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漢語的基本顏色詞

2021-01-09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魔咖色域,ID:Mycolordo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簡介:

現代漢語顏色詞的基本顏色詞就由八個基本顏色詞和一個準基本顏色詞構成。

正文:

一般而言,一種語言的顏色詞系統都是在最早產生並逐漸定下來的「基本顏色詞」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此現代漢語色詞的構成情況也可以從其基本顏色詞的構成來觀察。

西方兩位學者伯林和凱(1969)曾提出過確定基本顏色詞的四個標準:

(1)單語素,即詞義無法從詞的組成部分推知,如英語中的「 bluish」(帶藍色的)就不是基本顏色詞;

(2)有獨立的顏色義,即所指顏色不屬於其他色域,如和「紅」比,「大紅」就不是基本顏色

詞;

(3)不限於指某一類事物,如英語的「 blonde」一般只指頭髮(金髮)、皮膚(白膚)的顏色,就不是基本顏色詞;

(4)心理上具有顯著性和穩定性。

他們還總結出人類語言的11個普遍的基本顏色範疇:

白、黑、紅、綠、黃、藍、棕、紫、粉紅、橙、灰,

並確定了它們發生發展的一般順序。

我們認為,確定一種語言的基本顏色詞除了以上四個標準以外,還應參考顏色詞的歷史發展、使用頻率和構詞能力等因素。現代漢語繼承了漢語歷代產生和通用的基本顏色詞和非基本顏色詞,並在現代漢語顏色詞系統中進行了調整。

從單用活動能力和構詞能力看,最為常用的現代漢語單音單表色語素是:

紅、白、黃、黑、綠、藍、青、灰、紫、褐、烏、翠、碧、粉。魔咔色域

其中「褐」(褐鐵礦)、「烏」(烏雲、烏木)很少單用,「橙」幾乎不能單用,但三者均有一定的構詞能力;「青」在現代漢語中表示藍色(青天)、綠色(青山綠水)或黑色(青布)。

其他表色語素「赤、緋、朱、丹、絳、蒼、黛」中,「赤」(赤小豆)有時還可單用,其餘一般僅在合成詞或成語中使用,已不再看作現代漢語顏色詞系統中的單音單純顏色詞。

劉雲泉(1990:148-149)認為現代漢語的基本顏色詞有十個,它們是:紅、黃、青、綠、白、藍、黑、灰、紫、褐。

詹人鳳(1990:175)認為現代漢語的基本顏色詞只有紅、黃、綠、藍、白、黑六個。

根據我們確定基本顏色詞的標準,我們認為現代漢語的基本顏色詞有八個,它們是:紅、白、黃、黑、綠、藍、紫、灰。

這八個顏色詞在現代漢語中都可自由單用,有一致的語法屬性(可以受「很」修飾,是典型的性質形容詞)。其中「灰」雖然產生較晚,且表達的顏色詞範疇是「白」「黑」混合,但因其具有很強的構詞能力,特別是和「紅、白、黃、黑」一樣能構成描繪色彩性狀的詞,如「灰突突、灰不嘰嘰」等,故把它確定為現代漢語的基本顏色詞。

和八個基本顏色詞相比,「褐」產生得較晚,且在現代漢語中很少能自由單用,實際上使用更多的是「褐色」而不是「褐」,另外「褐」也不能受「很」修飾,也沒有派生出描繪色彩的詞。從各方面看,「褐」都很難看作現代漢語的基本顏色詞,但考慮到「褐」在現代漢語顏色詞系統中表示的是一類色調,且有一定的構詞能力,對一些顏色詞如「茶色,巧克力色」等有解釋作用,故把「褐」確定為發展中的準基本顏色詞。

