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太后清醒賢明,為何不能像張太皇太后那樣,阻止朱祁鎮胡來

2021-01-15 張生全精彩歷史

太皇太后張氏在世的時候,明英宗朱祁鎮一直比較聽話,朝政也很清明。但是張太皇太后去世以後,太后孫氏執掌朝政。那時候,朱祁鎮便開始亂政,不但寵信太監王振,而且在御駕親徵北伐中,還輕率冒進,最終在土木堡之變中,全軍覆沒,連自己也做了瓦剌的俘虜。那麼,朱祁鎮在胡來的時候,孫太后為什麼不阻止他呢?

(孫太后劇照)

如果孫太后是個昏庸無能的太后倒也罷了。但事實上,孫太后雖然在能力上比不上張太皇太后,但她其實也算是一個賢明的太后。尤其是在土木堡之變發生後,她積極支持于謙,立朱祁鈺為帝,組織力量,對抗瓦剌的侵略。別的不說,就這一點,便十分難能可貴,以讓她躋身於歷史上賢明的太后之列。

為什麼這一點十分難能可貴的?

因為朱祁鎮是孫太后的兒子,而朱祁鈺並不是。自己的兒子被敵人抓去,俘虜了,照一般的情況來說,孫太后肯定會在朝廷中又哭又鬧,要求大家無論如何要滿足瓦剌的要求,只求把自己的兒子贖回來。但是她並沒有這樣做,反而同意立別人的兒子朱祁鈺為皇帝。這也意味著,朱祁鎮在瓦剌手裡將失去價值。失去價值以後,他隨時隨地都將有被殺的危險。

而且,孫太后就算不顧兒子的生死,同意另立一個君王,她也應該立孫子朱見深為君王,畢竟那是自己的親孫子啊。

但是孫太后都沒有這樣做,她所有的做法,都是為了江山社稷,從國家的大局出發,因而認可于謙等人的做法。就「大公無私」這一點,歷史上很難有太后能夠做到。

(朱祁鎮劇照)

那麼,孫太后既然也算是賢明的太后,她為什麼沒有阻止朱祁鎮胡來呢?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朱祁鎮已經長大。

張太皇太后去世的時候,朱祁鎮已經差不多16歲了。這個年紀,正是古代皇帝親政的年紀。也就是說,之前之所以由他的奶奶張太皇太后做主,是因為他還小,現在他已經長大了,凡事也都是他自己做主,不太可能聽太后的話了。

孫太后能說得上話的時候,恰好遇上朱祁鎮也長大親政,因此,在朝廷大事上,她就算賢明,又有多少把控能力呢?如果再行把控,那麼她將成為呂后、慈禧一類的人物,朝中大臣和天下百姓都是不會允許的了。

所以,此後朱祁鎮要做什麼事情,孫太后也只能任由他來做。

(張輔劇照)

其二,朝中賢臣大片凋敝。

張太皇太后掌權的時候,之所以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是因為朝中有張輔、楊士奇、楊榮、楊溥、胡濙等賢臣輔佐。尤其是楊士奇、楊榮、楊溥「三楊」,其賢能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

當然了他們之所以賢能,也是因為明仁宗、明宣宗兩代皇帝比較清醒開明,同時有張太皇太后做出了道德的表率,這些皇帝、太后及大臣們相互激發促進,因此才形成了「仁宣之治」的良好局面。

到朱祁鎮發動北伐戰爭的時候,「三楊」都已經先後去世,只剩下張輔和胡濙。不過他們已經年邁,說的話,朱祁鎮也不聽了。後來,張輔還只能隨朱祁鎮北伐,最終以75歲高齡,死在土木堡。

總之,「三楊」這樣的朝中重臣的去世,讓朱祁鎮失去了約束。孫太后就算能說上話,但是沒有人附和她,她的話朱祁鎮也是不會聽的。同時,太監王振也在那時候發揮了作用。此消彼長,朱祁鎮的思維自然就亂了。

如果說孫太后有一點沒做對,就是她應該像當年張太皇太后那樣,繼續約束王振。她沒有約束,讓王振亂來,才造成了悲劇。

(王振劇照)

三、北伐失敗孫太后鞭長莫及。

嚴格地說,朱祁鎮御駕親徵和瓦剌作戰,其實並沒有錯。錯的是準備不充分,沒有進行充分的偵查調查、物資供應及戰術安排。尤其是在作戰過程中,輕敵冒進,並且在行軍線路選擇上,荒唐糊塗,因而才會最終失敗。

從明朝當時的實力來看,只要有一個好一點的指揮者,只要戰術安排得當,要想打敗瓦剌,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作為太后,孫太后能起的作用,只是覺得這件事該不該做,是不是應該做好準備。她就算再賢明,也只能對朱祁鎮做這一番叮囑。至於在戰爭過程中,仗應該怎麼打,一來她鞭長莫及,二來她自己也不懂。因此,她根本就無法左右戰爭,也無法提醒朱祁鎮。

