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你的內在小孩,在偷偷控制你的情緒

2021-01-09 騰訊網

為什麼成熟的人

也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如果你像我一樣,對人的行為和反應比較敏感,你會發現這樣的一個現象:

很多人在社交場合中處事待人十分成熟,對於各種突發狀況應付自如,唯獨會在某些小事上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我曾經有過一個朋友,他給人感覺風度翩翩,談吐風趣幽默,性格溫和,但是每當我給他所做的某件事提出優化建議的時候,他就會像變了一個人似得,情緒異常激動。

他通常是,說話的音量突然放大,開始很急促地跟我解釋他為什麼沒有考慮到這點,然後擺出其他方面的成績,說明他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了其他地方,才沒有做好這件事。

在他的反駁中,最常出現的話是:

「我是因為……才……」

「我不是故意……」

「我在XX方面做得挺好的……」

後來的一次聊天中,他談起他的爸爸從小對他的言行舉止管教都特別嚴格,連怎麼走路、怎麼說話、怎麼吃飯,都有明確的規範。

一旦沒有做好,他的爸爸便會嚴厲訓斥他,直到他改正,符合規範為止。

而對於他表現好的地方,爸爸也很少給予過肯定。

以至於他覺得自己好像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會被糾正被罵,好像自己什麼事都做得不夠好。

