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工作,區別不同年級、不同班級、不同學科,統籌制定教學計劃,小學起始年級要嚴格按照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
小學起始年級要嚴格按照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引發3.6千萬網友關注。為什麼讓網友如此關注?為什麼要嚴格按照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筆者試解析如下:
一是減輕家長的焦慮。各家父母都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早早就給自家孩子制定了早期教育規劃,報好了各種補習班。
二是能減少校外無序競爭。校外機構無序競爭,類似於拔苗助長,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數學課200元一節、英語2000多元一期、鋼琴課450元一節……各種培訓班帳單被家長無奈地稱為「碎鈔機」。
三是零起點教學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讓孩子從起點開始按照心理和生理的發展規律進行教學。學前教育不是以學習書本知識為主,而是以開發智力,啟發智能,娛樂為主。
某校長在家長會上說,「小學入學前至少要掌握七八百字。」「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零起點。」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的教育似乎變成了一場分秒必爭的比賽。學英語、學鋼琴、學舞蹈,很多孩子成天被家長拖著趕各種班。到底什麼是「起跑線」?
所謂「零起點」,就是按照課程標準來進行教學和評價,避免拔高教學、作業和評價的要求。
零起點≠零準備。真正的起點準備是什麼:一是學會語言表達;二是掌握與年齡相匹配的基本生活能力;三是通過接觸社會和自然,獲得更多的感性體驗;四是學習一些生活的規則和規矩。
真正的起點準備是讓孩子要先從思想上認同自己是小學生了,培養好作息時間,以及對學習的興趣。比如,學會安靜地聽故事,保持15-20分鐘。之後,再向家人轉述這個故事。這樣的小活動,既讓小孩鍛鍊了注意力,也培養了口頭表達能力。說的再明白一點兒,就是要讓孩子學會聽課。
尤其不要提前學寫字,給孩子布置很多筆頭作業。為什麼呢?因為孩子手上的小肌肉群沒發展好,提早練,達不到效果,還常常起到反作用。每年都有不少孩子因為練字早,結果拿筆姿勢錯了,再也改不過來。
真正的起點準備,教育名師說,就是要善於培育孩子的「三個意識」:任務意識、時間觀念、規則意識。在這些當中,逐步讓孩子養成迎接新環境、新挑戰的能力。
真正的起點準備,就是要尊重教育規律,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教育孩子是一個有機的過程,不能讓孩子過早地失去快樂、自由的童年。網際網路時代,對知識整合、遷移的能力以及好奇心,比死記硬背重要得多。如果我們一直呵護孩子學習的熱情,這個孩子的成長潛力將是無限的。
小學起始年級零起點教學。假若讓遵循教育規律進入尋常百姓家,不僅讓家庭受益,更是讓未來中國受益。
人是主體的存在。孩子從小要形成判斷的意識,家長和老師就不能替代孩子做主,僅做必要的引導。少給孩子一些死記硬背、標準答案、簡單結論,多給孩子一些有意義的問題、正確引導、思考空間。如果教育忽視了獨立思考,孩子就會浮躁和盲從。
零起點≠零準備。為了孩子健康成長,政府、學校、家長等更要形成合力,做好真正的起點準備,讓孩子邁開堅實的學習之旅,才會讓孩子幸福一生,更讓健康中國踏上新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