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雅而有致」辦學理念解讀

2021-03-01 瀏陽市大瑤中學

「和而不同,雅而有致」

辦學理念解讀

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是推動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是折射學校品質和風範的一面鏡子。不僅對建設特色學校具有促進作用,更是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強大的塑造作用。

為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拓展教育信息化中的「大瑤元素」,辦成面向現代化的和雅學校。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確立了大瑤中學「和而不同,雅而有致」的辦學理念。

一、「和雅」文化溯源

瑤,美玉也。大瑤,寶地也。大瑤中學,寶地之美玉也,其質和諧,其韻雅致,盡顯書香和雅的學府之氣。故大瑤中學辦和雅學校,育文雅少年,做儒雅教師,以「和而不同,雅而有致」為理念推動學校內涵發展。

二、「和雅」的內涵

「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和一種高尚的民族精神。「和」者,和睦、和諧也。個人修身養性要「心平氣和」;與人交往要「和而不同」;治理國家,要「政通人和」。千百年來,「和為貴」、「與人為善」等,都滲透於歷史上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成為人們普遍接受和認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原則。衍生到今天,「和」多為「和氣、和睦、和順、和諧」之意。

「雅」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於個人修養、生存品質、藝術情趣等方面的高層級追求。《詩經注》中這麼說:「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為後世法。」,「正」者為高、為優;衍生到今天,「雅」多為「文雅、高雅、美好」之意。

我們認為,教育要「和雅」。和」為根,體現的是人與人、人與物的和諧共生;「雅」為行,體現的是內外環境的審美情趣,言行舉止的風度氣質。「和雅」是一種由裡及表文化力,通過對內在「和」的滲透、滋潤,可以自然而然的影響外在「雅」的表現;「和雅」又是一種由表及裡的教育方式,通過對外在「雅」的規範和強調,又可以對內在「和」的形成發展進行有序的引導。所以「和雅」一體兩面,互補互生,具有可續發展的強大的文化生命力。

大瑤中學「和雅文化」的三個內涵發展目標。

1、教師儒雅:教師和而有愛,儒而有學。具體來說,就是要培養熱愛教育、以生為本、學問精深、情趣高雅的具有持續發展意識和能力的儒雅教師。讓教師做到為人有雅懷、處事能雅量、言行顯高雅、知識求博雅、專業達邃雅。

2、學生文雅:學生和而有禮。培養舉止典雅、談吐文雅、志趣高雅的能夠終身發展的文雅少年。

3、校園和雅:學校雅致和諧,書香醇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和雅教育」學校發展內涵,拓展教育信息化中的「大瑤元素」,辦成就學生面向現代化的和雅學校。

三、「和雅文化」理念體系

1、核心理念:和而不同 雅而有致

以內涵目標為導向,學校提出了「和而不同,雅而有致」作為「和雅文化」的核心。

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是一種境界。學校在發展中需要凝心聚智、求同存異,需要團隊成員的相互理解和默契配合,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使現有資源利用最大化,以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和」,去實現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共同成功。

「和而不同」是一種胸懷。學校3000多師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習慣、愛好、智力水平、家庭背景、文化背景等等。千人千面,學校就需要一種海納百川的胸懷,包容不同的個性,包容不同的文化,因材施教,唯才是舉,提倡多元教學多元發展,為每一個師生找到適合自身的道路。

「和而不同」是共性與個性的統一。「和」是抽象的,內在的;「不同」是具體的,外在的。容「不同」,才能達到「和」的境界。「和而不同」就是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不強求一致,承認、包容、尊重差異,支持多樣性發展,鼓勵百花齊放,讓學校具有多姿多彩的生命活力。

雅而有致

「雅而有致」反映在「物」上,即是能夠體現高級的審美意趣、適度的哲學思考、內斂的文化表達;反映在「人」上,即是行為方式合於美,行為效果指向善,是一種由內而外散發的的人格魅力。對學校而言,就是樹立「行為儒雅、語言文雅、情趣高雅」的師生形象,營造優雅靜美的校園文化氛圍,以及將二者之間和諧統一。

「雅而有致」強調「雅而有實」。它強調「雅」的載體構建,要讓「雅」的標準滲透到學校建設的方方面面,如環境體系、文化體系、管理體系、課程體系等等。每一種「雅」的表達都是建立在一個堅實的基礎之上,不是附庸風雅的淺薄表皮,而是舉手投足的自然流露。

「雅而有致」強調「雅而有品」。它強調學校始終要把「品德」「品格」教育放在首位。「雅」本質上就是人品德品格的外顯表達。學校培養儒雅教師、文雅少年,就要培養師生積極、正向、豐富的品格素養,如專注、友善、誠實、感恩、真誠、同情心、同理心、向美之心等等,以期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境界。

「雅而有致」是物質和精神的統一。就是要結合學校實際條件,充分整合各項資源,培養有才能的文雅學生,造就有才華的儒雅教師,營造有品位的和雅校園,打造有聲望的優雅學校,從而樹立特屬於大瑤中學的「和雅文化」。

2、辦學目標:辦和雅學校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和雅學校發展內涵,拓展教育信息化中的「大瑤元素」,辦成就學生面向現代化的和雅學校。

