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升初,進入招生季,我有幸接觸了幾個北京重點小學的畢業生。他們的簡歷簡直可以稱為「絢爛」,節選一部分:
希望杯數學全國一等獎
美國「大聯盟」一等獎
葉聖陶杯北京市一等獎
「萬人挑戰賽」,綜合一等獎
北京市第二屆中小學生技術創意設計(TID)現場展示活動市級一等獎
北京市海澱區「中小學生藝術節」硬筆書法一等獎,琵琶七級,聲樂十級,KET149,PET159
恕我駑鈍,啥是「美國大聯盟」,「KET」「PET」?
百度了一下:美國大聯盟是美國及北美地區具有卓越影響力的中小學數學思維探索研學活動, 也是一項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小學數學思維探索研學活動。第一屆探索活動於1977年舉行, 至今已經連續舉辦了43屆。
「KET」和「PET」,劍橋英語通用五級考試分為KET(第一級)、PET(第二級)、FCE(第三級)、CAE(第四級)、CPE(第五級),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孩子,考察他們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是一種英語資格認證系統。
這樣各種榮譽傍身,各種考試踏遍,各種特長兼有的北京小學生絕對不在少數。在逐漸淡化英語學習和考試的當下,為什麼小學生就開始英語考級了?我的印象中,英語考級都是大學生的事,四六級、託福雅思......
原來,近年來,這種英語等級考試越來越熱,尤其在一線城市成為中小學生的「標配」。據悉,2016年當年,全國約2萬人報考,而短短4年,就已突破15萬人。全國的36個考點「不堪重負」,有人說這是目前全國最難搶的考試機會,沒有之一。很多家長因為搶不到本地考試的考點,要奔波到其他城市帶孩子參考。
為什麼這個考試這麼熱?根本原因在於免試就近入學後,孩子們怎樣才能有區分度呢?PET拿『優秀』就是一定的保證。有的家長直言:「如果孩子能在小學階段通過FCE、CAE,甚至達到「優秀」水平,還是很厲害的,在擇校的時候會起到一定作用。」
但是,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公辦學校實行就近免試入學,學區內報名多的學校實行搖號。以往只有民辦學校招生才舉行面談,競賽、考證在民辦學校招生中才有用。但按照國家規定,今後民辦學校也將不能進行面談,實行搖號入學。」
既然這個考試在升學中所發揮的作用不明,那家長為何還這樣拼命?原因是家長的焦慮,以為這些管用,有總比沒有好。以為有了這些傍身,就可以佔據優秀教育資源,就可以有一個好的前程。
很多人都認為北京的教育資源豐富且一流,殊不知地區的教育資源也極不均衡。以海澱為例,名校眾多,但是分布很不均衡。就近入學後,不少家長依然幻想著可以通過各種途徑進行擇校,使孩子各個階段都不落後於人。
於是,孩子成為最累的人,家長也是苦不堪言。要考試就得上課外班;要考級,也得上課外班。縱觀當下,無論孩子補課有沒有作用,上補習班都已經成為潮流,不讓孩子讓培訓班,就會被同事、朋友、鄰裡看作「佛系」家長。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時,孩子上不上培訓班還可以接受,一旦到了小學三、四年級,看著周圍的孩子都考完了CET、PET。沒有幾個家長能夠淡定。
但是每個獎項傍身的孩子是不是都能考上名牌大學,是不是都能成才?答案恰恰是否定。從各種補習班的輔助下考級、考試培訓過來的孩子,進入初高中依然逃不過這樣的循環:題目不會報班,上課跟不上報班,考試突擊報班,好像誰不報班誰就要被淘汰...但是他們的學習能力、個性化發展卻一定程度被遏制。
所以,你羨慕北京的小學生嗎?他們好像是多才多藝,但是從小被各種補習班、興趣班、考試、考級裹挾向前,有的小學生周末連一天甚至半天的休息時間都沒有,他們真是可憐!
不要認為自己的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人生很長,讓孩子擁有持續的自主學習能力,個性化發展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