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茶、八分酒、三叩首」,是什麼講究?

2021-02-16 每日陪你讀書


閱讀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每日陪你讀書」,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文章。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中國人自古講究一個「敬」字,不僅「敬」物:敬天、敬地、敬惜字紙;更是「敬」人:敬先人、敬長輩、敬賓客、敬朋友

就連聚眾喝茶飲酒,也是一定要敬的。詩仙李白曾「舉杯邀明月」,他孤單一人喝酒,只能向明月敬酒一杯。

在敬茶敬酒中,也有一些規矩和講究,有著耐人尋味的文化內蘊。

標題中的七分茶、八分酒並不是給茶酒打分,三叩首也並非指真正磕三次頭的意思。

七分茶、八分酒

「七分茶、八分酒」有個典故。

話說蘇東波被貶到湖北黃州,臨走時,王安石有個交待,讓他回京城時,帶一些長江中峽的水回來。

三年後,蘇東坡回京城考核,路上特意到三峽取水,可是只顧貪看兩岸景色,直到船過了中峽,才想起取水的事。

於是他急忙讓船夫回頭,可船夫說,三峽水流如此湍急,回頭談何容易,三峽的水一流而下,下峽水不是也從中峽來的嗎?

蘇東波一想,也是啊,就取了下峽水去了京城。 

他把水送去給王安石時,王安石很是高興,留下他一起試新茶,取出皇上新賜的蒙頂茶,用東坡送來的水泡茶。

茶泡好,王安石親手給自己和蘇東波各倒了一杯,卻只有七分,蘇東坡心中想,此老如此吝惜,一杯茶也不肯倒滿。

王安石端起茶,喝了一口,品評一番,皺起眉頭說道:你這水是下峽水,可不是中峽水吧。

蘇東坡嚇了一跳,以為王安石監視自己,就老老實實說了情況。

只聽王安石款款說道:三峽水性甘純活潑,泡茶皆佳,唯上峽失之輕浮,下峽失之凝濁,只有中峽水中正輕靈,泡茶最佳。

蘇東坡這才如醍醐灌頂,幡然醒悟。

王安石又說道;你見老夫斟茶只有七分,心中一定編排老夫的不是。

蘇東坡被說中心事,忙說不敢。

王安石又說道:這長江水來之不易,你自己知曉,不消老夫饒舌

這蒙頂茶進貢,一年正貢365葉茶葉,也就20斤,皇上欽賜,也只有論錢而已。

斟茶七分,表示茶葉的珍貴,也是表示對送禮人的尊敬。

斟滿杯讓你驢飲,你能珍惜嗎?好酒稍為寬裕,也就八分吧。蘇東波聽了,一句也不敢回應。

從此便流傳下來「七分茶、八分酒」的故事

「七分茶、八分酒」是民間的一句俗語,謂斟茶斟酒不可斟滿,斟茶以七分為宜,斟酒以八分為宜。太多或太少都會被認為不識禮數。

用茶壺斟茶時,應該以右手握壺把,左手扶壺蓋。在客人面前斟茶時,應該遵循先長後幼,先客後主的服務順序。

斟完一輪茶後,茶壺應該放在餐檯上,壺嘴不可對著客人。

茶水斟倒以七分滿為宜。俗話說:「茶滿欺客」,如果茶水斟滿一是會使客人感到心中不悅,二是杯滿水燙不易端杯飲用。

三叩首

關於三叩首,還有一個典故。

相傳乾隆在位的時候,很喜歡到江南一帶微服私訪。

有次他來到蘇州巡遊,當地官員聽聞訊息,連忙四處尋找,結果發現乾隆獨自一人在茶樓喝茶。

這些地方官就傻了,他們上去也不是,不跪也不是。

他們擔心這一跪讓大家都知道這是皇帝,萬一附近有威脅皇帝安全的人,就糟糕了。

但也不能不向皇帝標識敬意,所以他們躬身致意。

乾隆帝看到地方官們窘迫的樣子,不僅哈哈一笑。他也很有意思,就巧妙地用中指和食指曲一曲,在桌子上敲了三下。

意思是說,看到你們行禮,我也就回禮了。

這就是扣茶禮的一個由來。

茶有三叩首,指的是茶間三種叩指: 

一、子弟向老一輩。五指併攏成拳,拳心向下,五個手指一路敲擊桌面,相當於甘拜下風膜拜禮,一樣平常敲三下便可。 

二、同輩之間。食指中指併攏,敲擊桌面,相當於雙手抱拳作揖。敲三下注解尊敬。 

三、老一輩向子弟。食指或中指敲擊桌面,相當於點下頭便可。如特欣賞子弟,可敲三下。 

請記清楚啦,敬茶的時候,可不要叩錯了哦。

從古至今,講究「敬」的中國人,把「敬」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當中,尊敬天地、尊敬身邊的人和事,不僅與萬事萬物和諧相處,還體現出中華民族謙遜的美德。

