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沒有彩排「軟暴力」正在摧毀孩子的心理

2020-10-12 新品資訊

在許多父母眼裡,不打孩子就認為自己對於孩子很仁慈。事實上,你可能在無意中的一句話而損害孩子的心靈。很多孩子自卑、消極都可能與家長的心理暴力有關,從心理學上講,稱這種為軟暴力。

軟暴力即心理暴力,父母通過語言、文字、態度、表情等方式來責怪孩子。這是一種情感虐待,一種心靈上的摧毀行為。

好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家庭不提倡「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育兒理念。雖然不再使用武力解決,但「軟暴力」卻不計其數,時刻伴隨著孩子的成長。

在現代家庭很常見的軟暴力分為以下幾種:

1、剝奪孩子的話語權

「大人說話小孩插什麼嘴?你閉嘴!」等類似的言語攻擊都可能造成孩子不再敢爭取自己的正當權益,也不願意向父母敞開心扉。

2、把孩子比作動物

「你是豬嗎?怎麼這麼蠢啊!」類似言語說多了會導致孩子自卑,認為自己什麼都比別人差,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自暴自棄,甚至產生逆反心理,用各種行為來抵制對父母的不滿,俗稱「對著幹!」

3、歧視和侮辱孩子

「長得這麼胖還吃?還不照照鏡子」,尤其是當著親戚的面辱罵孩子。這些行為都是在踐踏孩子的尊嚴,有家長可能會說小孩子說說沒有什麼太大問題。殊不知,可能就是因為你的一句話,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會特別低,自卑、懦弱、不敢挑戰很容易成為他們一貫的表現。

語言暴力往往是最傷人的「軟暴力」。

在「17歲神童被中科院退學」,當其母在得知兒子退學的消息時便趕到中科院,指著大樓,讓兒子跳下去,繼而又指著旁邊車水馬龍的道路,讓兒子去被車撞死,歇斯底裡地喊著:「你死了算了….!」

這些言語像糖衣炮彈一樣擊中人的心,大人都受不了,更別說一個孩子了。

嚴重的可能還會發生慘劇,在泰國的一家超市,因兒子長期沉迷於遊戲,父親看到兒子日漸萎靡,怒不可遏,脫口而出一句氣話:有種你就別活了。父親說完這句話,將手槍上了膛放在櫃檯上,正欲轉身離去。兒子拿起手槍,對準自己的腦袋扣下了扳機。

這些例子都是家長的一種無力感的表現,一種自我防禦的行為,以掩飾內心的緊張而產生不理性的情緒。

孩子的內心往往是很脆弱的,他們會很看重父母的態度,也許只是很小的一個暗示,在孩子看來都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是時候放下你那冰冷的話語,擁抱孩子,細心傾聽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如何避免「軟暴力」,應該注意以下兩點:

做孩子的傾聽者

當孩子遇到有任何委屈和抱怨,記得聆聽他們心中的想法。不要急著講大道理,先表示理解,他們會感覺到有人是懂他的。如果真的是孩子處理方式欠缺,可以在孩子平復之後再慢慢進行引導。

不要把責任推給孩子

當孩子有任何厭學、怨恨的情緒時,不要急著去教育孩子。更不能把自身的恐懼強加給孩子,這樣會讓孩子感覺自己就是個拖油瓶,完全沉浸到了生活在恐懼之中,迷失自我。

養育孩子,愛之深,責之切,但底線一定要守好,不然就要適得其反了!

語言是門藝術,足以改變孩子人生的發展方向。做家長的要明白,孩子的世界並不只有快樂,他們同樣承受著壓力,應該時常給孩子一點鼓勵,這才會讓孩子感受到這個世界一直有人愛著他。


