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數學,「用同數連加解決問題」的教學困惑
這是課本主題圖:
圖上內容,3個同學一起折小星星,每人折了6個,他們一共折了多少個小星星?
《教師用書》介紹編者意圖,1.幫助學生不斷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2.為學習乘法做準備。
要落實這兩個意圖可不容易。
首先,對於問題「3個同學一起折小星星,每人折了6個,他們一共折了多少個小星星?」孩子可用的解題策略有:
1. 分步式解決問題:6+6=12(個),12+6=18(個)
2. 綜合式解決問題:6+6+6=18(個)
4. 6個6個的數的形式解決問題:一個6是6,2個6是12,3個6是18.
5. 新的解題策略是表格解決:
疑問一:用表格解決問題,這個策略相對於其他策略,顯得更加「麻煩」,所以在課堂上如何引?才能讓學生覺得表格的簡潔性?
疑問二:爸爸買了3袋蘋果,每袋8個,一共買了多少個蘋果?
爸爸早上買3個蘋果,下午又買了8個,爸爸一天一共買了多少個蘋果?
為了讓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詞,理解題意,我們設計了這樣的兩個問題,我們可以這樣問嗎?「兩道題的3,表達的意思一樣嗎?」
帶著這樣的思考,小編嘗試著這樣設計本課的教學:
目標略,
教學過程:
直接導入,板書課題,一邊板書一邊說,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用同數連加解決問題」。一起齊讀課題。問「同數是什麼意思?」(一樣的數),舉個例子。(1和1,2和2...),什麼是連加,誰來舉例?(2+3+7)用到兩個或更多個+的,我們都叫連加對嗎?(對)。那大家還記得解決問題的步驟嗎?(1找信息;2找問題;3列式解決問題;4檢查;5答)大家都還記得,真棒。
那你能有原有的知識解決這個問題嗎?出示新學內容。
「3個同學一起折小星星,每人折了6個,他們一共折了多少個小星星?」
讀,然後找信息和問題,問:「每人折了6個,你是怎麼理解的?」(就是佳佳折6個,浩浩折6個,小芳也折6個),也就是每人都折6個是這個意思嗎?(是)
嘗試解決,匯報。
生1.6+6+6=18(個)你們都是這樣做嗎?誰有不同做法?或誰是用分步式解決問題的?匯報:6+6=12 (個) 12+6=18(個)。
還有別的解題策略嗎?讓我們打開課本77,讓大家3分鐘看課本,並找出解決這個問題的新策略。
匯報,表格解決問題策略。提問,解決「3個同學一起折小星星,每人折了6個,他們一共折了多少個小星星?」這個問題,我們已經有兩個方法了,為什麼我們還要學畫表格來解決呢?你是怎麼想的?
目的,讓學生知道,一題多解。並知道不同的策略有不同的優點。如表格可以知道幾個幾,結果就是幾個幾相加。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什麼?(用同數連加解決問題),那大家能用相同數連加解決問題嗎?我們一起來玩個闖關遊戲,第一關,完成課本的做一做。(略)
第二關,完成「爸爸早上買3個蘋果,下午又買了8個,爸爸一天一共買了多少個蘋果?」
必須講解用表格的做法。
第三關,對比「3個同學一起折小星星,每人折了6個,他們一共折了多少個小星星?」和「爸爸早上買3個蘋果,下午又買了8個,爸爸一天一共買了多少個蘋果?」這兩個問題,問:「兩道題的3,表達的意思一樣嗎?」(第一個3表蘋果用3袋,第一個3表示蘋果有3個).
比較兩道題的做法,追問,「第一題能用3+8=11(個)嗎?」讓孩子初步感知,相同單位才能相加減。
大家覺得我這樣設計本節課是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