具體為:「和雅」是對學校整體形象和風貌的高標準要求。它包括了學校內外環境,如校園景觀、校舍建築、教學空間、生活設施等;以及學校師生的儀容儀表、言行舉止等。

在統一的文化框架之下,鼓勵個性化、多樣化的發展道路,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得,讓每一個教師都教有所成。在多元發展的前提下,各元之間和諧共生,相互促進,最終達到共同繁榮的目標。雅致是學校建設的外顯目標,多元共榮是學校辦學的內涵追求,二者合一即是要把大瑤中學辦成瀏陽地區具有高標準、高規格的現代化品牌中學。

3、育人目標:育文雅少年 做儒雅教師

育文雅少年:培養舉止典雅、談吐文雅、志趣高雅的能夠終身發展的文雅少年。具體為:培養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愛國主義情懷」和「高尚的品德修養」的人;培養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內化的自覺行為」且能「嚴格的自我約束」的人;培養具有高雅的「閱讀鑑賞」能力,有健康的「審美情趣」,有豐富的「興趣愛好」的人。

做儒雅教師:培養熱愛教育、以生為本、學問精深、情趣高雅的具有持續發展意識和能力的儒雅教師。具體為:培養有方法、有視野、有經驗的智慧型教師;培養有理論、有技術、有課題的研究型教師;培養有風度、有氣質、有操守的儒雅型教師。

文風史厚,廣育桃李滿天下;人傑地靈,樂教桑梓遍神州。在瑤中「和雅」文化的薰陶下,教師植根沃土,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能促人、以德服人、以善待人、以品潤人。學生紮根沃土,在習慣中學會學習,在快樂中體悟成長,在趣味中增長智慧,在活潑中強健體魄,在薰陶中學會審美,在樂學中走過青春,讓夢想起航!