相關焦點

  • 在親子教育中,比打罵孩子更可怕的是「軟暴力」,家長別不以為意
    10分鐘後孩子就出來找媽媽道歉了,並保證自己下次不會了,只是孩子的表現就好像他的習慣動作一樣自然,就像是每天訓練過一樣。大家都知道打罵孩子是一種暴力教育,可能會對孩子產生非常不好的影響,雖然林同學並沒有打罵孩子,但是這其實也是一種暴力教育,不過是一種軟暴力,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並不比暴力教育小。
  • "軟暴力"正在幼兒園蔓延,很多孩子"中招",多數家長沒有察覺
    和校園暴力一樣,在學校裡"軟暴力"的施加主體,也不僅僅是學生,還有可能是老師。和小學初中等相比,更為自由的幼兒園,成了"軟暴力"蔓延的地方。很多孩子紛紛"中招",但由於跡象不明顯難察覺,多數家長沒有察覺!
  • 以下「軟暴力」正在幼兒園中發生,孩子默默承受,家長卻毫不知情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上幼兒園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成長過程,也是孩子從家庭到校園的過渡階段,對孩子的社會性發展是很重要的。一般來說,孩子上了幼兒園,家長都會擔心孩子有沒有打架、有沒有被欺負?
  • 教育孩子時,不打不罵不代表沒有「暴力」行為,家長應警惕軟暴力
    其實我一直聽我這個同事說,他十分不支持暴力的方式來教訓孩子,今天一看,他確實沒有採用暴力的方式教訓孩子,比如在孩子做題做得慢的時候,有些家長會教訓孩子說,「你看xx家的孩子多麼聰明,一下子就把題做好了,你怎麼這麼笨,到現在都還沒有做好
  • 「一網打盡」校園「軟暴力」
    校園「軟暴力」遠遠比「硬暴力」的負面危害更加嚴重,身體的傷害可以治癒,心靈的傷害會後果不堪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自閉、自卑、消極等負面情緒不是無端端產生的,這與家長與老師對孩子的教育攸關重要。心理暴力,也就是軟暴力,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在精神和內心層面的,這是一種心靈的摧殘以及情感的虐待,家長們要好好注意,軟暴力產生的心理影響的深刻且嚴重的。
  • 「新型軟暴力」正在幼兒園蔓延,很多娃被「擊中」,家長卻沒察覺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也沒有一模一樣的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想法和脾氣觀念。當然,孩子也不例外。 寶寶從出生一直生活在爸媽的保護屏障裡,可總有一天要脫離溫室,需要獨立生活學習。但是不同性格的孩子,面對的問題也截然不同。
  • 7歲男孩假期做376張試卷,媽媽很自豪,高壓教育正在摧毀孩子
    但事實上這樣的高壓教育,導致徐敬凱心理壓力過大,害怕自己會失敗,所以遇到機會他常常不敢主動的去把握。高壓教育正在摧毀孩子的未來很多父母認為壓力能夠被轉換成為一種推動孩子前進的動力,所以他們對於孩子寄予了非常大的期待,為了讓孩子能夠走上自己規劃的道路,父母會給孩子創造一個"高壓"的教育環境。
  • 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父母切忌情緒勒索,給孩子造成傷害
    小時候,父母總是會拿那些優秀的孩子與自己比較,想以此達到激勵自家孩子的目的,但父母卻沒有想到這樣的做法,會讓這個&34;成為自家孩子的噩夢。軟暴力就是一種不同於肢體對別人造成傷害的行為,同時也叫做&34;,通過讓對方的精神出現焦慮,讓對方產生害怕或者恐懼心理的行為。軟暴力通常有一個非常&34;的特點,&34;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對別人使用了軟暴力,所以軟暴力的危害經常會被人們忽視,這也是軟暴力為什麼這麼可怕的原因。
  • 將孩子越推越遠的「軟暴力」,多數父母難逃「情緒勒索」的陷阱
    有些家長為了孩子以後能有好生活,在孩子小時候就開始為孩子計劃將來,將所有的愛全部給予孩子,希望未來自己家孩子可以比別人家孩子更好。不過,家長們需要明白一個道理:過多的愛會變得沉重,壓的孩子喘不過氣。家長自稱著「為你好」這種話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枷鎖,束縛住孩子的身心健康。
  • 中國式「情緒勒索」:比對孩子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等到工作穩定,父母還是會跟你說「小時候跟你玩的那個誰,孩子都生了,你看看連個對象也沒有。」……就這樣「別人家的孩子」充斥著我們的一生,家長可能覺得這種教育沒有問題,用優秀的案例激勵自己的孩子。其實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之中已經不知不覺的形成了「軟暴力」,只是家長沒有發覺而已。這種「軟暴力」容易對孩子造成「情緒勒索」,從而使得他們的成長受到影響。
  • 家庭教育中,比打罵更可怕的是父母「軟暴力」,家長切勿情感勒索
    家庭教育可以說是所有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如果自身的家庭教育沒有做好,那麼即使學習再好都沒有用,所以原生家庭教育的影響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在和睦的家庭和生活在暴力的家庭裡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現在的家庭教育中,有一種"新型暴力"比打罵更可怕,那就是父母"軟暴力"。
