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人格化魅力更強大的是一種亞文化體系,比它更弱的是粉絲經濟

2020-12-17 菲菲七

創始人作為魅力人格體為公司做品牌營銷是人格化的一個類型,通俗地說,就是把創始人的個人品牌和公司品牌綁定在一起。這麼做可謂利弊共存。好處是它可以大幅節約營銷成本,因為好的公司創始人本身就是一個魅力人格體,自帶傳播屬性。

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雷軍與「小米」。「阿里巴巴」和馬雲之間亦如此。還有董明珠和「格力」空調,「羅輯思維」和羅振宇。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錘子」手機。第一款錘子出現的時候,其他手機電池可以用一天,但它的僅能用半天。面對如此巨大的劣勢,很多錘友們說:「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啊,要麼我買個充電寶,要麼我乾脆買兩款錘子手機不就解決了。」

如此忠誠的錘友,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是各行各業的精英。而他們之所以願意支持錘子,是因為他們願意支持羅永浩,認同羅永浩背後的那種價值觀。雖然現在錘子已經走向沒落,但是當年在粉絲號召力上的成功,印證了羅永浩的人格魅力。

作為魅力人格體的公司他們都有自己的忠實粉,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蘊。我們來看一個國外的例子,怎麼通過小眾引爆大眾群體,成功打造了自己的魅力IP的。

Supreme作為一個結合滑板、Hip-Hop等文化標籤的美國街頭服飾品牌,短短幾年時間就在年輕人中引爆流行,每次發售新版和限量版產品的火爆程度都令人嘆為觀止。

Supreme最初只是紐約街頭的一家滑板店,屬於一群滑板少年的「隱秘據點」,他們在那兒展開屬於自己的社交圈子。

店員A-Ron曾這樣回憶:「每天晚上7點關門後才是Supreme的狂歡,紐約最知名的滑板群體和各色有趣的人聚集在一起。」

他打趣地說:「Supreme賣得好大概是因為衣服上混合了菸草、酒精和野草的味道。」這群叛逆少年是Supreme最初的團隊成員、店員和顧客,品牌創始人詹姆斯抓住這個機會了解這個群體的行為模式、喜好和趨勢。

詹姆斯一直都在思考Supreme怎樣才能讓這些孩子表現出屬於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希望這家店在未來可以成為紐約街頭文化的標誌,成為連接滑板、時尚、音樂、亞文化的一條紐帶。應該說,Supreme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對美國街頭滑板亞文化的推崇,然後通過這種亞文化進行社群擴張,最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和共同審美。

無論一個IP最初表現為何種形式的產品(影視、遊戲、商品等),它們作為第一內容,更多是流量的引爆點,吸引用戶追隨,吸引一小部分狂熱粉絲。這些粉絲或是自發,或是由運營方規劃梳理,進而形成社群。最初這種社群非常小眾,卻又比種子用戶更快一步,因為它們的成長空間非常大,可能就是孕育某種流行文化甚至某種生活方式的最底層土壤。

Supreme前期的成長模型便十分清楚,這是一種孵化小眾社群、定義亞文化、爆發擴散為流行生活方式的商業成長模式。

Supreme的產品靈感和元素恰恰來自這個社群亞文化本身。Supreme始於紐約市下東城,大量外來移民和黑人聚集於此,彼此互相碰撞融合,這裡可以算是紐約街頭文化的起點。Supreme的單品圖案多數取樣於街頭文化,版型則取樣於Dickies、Cahartt、Ralph Lauren等美式風格濃厚的大牌,其所有軍事風格的服裝都由Alpha代工,棒球外套則由Starter代工。Supreme將整個美國的街頭文化都復刻了下來,從紐約出發,點燃了美國甚至全世界年輕文化潮流的G點。

品牌最初通過內容建立聯繫,通過聯繫形成社群,而社群不斷地反哺著內容,使之成為具有內循環特徵的亞文化體系,這個體系在成長中不斷跨界、融合,直至成長為一個獨特、有生命力的「新物種」。

1950年,大衛·雷斯曼(David Riesman)提出了大眾文化和亞文化的差別:大眾文化是「消極地接受了商業所給予的風格和價值」,而亞文化則是「積極地尋求一種小眾的風格(在當時為爵士樂)」。

如果將Supreme自發形成的各種用戶群落形容為超級社群,那麼Supreme每次發售一款產品,都能夠進一步活躍社群用戶,甚至創造新的流量加入這個大社群,從而形成自我擴張。

運動休閒品牌Nike,2016年春天在視頻網站發布了劇集Margot v.s. Lily,作為女性營銷活動「Better For It」的主題內容,講述兩個不同女孩的運動故事,播放量已超過8000萬次,Nike+下載量顯著上升,兩個女主角同款也成了暢銷款。