至於當下熱播的電視劇,怎麼描寫孫太后。畢竟是文藝作品,是不能當真的。

(參考資料:《明史》《明實錄》)

相關焦點

  • 朱祁鎮為何殺張太后?
    朱祁鎮為何殺張太后?首先,張太皇太后在那個時代早已經去世。張太皇太后是明仁宗朱高熾的正妻,同時也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母親,當然也是明英宗朱祁鎮的親奶奶。在真正的歷史上,在明仁宗朱瞻基死後,張太皇太后是大明朝最德高望重的人。當時就有一些大臣覺得朱祁鎮年紀實在太小,只有八歲,恐怕無法掌控朝政,所以奏請立張太皇太后另外一個兒子為新的皇帝。
  • 大明風華 明朝歷史上第一個太皇太后太子妃張妍
    張太后時常勸勉宣宗,多體諒民間疾苦,做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宣宗寵愛孫若薇,廢皇后胡善祥改立孫為後,太后憐胡氏無過被廢,對其照顧有加,常召她到自己寢宮,宴席時也命胡氏位居孫皇后之上。
  • 大明風華:後宮榮譽稱號大滿貫得主張太后,五重榮譽身份的背後,是...
    導讀:在劇中,朱瞻基的母親,張太后這個角色,也非常討人喜歡。精明能幹的太子妃,運籌帷幄的皇后。以及心疼兒子,孫子的太后,太皇太后。而這五重身份的背後,是慢慢的悲哀。
  • 《大明風華》聽聞兒子被困,孫若微當場摔倒,胡善祥終於當上太后
    朱祁鎮不聽于謙勸告,被瓦剌困了。不得不說,這位女演員選得非常好,帥氣和大大咧咧並存。聽聞兒子被困,孫若微太后可以說當場就摔倒了,宮女都扶不住。看起來有一些可憐,但也是自作自受。其實這一段演得很刻意,但是也讓人難受。原本,太皇太后是和太后站在一起的。正是因為張太后沒有遠見,所以導致朱祁鎮不聽勸告被困,然後群龍無首。溺愛,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雖然孫若微太后能力有限,心軟不會教育孩子。
  • 女中堯舜,人間作精,後宮小透明:大明三位太皇太后不一樣的人生
    宣德五年,宣宗陪同皇太后拜謁長陵和獻陵,張氏也由此成為明朝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拜謁過皇陵的皇太后。看到迎拜於道邊的百姓,張太后不忘教導宣宗:"國家恆輕徭薄賦,以存恤為務,庶幾為民父母之道。"當地百姓奉上酒食,張太后不但親自品嘗,還特地讓宣宗也嘗一嘗農家菜的滋味。民有進疏食酒漿者,皇太后嘗之,舉以與上曰:"此農家食也,當知之。"
  • 大明風華:朱祁鎮的失敗折射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哪些問題
    近日《大明風華》中朱祁鎮上線,他的昏庸讓許多觀眾紛紛表示想要棄劇。朱祁鎮在年少時因為父親的離世,所以不得不在母親孫太后和奶奶太皇太后的扶持下登上皇位。從小就被嬌生慣養的他沒有父親的謀略,沒有爺爺的仁慈,更少了太爺爺的魄力。御駕親徵時更是在土木堡被瓦剌擊敗,自己也被掠走作為人質。
  • 明朝三位太皇太后,都有著怎樣的經歷,她們的人生大不相同
    明朝有十多位皇后,其中能夠活著當上太后的不多,最終能夠成為太皇太后的,就僅僅只有三位了。那麼明朝這三位太皇太后,都有著怎樣的經歷呢?看完之後你會發現,她們的人生大不相同。一、誠孝昭皇后張氏誠孝昭皇后,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原配妻子。早在洪武二十八年,她就嫁給了還是燕王世子的朱高熾為世子妃。
  • 朱瞻基廢了胡善祥後,張太后更不喜歡孫貴妃了?世人都同情胡善祥
    張太后同情胡善祥也正是這個原因。一、張太后不怎麼喜歡孫貴妃。從同鄉關係上來說,孫貴妃和張太后的母親,還是老鄉。而且也正是在張太后的母親推薦之下,孫貴妃才能從小就進入皇宮,也才有了機會和朱瞻基一起長大。朱瞻基登基以後,胡善祥自然就成了他的皇后,至於孫貴妃,只被封為貴妃,再精貴那也是小老婆。孫貴妃自然很不情願,她跟朱瞻基要好得很,所以常常在朱瞻基身邊說胡善祥的壞話,希望朱瞻基改立她為皇后。張太后憫後賢,常召居清寧宮。內廷朝宴,命居孫後上。孫後常怏怏。
