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明威的話中感悟生活

2020-12-11 書香梅影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讓我們一起走進海明威,走進《老人與海》。

1

能夠打敗你的永遠都只有你自己,只要自己的信念不倒,自己就不會被打敗。

2

只要對生活,對未來,對自己抱有希望,就有希望做到你所需要的。如果你不抱希望了,那才是真的沒有希望了!

3

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日子,不論前一天是開心還是憂愁,都要將其放置腦後,以新的心情去面對新的一天。

4

我們到最後總能明白,我們現在所經歷的所有傷痛,都是對我們的考驗,都會促進我們成長。

5

人的一生會經歷太多的等待,有的等待很長,有的等待很短暫。但都有一個讓我們心甘情願去等待的理由,或許是一個人,或許是一個夢想…

《老人與海》這本書,每個人讀完都能從中感悟到一些人生哲理,說得再多都不如自己去感悟!

我從中感悟到的是信念與堅持,你呢?

相關焦點

  • 梅荷:海明威為何會自殺?在他的小說裡可以找到答案
    初讀他的短篇,很難一次讀懂,他的小說不是我們傳統中的故事,他只是一種敘述,就像後人評價他的作品特點是「冰山」理論一樣,你不能只看他的表象,而是要感悟到他敘述的背後。我們當然都知道冰山下面還是冰山,但究竟是什麼樣的冰山,讀者可以展開聯想去想像和理解,這種理解也只局限在和作者的敘述是完整一體的。所以,我認為讀海明威的短篇小說,一定要去了解他的生活經歷和社會背景。
  • 得到FM 5 海明威
    布魯斯·威利斯(威爾遜)、蒂姆·羅賓斯(麥康伯)、莎朗·斯通(瑪格麗特) 賈行家老師現在講到的是:海明威短篇小說全集(海明威文集)中的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
  • 語絲:海明威與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小說藝術手記(13) 文/楊爭光 就形式來說,海明威並不「現代」,更偏向傳統,尤其是它的長篇小說。他的中短篇可能更精彩。他對小說藝術的貢獻也在他的中短篇——《老人與海》也屬中短篇的話。 就閱讀的感受來說,似乎有一個「海明威模式」。閱讀契訶夫卻沒有「契訶夫模式」感。契訶夫的小說藝術世界比海明威更開放,更顯「從心所欲」,自然自如。海明威的「硬度」則顯人為的努力。 但,《老人與海》是偉大的藝術經典。
  • 偉大作家的一生,一本值得看的書,《作家海明威的生活剪貼簿》
    而當時我轉到一個作家海明威的印章,小女孩站在邊上,迫不及待想換著我手中的黑明威。於是我就把海明威換給了她。這件事看似是一個小插曲,但實際上也印證著海明威在我國甚至是全球的影響力。連一個小女孩也認識作家海明威。海明威是作家,也是記者。他寫過很多書,也上過戰場。海明威的作品很多人都了解也讀過,但是他一生的故事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
  • 親子劇《老人與海明威》上演,拉開北京東城「四合院閱讀生活節」序幕
    通過戲劇創作的創新手法將這樣的一部厚重的文學作品實現了文學作品與觀眾的直接對話,讓在場的觀眾無論大人還是小孩,沉浸在了角色參與的樂趣和文學藝術的享受中。親子劇《老人與海明威》劇照作為斑馬戲劇的原創作品,親子劇《老人與海明威》首演至今已近百場。
  •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中,主人公桑迪亞哥,原型是他自己,還是別人?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中,主人公桑迪亞哥,原型是他自己,還是別人?電影片段桑迪亞哥的人物原型是海明威一生最好的朋友——佛恩特斯,這個友善的古巴老漁民是海明威遊艇的船長,海明威生活在古巴期間,經常同佛恩特斯一起出海航行,兩人因此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佛恩特斯也經常同海明威講自己曾經出海捕魚的驚險故事
  • 海明威:死於1961
    海明威:死於1961 2011-07-21 14:42 作者:陸晶靖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1年第
  • 大饞貓海明威他吃掉了整個巴黎!| 海明威生日紀念
    海明威也是這樣,他至死也沒有忘記和第一任妻子哈德莉和兒子邦比一起生活過的巴黎,和格特魯德·斯泰因,埃茲拉·龐德,詹姆斯·喬伊斯,T.S.艾略特和司各特·菲茨傑拉德等一眾好友一起喝過的美酒,吃過的美食和吵過的架。 1924年他辭去了記者的工作,攜妻兒回到巴黎專心寫作,那時他的門縫裡總塞滿退稿,非常窮困潦倒。
  • 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漢」與「準則英雄」的借鑑與演變
    對於「硬漢子」的視角,最初來自美國評論學者,當時菲利普·揚提出「重壓下的優雅」(Grace under pressure)的「準則英雄」(Code Hero)這一概念來評述海明威小說中出現的人物。後來貝克在其《海明威:介紹與闡釋》中把海明威的人物看作兩個獨立人物:一種是被動的、被打敗的,另一種是沒被打敗的,他們並不作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並存於同一作品中,而是出現在不同時期的。在中國,1962 年董衡巽先生發表的《海明威淺論》裡運用了「硬漢性格」這一詞,用來指海明威小說中的那些不屈不撓、身臨險境奮鬥不息而不失人的尊嚴的人物所具有的男子漢氣概。
