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族企業何以突圍?

2020-12-10 清大EMBA大師課

均瑤、慧聰、正大等公司,採取三大策略,從家族企業的桎梏中突圍。

電視劇《突出重圍》曾一度熱播。大致的情節是這樣的:「紅方」A師連敗兩次後改變了戰略戰術,在第三次大演習中,終於用電子戰、信息戰、遠程精確制導等手段徹底戰勝了「藍方」C師。

一定意義上來講,中國的家族企業就像「紅方」A師,具有自身的一些優勢,比如凝聚力強、溝通容易等。但事實上,多數的家族企業並沒有發揮優勢、積極轉變觀念,實現自身的突圍。

不過,也有少數的家族企業做到了,比如均瑤集團、慧聰及正大控股集團。他們的突圍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引進職業經理人、建立合理的股權制度及規模化。

突圍策略一:引進職業經理人

家族企業初創期,在家族成員的齊心協力下發展較快。然而,當企業發展到了一定的規模,對管理者的要求相應提高,原有的經理人已不能適應這種要求,引進職業經理人便成一種有效的選擇。

均瑤集團請黃輝「空降」便是一個典型。黃輝進入均瑤一個半月時,便對整個組織結構進行了扁平化的調整,提交了一份新的組織架構圖給董事會,六大業務板塊的架構清晰描述了均瑤的主業。

三個月後,黃輝在財務預算、品牌建設、計劃執行上也提供了很好的建議。

均瑤董事長王均金認為,黃輝的加盟使均瑤集團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王均金表示,均瑤請黃輝加盟看重的是其豐富的經驗。黃輝有在諮詢公司工作的經歷,對公司運行、併購、資本運作都相當熟悉。王均金認為,想做成百年老店,必須改變家族化的弊端;均瑤集團想通過充分授權讓經營者擁有「當家作主」的感覺。因此,王均金對黃輝充分授權,甚至授予他「一票否決權」。

突圍策略二:建立合理股權制度

如果說進行授權是在精神上給予員工的尊重和信任,合理的股權制度則是在經濟上予以保證。家族企業若能夠真正把股權落到每個員工身上,在使員工受益的同時,更有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

均瑤集團原董事長王均瑤便具有這種遠見。王均瑤生前曾推行企業股權「三三制」,即1/3為家族持股,1/3為公司高層管理人員持股,1/3為社會公眾持股。這種合理的股權制度使整個企業內部比較穩定,在王均瑤突然逝世時,也實現了平穩過渡。

慧聰的「勞動股份制」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慧聰公司章程規定,每年分紅,股東只能分利潤的30%,其餘的70%要分給員工,且任一股東的分紅不能超過10%。雖然起初慧聰的員工並沒有出錢入股,但慧聰還是把70%的受益權拿出來,讓渡給不持股的員工,投資者只有30%的受益權。慧聰總裁兼CEO郭凡生說,勞動股份制的做法就是員工集資入股。這種制度保證了員工與企業共同的經濟利益,真正感覺到自己是企業的主人。

突圍策略三:實現規模化

除了在精神和物質上給員工以歸屬感,實現規模化不失為家族企業強大自身的一種方式。

浙江正大控股集團就是通過規模化道路強大起來的典型。2005年,富陽雪達、正大等4家企業因債務危機瀕臨崩潰的邊緣。危難之際,4家企業決定聯合,成立了正大控股集團,對生產和購銷也進行了相應調整。

這些措施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對生產線進行了合理控制,按照產品的檔次對生產線進行了合理分類,避免了原有的生產線浪費。第二,統一集團的生產和銷售,有效地降低了管理費用和成本。

