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歷貪官落馬後拒不配合 受審時堅持英語交流

2021-01-08 觀察者網

《檢察日報》26日介紹了一位重慶基層檢察官呂端冬。呂端冬曾運用超強的審訊能力,攻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線,促使嫌疑人交代了利用職務之便受賄4000多萬元的犯罪事實,成為當時重慶市基層檢察院查處受賄數額最大的案件。而在接手另一起貪腐案件時,有碩士學歷的貪官受審時堅持用英語交流,呂端冬也利用英語與貪官鬥智鬥勇。

一身筆挺的檢察制服,一頭濃密的短髮,一張帶著自信的臉龐……這是記者見到檢察官呂端冬時的第一印象。雖然他只有30歲,但是從2011年參加工作以來,這個幹練的小夥子已經參與查處過各類貪汙受賄案件近百件,成為了重慶市大足區檢察院反貪戰線上的中堅力量。

呂端冬正在查閱卷宗(圖片來自《大足日報》)

夢想——

做一名維護正義的檢察官

「我家鄉有『武松打虎』的歷史傳說,我也想延續先輩們的傳統,立足本職工作,做一名不懼虎狼的反貪檢察官。」呂端冬說,他的老家在山東陽穀,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裡。從小到大,關於武松伸張正義的英雄故事,他沒少聽說。上初中時,呂端冬看了一部關於檢察官題材的電視劇,從此便有了一個夢想,以後做一名維護正義的檢察官。

2009年9月,大學畢業後,呂端冬參加了重慶市基層政法幹警招錄考試,考入重慶市大足區檢察院。年少時的夢想成真,這讓呂端冬興奮不已。2011年7月,他轉入職務犯罪偵查局工作。作為一名新人,呂端冬在工作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剛來的時候,在審訊過程中,許多犯罪嫌疑人地方口音太濃,根本聽不懂,這讓我苦惱了好久。」呂端冬說。後來領導和同事們告訴他,不要因為這個原因就讓自己陷入了被動。他們讓他在工作生活中儘快學會重慶話。同時,在審訊中注意不要按照對方的思路走,要以自己的審問為主導,這樣既能起到震懾的效果,又能解決溝通的障礙。從那之後,呂端冬上班就特別留意聽同事們說的重慶話,下了班就到菜市場、超市這些人多的地方去聽。三個月後,他聽重慶話基本沒有障礙,辦案中的這個困難迎刃而解。

審訊——

用英語攻破嫌犯心理防線

2011年秋,呂端冬所在的辦案組接手了一起貪腐案件,犯罪嫌疑人劉某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嫌疑人到案後,一直拒不配合,案件的偵查一度陷入了僵局。呂端冬細心地發現,由於其本身學歷較高,女兒又一直在加拿大留學,所以劉某一直有堅持學習英語的習慣,英語口語水平較高。在審訊過程中,劉某堅持審訊人員用英文與他交流問話。

「那是不是我們用英語來審問,你就把犯罪事實都老實交代了?」初出茅廬的呂端冬抓住了這一話題隨即反問,劉某沉默著笑了笑。帶著一股初出校園的倔強和不服輸,呂端冬工作之餘開始重拾自己的英文書本,花了三天突擊訓練自己的聽力與口語,準備和劉某的第二次較量。

第二次訊問劉某,呂端冬從容流利地和他說起了英語,逐漸攻克了劉某的心理防線,交代的犯罪事實越來越多。在審訊休息中,劉某問:「你覺得用『負隅頑抗』形容我現在的處境,是不是很合適?」「不合適,我覺得『困獸猶鬥』這個詞更適合你。」呂端冬說。劉某聽完「困獸猶鬥」這個詞後,沉默了半天,之後就全部交代了所有犯罪事實。

呂端冬(右)與同事一起探討案情(圖片來自《檢察日報》)

辦案——

參與查處貪汙受賄案百餘件

職務犯罪偵查是一項精細的工作,也是一項隱蔽性非常強的工作。線索初查、分析研判、尋找突破口、案件審訊,這些都非常考驗辦案人員的偵查、取證、審訊和法律適用能力。為此,工作中的呂端冬刻苦認真學習,成長也極為迅速。

2011年底,呂端冬參與查處了某村支兩委工作人員貪汙國家糧食補助款的案件。該案犯罪嫌疑人利用職務之便,將國家糧食補助款私吞,給人民群眾造成了很大的損失。為了儘早破案,呂端冬跟同事們起早摸黑,查對帳目,走訪群眾,尋找突破口,最終偵破此案,贏得了當地群眾的拍手稱快。

後來,呂端冬還領辦了一起重慶市檢察院指定管轄的賄賂案件。呂端冬運用超強的審訊能力,攻破了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線,促使嫌疑人交代了利用職務之便受賄4000多萬元的犯罪事實,成為當時重慶市基層檢察院查處的受賄數額最大的案件。

