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不僅僅會發生在我們成年人的身上,在一些膽小或者內向的孩子們身上也會經常發生,但是會讓很多人誤以為這是孩子們老實聽話的表現。如果家長們沒有多加關心留意,就很容易導致自己的孩子擁有社交恐懼症,這會嚴重的影響孩子們心理和性格發展。
我朋友的兒子,在去親戚家玩耍的時候,孩子雖然表現得很高興,但是他都不太喜歡去叫人,這就讓我的朋友感覺很為難。在培養很多次,並不斷的去引導孩子以後,孩子還是不配合也沒有進步,甚至有時候還會對著朋友大聲喊道:"媽媽,我不想去了!"
我的朋友覺得很尷尬,下不來臺,孩子的執拗和不禮貌讓她也不知道該從什麼地方下手。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孩子慢慢適應了親戚家的環境,在朋友的支持和鼓勵下,孩子終於能夠和親戚熟絡起來,最後回家的時候,孩子居然還表示想再來親戚家玩耍。
其實,孩子對他人表現的內向和膽小,很有可能都是社交恐懼的表現。
孩子社交恐懼的表現
(1)在一些公眾場所,例如學校、遊樂園、公園或者商場、親戚家,孩子們會感到極度的恐慌、焦慮或者緊張。
(2)在一些人多的場合,孩子們害怕與自己的同伴或者跟隨的大人去面對面的交流,或者即便去交流了,也是在極度的恐懼之中度過的;
(3)孩子不敢與陌生人見面,更不敢與陌生人之間進行交流,或者見到陌生人的時候就會感覺到心慌耳熱。
這種封閉自我、不愛交流的狀況,往往是性格問題所導致的。敏感、內向、自卑這些心理會讓孩子不願意敞開心扉,積極的社交。孩子社交恐懼的原因
(1)性格內向
內向的孩子往往喜歡安靜,不喜歡與他人接觸,而情緒不穩定的孩子卻容易出現焦慮的情緒,對各種刺激的反應會比較激烈,在與他人交往時,強烈的情緒反應會讓他們無法正常的與別人交往。
(2)自卑
自卑的孩子,在面對別人時,會常常不敢做事,更無法與他人進行正常的溝通交流。他們就會直接拒絕與他人進行溝通,躲在小角落裡,不願意見任何人。
(3)性格敏感
性格敏感的孩子,也會很容易害怕他人的看法和眼光,害怕得罪別人,不敢和別人說話,怕說出口的話別人不愛聽,從而會考慮很多,所以會更加害怕恐慌與他人交流。
有社交恐懼心理的孩子,是一種封閉的、自我的狀態,缺少更多交流和成長的機會,對孩子的品格,心態、能力都會產生影響。
社交恐懼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
1、 自我封閉性
主要表現為不主動與人交往,不能與他人進行相互理解和溝通,或者以自我為中心,拒絕交朋友,不重視友誼,更會避開競爭或者競賽,不參加任何集體活動,不願意去拋頭露面,更不願去表現自己。
2、社交恐懼感強烈
社交恐懼症是對社交場合及其刺激作出極不適當反應的心理異常現象。其主要特點是孩子一旦進入社交場合就會有強烈的恐懼和不適感,不能夠自控,甚至完全不能夠與他人交往。
3、心理品質反常性
孩子們的注意力難以集中,會經常性的疑神疑鬼,對他人給自己的評論和批評十分敏感並耿耿於懷,有時候會難以接受,進而可能會貶低和妒忌他人。他們還會經常自暴自棄,常常處於鬱悶、乖僻、過度敏感的心境。
4、語言表述能力差
主要表現為語言表達不連貫,或者缺乏表達感情、詞彙等。這是因為強烈的自卑從而阻礙了孩子大腦中負責語言交流系統的正常運轉,以至於孩子們不善於和他人進行交流,進一步又影響了孩子詞彙和語言的信息量。
父母作為孩子的引路者,是對孩子性格、行為、心理影響最大的因素。所以要首先給孩子溫暖和引導,讓孩子敞開心扉,擁抱社會,表達自我。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懼
多多帶孩子接觸外界環境當自己的孩子接觸到足夠多的陌生環境時,他們的內心會因為熟悉而產生安全感和無距離感。不管是在公共場所還是自己家的小區都是很不錯的地方。
多多引導孩子與同伴間的互動在孩子與同齡人的相處過程中,他們會學到合作的意識,也可以在遊戲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分享和懂得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少幹預孩子與同伴間的活動孩子與同伴們之間的活動,可以大大的幫助孩子建立主動解決社交關係的認知,另外孩子們之間的互相打鬧也不必要引起父母們的焦慮,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獨自去解決問題,讓孩子自己去獨立起來從而減少孩子對家長的依賴。
結語:
當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社交恐懼方面的表現時,作為家長,一定不要過於強硬的去勉強孩子接受所處的環境變化,這樣做只會引起孩子們的抵抗和反感情緒。父母們可以多帶著自己的孩子出去走走轉轉,並適當的鼓勵自己孩子多多參與其中。同時,家庭環境的和諧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孩子社交行為的基礎和參考。
(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