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黃貧血】女人臉黃就是貧血麼-紅細胞,缺鐵性貧血,血紅蛋白...

2020-12-20 中國江西網

  醫院的血液科門診經常會有自嘲為「黃臉婆」的女性「光顧」,要求醫生幫忙改善「貧血」症狀,調理出紅潤的臉色和烏黑的頭髮。但專家指出,這類急著要補血的女性大多連貧血的概念都不了解。其實,大家往往把臉色不好、頭暈目眩、腿軟乏力、口唇蒼白等中醫理論中的「血虛」症狀,與西醫的「貧血」等同。實際上,兩者不是同一概念,而西醫貧血治療與中醫治「血虛」也不一樣,貧血治療主要是特指針對不同性質的貧血所採用的病因性治療方法。在沒搞清自己是否貧血之前,不要盲目補血,否則反而添亂。

  一個人的臉色是否紅潤,頭髮是否烏黑,一半來自父母的遺傳基因,另一半來自後天的生活環境和飲食習慣,也和工作性質、精神狀態有關,不一定是貧血所致。

  誤解

  「黃臉婆」疑心貧血急補血

  「醫生,我貧血,你給我開點藥補補血吧!」自嘲是「黃臉婆」的張小姐不到35歲,日前「光顧」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血液科。沒等醫生開口她就下結論說自己「貧血」,要求醫生為她把脈調理,還要調出紅潤的臉蛋和烏黑的頭髮。接診的劉安平教授問:「這可給我出難題了。你知道什麼叫貧血嗎?」不出所料,張女士說自己臉色發黃,有時會頭昏、腿軟乏力,「證據很確鑿」。

  這就是貧血了嗎?專業的醫生卻不這樣認為。劉安平建議她扎一下手指,先查查血常規。結果一出來,自認為「黃臉婆」的張女士卻一切正常。但當醫生下診斷稱無需補血時,她卻一臉困惑。

  「許多女性都自以為自己明白什麼叫貧血,其實她們並不真的了解。」劉安平解釋說,現在人們常說的貧血主要是西醫的概念,建立在具體的血分析數據上。而在中醫學的基本理論裡面,只有「血虛」的說法。不少人因此將之對等,並把面色不好、頭暈目眩、腿軟乏力、嘴唇及指甲蒼白,並伴有耳鳴、心悸、健忘、失眠和月經不調等表現的「血虛」症狀用來判斷貧血,這種做法是不夠準確和全面的。

  劉安平強調,臉色不好可能跟自己先天形成的膚色或面部的毛細血管分布有更大的關係,也可能和抽菸、熬夜等不良習慣有關。而有些人經常不吃早餐,同樣也會頭暈、目眩、腿發軟的症狀,不一定與貧血有關。

  建議

  是否貧血?查一查血常規就知道

  「如果懷疑自己貧血,最好先要確診,最有效的做法是扎手指或靜脈抽血,檢查血常規。」劉安平介紹說,貧血在西醫中指外周血所包含的紅細胞數、血紅蛋白(也叫血色素)濃度和紅細胞壓積低於正常值。一般在平原地區,成年男性的血紅蛋白低於120g/L,紅細胞數低於4.5×1012/L或紅細胞壓積低於42%;成年女性的血紅蛋白濃度低於110g/L,紅細胞數低於4.0×1012/L或紅細胞壓積低於37%,就可診斷為貧血。

  「如果檢查結果顯示你相關參數低於上述指標,就可能患有貧血。」劉安平進一步提醒,貧血有多種類型,除了最常見的缺鐵性貧血之外,還有巨幼細胞性貧血、地中海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以及繼發性的或者惡性的腎性貧血、白血病或脾功能亢進等引起的貧血等。指標若出現異常的患者,一定要到血液病專科進一步確診,查明屬於何種病因的貧血才能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提醒