這樣,現代漢語顏色詞的基本顏色詞就由以上八個基本顏色詞和一個準基本顏色詞構成。

相關焦點

  • 用「漢語拼音」來學「注音符號」
  • 「功夫漢語」國際漢語教育
    色彩義 :褒義詞、貶義詞、中性詞 / 書面語、口語 / 形態、動態、顏色、聲音 / 時代色彩與地域特色義素:構成詞義的最小意義單位。詞義系統是開放的,新的詞語和詞義層出不窮。詞與短語的區別:擴展法《現在漢語詞典》、《辭海》、《漢語大詞典》、《中國成語大辭典》等,靠記憶來掌握!
  • 漢語裡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外來詞?
    如今英語中有一萬多法語詞,學識良好的英美人,即使不學法語,也能大致看懂法語報紙。 文化科普:公元 1066 年,諾曼第大公爵威廉(史稱「徵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徵服英國,從此斯堪地那維亞對英倫三島的影響減弱,諾曼人的徵服徹底改變了英格蘭的文化。
  • 「古今異義」成語中的「四大天王」
    ①最初的含義:鼓勵下屬的強褒義詞「差強人意」最初是劉秀使用的,它和「振奮人心」基本是同義詞,用來讚揚吳漢將軍在敗軍之際的出色表現。其具體出處為:《後漢書·吳漢傳》:諸將見戰陳不利,或多惶懼,失其常度, 漢意氣自若,方整厲器械,激揚士吏。
  • 盤點幾款好用的書摘app
    通過訊飛輸入法等語音輸入法,我們可以把要記錄的書摘內容「讀出來」,通過軟體識別成文字後,就可以很方便地做書摘了。同時支持普通話、英語、粵語輸入,準確率高達97%,雖然沒有百分之百,但是大部分語音還是能錄入準確的;而且VIP用戶可免費長時間使用語音輸入,輸入時間長達2小時。
  • 為什麼「萬達廣場」是 Wanda Plaza?
    不僅僅是「萬達廣場」,許多被稱為「**廣場」的購物中心或者寫字樓都被翻譯成了
  • 你以為「人氣」、「電話」是中文嗎?這些單字居然都是日文來的!
    這要說到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引進了許多西方語彙並轉譯成「日制漢語」,更在日治時期大量輸入中國,成為我們至今普遍常見的詞彙,如「藝術」、「法律」等都是這類日制漢語,稱為「日語借詞」。「芸術(げいじゅつ)」一詞是由西方語彙翻譯來的和製漢語。
  • 投影儀怎麼合成「不存在」的顏色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那種「呀科學家製造了一種不存在的顏色?」「紫色其實並不存在?」因為人眼中存在著三種不同的波段敏感的細胞,就有人巧妙地設計了「色彩匹配實驗」。基本原理在於人眼不擅長直接定量,但很擅長比較。如果只用兩種色光混合,始終會有顏色合成不出來,但是一旦使用三種顏色,人們就能混合出光譜裡面的任意顏色。摸清楚了這一點,人類真的算是在成為「視覺動物」的歷史上邁出了一大步。
  • 日語中「醫者」「醫師」「先生」的區別是什麼?
    「醫生」在日語中的說法有「醫者」「醫師」「先生」等,區別是什麼? 在日本的醫療劇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醫者」「醫師」「先生」這三個詞,而且通常都翻譯為「醫生」。那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 日語動詞中的「自動詞」和「他動詞」
    今天我將就日語中的動詞自他性的基本區別進行歸納,供大家學習之用。正如我們在動詞的講解中提到的,日語動詞,按照其文法功能進行劃分的話,分成自動詞和他動詞。(日語中的動詞)簡言之,自動詞相當於英語中的不及物動詞(不能帶賓語的動詞,即沒有賓語絲毫不影響句子的意思);他動詞就是及物動詞(必須接賓語的動詞,否則意思就不完整)。
  • 【本號約稿】「でしょう」表示將來時態時的使用限制————與漢語將來時態的比較研究
    1.1詞典對「でしょう(だろう)」的基本解釋在網絡版大辭泉(2010)中,關於「でしょう(だろう)」的基本解釋如下:でしょう:[連語]《丁寧な斷定の助動詞「です」の未然形+推量の助動詞「う」》「だろう」の丁寧な表現。
  • 「書摘」《群眾與暴民》|群眾概念的歷史沿革
