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成熟的人
也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如果你像我一樣,對人的行為和反應比較敏感,你會發現這樣的一個現象:
很多人在社交場合中處事待人十分成熟,對於各種突發狀況應付自如,唯獨會在某些小事上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我曾經有過一個朋友,他給人感覺風度翩翩,談吐風趣幽默,性格溫和,但是每當我給他所做的某件事提出優化建議的時候,他就會像變了一個人似得,情緒異常激動。
他通常是,說話的音量突然放大,開始很急促地跟我解釋他為什麼沒有考慮到這點,然後擺出其他方面的成績,說明他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了其他地方,才沒有做好這件事。
在他的反駁中,最常出現的話是:
「我是因為……才……」
「我不是故意……」
「我在XX方面做得挺好的……」
後來的一次聊天中,他談起他的爸爸從小對他的言行舉止管教都特別嚴格,連怎麼走路、怎麼說話、怎麼吃飯,都有明確的規範。
一旦沒有做好,他的爸爸便會嚴厲訓斥他,直到他改正,符合規範為止。
而對於他表現好的地方,爸爸也很少給予過肯定。
以至於他覺得自己好像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會被糾正被罵,好像自己什麼事都做得不夠好。
雖然他現在已經長大成人,早已經不會被限制言行舉止,但那個從未被認可的小孩卻一直留在了他的內心。
所以每當碰到相似的情形,他的內在小孩便會跳出來為自己辯駁,試圖改變當時的結果,得到別人的認可。
如何能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內在小孩在心理學上,是很重要的概念。
它由榮格在1940年出版的《兒童原型心理學》中提出,他用兒童原型來描述一個人內心中未成長、未安撫好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