  中醫補血≠西醫貧血治療

  劉安平指出,如果憑臉色不好就判斷自己貧血,進而尋求貧血治療,顯然是不對的。只有真正患有貧血的人才需要用藥治療。

  此外,中醫針對氣血不足等症狀,往往強調補血,但跟西醫的貧血治療不同。中醫的補血往往和補氣、補陰、補陽、補腎這些概念聯繫在一起,很少單純補血。而西醫的貧血治療是個嚴謹的醫學術語,特指針對不同性質的貧血症所採用的病因性治療方法。

  但若本身不貧血,或者患有貧血症又沒分清屬於哪一類型就盲目服用補血藥物,輕的是浪費資源和金錢,嚴重的則會耽誤病情,甚至導致某些併發症的發生。

  劉安平說,有些病人過度補鐵,導致腹痛或腹瀉等消化系統症狀。而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若亂服人參、當歸、阿膠一類的補血藥,有可能加重原有疾病。因此,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補血藥。

  食療

  食療助血虛患者康復

  劉安平指出,中醫「血虛」與西醫的缺鐵性貧血在語言上有一定的共同之處。對於那些輕度的貧血病人,尤其是月經偏多且血紅蛋白偏低、查出缺鐵性貧血又有「血虛」症狀的女性,可以配合食療滋補來糾正或預防。以下一些藥食調理貼士可供參考——

  1.選擇含鐵量豐富的食物,如海帶、紫菜、蘑菇、黑木耳、蛋黃、豆製品、動物內臟、豬血、肉類等。

  2.烹調用具應選擇鐵製炊具,鐵鍋的鐵是一種無機鐵,極易為人體吸收和利用。

  3.維生素C和食用醋均能促進食物中鐵的吸收,應注意補充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如橘子、柑、西紅柿、大棗及新鮮蔬菜等。

  4.適當選擇強化鐵食品,對隱性缺鐵病人來說是一種較好的治療方法。較常用的鐵強化食品有橘鐵粉和巧克力鐵。

  5.注意飲食的葷素搭配,可提高植物性鐵的吸收。

  6.食療方:

