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屆兩會,我的好朋友、人大代表李君豪提出建議﹕
在香港設立國家安全執法機構時,專門設置金融安全監察部門,獨立運作,由中央直接領導,確保在「一國兩制」下,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促進香港金融產業發展,防止任何危及內地和香港金融安全的行為,繼續發揮好香港金融發展的獨特作用。
李君豪從事金融界公職多年,當過港交所的獨立非執行董事,對於香港金融業的安全漏洞,以及被外國勢力的滲透情況,自然知之甚詳。
我和他討論,談至痛心疾首,不下多次。
照我愚見,這其中以香港證監會的情況,尤為嚴重。
01
香港證監會作為證券及期貨業的最高監管機構。在1992年的港英政府時代成立,初時由英國人擔任主席。
回歸後,新加坡人沈聯濤做過,英國人韋奕禮也做過,其餘的香港人例如梁定邦、方正、唐家成等,均是外資工作經驗、西方作風,日常主要溝通語言是英語。
只有在2018年10月上任的現任主席雷添良,才是比較中國化的現屆全國人大代表。
換言之,證監會由始以來即由英國人和親英勢力所把持,回歸之後,這結構也未曾改變過。在它的主要成員中,外國人、親西方者幾乎佔了多數,不消說,這其中也包括了反中亂港人士。
證監會作為金融界的最高監管機構之一,國際慣例向來定由本國人擔任,像香港這樣子長期由外國勢力所把持,世界上絕無僅有。
大衛·韋伯(David Webb,香港媒體一般直接使用其英文名)是壹傳媒的小股東,長期控有5.2%股份。至於壹傳媒的政治立場和所作所為,也無需多說了。
他有一個評論港股的網站,在近年多次的暴亂,他屢次在網站發表反中亂港的言論。
他在網站中,發表過多次狙擊港股和中資股的文章,其中最有名的是在2017年5月15日發表的「50隻不能持有的港股」,針對50隻港股,以及2018年10月19日發表的「26隻不可沾手的股份」,針對的是「華融系」3間上市公司相關的26隻股票,包括了民生銀行、綠地香港等大企業。
每逢他發表文章後,證監會例必調查相關股票,例如說,2019年2月,他向證監會投訴中國鼎益豐的股價太高,在3月,該公司即被證監勒令停牌。
毫無疑問地,這些股票的股價也因而大跌,達成了狙擊的目的。
這並非巧合,證監會當局也不止一次公開承認了兩者的行動配合。
這些由證監會和大衛·韋伯的聯合行動,重創了多隻港資和中資股,縱使絕大多數根本沒有證據證明有任何違法行為,後續也沒有停牌或檢控,但這些無辜的上市公司和股民,已遭受到重大的金錢損失,沽空者也可獲得龐大的利潤。
02
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Ashley Ian Alder)是英國人,他的前任韋奕禮,是先當主席、後當籤政總裁,以國際標準看,由外國人擔任這個在金融足輕重的位置,是不可思議的。
從其政策與行為看,這些年來,證監會拖累了香港的金融發展,對業界的發展也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例如說,在2016年,它推出《建議改善上市監管決策及管治架構的聯合諮詢文件》,除了大衛·韋伯大力支持外,業界群起反對,終於迫得它擱置了推行。
去年10月4日,證監會強硬實施《券商孖展借貸新指引》,儘管業界強烈反對,並由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負責和證監會談判,但證監一意孤行,甚至不管當時香港正值反修例風波,經濟大跌,照樣正式實行新例。
這些月來,中小型券商陸續結業,然而證監會依然沒有應對動作,眼看著業界步入倒閉寒冬。
在2019年11月,證監會30周年酒會,歐達禮發表開幕致辭,指曾有「非常重要兼有影響力的公司」以不在香港上市作威脅,要求證監會修改投資者保護規則。
更有證監會成員因此被召至禮賓府,最終證監會並沒有因壓力而修改規則。這公司就是阿里巴巴,正是因為他的阻撓,當初阿里巴巴不以香港作為第一上市地點,令到香港損失了巨額收入。
由此可以見得,歐達禮不以香港金融市場的最大利益為依歸。他的拍擋,就是「壹傳媒」股東大衛·韋伯。
03
再說證監會的「二把手」梁鳳儀。
她在中文大學新聞系畢業,哥倫比亞大學取得新聞碩士。值得注意的是,其後她在《亞洲華爾街日報》任職10年,1994年加入香港金融管理局,2008年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2015年加入證監會,2018年任副行政總裁。
雖然我不知道,她曾在美國重要媒體工作,因而和美國的關係有多深,不過,她的丈夫張國良是香港電臺前公共事務組總監。
大家都知道,港臺是萬人指罵的反中亂港基地,而張國良甚至是反中最烈的節目《頭條新聞》團隊的監製。
更有甚者,在2011年空降去當廣播處長、管理港臺的鄧忍光,正是被張國良帶頭在社交網站站發起「不信任鄧忍光運動」,呼籲全港臺員工公開宣示不與鄧忍光合作,迫鄧引退。
這令到鄧忍光無從整頓改革港臺,4年後黯然引退,禍延至今日,港臺淪為反中亂港基地,終至不可收拾,現時港府企圖整頓,遭遇到強大的反抗。
可以這樣說﹕我們不肯定梁鳳儀本人的政治立場,但她的丈夫肯定是激烈的反中亂港人士。也可以肯定地說,像梁鳳儀這種背景的人士,在證監會中,還有不少。
歐達禮行政總裁之職在今年10月約滿,本來已宣布不再續約,港府也已啟動了全球招聘程序。
我不明白,為什麼在兩會開會前夕,也即是宣布涉港國安立法之前,政府為何突然宣布,把歐達禮留任3年。
這究竟是誰的決定、誰應付的責任呢?
很明顯,歐達禮作為英國人,談不上愛中國,甚至談不上愛香港,梁鳳儀的枕邊人甚至是反中亂港,由這些人去擔任金融監管的最高位置,對於李君豪人大代表所講的「金融安全」,顯然是危險的。
更不待說整個證監會內,黃色勢力瀰漫的狀況。
作者是《香港新報》前主筆,財經作家
了解《環球時報》的三觀
原標題:《香港證監會,到底跟誰姓?》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