  • 不打孩子就是不傷害孩子?這樣的「軟暴力」更狠,父母們卻都在用
    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現在的父母教育孩子不再信奉之前傳統的"棍棒教育",都希望通過對話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他們言語上的"軟暴力"有時候同樣傷人,甚至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你是否發現孩子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不愛說話,原本活潑的性格變得內向,甚至異常敏感,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如果出現了這些情況,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已經在你"軟暴力"的語言下產生了心理障礙。
  • 孩子在幼兒園遭受「軟暴力」,往往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多留意
    但還有一種「暴力」常被人忽視,那就是「軟暴力」,這是一種心理上的暴力行為因此,當孩子害怕去幼兒園,家長要耐心了解原因,不要粗暴地趕孩子去上學。被同學排擠、老師忽視,或當成反面例子如果孩子常被同學排擠、老師忽視,甚至當成反面例子的時候。那麼,孩子這個時候可能正在遭受著「軟暴力」。
  • 父母這幾種表達方式看似無心,其實是軟暴力的一種,說出口即傷害
    媽媽哪幾句話是屬於軟暴力的諷刺、挖苦、貶低廢物,這麼簡單的題都做不出來?蠢死了,就知道吃,我寧可沒有生過你,丟人,走開走開,怎麼這麼笨?……這類中傷、貶損、侮辱、罵人的語言,是常見的家庭軟暴力的方式,這些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差。做什麼都不行,長相不行、學習不行,交際不行、馬虎、粗心等等,沒有一句是肯定的話,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認可。這樣近似於侮辱的言語,是對孩子最惡劣的精神虐待。
  • 對於孩子來說,比家長的打罵更可怕的,是家長的「軟暴力」
    ,但其實他們的這種「軟暴力」,更為可怕。雖然說,打罵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非常之大,是一種極為可怕的教育方法。但是,這種「軟暴力」的可怕程度,絲毫不比打罵孩子弱。這是因為家長採用這種教育方式,就是在控制孩子的思想。
  • 幼兒園也有「軟暴力」,孩子正默默承受,大部分家長卻並不知道
    幼兒園是孩子們步入社會的第一個教育集體,它承載著父母的期望與孩子的純真。但幼兒園帶給孩子的影響不只是正向的,這其中也包含了各種負面影響,甚至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生活學業發展。其中幼兒園「軟暴力」,可以說是影響最大的。
  • 讀懂孩子心理!包河區親子心理拓展夏令營來啦!
    面對孩子失望的小眼神你是不是有點捉急:TA到底怎麼想的呢?現在,寶爸寶媽們可要注意嘍包河區親子心理拓展夏令營現場給你支招!親子心理拓展,開營!8月21日,在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學,包河區第八屆青少年親子心理拓展夏令營暨心理健康志願者專業培訓活動正在舉行,舞臺上由小朋友們進行情景表演,臺下的父母們則根據表演內容來猜測小朋友們在劇中所表達的情緒。
  • 父母以下幾種行為,可能正在摧毀孩子的自尊心,讓他感到「丟臉」
    ,還沒有自己的認知時,對於父母的一些的行為並沒有多大的感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智逐漸成熟時,面對父母的有些行為則會摧毀其自尊心,讓他覺得丟臉,恨不得一副誰也不認識誰的模樣。甚至會認為在別人面前教育是一件特別自豪的事情。但其實父母的舉動卻忽略了孩子那顆小小的自尊心,不僅會讓他們覺得很沒有面子,還會讓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自信心也隨之崩塌。
  • 父母的「羞辱式教育」,正摧毀孩子自信心,聰明家長要學會這3招
    其實這樣的做法根本就沒有幫助到孩子,反而一步步地摧毀了孩子的自信心,在父母的嘲諷和責怪下,孩子因為長期的心理折磨,給孩子帶來了難以磨滅的傷害。「羞辱式教育」的危害:危害一:使孩子變得自尊全無自尊心從孩子很小開始就形成了,想要摧毀一個人的自尊很快,而要重建一個人的自尊卻很難。自尊心是孩子可以正確認識自我,能夠在人群中生活下去的主要來源。
  • 父母這幾種「軟暴力」最傷孩子,一個比一個狠,你碰了幾個?
    當孩子出現這些情況時,爸爸媽媽們一定要當心了,孩子很可能是自卑心理在作怪!自卑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下面,我們就從家庭角度,帶大家一起認識那些會使孩子變自卑的言語和行為:家長「軟暴力」經常導致孩子自卑軟暴力,即心理暴力,是指用言語、表情、態度等對他人的內心造成傷害的行為。有的孩子形成了膽小、敏感、不自信的性格,這大多源於父母的這種心理軟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