  (1)黃豆、豬肝各100g,先將黃豆煮成八成熟,再加豬肝一同煮,每日2次,連服3周。

  (2)大棗500g(去核)煮熟,黑豆(炒)250g碾面,共搗如泥為丸。每日10g。

  7.缺鐵性貧血的飲食禁忌:(1)偏食與挑食。(2)咖啡和含草酸多的食物,如可可、濃茶、綠豆等,能減少食物中鐵的吸收。

相關焦點

  • 缺鐵性貧血吃什麼好 如何治療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很多人都有這類症狀,因為沒有很好的護理,所以才換上這類疾病了, 針對這類疾病應該怎麼辦呢?其實方法很多,但是一定要找到對的方法才可以,缺鐵性貧血吃什麼好呢?缺鐵性貧血怎麼治療呢?下面來了解一下吧!缺鐵性貧血一般我們都是通過飲食的方法來調理的,飲食的方法很重要,我們需要了解清楚,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所以我們需要重視。
  • 怎樣確定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就是由於體內儲存鐵消耗殆盡,引起病人出現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的疾病。因為缺鐵性貧血要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做鐵缺乏,這時候病人沒有明顯的血常規異常,也沒有臨床症狀。第二個階段叫做缺鐵性紅細胞形成,這時候病人會出現血常規的變化,主要表現為紅細胞體積變小,形態變小,但是,血紅蛋白濃度是正常的。
  • 缺鐵性貧血要怎麼吃?缺鐵性貧血飲食建議
    缺鐵性貧血要怎麼吃呢?不同的貧血症狀,其實在飲食上是有差別的,不能一概而論。缺鐵性貧血是很常見的一種貧血症狀,這種貧血要怎麼吃才好呢?在這裡,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缺鐵性貧血的飲食吧。 缺鐵性貧血應吃什麼好 動物肝臟:肝臟富含各種營養素,是預防缺鐵性貧血的首選食品。
  • 有一種「脫髮」叫缺鐵性貧血
    針對這種情況,如果你是80後,或者90後,亦或者是產後孕婦,你大可不必緊張,思考一下,是否為體內缺鐵,導致缺鐵性貧血。什麼是缺鐵性貧血?我們首先需要搞清楚血液為什麼是紅色的。血液裡有紅細胞和白細胞,其中紅細胞佔有絕對優勢,紅細胞充滿血紅蛋白,血紅蛋白由蛋白質、卟啉、鐵原子等原料合成,其中鐵原子與卟啉結合之後就變成紅色。
  • 於加軍:如何區分缺鐵性貧血和巨幼細胞性貧血
    無論兒童還是成人,貧血都是一種常見病,根據貧血的病因和性質,貧血分為多種類型,如: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出血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等;其中最常見的是缺鐵性貧血和巨幼細胞性貧血,我們經常在檢查或臨床工作中遇過。
  • 防治缺鐵性貧血,這樣做!
    ,60~90g/L為中度貧血,30~60g/L為重度貧血, 在我國,最常見的貧血是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是指體內可用來製造血紅蛋白的貯存鐵已被用盡,紅細胞生成障礙所致的貧血,特點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組織中缺乏可染色鐵,血清鐵蛋白濃度降低,血清鐵濃度和血清轉鐵蛋白飽和度亦均降低,表現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 警惕嬰兒缺鐵性貧血,寶寶貧血的6大原因要知道!
    醫學解讀小兒缺鐵性貧血是嬰幼兒時期最常見的一種貧血。主要發生於6個月——3歲的寶寶。其發生的根本病因是體內鐵缺乏,致使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而發生的一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由於出生後3個月內是嬰兒體重增長最快的時候,這時寶寶的血容量增加很多,紅細胞被稀釋,血紅蛋白能降低到90-110克/升。隨著血紅蛋白的緩慢下降,紅細胞生成素逐漸增加,骨髓造血細胞的功能愈加活躍,可以造出更多的紅細胞這樣才能彌補血紅蛋白與紅細胞,更多的消耗掉造血原料鐵,葉酸,維生素B12等。由於配方奶中的鐵不容易被寶寶吸收,而母乳中鐵的含量又不多。
  • 缺鐵性貧血難治嗎?
    貧血是指人體外周血紅細胞容量減少,低於正常範圍下限的一種常見的臨床症狀,在臨床上以血紅蛋白(Hb)濃度的測定來代表紅細胞容量的多少;成年男性的Hb小於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小於110g/L,孕婦小於100g/L,就會有貧血。 什麼是缺鐵性貧血?
  • 常見貧血知識普及——缺鐵性貧血