每日陪你讀書

1逝7傷!昆明發生劫持人質案,我想給這5個人點讚……點擊「閱讀原文」立即查看詳情

相關焦點

  • 過年待客有講究,老祖宗說:「茶七飯八,酒十分」,避免鬧出笑話
    過年待客有講究,老祖宗說:「茶七飯八,酒十分」,避免鬧出笑話雖然天氣變得寒冷,但是春節到來的喜悅氣息,也讓氣氛變得熱烈熱鬧起來。有些人已經回到老家,或者還在回老家的路上。我國自古就號稱是禮儀之邦,對於待客之道那自然是十分重視的,對此就有一些規矩和經驗流傳下來,還編成了簡單明了的俗諺,好讓後世人容易記住,其中就有「茶七飯八,酒十分」這一句,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這句俗諺是分為三部分的,分別是「茶七」、「飯八」和「酒十分」。
  • 茶七飯八酒倒滿,這些待客禮儀你肯定用得到
    民間有諺:「茶七飯八酒倒滿」,還有些地方說的是「茶七酒八飯盛滿」,這裡的共同點是「茶七」,而對於飯與酒的量就有了區別,仔細想來,應是千年來隨著各地的民俗不同才有的這些區別。但不管怎麼說,簡簡單單七個字,卻蘊含了數千年來老祖宗們所總結出來的待客之道,或許你不知道為何要這樣做,接下來小編就來為你解釋。茶七
  • 茶話記|酒滿茶淺,從來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是人情
    中國歷來是禮儀之邦,國人重禮,待客自是多有講究,而待客之飲茶與酒,經過上千年的浸潤,也形成了許多特殊的禮節。在日常生活中,斟茶倒酒人人都能信手拈來,但這看似最尋常之事,殊不知小細節裡往往藏著大智慧。民間俗語有云: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存在即有道理。這條經驗既然能夠傳承至今,其中自然蘊含著代代傳承而來的深厚內涵。
  • 俗語:茶七飯八,酒十分,什麼意思?快過年了,看看這些待客之禮
    俗語:茶七飯八,酒十分,什麼意思?快過年了,看看這些待客之禮每當新春佳節,我們都會走親訪友,為他們帶去新年祝福。對於親友的拜訪,人們自然也要以禮相待,我國的待客之道,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準則,今天我們所講的:茶七飯八酒十分,便是待客之道的其中之一。
  • 俗語說「茶七飯八酒滿盅」,農村宴請規矩多,男人早懂少吃虧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茶七飯八酒滿盅」,農村宴請規矩多,男人早懂少吃虧!網絡上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然而在農村其實也有諸多講究,甚至可以說農村人的規矩也是種類繁多,尤其體現在農村宴請。
  • 茶三酒四踢桃二,這些生活中的講究你有注意嗎
    導語:茶三酒四踢桃二,這是流傳在潮汕民間的一句俗語,別看只是短短的一句話,僅僅七個字,卻可以說是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潮汕地區的民俗風情和傳統文化。
  • 品茶人常說「茶三酒四禿桃二」,啥講究?
    品茶人的十大講究 中國人好以茶會客,看似簡單的一杯茶其中暗含了許多學問,除了泡茶講究,斟茶、品茶、添茶都有講究。你不可不知道的閩南茶語,分享給大家,學學茶禮儀,用最純正的傳統對待一杯茶。 一、酒滿敬人 茶滿欺人 因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會被燙,而茶是熱的,滿了接手時茶杯很熱,這就會讓客人之手被燙,有時還會因受燙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給客人造成難堪。
  • 茶酒有何區別?茶三酒四,區區四字道出其中差異!
    茶三酒四來源於一句潮汕話,這句潮汕話源自於一句古語:茶三酒四踢桃二。踢桃在潮汕話裡就是遊玩的意思,其實我國現在的茶藝的程序也是來源於潮汕工夫茶。茶三酒四,而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背後表達了茶文化與酒文化的差異!一、茶三是何意?喝茶講究清淨。
  • 「茶三酒四踢桃二」是什麼意思?一句俗語蘊藏著大學問
    茶,自古以來是我國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其中蘊含了深厚的人文精神內涵,也是我國人民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人民以茶為載體,在制茶、飲茶的過程中融入了自身的精神理念以及特殊情感。例如在潮汕地區一直流行著一句諺語——茶三酒四踢桃二。
  • 「拜三不拜四」,老祖宗叩首也有講究,快看看你做的對不對