與Supreme的不同之處在於,Nike更注重故事的講述:每個人在一定意義上都是運動員,女性可以用運動定義自己。

這與Supreme的產品邏輯是一樣的,都是從內容出發,內容背後隱含著某個文化群落用戶的價值取向,甚至包含著某種人格。因此,Supreme的產品反過來能夠為Supreme品牌提供話題和內容,產品本身就能夠自我創造流量,而不僅僅只是對Supreme品牌的稀釋和消耗。

超級IP的最中心圓點,表現在Supreme身上,就是那個令無數人都瘋狂的Supreme紅底白字的超級logo。Box Logo Tee當屬Supreme所有系列中最具有品牌標識的單品了,很多大牌均曾身著該款出鏡。Supreme的紅底白字logo也早已經不僅僅代表一件T恤,而是濃縮了文化元素和名人效應,逐漸抽象為一種代表街頭潮流的符號。

某種意義上,它比人格化更激進,也更進一步,逐漸走向宗教崇拜的神秘主義和信仰主義,成為亞文化社群的信仰圖騰。這也是其商業轉化如此高效的原因。將一個商業品牌打造成一個圖騰,將整個商業推進為一種儀式,從而增加產品的體驗價值,這種策略將是未來市場的主流方向。

聯名企劃對Supreme來說非常重要,往往能帶來更多新元素加入,讓產品更具風格。因而,Supreme總能與一些意想不到的品牌、人物或者明星聯名推出單品,引得眾多追捧。

例如,Supreme每年都會和Vans、The North Face、Timberland、Levi's、Nike等品牌合作推出單品,且合作款多為限量款,搶購之瘋狂,價格之高異乎尋常。除了每個季度都有限量聯名產品,Supreme產品更時常以社會頭條事件,或者政治諷刺為題設計產品,圍繞Supreme這個超級IP進行多元化經營,打通相關領域的壁壘。

例如,Supreme發售的第一件單品Travis Bickle Tee,衣服上的貼畫人物為1974年影片Taxi Driver中的男主人公Travis Bickle。身為計程車司機的Travis Bickle不滿政府的空洞承諾,企圖改變腐敗的制度,並最終決意刺殺總統。當時的電影海報上印著這樣一句話:在每一個城市,都有獨行者。James Jebbia藉此傳達品牌「特立獨行」的理念,賦予其更深層的話題性。

作為以產品風格為取勝之道的超級IP品牌,Supreme一直營造的是大規模的具有亞文化信仰特徵的社群經濟,通過小眾表達形成話題爆發與內容爆發,形成現象級的火爆產品發售場面,又反過來強化了其超級IP的特徵,增加了非功能性需求的社會化網絡話題價值。

一個產品如何從小眾文化走向大眾流行,工業時代之後,需要一種新的路徑。與超級IP的內在邏輯契合的社群經濟下,消費者越來越追求「小眾自我」,而不是「大眾趨同」。消費者在尋找自我差異的過程中,重新聚合成了新的族群和新的消費文化。最有商業價值的不再是大眾審美和趣味,而是亞文化社群。

人格化的影響同樣是雙刃劍。「樂視」和賈躍亭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樂視創始人賈躍亭在2016年公司年會上藉助一首《野子》, 總結過去,展望未來,將創業的艱辛與勇氣展現出來,打動了無數人,引發了「野子效應」。可以說,這一效應的取得,與賈躍亭的個人魅力以及他的獨特經歷和人格,在人們心中激起的強烈情緒共振密切相關。

因此有人曾開玩笑說:「賈老闆是全中國出場費最高的歌星,一首四分鐘的單曲創造的價值上億。這雖是玩笑,但也反映了人格化力量不容忽視的事實。但一年多以後,賈躍亭因為野心太大,資金鍊出現問題,遭遇了信任危機,幾乎成為公司的負資產。這時,人們又會拿出當年的《野子》議論。此時把賈躍亭和樂視捧上神壇的人格化就成了致命病毒,嚴重影響了樂視的形象。

又如微軟的鮑爾默當年將個人和公司綁在一起,在他宣布離職的那天,微軟股價下跌7%,相當於300億美元。

在《第四消費時代》一書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人格化是如何出現的,如何影響著人們的生活。這本書將消費分為四個時代: 第一個時代是終生消費。一個人一輩子可能就消費一兩次, 蓋個房子打個家具,剩下的都自給自足,屬於小農經濟;第二個時代是工業化消費,消費是以家庭為單位的,這個時候就出現了迭代,代表性的公司比如海爾、美的;第三個時代是個人化消費的崛起,人們購買手機、MP3,代表性的公司是諾基亞、索尼;第四個時代就是我們如今所處於的這個時代,是人格化的時代,消費越來越帶有精神屬性,成為一種價值觀的消費,由我需要所以我購買,變成我認同所以我購買。