    貧血(anemia)是指人體外周血紅細胞容量減少,低於正常範圍下限的一種常見的臨床症狀。由於紅細胞容量測定較複雜,臨床上常以血紅蛋白(Hb)濃度來代替。我國血液病學家認為在我國海平面地區,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婦Hb<100g/L就有貧血。缺鐵性貧血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貧血,由於體內鐵元素的缺乏,導致缺鐵性紅細胞生成,最終引起了該病的發生。
  • 貧血有什麼症狀?出現缺鐵性貧血只是單純的口服鐵劑就可以了嗎?
    提起貧血,相信很多人都是見怪不怪的。現在很多人都是會出現貧血的情況的。 患者以女性居多,貧血也是以缺鐵性貧血居多。
  • 缺鐵性貧血、地中海貧血 一張血常規查出多種病
    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是最常見的貧血,患者常常會有乏力、易倦、頭暈、臉色蒼白等症狀,而只要做血常規檢查就很容易「揪出」這種疾病的。最近吳小姐老感覺胸悶氣短,嘴唇有點泛白,偶爾還會感覺疲勞乏力,她以為是懷孕後的正常表現,但是做產檢時,醫生要求她做血常規檢查,結果發現她有點缺鐵性貧血。
  • 缺鐵性貧血症狀有有哪些 缺鐵性貧血的原因
    缺鐵性貧血是貧血種類的一種,也是常見的疾病。一般的高發人群是嬰兒和婦女。缺鐵性貧血的危害很大,如果不再以重視,會導致嚴重的後果,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細心呵護自己的身體,防患於未然,那麼缺鐵性貧血症狀有有哪些?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缺鐵性貧血症狀有有哪些1、缺鐵性貧血的臨床表現主要有腹脹腹瀉,面色萎黃或蒼白,食慾減退,倦怠乏力,噁心,吞咽困難。
  • 長期過度喝茶,當心缺鐵性貧血
    「醫生,我的臉色長期蒼白,容易頭暈,這是貧血嗎?」這是清遠市人民醫院血液科主治醫師薛祥俊在門診最常聽到的問題。隨著當前生活水平的提高,貧血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當機體對鐵的需求與供給失衡,導致體內貯存鐵耗盡,繼之紅細胞內鐵缺乏,最終引起缺鐵性貧血。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都出現了缺鐵性貧血這種情況。
  • 缺鐵性貧血有哪些症狀?哪些人群容易患缺鐵性貧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貧血這個詞,而缺鐵性貧血則是其中的一種,也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當機體對鐵的需求與供給失衡,導致體內貯存鐵耗盡(ID),繼之紅細胞內鐵缺乏(IDE),最終引起缺鐵性貧血(IDA)。
  • 缺鐵性貧血能喝咖啡嗎 缺鐵性貧血不宜吃三種食物
    缺鐵性貧血是一種發病率很高的貧血症,患有缺鐵性貧血的人在日常飲食中往往只重視補鐵和補血,卻忽視了一些飲食禁忌。那麼缺鐵性貧血能喝咖啡嗎?有哪些飲食禁忌要注意?
  • 缺鐵性貧血患者之飲食物語
    缺鐵性貧血,顧名思義是指各種原因導致人體內鐵量不足,直接影響紅細胞內血紅蛋白合成,從而影響紅細胞成熟的一種貧血。明確並去除引起貧血的病因,是治療缺鐵性貧血的首要措施。患者還需要補充鐵劑以改善血象、緩解症狀,恰當的飲食調理對整體治療也有重要影響。
  • 缺鐵性貧血(幾乎每年都考,考試重點!)
    缺鐵時由於髓過氧化物酶和氧化爆發活動性降低,致巨噬細胞功能和脾自然殺傷細胞功能障礙,故缺鐵性貧血病人感染的發生率不但不會減低,反而會升高,而其餘各項均見於缺鐵性貧血病人。()A血清總鐵結合力減低B血清轉鐵蛋白飽和度減低C血清轉鐵蛋白減低D紅細胞的游離原卟啉減低E網織紅細胞減低正確答案: B 試題解析缺鐵性貧血患者血清轉鐵蛋白飽和度減低是對的,而血清總鐵結合力、血清轉鐵蛋白和紅細胞的游離原卟啉一般都是升高而不是減低;網織紅細胞代表骨髓造血功能,由於本病是造血原料缺乏引起的貧血
  • 紅細胞與血紅蛋白公式的妙用
    正常情況下,人體紅細胞與血紅蛋白之間存在一個公式 以舊計量單位的數值來說明,健康成人紅細胞數(萬/mm3)與血紅蛋白量(g/dl)的正常比例約為100:3,即100萬紅細胞約相當於3g血紅蛋白。
  • 來,手把手教你認識缺鐵性貧血!
    這是一個典型的缺鐵性貧血報告結果。首先看血紅蛋白濃度,低於正常範圍,便可以鎖定為存在貧血。根據血紅蛋白濃度含量,將貧血的嚴重程度劃分為輕、中、重、極重度。
  • 科普下缺鐵性貧血的實驗檢查及鑑別診斷如何進行
    近日有關於科普下缺鐵性貧血的實驗檢查及鑑別診斷如何進行的問題受到了很多網友們的關注,大多數網友都想要知道科普下缺鐵性貧血的實驗檢查及鑑別診斷如何進行的具體情況,那麼關於到科普下缺鐵性貧血的實驗檢查及鑑別診斷如何進行的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