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新媒體矩陣
我國每年發生心臟猝死的人數超過50萬例,心臟一旦驟停,4分鐘之內開始心肺復甦,存活率為50%左右。錯過最佳搶救時間,即使有幸生還,腦細胞也會不可逆性受損。因此心搏驟停後的心肺復甦(CPR)必須在現場立即進行,為進一步搶救直至挽回心搏驟停傷病員的生命而贏得最寶貴的時間。
挽救生命,其實每個人都能做到,那麼請用您的手,給危難之人帶去生的希望!
一、胸外心臟按壓
1、確定按壓部位
(1)兩乳頭連線中點(圖A、B、C)。
(2)難以準確判斷乳頭位置時(如體型肥胖、乳頭下垂等),可採用滑行法。
圖A
圖B
圖C
2、雙手十指相扣,一手掌緊貼患者胸壁,另一手掌重疊放在此手背上,手掌根部長軸與胸骨長軸確保一致,有力壓在胸骨上(圖D)。
圖D
3、肘關節伸直,上肢呈一直線,雙肩位於手上方,以保證每次按壓的方向與胸骨垂直(圖E)
圖E
4、對正常體型的患者,按壓胸壁的下陷幅度至少5cm,但不超過6cm。
5、每次按壓後放鬆,使胸廓恢復到按壓前位置。放鬆時雙手不離開胸壁,連續30次按壓。
6、按壓頻率100~120次/分鐘。
7、按壓與放鬆間隔比為1:1。
二、人工呼吸
按壓30次後,觀察患者口中有無異物,如有,將異物取出。
1、仰頭舉頦法。將氣道打開,確保氣道開放暢通。
2、口對口吹氣。救護員用手捏住患者鼻孔,防止漏氣,用口把患者口完全罩住,緩慢吹氣2次,每次吹氣應持續1秒鐘,確保通氣時可見胸廓起伏。吹氣不可過快或過度用力,推薦約500~600ml潮氣量。
3、以30:2的按壓/通氣比例,進行5組CPR,重新評價。
三、復原體位
如患者自主呼吸及心搏已恢復,應將其翻轉為復原體位,隨時觀察生命體徵。
四、繼續心肺復甦
如患者自主呼吸、心搏未恢復,繼續心肺復甦。
五、其他特殊情況
對淹溺或其他因窒息原因所致心搏驟停者,應立即進行2分鐘急救(約五組CPR),再去打電話。如有2人以上在場,一人打電話,另一人馬上實施CPR。
黃岡市徒手心肺復甦技能培訓推廣
工作目標
按照「分級負責,以點帶面,分步實施」的工作方式,實現市、縣(市、區)直機關部門培訓三年(2020-2022)普及計劃,打造「救在身邊」的品牌。
一、確定市、縣(市、區)兩級應急救護暨現場徒手心肺復甦專項技能普及推廣示範點,市級不少於3個,各縣(市、區)在每個鄉鎮、街道不少於3個,以點帶面,實現全市村委會(社區)全覆蓋。
二、實現市、縣(市、區)直各機關、事業單位普及性應急救護知識培訓全覆蓋,救護員持證率不得低於單位幹部職工總數的10%,20人以下的單位持證人數不得少於2人。
三、全市4098個村委會(社區)要成立紅十字應急救護志願服務隊,村(社區)志願服務隊學習掌握現場徒手心肺復甦技能不得少於10人,每個村民小組學習掌握專項技能不得少於1人。
四、高危領域企業單位,要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參訓人員覆蓋率。
聯繫方式
(圖文來源:黃岡市新媒體矩陣)
制 作:麻城市文化和旅遊局
原標題:《心肺復甦「黃金四分鐘」,每個人都應該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