一年後,集團的年產量就翻了一番,高達40萬噸,成為浙江省第二大塗布白板紙生產企業,相比年產量1萬噸左右小型造紙企業,正大控股集團的競爭力不言而喻。

相關焦點

  • 中國家族企業如何彌合代溝
    他曾把孩子送到美國最好的大學讀書,以便讓孩子為其商業生涯做好準備,但他兒子現在和他討論的則是加盟與兩個大學同學創建的一家網際網路初創企業的事情。    老羅擔心的是,他這個很有才華的兒子對和他一起運營家族企業似乎並不感興趣。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據估計,這個國家三分之一的財富都得益於創業企業。
  • 中國家族企業如何擁抱科技變革
    然而,在應對該挑戰方面有著先天優勢的中國家族企業新生代參與家族事務的比例卻整體偏低,只有56%,遠低於全球70%的平均水平。報告進而建議,中國家族企業當前一代的企業經營者不妨多給新生代機會,這樣才能保證家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 中國家族企業「接班」存難題 專家建議從「法商價值」審視
    中國政法大學法商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法商領道研究院創始人孫選中在發布會上表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相關制度的建立,中國很多企業管理者展露出「整合資源」的超群創新能力,但在創新過程中,因「駕馭規則」能力的薄弱往往導致企業危機頻現。
  • 人民日報海外版:外貿企業這樣逆勢突圍
    穩外貿,中國企業是如何做的?記者採訪了部分外貿企業,了解他們逆勢突圍的拼搏故事。保住訂單、生產轉型、風險紓解、穩崗穩產、分散市場……外貿一線的從業者正在用事實證明「辦法總比困難多」!事實上,自打2017年8月獲得日本卡樂比線上銷售代理權和線下獨家代理權以來,寧興就對網紅產品情有獨鍾,相繼拿下了日本及澳大利亞多款產品代理權,2018年12月,寧興將韓國三養火雞面中國地區總代理權收入囊中。網紅產品的獨家代理權,疊加宅經濟熱潮,成為企業突圍的新增長點。「我們是老企業,客戶基本是老客戶。
  • 土狼突圍:華為海外銷售經驗談
    10/17/2004,昨天在書店閒逛看到花城出版社的新書「土狼突圍——華為第一位駐外代表拓展國際市場的8年秘辛」,作者梁國世自稱是美國MBA碩士,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國際營銷系統的創始人之一,四級管理者,足跡走遍五大洲四大洋的25個國家,1991年至19934年任職香港經冕醫學儀器有限公司,1996年至2003年,任華為公司駐外代表及國際融資部總監
  • 2015福布斯中國上市家族企業TOP100,8家藥企登榜
    9月8日,福布斯中文網發布2015福布斯中國上市家族企業TOP100,何亨健家族控制的美的集團排名第一,該公司2014年營業收入1423.11億元。楊惠妍控制的碧桂園、劉永好家族控制的新希望與寶碩股份分別位列第2、3名。
  • 韓家寰:家族企業面臨的挑戰
    開始我非常不喜歡我的公司,我甚至不喜歡回到一個所謂的家族企業裡面。所謂家族企業代表什麼呢?當時的我認為,家族企業代表一個很兇的暴發戶式的老闆,要麼一堆親戚彼此勾心鬥角、吵架,要麼是表面和諧,卻永遠不做決定,找不到企業的正確方向。後來,我進入家族的公司工作,慢慢發現家族企業有很多責任,職業經理人無法承擔這些責任,因為這些責任要求你要做到無私,要去奉獻。
  • 中國民營企業的家族傳承:兩代人較量創新者勝出
    中國民營企業的家族傳承:兩代人較量創新者勝出   中新社北京9月18日電 (記者 邢利宇)「企業傳承既是兩代人較量,也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過程,這是一個規律。」
  • 中國外匯丨2018:涉外企業的困頓與突圍
    在這背後,既有廣大外貿企業的奮力突圍,也有政府、銀行的積極支持與配合。  回顧2018年,中國經濟砥礪前行,經受了諸多挑戰。國際方面,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全球範圍內的貿易保護主義升溫,金融市場出現動蕩;於內而言,基建投資失速、內需萎縮,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然而,在這樣的內外環境下,中國外貿數據依然亮眼。
  • 家族傳承|家族企業人才管理的挑戰
    前三篇從家族企業主角度,分享家族企業如何考量家族治理特徵與人力管理議題;後兩篇則針對非家族專業經理人,建議如何管理人才與發揮專長。 本導讀跳脫家族企業是否選任家族成員擔任執行長的討論,引導讀者以企業競爭力為導向,思考家族企業人才管理的特殊性與挑戰。
  • 論道「矛盾與和諧」,家族企業雜誌與中歐商學院再度聯袂舉辦家族...
