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樂的長大,在這同時也希望孩子發育好,尤其是大腦發育。因為大腦的發育不僅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對未來的學業、工作也會有影響。如何讓孩子大腦發育更好呢?對於1-7歲的孩子來說,大腦發育的高峰期大多是在睡前的時候,因此孩子的睡眠質量成為了家長最重視的事情。
對於剛出生的孩子來說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覺,在孩子兩歲後每天的睡眠也保持在十個小時左右。不過你們知道嗎?孩子睡覺時的一些舉動,就能反映出孩子大腦發育的情況。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與育兒知識分享中就說到了睡眠對孩子大腦發育的重要性。李玫瑾說孩子睡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因為如果一個孩子在發育的階段,睡眠質量就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發育。
這就好比我們成年人如果沒睡好覺,第二天就會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因此睡眠質量和智商的關係也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而且,通過睡覺時的一些舉動,也能看出孩子大腦發育情況。李玫瑾教授表示如果孩子在睡覺過程中有三種舉動,說明大腦發育好,長大後智商會高。
通過睡覺就能夠看出孩子的智商,讓很多家長都感到新奇,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李玫瑾教授所說的是哪三種舉動吧。
1.睡覺不老實、踢被子
每個媽媽都擔心孩子睡覺時踢被子,主要是怕孩子著涼導致壞肚子或者是感冒,但是恰巧這個舉動也說明孩子的大腦發育良好。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孩子的腿部肌肉發育良好,在感受到自己不舒服的時候,能在睡眠中輕易的把被子踢開。所以孩子在睡覺時踢被子,這種情況說明孩子的發育情況是很好的。
2.睡覺時不眉頭緊鎖
睡覺應該是最放鬆的時刻,不過有一些孩子在睡覺時會眉頭緊鎖,孩子的這個神態說明睡覺並不舒服,睡眠質量也不是很好,醒來後大腦會特別不舒服。相反,如果孩子在睡覺時的表情是微笑的,說明孩子睡覺時感到輕鬆和舒適,甚至有一些孩子在睡覺時會不由自主的笑出聲來。如果你家孩子有這個情況,說明孩子的大腦發育很好。因為這個孩子微笑是和神經相連的,從而孩子的神經網也更密集,大腦發育好。
3.睡眠淺、有聲響就醒
如果你的孩子睡眠特別淺,有一點雜音孩子就會驚醒,這說明孩子的大腦對外界聲音變化特別敏感,也就是大腦感知能力特別敏感。因為,這需要孩子把聽到的聲音從耳朵傳入到大腦,接收到指令後才會醒,這對於小孩子來說還是挺困難的。因為大多數孩子在小時候睡覺都比較實,有時媽媽給換個地方睡也不知道。所以,這也體現了孩子的大腦發育情況很好。
以上這三個孩子睡覺時看似很平常的舉動,站在科學的角度都反應了孩子的大腦發育情況好。那麼如何讓孩子的大腦發育更進一步?建議家長在孩子睡覺時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比如家長不要製造噪音,注意光線要暗。在孩子睡前可以放一些輕音樂,聽著音樂入睡孩子會睡的更安穩,精神也更放鬆,這樣孩子有助於孩子的睡眠質量。
在孩子睡前家長也可以給孩子讀一讀睡前故事,即使孩子小時聽不懂也可以刺激孩子的語言發育。在孩子懂事時這樣的繪本書更是要給孩子準備,作為睡前閱讀來說,孩子的好習慣、性格等都會受到影響。因此,要想讓孩子睡覺質量好頭腦發育更健全,給孩子睡前讀繪本故事還是很有必要的。
我推薦家長在睡前給孩子閱讀這套《魔法拼音名家金典》,這套書共有8冊,其中作者有任溶溶、張秋生、沈石溪等,每一位都是我國知名作家,有許多作品獲得過全國大獎,有一些作品還被中小學生語文教材收錄。
其中《能聽懂人話的貓》、《笨狼的故事》都是孩子喜歡的題材,通過聽故事也能讓孩子懂得一些道理。書中的故事都有注音,家長在給孩子閱讀的時候也可以讓孩子看書識字。而且這套書掃描二維碼就能學拼音,可以說趣味十足。如果是大年齡的孩子,也可以作為孩子的睡前讀本,讓孩子自己讀故事效果也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