    相信大家都知道,古人給我們流傳下來很多文化,同時也有一些習俗也流傳了下來,就比如說在磕頭的時候,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其實這也是古人的一種禮儀,雖然在今天我們已經忘記了大半。其實就是說,這其實說的就是關於叩首方面的事情,跪在地上之後,用雙手撐地,然後慢慢磕頭,不過和家裡的長輩還是比較少的,一般都是見皇上的時候,或者是給長輩上墳的時候才會這樣做,畢竟男兒膝下有黃金,不是可以隨便跪的。
  • 俗話說「茶滿欺人,酒滿敬人」,什麼意思?原來飲茶喝酒可見人品
    導語:俗話說「茶滿欺人,酒滿敬人",什麼意思?原來飲茶喝酒可見人品 中國是禮儀之邦,凡事講究一個禮,在古代飲茶和喝酒就都是一種禮儀,並且中國是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發祥地,所以在接待客人之時,好茶好酒是必不可少的,但敬茶和敬酒的規矩卻是不盡相同。
  • 茶有兩種,日常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偶爾的琴棋書畫詩酒茶!
    茶有兩種,一種是日常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一種是偶爾的「琴棋書畫詩酒茶」。一種是物質層面的解渴及日常待客,靠近民生大眾;一種是品評鑑賞的風雅,講究精神層面的享受。對於生活節奏快且講究生活質量的現代人來說,兩者兼有才是完美。
  • 茶三酒四是什麼意思?
    生活中還有一句俗語是形容這種現象,叫做「茶三酒四」。其實這句俗語還有後半句,合起來叫做「茶三酒四踢桃二」,是流傳在潮汕地區的一句諺語。眾所周知,潮汕地區的人是出了名的愛喝茶,簡直到了嗜「茶」如命的狀況。潮汕工夫茶遠近聞名,也是我國茶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有客人來到,潮州當地人就會熱情地用茶來接待客人。工夫茶泡法有很多道程序,對杯子的擺放很講究,喜歡擺三個杯子,成品字狀。
  • 未來醬酒文化|酒與人生,杯中酒,三分醉,七分醒
    人的一生其實如「深碗」,什麼都能裝下,能裝山珍海味,能裝野菜粗糧,能裝千年美酒,能盛平淡涼水。人生如酒,三分醉,七分醒,沒有人是無緣無故,出現在你的生命裡的,每一個人的出現,都有原因,都值得感激。喜歡你的人,給了你溫暖和勇氣。你喜歡的人,讓你學會了愛和自持。
  • 茶道·茶文化——茶三酒四
    吃茶咯茶三酒四,其表示的意思是品茶時,人不宜多,以二三人為宜;而喝酒則不然,與品茶相比,人可以多一些。這是因為品茶追求的是幽雅清靜,注重細細品啜,慢慢體會,很多人都說,茶如人生:在慢下來的時間裡感受,茶的文化和茶裡的人生。
  • 詩茶人生:喝酒易醉,品茶優雅,人生大雅是什麼?
    三口為品,是指慢慢飲,一口一口地啜。古有七分茶八分酒之說。茶倒七分剛好,酒飲八分正妙。七分茶是對客人和茶的尊敬。能牛飲的不是茶,是老白開!相傳,蘇東坡被貶到湖北黃州,臨走時王安石有交代,讓他回京時帶一些長江中峽的水回來。
  • 木匠的講究:「凳不離三,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文/玉濁清木匠的講究:「凳不離三,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每個人對農村都有不同印象和認知,雖然說在很多人的眼中看來,農村人並沒有多少學歷,所以就開始斷定農村是一個沒有文化底蘊的地方不知道你是否聽過這樣的一句俗語:,凳不離三,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在古代人們所用的一些用品和用具,基本上都是用木頭製作而成,而最流行的一種職業就是木匠在農村也十分的吃香,當然在做一些日用品的時候,也會有一定的講究,而這句俗語講究的就是這些物品的尺寸。
  • 農村俗語「早酒晚茶五更色」,生活還有這些講究?
    農村俗語說「早酒晚茶五更色,勸君千萬要不得」,要說酒和茶呢,也是生活中必備的,飯桌上有了酒更活躍氣氛,勞作後喝了茶解乏,為什麼不可以喝呢?意思是,早上的酒,晚上的茶,早上三點到五點的夫妻之事,勸大家不要這麼做,什麼時間做什麼是有講究的。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講究?
    《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過去老木匠在傳藝時,經常說的「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其實就是說的是這些器具的尺寸講究。大多取自諧音,寓意吉祥。凳不離三「凳不離三」,是指做長條木凳時長度的末尾一般要帶一個「三」數,如二尺三、四尺三等。取至「桃園三結義」的典故,「三」有忠義的象徵,寓意期盼坐在這條板凳上的是兄弟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