這種消費方式的轉變,實際上就是認知升級和消費升級的產物,而人格化正是順應了這個趨勢。

粉絲經濟還停留在淺層次的依託人群支持行為進行的商業化開發上,停留於人的層面。人格化則更進一步,超越了人本身,是對其背後所代表的價值觀的認同。所以它的力量更強,影響更大。

真正的聰明人,都在日積月累中塑造著自己的人格魅力。

相關焦點

  • 粉絲經濟該如何進行下去?
    我們用更為簡單的話來說粉絲經濟就是人們投射情感價值的經濟,其基於粉絲主觀的珍愛而被重新界定的價值,是通過粉絲持久的情感依附和擁有其產品或服務的欲望而創造出來的。回顧近幾年來,粉絲強大的購買力讓無數品牌紛紛尋求與明星偶像的合作,希望通過他們的推薦來完成收割「韭菜」的行為。
  • 品牌人格化才是麥當勞、三隻松鼠、JUICY成功的秘訣
    我們對於產品的興趣已經不完全是物品的興趣,人格化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在消費升級下的人們更加注重服務的享受,更傾向於服務的消費。也可以理解成產品的差異化等同於在服務的差異化。我們知道像麥當勞、三隻松鼠、JUICY這樣做得非常棒的品牌、公眾號和微博,都是在進行品牌人格化的改造。那麼,到底人格化品牌要具體怎麼做呢?
  • 粉絲力量太強大,網絡小說也要做粉絲經濟
    他認為,接下來的時代是「IP 粉絲文化時代」,起點中文網也要順應時代特徵做出改變。起點的互動實驗,作者與讀者共創 IP起點中文網是閱文集團旗下的品牌,它成立於 2003 年,至今已過去 17 年。起點中文網的 17 年,見證和親歷了中文網際網路文學的發展。在成立當年,就推出了VIP 制度。
  • 文化讓昆明更具魅力
    掌上春城訊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它連接了一個城市的過去和未來。作為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昆明市一直致力於塑造文化軟實力。近年來,擁有獨特民族文化優勢的昆明,逐漸將文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文化體制改革穩步推進,文化產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益完善,文藝創作持續繁榮,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如今,文化,正在為昆明烙上「魅力之城」印記。穩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對於昆明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2012年是不可迴避的一年。
  • 讓中國文化軟實力更硬、更強、更精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重視文化軟實力建設。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那麼,文化軟實力有什麼深刻內涵?把它上升到國家層面有怎樣重要的意義?軟實力、硬實力和巧實力,三者之間有什麼不同、關聯?中國文化自信源於哪裡?我們應該從哪些地方著力,去加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 交流互鑑,中國傳統文化魅力永恆——一談新時代下的文化自信 宣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是民族振興的精神動力,又是建設先進文化的重要基礎。積極開展文明交流互鑑活動,讓傳統文化活起來、走出去,充分體現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進而堅定文化自信,讓傳統文化綻放出永恆魅力。這充分展示出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 從經濟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分析石家莊的存在感為什麼弱?
    要評選存在感最弱的省會城市,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石家莊、南京、福州、濟南、呼和浩特、鄭州、南寧等城市不一而足,不同的人可以列出一連串的證據來論證自己的觀點。不過,小編認為,存在感最弱非石家莊莫屬。 本省對省會城市的認同感強弱,首先取決於經濟,其次文化傳統、歷史沿革、交通聯繫也是很重要的。我們從經濟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兩方面來分析。
  • 聊200多站姐後,果醬文化發現粉絲經濟新機會
    果醬文化總裁龐亞男告訴見實:90%粉絲追星行為發生在社群裡,裂變速度、社交互動活躍度、運營效率上,都遠勝其他。到現在,社群已成為粉絲經濟整個底層基礎設施,類似水電煤一樣。 粉絲經濟確實不是一個時髦的事,是一個挺老的事。以前果醬做音樂新媒體矩陣的時候,嘗試了蠻多業務,辦過演出,籤過藝人,做過MCN,後來再過渡到小程序、內容產品化、資源電商化等。現在果醬文化體系下,我們稱之為是兩隻抓手:一手抓基於音樂跨界的文化傳媒,一手抓基於粉絲經濟社交娛樂。
  • 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 鍛造我們黨更強大的組織力
    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 鍛造我們黨更強大的組織力 2018-11-30  鍛造我們黨更強大的組織力(新知新覺)  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強調「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這是對黨的組織建設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也是著眼於新時代黨面臨的考驗和挑戰、著眼於黨領導人民推進偉大事業的需要對黨的組織建設提出的明確要求。