「無論涉及財物的多少,都是對政府和司法機關公信力的損害,群眾非常關注,我們絕不能讓貪腐分子逍遙法外。」從那以後,呂端冬也更加堅定了「打虎拍蠅」的信念。在辦案的過程中,雖然難免會遭到犯罪嫌疑人各種各樣的威脅和引誘,但呂端冬毫不懼怕,他始終相信邪不壓正。從事檢察工作6年,呂端冬已參與查處了各類貪汙受賄案件70餘件,主辦案件30餘件。

在呂端冬的簡歷表上,有一連串榮譽:2013年、2014年,連續兩年獲得大足區檢察院先進個人;2015年被重慶市大足區委、區政府嘉獎;2016年被市檢察院記個人三等功。榮譽的背後,是呂端冬異於常人的努力和付出。談到未來,呂端冬說:「我只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做公平正義的終身守護者。」

相關焦點

  • 貪官受審堅持英語交流 檢察官用英語攻破其心理防線
    呂端冬(右)與同事一起探討案情  他用英語與貪官鬥智鬥勇  一身筆挺的檢察制服,一頭濃密的短髮,一張帶著自信的臉龐……這是記者見到檢察官呂端冬時的第一印象。雖然他只有30歲,但是從2011年參加工作以來,這個幹練的小夥子已經參與查處過各類貪汙受賄案件近百件,成為了重慶市大足區檢察院反貪戰線上的中堅力量。
  • 貪官受審堅持英語交流 檢察官用英語攻破其心理防線
    呂端冬右與同事一起探討案情他用英語與貪官鬥智鬥勇一身筆挺的檢察制服,一頭濃密的短髮,一張帶著自信的臉龐
  • 貪官堅持用英語接受審訊,檢察官突擊訓練終攻破心理防線
    貪官堅持用英語接受審訊,檢察官突擊訓練終攻破心理防線 李立峰、趙珊珊/檢察日報 2017-09-26 11:31
  • 不是博士就是教授,貪官拿高學歷憑什麼這麼容易?
    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形成,一批官員陸續落馬。記者梳理了142名十八大後黨政系統省部級以上落馬高官的履歷,發現這些落馬官員的高學歷獲取經歷具有速成多、跨界多、名校多、疑點多等「四多」特點。
  • 貪官"最後一搏":有人裝瘋尿褲子 有人用醋毀手機
    這些官員落馬的原因不盡相同,但是在他們當中有一小部分人,在面對調查時,為了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是選擇「坦白從寬」,而是採用一系列花招來應對調查,企圖矇混過關。手機成為必須被銷毀的「危險品」蔡偉生受審2015年5月,廣東省珠海市市政園林和林業局原副局長蔡偉生涉嫌受賄案在珠海中院公開開庭審理。
  • 媒體盤點落馬貪官形態:衣食住行皆可滋生腐敗
    【導讀】媒體盤點落馬貪官形態:衣食住行皆可滋生腐敗   江西公務員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招聘信息:媒體盤點落馬貪官形態:衣食住行皆可滋生腐敗,報名時間:,請考生多加關注
  • 深度解讀:十八大後8名省部級高官受審時覺得自己最對不起誰?
    半數省部級貪官當庭懺悔   梳理8名高官的庭審過程,異地審理、網絡直播、自由著裝已成「慣例」。   庭審中的自辯環節、最後陳述環節,高官們表現各不相同,半數當庭懺悔。田學仁、王素毅等像劉志軍、劉鐵男一般,當庭認罪、懺悔,但也有人自辯。
  • 內蒙一女高官落馬!女貪官不遜色男貪官,把工作領域當做自己的"私人地盤"
    自古以來,貪官汙吏從來都不在少數,比如歷史上著名的和珅便是如此。但是大家對於官第一印象想到的肯定是男性,然而現在隨著社會的開放,也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坐上了官員的職位。然而不管是女貪官還是男貪官,只要是做了違法亂紀的事情,最終的結局只能是接受法律的制裁。近期,內蒙古的反腐行動已經有了一個顯著的成效,這也是有目共睹的。
  • 代表委員追問落馬貪官的贓款都進國家「錢袋子」了嗎?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代表委員追問落馬貪官的贓款都進國家「錢袋子」了嗎?十八大以來,反腐風暴持續深入,超過50名省部級「老虎」落馬,被拍的「蒼蠅」更不計其數,涉案金額數以億計的巨腐屢現。隨著反腐持續深入,大批貪官落馬,腐敗涉案金額屢創新高。河北北戴河供水總公司總經理馬超群家中被搜出現金1.2億元,黃金37公斤,房產手續68套。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家中搜出現金折合人民幣2億餘元,為清點這些現金,當場燒壞4臺點鈔機。在違法犯罪之外,各地收繳的違紀資金也不斷攀高。
  • 貪官法庭最後陳述盤點:內容各異多為求輕判(圖)
    劉玲表示,受審官員借「最後陳述」表達對案件的看法和自己的態度,但對審理後的定罪量刑,實質性影響很有限。   中國傳媒大學政治與法律學院副院長、教授王四新說,從落馬官員的「懺悔」中,更要看到的是反思和警醒。「面對誘惑,官員們一定要堅守住底線,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有僥倖的心理」。