  • 鐵打的漢子 才盡的江郎——海明威新版文集三人談
    止庵:虛長几歲,讀海明威的時候比較早。先說一下海明威的接受史。我最早讀的就是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的海明威,上世紀八十年代,《永別了,武器》《老人與海》《海明威中短篇小說選》,以後又讀了《太陽照常升起》《喪鐘為誰而鳴》。
  • 在多倫多,尋覓海明威的蹤影
    演講會的聽眾中,有一位富商太太哈麗特康諾伯。她的丈夫拉爾夫康諾伯是跨國連鎖平價商店「伍爾沃斯」加拿大區的老闆。在度假的哈麗特被海明威的演講深深感動,覺得他在養傷過程中的堅毅和勇氣可以鼓勵自己病弱的兒子,於是演講結束後她問海明威,能否請他在她和丈夫冬季去南方度假時待在他們多倫多的家裡,擔任小拉爾夫的看護人和老師。正在探尋工作機會的海明威欣然應允。
  • 在《星露谷物語》中扮演海明威,我終於學會了釣魚
    編者按:在以休閒養生聞名的《星露谷物語》中,玩家可以進行許多有趣的活動:砍樹、種田,甚至是談戀愛,理想的田園生活就在屏幕前。但唯獨釣魚這項活動成為了大家的夢魘。為了對付差點勸退許多玩家的機制,作者使出了一道奇招。他在遊戲中搖身一變,讓釣魚達人海明威來解決釣魚難題。
  • 「網紅」海明威,一種被自我人設禁錮的作家生涯
    海明威生活的年代,也是美國傳播業大發展的時候,作家不再是一個藏在文本後面的人,無論是雜誌訪談,還是其他傳播方式,讓塑造統一的個人形象成為可能。於海明威而言,就是「硬漢」形象,這或許是海明威給自己所定下的最鮮明的「人設」。倘若他活在當下,也許能成為「網紅」。
  • 海明威《老人與海》中,最接近桑迪亞哥原型的現實人物,都有誰?
    海明威《老人與海》中,最接近桑迪亞哥原型的現實人物,都有誰?海明威小編每一次讀《老人與海》的時候,都在好奇一個問題,那就是海明威創作的這個硬漢人物桑迪亞哥,在現實世界中有沒有原型,或者說他就是按照哪個現實人物的人生故事去創作的,如果沒有完全對應的人物原型,那麼與海明威有關的,最接近這個硬漢人物形象的
  • 雙語|《真實的高貴》——海明威
    今天帶給大家的是著名小說家海明威的散文——《真實的高貴》。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國小說家。海明威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市郊區的奧克帕克,晚年在愛達荷州凱徹姆的家中自殺身亡。
  • 從《老人與海》,品味海明威作品中「無法抗拒」的文學藝術之美
    從這些質樸無華的文字中,讀者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海明威作品所展現出的獨特的藝術語境和高度凝練的藝術底蘊。海明威這種簡潔、流暢、帶有鮮明節奏感的文字,常常能創造出視覺化的效果,給讀者帶來了視覺的衝擊感。海明威會把繪畫藝術中的直觀生動,植入到小說的簡化語言中,使具象與抽象同時呈現在一種語言的表述中,從而讓讀者獲得與眾不同的審美愉悅。
  • 海明威的「冰山理論」
    這就是海明威的「冰山理論」。冰山漂浮在海面上的時候,我們只能看到它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可是在水下,卻潛藏著巨大的山體。海明威以此比喻寫作:作家有八分之七的思想感情是蘊藏在文字背後的,真正通過筆端表現出來的,只有八分之一。如果作家能夠處理好這一點,讀者就能強烈地感受到這八分之一背的分量。
  • 海明威:地球上最硬的硬漢決定去死
    聞聽此言的海明威在旅館失聲痛哭,因為他知道,這些國際主義戰士的生活將再無寧靜,回到美國的青年會被貼上左翼的標識,受到政府的監控,而來自德國、義大利的戰士將面臨無家可歸的漂泊。塔羅與卡帕在中國,卡帕拍攝了中國軍人在臺兒莊戰鬥的照片,以及漢口軍民頑強抗敵的生活,伊文思則拍出了自己的代表作,反映中國抗戰的紀錄片《四萬萬人民》。帶著理想奔赴戰場的海明威滿心苦痛地回到美國,他和第二任妻子離了婚,動筆為西班牙這場一言難盡的內戰寫下小說《喪鐘為誰而鳴》,在序言中,他引用了英國詩人約翰·多恩的《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 海明威《告別武器》的47種結尾
    海明威多年的戰地記者生涯對他的小說創作影響極大。由美國Scriber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最新版《告別武器》還將包括小說中其他章節的草稿,以及1948年這部小說加插圖後再版發行時海明威寫的自序。海明威1954年以《老人與海》獲普立茲獎和諾貝爾文學獎。
  • 滕威 |課堂講稿之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
    海明威確實見過卡斯楚,也同情古巴革命。他也習慣自稱「古巴人」。他在離古巴最近、美國大陸最南端的key west小島有家,在哈瓦那郊區也有家。14年夏天我去了key west,17年秋天去了哈瓦那,都專程去海明威生活過的地方打了一遍卡。2014年滕威老師攝於佛羅裡達Key West海明威故居,六趾貓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