相關焦點

  • 六年影響一生——重慶市謝家灣小學辦學理念解讀
    六年影響一生——重慶市謝家灣小學辦學理念解讀  ●重慶九龍坡區謝家灣小學  劉希婭  我校始建於1957年,是四川省、重慶市首批辦好的示範小學。近年來,我校在「六年影響一生」的辦學理念引領下,通過發掘重慶紅巖文化,實施以「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為核心的主題學校文化,形成了鮮明的學校文化體系,全面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品位,在全國範圍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一、「六年影響一生」,我們找到了發展方向。  教育的目的在於「發展與推動」。推動、發展的根在哪裡?
  • 學校一定要有獨特的辦學理念嗎?如何看待各種辦學理念?
    是不是每一所學校,每一名校長都要有自己與眾不同的辦學理念呢?校長的辦學理念從哪裡來?為什麼要提出辦學理念?怎樣提鍊形成辦學理念?   我去過全國各地許多學校學習參訪,發現辦得好的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辦學理念。
  • 如何看待學校的辦學理念
    是不是每一所學校,每一名校長都要有自己與眾不同的辦學理念呢?校長的辦學理念從哪裡來?為什麼要提出辦學理念?怎樣提鍊形成辦學理念?問題來了,是不是每一所學校、每一名校長都要有自己與眾不同的辦學理念呢?全國這麼多的學校,如果一所學校一個理念,會有多少實質性的區別?教育的目標難道不是一致指向學生嗎?國家課程標準不是明確指向人的全面發展嗎?每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到底有多少異同?既然那麼多的好學校、好校長已經有了成功的辦學研究成果,其他學校能拿來學習實踐嗎?
  • 和而不同,各美其美!「家門口的好學校」走進濱和中學
    「和」文化是濱和中學的校園文化,我們的辦學理念是「和而不同,各美其美」。我從五個方面來說說濱和所認為的品質學校是什麼樣的:一、和美校園。作為濱江區政府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新學校,濱和的校園環境和硬體設施是一流的。
  • 解讀3所名校的辦學文化,衡水中學校訓中的四個字概括得太好了!
    最近在學習中小學辦學文化的提煉成果,我翻閱了很多學校的辦學理念,可謂是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在閱讀完四十餘所學校(大多是中國基礎教育界的優質名校,即中小學)有三所學校的辦學文化讓我印象深刻,下面試著對這三所學校的辦學文化進行介紹和簡單解讀,最後一所是網紅級名校——衡水中學哦。
  • 辦學理念的"做」與「作」:為什麼說,好的辦學理念能「點石成金」?
    設想師生天天面對「勤奮、團結、求實、創新」的口號,校長不斷闡釋「讓教師幸福,讓學生幸福」的辦學理念的境地,我們都不好受。這些學校文化本身是有依據和力量在的,只不過在追求個性育人,面向多元開放的未來教育時,我們從這些理念中,看不到學校升級、適應未來的可能。當陳舊的事物失去了力量,學校發展就要追求新的能量源,這也對校長提出了新的要求。
  • 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和而不同的內涵特質
    中國古已有之的「和而不同」理念,既為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和諧發展的理想境界,亦可為文化和諧發展之道路選擇。「和而不同」是社會關係發展的一條重要規律,文化之間,具有既融合又衝突的特徵,我們應正確認識並處理好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和」與「不同」的辯證統一關係,探求「和而不同」的發展途徑,實現校企共同繁榮發展。
  • 北湖小學「和文化」理念育和雅少年
    北湖小學校長範永歲介紹,北湖小學獲得全國文明校園稱號,是學校近幾年來積極傳播中華傳統「和」文化,踐行「和諧教育」辦學理念取得的成果。首批武漢市素質教育特色校、首批武漢市群眾滿意中小學、武漢市文明單位、全國文明校園……近年來,北湖小學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讓市民家門口的一所普通學校一躍成為江漢區優質學校。
  • 踐行「辦學理念」校園文化的幾個必要條件
    一、辦學理念必須表明學校的價值追求辦學理念不是一個口號,不是一個教育政策,不是一種教育模式,而是沉澱了學校的歷史傳統,反映學校的社區背景,以及校長和廣大師生共同願景的教育思想體系。辦學理念必須表明學校的價值追求,並以此來指導學校辦學實踐。
  • 管城回族區教育局集團化辦學 讓更多孩子享受優質教育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公平」「質量」兩個詞,凝聚著縮小教育鴻溝、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百姓期盼,概括出我國教育新的時代使命。為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管城回族區通過探索集團化辦學的新路徑,讓更多孩子共享同一片藍天。
  • 《銳解漢字》之和:為什麼「和而不同」是構建「大同世界」的路徑
    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孔子說: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在人際交往中,君子要與他人保持和諧友善的關係。但在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上,卻不必苟同於對方。小人往往善於迎合別人的心理,附和別人的言論,但在內心深處卻並不一定認同。
  • 攜手12位行業翹楚,《毛鋪·和文化錄》如何解讀「和而不同」?
    600年的紫禁城,是歷史和現代的延續之和,曾經的皇家府邸,如今成為敞開的大眾景點,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融,也有力體現了「和而不同」的文化價值。單霽翔在節目中表示,《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在網上火了之後,每年有數以萬計的年輕人報名來故宮工作,「但我想囑咐他們,選擇故宮不要因為一時衝動,這是一輩子的事業,要終一生。」
  • 辦學理念
    辦學理念:讓師生共同獲得發展和成功
  • 踐行辦學理念之路
    原標題:踐行辦學理念之路  辦學理念是引領學校發展的靈魂。科學合理的辦學理念有助於實現學校的特色發展,在踐行中形成學校品牌。   服從於檢驗標準   辦學理念科學合理與否的檢驗標準,可以從辦學理念的價值取向、語言表達、理論基礎及特色實踐等方面加以審視。
  • 校長辦學實踐中如何用文化來引領和促進學校各方面工作的開展?
    目前學校有三個校區,共計84個教學班,教師240餘名。在學校辦學文化的引領下,我們按照「整體發展、優質發展、內涵發展、多元發展」的總體發展思路,確立了以文化引領發展的實施策略,三校區在辦學文化的統領下,進一步明確自身的發展定位:A校區高位引領發展,突出示範、引領和輻射作用;B校區優質深化發展,依託品牌,優質起步,規劃發展;C校區優質創新發展,整合社區資源,突出藝術教育以及信息技術教育。
  • 【精彩活動】探和潤之聲,享和潤之韻——和潤教育理念解讀與和潤理念思維碰撞
    因和而美,理念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靈魂,學校理念文化的確立,是學校文化背景的濃縮,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全校師生共同的文化追求。        藝術組,想到了和睦樂學,求真向善,追求和美。和潤課堂,和而不同,教學相長;藝術教育,風和細雨,潤物無聲。藝術有觸動人心的力量,藝術也能傳播暖意。和潤於心,美化於行,以美立德,以美育人。
  • 人際交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說:「君子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友善的關係,但在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上卻不必苟同於對方。小人習慣於在對問題的看法上迎合別人的心理、附和別人的言論,但在內心深處卻並不抱有一種和諧友善的態度。」   在先秦時代,「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一種有差別的、多樣性統一,因而有別於「同」。
  • 上海落戶政策解讀,馬來西亞思特雅大學上海落戶MBA班
    3.在國(境)外世界排名前500名高校獲得本科學歷、學士學位(累計在國(境)外學習時間須滿1年以上;中外合作辦學、聯合培養等性質畢業生應同時獲得國內和國(境)外本科學歷、學士學位;不含大專起點本科和HND等形式)。
  • 習近平眼中的「和而不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係;要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要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要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這些主張,繼承和發展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中國引領國際關係發展的一面旗幟。  提出堅持正確義利觀,加強與周邊和發展中國家的友好合作。
  • 「辦學理念」:概念辨析及其「誕生」
    但缺乏理論自覺的熱情有可能導致非理性盲從和行動上的無所適從。相關調研發現,教育實踐工作者尤其是校長們對「辦學理念」和「教育理念」混用的現象比較突出。概念上的混用是思想混亂的表現,在結果上除了導致自身辦學行為的搖擺,還帶來了傳播和交流上的苦惱。我們有必要對辦學理念進行概念辨析,為這一概念在教育實踐中的有效應用奠定認識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