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李玫瑾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也是研究生導師,她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的問題研究。
李玫瑾教授對於青少年的心理做過詳細的個案調查,並且提出了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時期抓起的理論。
3~6歲是兒童大腦發育關鍵時期
李玫瑾教授曾表示:孩子睡覺時出現這三種情況,證明大腦發育快,智商較高。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了倫敦大學的研究:
如果孩子晚上不能在10點之前進入深度睡眠的狀況,那麼則會導致他的智商檢測得分較低。
而經過科學驗證,人睡眠時間的不規律會擾亂人體的節奏,如果沒有充足的睡眠保障,大腦的活動將會受到限制,不良的生活作息比較影響到孩子智力的發展。
科學家選取1萬多名7歲的兒童進行研究,他們對這些兒童的生活習慣,作息時間以及智商都做了測試。
研究結果也表示:
兒童在3~6歲之前,如果出現睡眠時間不規律的情況,會導致智商檢測中得分偏低。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3~6歲左右是兒童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兒童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
孩子在睡覺時出現這三種情況,以後智商會高
1)睡覺時面帶微笑
有人說人在睡覺時是十分平靜的,處於一個沒有任何情緒的狀態,但是當你真正成為一個媽媽之後,你就會發現寶寶在睡覺的時候也會有自己的情緒。
如果寶寶在睡夢時夢見了令自己愉悅的事情,他的嘴角會微微上揚,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微笑的表情。
嬰兒在剛出生時對外界的反應較為遲鈍,很難會做出我們成年人擁有的各種表情。
但是當孩子得到了巨大的滿足之後,他們的大腦皮層同樣會接受到神經的傳導,進而也會產生微笑的表情。
那麼這種表情究竟意味著什麼?
微笑的表情在牽動著孩子神經的同時,也需要全身心的進行合作。全身心的合作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大腦的神經網,大腦的神經網在其中起著主要的控制作用,而一個孩子大腦的控制作用程度的高低,則證明了大腦發育的情況。如果控制情況較好,經常會出現面帶微笑的表情,那麼證明孩子的大腦發育很好,以後會聰明。
2)喜歡踢被子,睡覺時總是蹬腿
在沒有成為媽媽之前,許多人以為孩子喜歡蹬腿踢被子,是因為睡覺的姿勢不舒服,這個時候會對孩子進行調整。
但實際上這種踢被子蹬腿的動作,恰好是表現了孩子骨骼肌肉的發育。
孩子能夠經常的做這兩種動作,證明骨骼發育不存在問題,肌肉發育也處於良好的狀態。同時,踢被子蹬腿也代表了兒童對外界感知能力的提升。① 兒童的感知能力會受到大腦發育的影響,如果大腦發育較好,那麼兒童對外界感知做出的反應就越激烈。
② 踢被子蹬腿可能是因為身體因長期保持一個姿勢出現了麻木的狀況,此時兒童會得到感知,進而作出反應。
所以兒童喜歡踢被子,蹬腿也是大腦發育良好的表現。
3)睡眠較淺,對外界環境反應較大
孩子在剛出生時幾乎一天24小時,除了吃就是睡,睡眠時間較長,並且對外界的反應能力較弱,有時候怎麼叫也叫不醒。
但是當孩子變得睡眠較淺,對外界環境反應逐步加大時,就會經常吵鬧,讓大人覺得不耐煩。
但此時正是孩子的身體感知出現了較大的進步,他們能夠在睡覺時也感知到外界的變化,這說明孩子的大腦發育良好。
父母應該如何引導,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1)3歲到6歲是孩子的敏感期
在此時應該養成孩子良好的習慣,尤其是良好的作息習慣,確保大腦發育環境的良好。
2)要給予孩子早期教育和陪伴
斯坦福教授說過,注重孩子早期教育與陪伴,是父母這一生最划算的投資之一。
父母應該在孩子早期就注重這種教育,經常陪伴孩子,不要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孤獨。
3)及時了解孩子的情緒,並幫助其解決問題
孩子在小的時候經常會陷入到死角中,這時就需要父母及時的感知孩子的情緒,並且詢問孩子問題,及時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如果不注意孩子的情緒,很有可能會導致孩子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的情緒不穩。
【糖果媽媽寄語】
總而言之,做父母的絕對不能錯過孩子發展的關鍵時期,也要注意孩子在發展過程中的些許小變化。
【今日話題】
不知道你家寶寶有沒有這幾種高智商的表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