  • 粉絲黏性高推廣成本低 電商的粉絲經濟能走多遠?
    回看剛剛過去的年中6·18大促,一直對6·18不太熱衷的阿里巴巴,也在今年啟動首屆「天貓6·18超級粉絲狂歡節」。 阿里方面表示,正是預測粉絲經濟這一消費趨勢的巨大轉向,在阿里體系內,淘寶打造網紅經濟,天貓則重塑粉絲經濟。隨著針對IP原創內容的虛擬消費體驗升級,相應地,針對現實的購物體驗也在升級。從消費者升級為粉絲,從商品消費升級為IP內容消費。
  • 上海的經濟實力比香港強,為什麼感覺香港更強大?
    在中國城市的發展建設中,一直有兩顆璀璨的明星,分別是上海和香港,這是中國最著名的兩個城市,其中上海經濟實力最強,香港是最開放的城市,但在一些人的印象中,即使上海的經濟實力比香港強很多,但他們還是覺得香港更強。
  • 夜光經濟的牛頓體系
    科學家發明電燈,改變了晝夜關係,夜間活動更豐富、更多彩、更真實、更自在。夜光經濟是正在成長的龐大產業,它是人類活動的篝火。夜光經濟是休閒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業態包括:晚間購物、餐飲、旅遊、沐浴、醫美、休閒、保健、學習、教育、歌舞、影視、娛樂等內容,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帶動多個行業的發展,成為城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 夜光經濟六大定律:牛頓體系的科學表述
    科學家發明電燈,改變了晝夜關係,夜間活動更豐富、更多彩、更真實、更自在。夜光經濟是正在成長的龐大產業,它是人類活動的篝火。夜光經濟是休閒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業態包括:晚間購物、餐飲、旅遊、沐浴、醫美、休閒、保健、學習、教育、歌舞、影視、娛樂等內容,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帶動多個行業的發展,成為城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 成都市龍泉驛區發布文化小康指標體系
    「小康」一詞最早見於《詩經·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小康」,不僅是經濟和物質發展水平的標誌,更是禮儀規範和文明演進的要求。到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實現這一目標,「文化小康」不可或缺,如何構建與之相適應的指標體系成了當務之急。
  •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一文,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一些重要論述的節錄,深刻闡述了為什麼要堅定文化自信、堅定什麼樣的文化自信,以及如何在文藝、哲學社會科學、傳統文化傳承等工作中堅定文化自信的一系列重大問題。
  • 石獅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七個一」更惠民
    ­  石獅出臺方案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七個一」讓公共文化更惠民­  為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石獅市日前下發《石獅市2017年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重點項目責任分解方案》,根據該方案,石獅市今年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將按照「七個一」的目標組織實施。
  • 時尚虛擬人偶進駐中國拉動粉絲經濟
    時尚虛擬人偶進駐中國拉動粉絲經濟虛擬人偶努努與易烊千璽一起出鏡 圖片來源:努努官方微博你有沒有想過在未來,一部分年輕人將不再擁有一個真人偶像來共同成長,而是選擇投入「虛擬人偶」的懷抱與之相互陪伴?隨著智能技術的發展,如今,一批活躍於中外社交網絡的虛擬人偶已經擁有了大批粉絲,奠定了成為偶像的基礎。虛擬「洋人偶」進駐中國日前,來自法國巴黎的虛擬時尚人偶noonoouri進駐了微博。這位最早火遍ins的「時尚紅人」,取了中文名「努努「。在微博發布的內容中,她跟易烊千璽一起喝茶、拍美妝教程、走進大牌秀場、受聘於天貓。
  • 穩重男人更愛它,外觀拉風氣場強大,匹配CVT無級變速箱
    從豐田全新的TNGA構架打造而來,中年的沉穩兼具時尚與運動氣息,這樣的車是最有魅力的。豐田的得意之作就是它,大廠出品質量有保障,提供汽油版和雙擎版。卡羅拉,貫穿式的腰線處理也是特別的漂亮,並且這一次還搭配了雙腰線,豐富性上面絕對是同級別車型中佼佼者,看上去特別的大氣好看。
  • 地域文化下的文創產業
    本報記者 湯偉 通訊員 孫燦文創產業是在知識經濟和全球化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一種推崇創新和個人創造力、強調文化藝術對經濟的支持與推動的新興產業。一般認為,創意產業作為一種國家產業政策和戰略被明確提出首先是在英國。
  • 謝娜自曝手指被車門夾卻忍住不哭,粉絲:女子本不弱,為母則更剛
    平時喜歡利用休閒時間來看綜藝放鬆心情的網友們對謝娜一定不會陌生,性格活潑開朗的謝娜一出道就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歡,樂觀又積極的她被粉絲們稱為「太陽女神」,她用自己的努力帶給了許多人歡笑,而那個逗人發笑的女生早已長大,她嫁作人妻成為了兩個孩子的母親,即使是手指被門夾到也表示要做「堅強陽光可愛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