    (財見2020年12月1日訊)2020年12月1日-2日,由《家族企業》雜誌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聯合主辦的「2020第七屆中國家族企業傳承主題論壇暨中歐第九屆中國家族傳承論壇」將於廈門舉行。屆時將邀請來自歐洲、東南亞、美國、日本以及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的家族企業掌門人、接 班人與專家學者,圍繞「矛盾與和諧-平衡的藝術」這一主題,通過主題演講、連線討論、圓桌會議、兩代人對話、傳承夜話等環節,從多重角度分享家族企業的創新與創業,共同探尋後疫情時代的家族企業發展與傳承之道。
  • 外媒稱中國小型家族企業壓力居世界第一
    環球網實習記者關翔報導,據紐西蘭通訊社3月23日報導,根據一項最新全球調查數據表示,去年,全球平均有56%的企業家感到壓力增加,其中76%的中國企業家感到壓力增加,居世界第一。報導稱,在過去一年的經濟衝擊中,世界上很多企業家都感到壓力陡升,其中尤以小型家族企業為甚。
  • 家族企業的悖論管理
    由於家族企業定位獨特,家族和企業的結合本身就構成一個悖論,因此家族企業主們必須勇敢地面對悖論,這樣他們的家族以及企業才能變得更加強大和生機勃勃。 創業型家族 在家族企業的世界裡,存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家族第一還是企業第一?最佳答案往往是兩者皆選——家族和企業並重。 無論是選擇企業至上還是家族至上,這兩種方法均不得要領。還有第三種選擇。
  • 大眾日報:濰柴動力,何以奔騰不息
    7月9日,大眾日報以近兩個整版的規模,重磅推出深度報導:《濰柴動力,何以奔騰不息?》  這篇報導近14000字,全面、系統、立體介紹了21年來濰柴改革創新發展的經驗,從濰柴心無旁騖攻主業看國有企業的初心、使命和擔當。
  • 大塊頭也有大智慧 中國石材裝備企業綠色突圍
    12月12~16日,第二十一屆中國(南安)水頭國際石博會暨石設計周(以下簡稱石博會)在福建南安舉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屆石博會機械裝備展區規模略有影響。走訪中,不少企業表示上半年生產經營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戰,但下半年市場復甦非常快,通過內部優化、技術改造、創新研發,綠色發展等路徑,最終實現了逆勢突圍。創新驅動  綠色發展「我們為客戶提供的是從一塊平地,到全廠的精加工智能製造設計解決方案。」
  • 家族企業的「常與變」與代際傳承
    > 兩代人之間的衝突是影響傳承順利實現的根本性障礙,溝通不暢是兩代人問題產生的主要根源之一,有鑑於此,自2016年開始,《家族企業》雜誌在每年的中國家族企業傳承論壇上設立「兩代人對話」環節,促進兩代人交流溝通,因話題深入、真情流露,已成為論壇特色環節之一。
  • 「家族企業管理」通讀筆記——前言
    因此,馬鹿希望通過這次閱讀,思考以下幾個問題:西方對「家族企業管理」理論研究的發展歷史和主要流派西方理論研究的中國本地化現狀與方向以上兩者對中國家族辦公室行業的借鑑意義帶著問題開始閱讀,是「主題閱讀」的基礎,但真正重要的,是不要只記錄「所讀」,而是闡述「所想」,以此達到刻意練習的目的。
  • 摩天之星《戰略定位研討會》,助力企業品牌突圍
    品牌是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橋梁,企業要構建私域流量池,擁有穩固的用戶群體,必須重視品牌建設。品牌建設的關鍵是品牌定位,定位越準確,品牌才越具備競爭力。特別在市場越發細分的現行環境下,品牌定位是否具備優勢直接決定了品牌建設的成敗,這已經不僅是一個品牌問題,更是一個企業戰略問題。從戰略高度思考品牌建設問題,才能得出品牌建設的最優解。
  • 臺媒:蔡英文家族企業使用假發票
    蔡英文大哥蔡瀛南掛名董事長的「正中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被爆使用假發票。(資料照取自臺灣《聯合報》)  原標題:周刊爆:蔡英文家族企業使用假發票中國臺灣網10月5日訊臺灣省北區國稅局9年前查獲的一起假發票案,買假發票的41家公司中,蔡英文家族企業「正中企業」竟然名列其中,逃漏稅額共51500元(新臺幣,下同)。
  • 臺灣新五大家族企業傳承之秘
    與新希望所遇到的情況類似,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和新加坡也曾上演著同樣的劇本。香港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早前涵蓋逾500家上市家族企業的一項研究指出,亞洲家族企業在傳承過程中,無論是由子嗣或者外界專業人士繼承,其財務方面均出現大幅度的倒退。香港的家族企業在傳承過程完成的前8年內,剔除其他市場因素(如金融風暴等),股價平均下跌80%,中國臺灣和新加坡均為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