  • 明英宗朱祁鎮,是坑貨皇帝的差評還是英明君主的諷刺?
    說起明朝的皇帝和明朝的那些事,可真的是一個接一個的梗,最有名的應該就是「英明君主朱祁鎮,一代賢后萬貞兒,治世能臣魏忠賢,鐵骨錚錚錢謙益。」這句話中只提到一個皇帝,從後面三個人前面的評論來說,這完全就是一首諷刺之作,嘲諷意味深重。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先後在位22年,就是這位造成土木之變,兵敗被俘的帝王,坑光了明朝的家底,卻得了廟號「英宗」。
  • 明朝歷史上第一位太皇太后,整整八年時間裡,她是大明的無冕君王
    張皇后這個角色,在劇中戲份頗重。最初出場時的太子妃身份,一步一步熬到皇后,再熬成太后,最後變成太皇太后。劇中展現給我們的,是一個非常豐富立體的形象。有搞笑,有潑辣,也有很多感動。而在正史上,這位只做了一年皇后,卻做了十年太后和七年太皇太后的女子,在明朝的歷史上,曾經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甚至在長達八年的時間裡,她才是大明朝真正的無冕君王!
  • 開創仁宣之治的朱瞻基,為什麼會有朱祁鎮這種兒子?
    然而,當明朝江山交到朱祁鎮手中之後,他差點成了明朝的亡國之君。明宣宗如此優秀,為何會有朱祁鎮這種兒子呢? 朱瞻基劇照不僅如此,朱祁鎮登基時,內有他的祖母張太皇太后垂簾聽政,又有楊士奇、楊溥、楊榮這三位忠心耿耿的舊臣輔佐他。
  • 又瞎又瘸還沒生兒子,朱祁鎮復位後,為何還要立錢氏為皇妃?
    錢皇后的丈夫朱祁鎮在七歲的時候就登基了,所以他和錢皇后大婚時候規格和禮儀都十分隆重,更是張太皇太后親自為他們張羅的。而這位太皇太后的眼光自然不會錯,她千挑萬選出來的錢皇后也真的是一位賢后。性格穩重恬靜,也是一位持家的好手,把朱祁鎮的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不說還十分大公無私。因為當朱祁鎮想要把他的娘家人加官進爵的時候,她卻拒絕了,為了丈夫的名聲考慮。
  • 明朝第一廢后胡善祥,太后為何同情她?
    胡善祥長得不如孫貴妃嬌媚,不如孫貴妃受寵。在誕下兩位公主的胡善祥,漸漸不被朱瞻基喜愛的同時,嬌媚的孫氏又為朱瞻基誕下了子嗣:朱祁鎮。這就讓朱瞻基更加喜愛孫貴妃,更加反感性格柔順的胡善祥。仁善的張太后與少不更事的朱瞻基胡善祥因為沒有生下皇子被廢,這在朱瞻基眼中理由充分。
  • 明英宗朱祁鎮:身世離奇,不是一個好皇帝,卻是一個好人
    明英宗朱祁鎮(1427年—1464年),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長子。因為他即位時還年幼,有人請太皇太后垂簾聽政,但遭到了她的拒絕。實際上,但凡朝廷大事,都要事先稟明張太后,再送往內閣議決執行。 在電視連續劇《女醫明妃傳》裡,朱祁鎮是一個穩重、儒雅的帝王公子。
  • 朱祁鎮:從少年天子到成熟帝王,我用了八年
    朱瞻基駕崩同年,年僅九歲的太子朱祁鎮繼位,改元正統,是為正統皇帝。正統初年,年幼的朱瞻基雖繼承大統,但他卻並沒有太大壓力,爺爺和父親給他留下了太多的東西。前有大明第一皇太后,朱瞻基的祖母,如今的太皇太后張氏掌舵;後有明朝歷史上最為賢能的「三楊」布帆,大明朝欣欣向榮,朱祁鎮自然高枕無憂。
  • 人常說「子不教,父之過」,朱瞻基對朱祁鎮的所作所為應該負責嗎
    不過,上天雖然沒有留給朱瞻基培養皇子的時間,但他給朱祁鎮留下的「遺產」卻極為豐富。歷經「仁宣之治」,此時的大明王朝正處於頂點,不僅吏治清明、國富民強,而且輔臣陣容極為豪華,外有楊士奇、楊榮、楊溥「三楊」輔政,內有太皇太后張氏負責教導,因而朱祁鎮繼位初期,倒也延續了「仁宣之治」的盛世景象。
  • 明宣宗為什麼會有朱祁鎮這種兒子?
    意思就是說老一輩英雄無敵,他的兒孫也會如此,當然這其中充滿了滿滿的血統論,這種東西自然不能全相信,畢竟這是沒有什麼科學根據的事情。中國歷史上就存在老子英雄兒不行的情況,就如題目中說得明宣宗朱瞻基和他的兒子明英宗朱祁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