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幼兒時期的每一天,大部分時間寶寶都在睡覺,這期間他們的大腦也在快速發育著。
因此,讓寶寶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就是對他身體、大腦發育的最大幫助。
另外,家長們在寶寶們睡著時,也別忘了觀察他們的反應,以免錯過大腦發育的信息。
01關於睡眠與大腦發育
有實驗證明,孩子的睡眠習慣,對大腦發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倫敦大學的研究團隊,選擇了一萬多名7歲及以下的兒童,進行跟蹤調查,主題就是大腦發育與睡眠的聯繫。
結果顯示,作息規律、睡眠質量佳的孩子,大腦發育得更好,尤其在3-6歲的孩子中,差別愈加突顯。
經學者研究證實,良好的睡眠的確能促使孩子的大腦健康發育,有益於提高智力。而寶寶睡眠中的一些小動作,也能說明大腦和身體的發育狀態,父母平時可別忘了觀察。
02聰明寶寶睡覺時的三種反應:
1歲內的寶寶,如果睡覺常出現以下三種反應,恭喜,這說明大腦發育達標了,寶媽們的照顧很妥當。
1、咧開嘴微笑
一般寶寶睡覺的時候,是不會有什麼面部表情的,因睡眠不好而哭鬧除外。
但有時,寶媽可能會發現,寶寶睡覺時臉上還帶著甜甜的笑,老人家說這是睡「婆婆嬌」呢,長大肯定是個聰明孩子。
除去長輩眼裡的「濾鏡」,睡覺時露出笑容的孩子長大會聰明,其實也是有科學依據的,因為這說明大腦發育好。
為什麼會把這樣普通的表情與智力發育聯繫在一起呢? 因為微笑這個小表情看似簡單,實則需要面部神經與大腦的控制協同合作才能完成,有一個複雜而龐大的程序。
未滿周歲的寶寶,能在睡夢中做出這一動作,說明大腦對身體神經的控制、協調能力基本達標。
2、又是踢腿又是翻身
老人說「三翻四坐」,即寶寶長到三個月時才學會翻身,四個月時學會坐。
這類翻身坐立的大運動,需要肌肉發展到一定程度,因此要隨著寶寶的生長發育慢慢學會。
但這是指寶寶在清醒時的有意識舉動,在這之前,如果發現寶寶在睡夢中經常踢腿抬手,甚至學會了翻身,說明寶寶離正式學會大動作的時間不遠了。
恭喜寶媽,你的小寶寶,比同齡的其他寶寶發育更好。
大動作的完成需要身體和大腦中樞神經的共同配合,這代表大腦靈活、神經反應迅速,四肢肌肉健壯有力。
與此同時,大腦也會在不斷的運動中得到煅練,進一步促進發育。
3、醒後會自己接覺
一般來說,寶寶周歲前都需要在家長的幫助下入睡,晚上若醒來就會哭鬧,家長費盡心力的哄勸下,才能順利入睡。
如果不需要費大力氣哄勸,寶寶醒後就自己再次入睡,說明他已經掌握了自主入睡的技能,大腦發育健康,提前達到標準。
小孩大腦控制神經的發育是從無意識開始的,一開始不能主動控制睡眠,成功進階到有意識之後才能真正掌控。
到此階段,大腦對於身體其它部位,如四肢的掌控能力,也得到了加強。
當然,從寶寶睡覺的表現中,能得到的信息不止這個。
03以下三個動作要注意,說明寶寶體質不佳:
1、經常夜醒
通常寶寶在夜裡會醒兩、三次,但若超過三次,就要考慮孩子是不是缺鈣了。雖說缺鈣不是夜醒頻繁的唯一緣故,但可以根據其他表現綜合排查。
要知道,鈣在神經元的代謝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是大腦的天然鎮靜劑,能避免因大腦過度興奮而入睡困難。
否則,會令孩子睡眠不足,醒後啼哭難哄。
2、盜汗
在氣溫適宜、寶寶又沒有生病的情況下,如果仍止不住地出大汗,也要考慮是否為疾病原因。
3、眼睛半睜半閉
寶寶睡覺時眼睛沒有完全合上,中醫稱為「睡臥露睛」,可能有脾胃失調的現象。
脾胃功能失調會使寶寶的皮質肌肉受損,睡覺時眼皮不能完全閉合。這種情況比較常見,但最好能在半個月內改善,否則長時間如此會影響發育。
04提高寶寶的睡眠質量,家長要做什麼?
白天清醒時,要讓寶寶適當運動,儘量消耗精力,晚上才能睡得好。幫寶寶調節睡眠時間,午覺不要睡太晚,最好不要睡黃昏覺。餵飽奶、換過乾淨的尿褲再睡,以免寶寶半夜因為餓或者不舒服而醒來。室內環境要溫度適宜,光線昏暗無噪音,可以放些舒緩的搖籃曲或者白噪音。適當使用安撫玩具,讓寶寶在睡眠中也能有充足的安全感,寶寶熟悉的東西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