很容易熟,因此從入鍋到炒制完成最好不要太長時間。蟶子預熱被炒開口兒後,再繼續炒30—50秒之間就可以了(根據蟶子數量多少增加或減少時間。)否則,炒的時間太久,肉質太緊硬,影響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