    實際上,對於什麼構成基本的社會黏合劑,不同的群眾思想家有不同的觀點,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看法:無論什麼機制使人結為群體,那肯定不是理性。今天,距離認識人的社會黏合劑,我們還差得很遠,並不勝過昔日的群眾理論家。至今,社會學家似乎仍然滿足於將重點放在研究社會群體的差異上,他們設想,不同群體的黏合方式各具特色。這樣的學者不妨向群眾理論多多請益。
  • 「, which」交出你的先行詞!
    老師說,定語從句因為一個逗號的介入,家族從此分為兩派:「限制性定語從句」與「非限制性定語從句」。通過讀書也好,做題也罷,大多數人發現後者難度大於前者,且對於後者「, which」是最常見的出場形式。由易到難,四篇章帶你搜尋先行詞。「名詞,which」結構中,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先行詞為which逗號前的就近名詞,這樣的例子多的數不勝數。搭個聖誕班車,用2014年英國女王的聖誕演講內容舉個慄子好了:e.g.
  • 龔鵬程|漢語在世界語言中的地位
    然縱觀漢語史,又可發現漢語的基本特質古今並無大異。其變化者,一是古有而漸豐,如量詞在先秦,雖已有之但尚不發達,魏晉才大量出現。這種變,其實只是發展,只是踵事增華。比方「父親的書」,「父親」和「書」之間的領屬關係是通過虛詞「的」表示的。這種關係在俄語裡就須用變格來表示:「книга отца」中的отца是отец(父親)的屬格。漢語、彝語、壯語、苗語等都屬於孤立語這一類型。屈折語的「屈折」是指詞內部的語音形式的變化,所以又叫做內部屈折。其主要特點是:有豐富的詞形變化,詞與詞之間的關係主要靠這種詞形變化來表示,因而詞序沒有孤立語那麼重要。
  • 「書摘」《論投票》丨候選對象的選擇
    前面所引證的阿羅基本條件在此也根本不適用。這是一幅不同於常規的畫面。首先,贊成簡單多數票的論點基於這樣一個假定,即絕大多數計劃的實施都要以總體利益或總體損失為判斷標準。在現實生活中無疑存在這樣的情況;議員們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按照這個標準進行投票。以國防撥款為例,每個議員都會從美國利益的角度關心國防撥款。這既適用于堅定的反戰和平主義者,也適用於強大國防的擁護者。
  • 日語中極易混淆的時間詞「以來」「以降」「以後」
    日語中除了「以降」之外,還有與其類似的「以後」「以來」這兩個詞,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它們的用法吧!「以來」的意思和用法「以來」指的是「從某個時間起直到現在」的意思,也就是表示從過去的某個時間點到現在的這段時間,不能表示將來的事。
  • 「書摘」《契約倫理與社會正義》|「契約」的廣泛內涵
    如果僅僅從字典上給出的那種表層的、形式的意義來看,以中文「契約」一詞來譯「contract」基本上是貼切的,並不會使我們產生誤解,我們知道這指的是一件什麼事。問題是發生在更深的層面上,在那裡中西文化的差別充分地顯示出來。一個詞或者概念除了字典所給出的那種直接的表層的意義,還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或者說百科全書給出的意義)。
  • 日語近義詞辨析(九)「ゼロ」「零(れい)」
    在日語當中,「零」既可以說成「ゼロ」,又可以說成「れい」,那麼這兩種說法有什麼不同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れい「れい」是漢字「零」的音讀,這是來自於漢語的讀音,自然也經常用於漢語詞當中,比如:零時(れいじ):零點零度(れいど):零度零點(れいてん):零分另外,在說小數「
  • I Wonder 為什麼大多數中國人更喜歡說「拜拜」而不是「再見」?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 曹翔(2005)「拜拜」這個外來詞語不但已被權威的漢語詞典收錄,還在漢語告別語中正式地佔有一席之地。我們先來看看詞典中「再見」和「拜拜」的具體釋義。《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五版)【再見】 客套話,用於分手時,表示希望以後再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