  • 貪官不會將「貪」字寫在臉上
    近來不斷有官員落馬,反腐風暴越刮越緊,釋放出的威懾力越來越強。中央反腐的決心不容置疑。    同時,廖少華的落馬也給公眾和紀檢部門提了個醒:貪官不會將「貪」字寫在臉上,隨著反腐打貪進入深水區,貪官的偽裝手段會越來越高明。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當眾是英雄、背後是蛀蟲,如何將這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隱形」貪官揪出官員隊伍,是反貪面臨新的挑戰。
  • 兩成落馬官員存不正當男女關係
    部分官員貪腐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為了包養情婦或維持與情婦間的關係,一些貪官甚至與情婦共同受賄。 □官方通報 「通姦」使用頻率走高 據京華時報記者統計,48名被官方認定存在不正當男女關係的落馬官員中,副省部級以上高官佔到19人。
  • 落馬官員寫悔過書盤點 貪官懺悔分三時間段六大類型
    十八大以來,伴隨著反腐力量的加大,以及眾多貪官的查處,落馬之後和貪汙腐敗有關的懺悔,也幾乎成為多數落馬官員必做的動作,甚至去年被查的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也已經寫了一份悔過書,並成為其他地方黨政官員的學習材料。  而落馬官員因何而貪?在貪腐的路上,他們又走了一條怎麼樣的心路歷程?
  • 「假投案刺探虛實」的貪官受審 其老領導兩個被查、一個跳了黃河
    撰文|餘輝落馬8個月後,黃繼宗站上了法庭。觀海解局9月23日從蘭州市中院獲悉,當天,甘肅省平涼市委原常委、原常務副市長黃繼宗受審,他當庭表示認罪、悔罪。檢方指控,在長達17年的時間內,黃繼宗在多個崗位斂財超1800萬,他還用受賄贓款放貸生息。慢慢來看。
  • 文強落馬後寫悔過書:組織多年未提拔導致自己腐敗
    初落馬時,他曾面對鏡頭痛哭流涕,後悔自己醒悟得太晚。但他在痛悔之餘似仍心有不甘,在悔過書中用大段篇幅發牢騷,怪組織多年沒提拔自己。落馬後的文強流著淚說,睡覺不就是一張床,為什麼人要失去的時候,才知道什麼是最寶貴的東西?然而流淚之餘,他仍不忘發牢騷。在悔過書裡,他把自己腐敗的原因部分歸結為仕途多年原地踏步,沒能升官。
  • 官員博士的名利場:高學歷成撈取名利的墊腳石
    全國政協委員孟學農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抨擊部分貪官「不學無術,圖虛名,招實禍」,稱「真想建議中組部把這些博士招來考一下」。  博士,高學歷、高學識之代名詞,令人肅然起敬。然而曾幾何時,這一學術至高榮譽卻被部分貪官運用權術玩弄於股掌之間,成為後者仕途上升、撈取名利的墊腳石,令為之寒窗苦讀十餘載的莘莘學子汗顏。如此醜聞,實為對知識尊嚴的強烈嘲諷和莫大挑戰!
  • 透視貪官成功「潛伏」多年現象
    「成功」潛伏十多年不被發現,我們說他精於偽裝、「馬甲」厲害;一批貪官能夠潛伏十多年不被發現,我們說可能制度某方面有缺失,網「開」一面;然而,當大多數貪官都能潛伏多年甚至形成一種「潛伏定律」時,那將如何破解這道難題?
  • 重慶教育界女貪官落馬:篡改履歷,將學生當做發財路徑
    杜曉陽違反組織紀律,不如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借向主管單位移送個人檔案之機,篡改、偽造個人檔案資料32處;違反廉潔紀律,違規公款報銷應當由個人支付的有關費用;違反工作紀律,不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放任學院多個系部處私設「小金庫」;違反生活紀律。
  • 貪官懺悔錄裡笑料多:為何官員落馬後連「檢討」都不會寫了?
    浙江省寧波市一名落馬局長在懺悔錄中分析,交友不慎是他走上不歸路的致命一擊,自己交友時缺乏原則,讓「狐朋狗友」把自己送上了絕路。有的落馬官員甚至聲稱自己「不懂法」「法律意識淡薄」等,其真實目的是企圖逃避黨紀國法制裁。一位辦案人員說,為了博取同情,美化形象,不少落馬官員往往在懺悔錄中花大量篇幅談自己最初如何廉潔奉公。
  • 貪官「攤上事兒」的兆頭 「跑路」前做些什麼?
    在十八大後洶湧澎湃的反腐潮下,我們將目光對準貪官出事前,這一特殊而敏感的時間節點。  有時,那是一種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有時,充滿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前兆。既有各種力量的暗中較量;也有謀劃已久的腳底抹油。  很多時候,無論外部環境的蛛絲馬跡,還是貪官從內心流露出的一絲微表情,都悄悄洩露了一個秘密——「要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