雖然他現在已經長大成人,早已經不會被限制言行舉止,但那個從未被認可的小孩卻一直留在了他的內心。

所以每當碰到相似的情形,他的內在小孩便會跳出來為自己辯駁,試圖改變當時的結果,得到別人的認可。

如何能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內在小孩在心理學上,是很重要的概念。

它由榮格在1940年出版的《兒童原型心理學》中提出,他用兒童原型來描述一個人內心中未成長、未安撫好的部分。

相關焦點

  • 控制不住情緒,是內在小孩在作怪
    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有一個內在小孩,這個小孩就是童年時的自己。 安全舒適的時候,我們成人化的一面會掩蓋住內在小孩。但一旦遇到挫折、困難,內在小孩就會出來,替我們「接管」情緒,用「孩子氣」的方式應對一切。 吉姐童年因父母的高壓管教受過傷,成年後的她一旦受到否定,就仿佛回到了童年時代面對父母質疑的時刻,戰戰兢兢,因而經常陷入自我厭棄,走不出來。
  • 總是控制不住情緒,原來是內在小孩在作怪
    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有一個內在小孩,這個小孩就是童年時的自己。 年幼時,因為心靈沒有得到足夠的滿足和安慰,使得我們的內在形成一個被隱藏的敏感脆弱空間,如同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 安全舒適的時候,我們成人化的一面會掩蓋住內在小孩。
  • 與「情緒」和解,從看見內在小孩開始
    這些情緒失控的、受傷的,被你忽略的另一個自己,其實就是內在小孩。」沒有跟著你一起長大內在小孩與平日的你是不同的。但一旦遇到挫折、困難,內在小孩就會出來,替我們 &34; 一切,充分地暴露出失控的情緒,比如焦慮、崩潰、退形、糾結、抗爭。
  • 內在小孩,是你情緒化的根本原因
    究竟又是什麼讓我們無法發揮自己內在的潛能? 其實那些早已淡忘的童年創傷,一直在潛意識中困擾你、傷害你、控制你。  你是否已淡忘了童年的那些經歷?但那些記憶會深藏於你的潛意識中,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你的一生。一次父母打罵、一場噩夢般的考試、被同齡人欺侮孤立……這些被淡忘的童年創傷,就是被你遺忘的內在小孩。 內在小孩是你情緒化的根本原因,而你卻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
  • 你的內在小孩是什麼樣子呢?
    透過這個測驗,我們可以看到關於你與你的內在小孩之間的關係,以及你持續面對到的狀況,與這純潔的靈魂小孩之間有著什麼樣的關聯。希望測試結果能夠帶給大家不一樣的觀點,並且開始養育我們每個人的內在小孩,得到更美好的生活。 測試開始,調節好你個人狀態,保持安靜後直接隨意的從下面四張牌裡選出一張最有感覺的,不能刻意選擇,不能重複選擇。
  • 你的內在小孩是什麼類型? 測試
    ,你的內在小孩是什麼樣的呢?但是漸漸的,你與你的內在小孩似乎都面臨到了同樣的狀況,在成長的路上,不斷的有人要你們放下腳步來,開始希望你們能夠更踏實的做一些考慮與計劃,為了不要出錯,那些跳躍式的思考模式漸漸的開始習慣糾結在一起思考,反覆的檢查,雖然你還是很聰明的總是能夠把事情處理的很好,但是失去自由自在的速度感,讓你與你的內在小孩開始變得容易疲勞。
  • 靈性測試:你的內在小孩是什麼類型
    或許你會覺得她時而頑皮,時而乖巧,時而讓你覺得煩躁,時而讓你安心。可這就是她,很真實,卻又讓你感覺捉摸不透。或許,試一下這個測試,了解她,也了解你自己。選故事書圖片看你內在小孩類型的測驗你會選什麼樣的童話書給小孩子看呢?
  • 遇見你的內在小孩
    什麼是內在小孩?內在小孩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一個心理學概念。簡單的講,內在小孩就是你自己,他是另一個自己,他是一個一直被你忽略的自己,他還是一個受傷的自己,他被你關入內心最深處,也許是出於自我保護,你一直在逃避他,遠離他,當他不存在,甚至於恐懼他,討厭他,總之,不願意接受他。
  • 走出強迫症的牢籠之內在小孩在等你從夢中醒來
    人在社會生活中,會面臨很多危險的處境,內在的小孩會製造很多不舒服的情緒來提醒我們,給我們發出一種信號,好讓我們在面臨不適的環境時知難而退,這是自然賦予我們人類的禮物,內在的小孩是我們人類的保鏢,是我們人類內在的預警機制,物競天擇,適著生存。如果沒有內在小孩我們人類也不會成為高級智慧生物,可能早就被淘汰了。
  • 與自己和解,從看見內在小孩開始|內在小孩類型測試
    ·它會使我們失去理智,產生不成熟的情緒與行為。我們沒能看見自己的內在小孩,但感受到的痛苦卻是明顯又深刻的。不知道你是否也曾經歷過:· 情緒不穩定,暴躁與抑鬱來回切換。伴侶或別人的一些小行為都能讓你感到憤怒或糟心。
  • 你的內在小孩是哪種類型?(心理測試)
    你了解你的內在小孩嗎?你知道Ta現在的狀態嗎?或許你覺得Ta時而頑皮,時而乖巧,時而讓你覺得煩躁,時而讓你覺得不安.....可這就是你真正的內在,你內在的小孩。Ta很真實,Ta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每個人的內在小孩都不一樣,你的內在小孩是什麼樣的呢?
  • 與自己和解,從看見內在小孩開始 | 內在小孩類型測試
    · 自信心不足,有畏難情緒,在工作中總覺得自己不能很好勝任目前的或者更好的崗位。· 常常自我懷疑與否定,內心糾結與矛盾,有時候感覺自己像變了一個人。...這些情緒失控的、受傷的,被你忽略的另一個自己,其實就是內在小孩。
  • 擁抱你內在的小孩
    最近在看克裡希那南達和阿曼娜的《擁抱你的內在小孩:以愛療愈內在的恐懼》。每個人都有一個內在的小孩。當我們年幼時,因為我們的心靈經常不能得到滿足和安慰,使得我們的內在形成一個被隱藏的敏感脆弱空間,如同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當我們成年後,身體的成長掩蓋了內在的這個小孩。
  • 身心的所有傷痛,你的「內在小孩」都記得!
    這是他心裡的「討好小孩」,在偷偷控制著他。 在朋友的嬰兒時期,父母對他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他「乖乖安靜不哭不鬧」或者是「幫爸媽分憂」的時候,他爸媽才會抱他、愛他,相反,就會冷對待甚至語言暴力。
  • 以愛療愈恐懼,擁抱你的內在小孩
    今天我們要一起共讀的書,名字叫做《擁抱你的內在小孩》。這本書的副標題是:「以愛療愈內在的恐懼」,這是一本教我們如何療愈內心恐懼、如何將恐懼轉化為愛的書。在書中,心理治療師克裡希那南達和阿曼娜給「內在小孩」做了更詳細的解釋,叫做「深沉恐懼和缺乏安全感的內心」。你需要先把內心的恐懼想像成一個飽受驚嚇的小孩,他可能正蹣跚學步,可能剛剛開口說話。這個小孩可能會感受到的恐懼,比如,經常會感到不安全,覺得周圍都是威脅;總是難以安靜下來,常常焦躁不安等。
  • 療愈你的內在小孩
    小心翼翼地看著別人的臉色過活,並且遏制著內在小孩,它在以別人怎麼看它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內在小孩。當內在小孩對這世界上發生的某一件事不滿且要發表自己的看法時,內在父母大聲地喝住它,「不能這樣做,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你這樣做會傷害到其他人。」
  • 《與自己和解:治癒你內心的內在小孩》——遇見童年的自己
    但那些記憶會深藏於你的潛意識中,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你的一生。一次父母打罵、一場噩夢般的考試、被同齡人欺侮孤立……這些被淡忘的童年創傷,就是被你遺忘的內在小孩。內在小孩是你情緒化的根本原因,而你卻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也許某天,你就會突然開始生氣、發火;也許你會對某些事特別敏感,甚至都不願提起;也許你會有模糊的悲傷感,卻找不到任何與悲傷相關的記憶。
  • 關愛內在的小孩
    核心提示:關愛我們的內在小孩,就是給我們內在的小孩以滋養,用成年的我們,現在已經長大了的我們自己的愛給內在小孩以溫暖、關注、幫助、使他成長。在療愈我們內在小孩的過程中,我們要以欣賞,愛撫自己為最終目標。對不完美的人生中的不完美的他人用一份體諒,包容的成熟心態來面對。
  • 內在小孩受的傷,正在影響你的一生
    從小到大,當西西有不同的意見或情緒時,母親都會覺得她不聽話、在頂嘴。所謂的「內在小孩」,是一種隱喻,它由你的童年創傷、被壓抑的情緒和需求組成。所以即使西西早已成年,很多事情可以自由決定,但她的內在卻依然停留在小孩的階段。
  • 當你在關係裡苦苦掙扎,你的內在小孩滿了恐懼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個內在小孩。內在小孩是我們童年時的情緒、體驗和需求。如果內在小孩因為小時候的需求沒有獲得滿足,並充滿了受傷的傷痛記憶。長大後,我們的內心便存留了脆弱、受傷、需要被關心和呵護的童稚小孩,他因著受挫、壓抑,帶著憤怒和受傷而無法展現他天性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