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一位網友的提問:自卑、內向、社交恐懼,常感覺自己一無是處,該怎麼辦?
了解真正原因
我在解決這一個問題之前,先了解一下這三種表現是什麼。
首先自卑感,自卑感就是指和別人比較,我們低估了自己產生的這種情緒體驗而陷入一種心理上的缺陷。
而內向則大多表現為不太願意與人交往,性格比較沉悶不外露。
什麼是社交恐懼?
這種恐懼就是以過分和不合理的把外界某種客觀事物為情境的主要表現,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或者是不合理的,但仍反覆出現難以控制。
這三種現象,它是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說自己認為心理上處於一個弱勢,害怕與別人交往,把自己設立在一個對自己來說很不利的一個情境當中,有一種不安全感。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情況?
其實那種不安全感跟我們的成長環境有很大關係,跟我們的周圍環境也是有關係的,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超出自己理解範圍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可能讓感到非常的無助或者是受到了創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不安全感。
改變自己
既然知道了它的原因,我們就要改變自己。
01、而面對內向的人,我推薦一個方法就是4P方法。
這個是什麼呢?
指的是準備(preparation)展示(presence)推動(push)練習( practice),通過這個4個步驟就會形成一個訓練的閉環。
作為一個內向的人,不得不參與一些需要領導能力的場景當中。
第一步:準備。計劃越充分應對自如
準備工作會讓你應對突發事件時也會有信心表現出來。
第二步:展示。贏得好感的技術
就是你要如何定位你自己,把你自己好的一面展示給別人去看
第三步,推動。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在整個準備過程當中,你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你要如何推著自己離開舒適區,把自己提前準備的東西展示出來,這中間需要戰勝你自己。推動自己戰勝恐懼的方法是提高和鞏固這些技能的最佳方法。
第4步,練習。創造機會不斷提高
利用每一次機會來練習新的行為方式,很多成功的人士或者運動員都是通過不斷的練習來獲得成功的。
剛才說的那個是面對內向內向的人,要如何訓練自己。
02、下面,我來說一說對於自卑的人和社交恐懼的人要如何訓練?
在生活當中我們肯定都會遇到這一類人,他們看起來非常的冷漠,總是把自己放在一個封閉的殼子裡面,不與外界接觸,其實這個也不是他們不願意面對的這個情況,只是他們覺得對人對外界是一種不安全感,就像顧城的詩叫《避免》:
「你不願意種花,你說,我不願意看見它一點點凋落。是的,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對於如何避免,如何處理這種不安全感的心理方法。這種方法又叫做自我交談法,
步驟一:就是找準「病灶」,也就是說要學會識別自己在心理上是否存在不安全感,要正確的評價他。
舉個例子,一個經常使用「必須」的人,就往往會陷入到追求完美的困境。就是另外一個經常擔心我會怎麼怎麼樣,我不能怎樣,那就可能會產生一種迴避的心理。再有就是一個人經常會要不要給他打個電話,我要是不給他打個電話就生氣,往往這種人就很在意別人的感受,就明顯的暴露出來,你的內心是一個就非常不安全感的人。
步驟二:將自己一分為二
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就需要做這個訓練,就是要將自己一分為二分出,哪一個是你擁有健康思維的人,哪一個是你充滿不安全感的負面思維?
這一步一定要讓你認清楚自己。
步驟三:就是要對不安全感堅決說不。
也許有的人會認為腦子裡想的是什麼,沒有辦法控制啊,那我更沒有辦法去控制我自己的行為啊。
步驟四:掙脫固有思維
我舉個例子來說,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說對一件事情說不。這些事情很容易做不到嘴上說的那樣,所以我們就很容易被自己腦海裡的不安的想法纏住,先入為主我想的是怎麼樣?那是我實際並沒有這樣做。
步驟五:自我啟發。
自我啟發有兩層意思,第1層意思就是儘早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可以從一些難度較低,危險係數較小的一些挑戰開始,從簡單的成功起步不斷積累成功的經歷,增強自信心。而第2層意思就是保持持續的成功,也就是說如果你決定要打開心扉,你就要堅持努力的長期去做這件事情下去,不要半途而廢,也不要一勞永逸,因為不安全感已經成為你的個性和習慣,一旦你不能失去的就讓它很快就會恢復原樣。
寫在最後
我們遇到問題不要陷入思維模式中,更不要過多的依賴他人,而是要加強自我訓練,加強讓你自己照顧自己,重新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