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中心醫院肝膽外科王越:手術刀下的柔情,做病人的溫暖依靠

2020-12-09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孫玉唐 通訊員 崔盟

「白衣之下,赤子之心。未識君面,但聞君心。向天使致敬,你們是英雄。今一別,望珍重,保護好自己……」5月的一天,泰安市第四人民醫院隔離病房中,有這樣一張紙條在醫護人員之間傳閱。寫這張紙條的是一名已經出院的患者,簡單的幾句話,卻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醫護人員,其中也包括剛來這裡不久的泰安市中心醫院肝膽外科主治醫師王越,讓初來隔離病房的他倍感溫暖,讓他覺得,自己來隔離病房的選擇是那麼的正確。

直面發熱患者 他選擇溫暖救助

跟很多醫護人員一樣,突如其來的疫情,牽動著王越的心,「做為一名醫生,在患者需要的時候,我們責無旁貸。」疫情初期,王越第一時間遞交了參加疫情防控的請戰書,但因為自身專業限制,他一直沒有被抽調。他便立足自己的崗位,站好肝膽外科工作的「崗」,完成特殊時期的臨床診療工作。

5月7日,醫院組建第三梯隊抗擊疫情醫療隊,王越終於如願以償,被抽調到泰安市第四人民醫院隔離病房,走上了醫護人員的「戰場」。不過,醫生也不是鋼鐵之軀,在責任感和滿腔熱血之下,也會有恐懼,有彷徨。「第一天來到隔離病房,一種深深的恐懼感和陌生感頓時縈繞心間,我反覆演練穿脫防護服,第一次體會到了一線醫護的辛苦。」王越說,首次接診完發熱患者後,他第一次真正理解到了患者內心的忐忑不安,「沒有走進,怎敢說感同身受。」心中的忐忑很快被專業的技術和醫者的仁心替代,短暫的彷徨之後,王越迅速調整了自己的狀態,積極投入到了隔離病房的工作之中。

因為對四院的醫療作業系統不熟悉,王越主動加班學習熟練作業系統,用一天時間就熟練掌握作業系統及各項診療規範和流程,當天就獨立值班。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一個夜班能收治6個患者,工作強度、壓力都很大的情況下,他依然堅定地穿上防護服,進入隔離病區,對患者進行診療活動,用自己的溫暖和愛心安撫他們的情緒。

醫術仁心他同樣看中

很多人說肝膽外科是「普外科裡的明珠」,而採這顆「明珠」的人,也是格外明亮而溫柔。在王越還沒那麼長的從醫生涯中,他選擇學醫先學「仁」,在他心中,醫生的醫術和仁心,二者缺一不可。於是,大家總能看見兩個不一樣的他。工作中的王越,專注、專業,一絲不苟,尤其是在來到肝膽外科之後,在科主任明晗昕的帶動下,對專業的鑽研興趣越發濃厚。「我們主任雖然比我們年長許多,但是他那股學習的勁頭還是震撼到了我,就在不久前,他還學習了腹腔鏡下根治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這項新技術,他就是我的榜樣。」在這個學習氛圍濃厚的科室裡,王越說,只有比努力更努力,才能跟上大家的腳步。

而在工作之外,王越收起嚴肅與距離,願意做患者和家屬的「貼心人。」在他看來,與患者之間的關係,需要用心去呵護,有時候,一個小小的動作,一個微不足道的眼神,一句簡單的話語,就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當王越還在神經外科轉科時,就曾遇見這樣的情況,一位老年男性患者突發腦溢血送進了醫院,孩子都在北京,只有他的老伴陪著。遇到這樣的突發情況,老太太慌了神,站在醫院的走廊裡,顯得很驚慌和迷茫,像是失了神一樣。當時參與救治的王越看到之後,過去輕輕拍了拍老人的肩膀,告訴她,「沒事兒的,有我們在。」對於王越來說,這件小事微不足道,但是沒想到,卻給了老人很大的幫助,「我當時真是慌了,感覺自己什麼都不知道了,你過來拍我那一下,一下就暖到我心裡了,一下就讓我找到主心骨了,有依靠了。」患者情況穩定後,老太太專門跑過來跟王越道謝,但是對王越來說,這何嘗不是一種肯定與鼓勵呢?

救死扶傷是醫者的本能與初心

醫者,救死扶傷也。能與病魔較量,同死神搶奪生命,對於王越來說,是莫大的幸運與成就。

有一次,晚上12點鐘,正在值夜班的王越遇見了一個情況非常兇險的病人,「患者剛剛在濟南做了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肚子上還有一個腹腔引流管,來就診的時候,出血量很大。」回憶起來,王越仍覺得心有餘悸。作為一個醫生,王越知道,這種情況下,患者應該要去住進監護室,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操作治療。但當時醫院沒有空餘的病床,無法為患者提供治療場地。就在這時,這位60多歲的男性患者開始吐血,他的老伴在一邊,急得不行,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吐血。「當時情況實在緊急,感覺這個患者再這樣嘔下去,命都要丟了。」看到這個情況,王越也是十分著急,在查閱當時的醫院監護室情況後,他發現的確沒有空床,便緊急聯繫了全市多家醫院的監護室情況,得到的結果依然是沒有病房。但此時的情況,患者顯然不能再轉去更遠的地方了。

著急中,王越想起來醫院的「全院一張床」政策,便在全院範圍內查找合適的床位,終於在神經外科找到了床位。有了床位,就有了機會,王越迅速與ICU的一名醫生一起,對患者進行搶救,「救治前,患者的心率都快掉沒了,血流失嚴重,稍有遲緩,後果真是不堪設想。」一番緊急的救治之後,患者輸上液,心率漸漸恢復,最危急的時刻終於過去了,時間也已經到了凌晨兩點。為了防止患者情況出現反覆,王越一直關注著患者的情況。早上八點鐘,下夜班了,王越沒有急著回家,而是在重症監護室門外守著,「這樣我就能第一時間知道監護室是不是空出來了,這個患者就能立刻住進去了。」王越說。正是因為有了他的守護,很快,監護室有了床位,昨晚救治的患者第一時間轉了進去。一個徘徊在死亡線上的人,在他的努力下,重獲新生。

相關焦點

  • 泰安市中心醫院脊柱外科:讓脊柱側彎患者挺直脊梁
    只是受技術水平和手術條件的限制,以往地市級醫院很少開展長節段的脊柱側彎矯形手術。近年來,泰安市中心醫院脊柱外科在主任劉峰的帶領下,在脊柱微創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不斷引進各類微創技術,增加了泰城脊柱微創技術的力量。而現在中心醫院脊柱外科不但向脊柱「微」、「精」、「細」發展,同時也在不斷佔領「高」、「大」、「難」的脊柱側彎治療高地。
  • ...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記泰安市中心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王興亮
    通訊員 孫濱在泰安市中心醫院第一住院部三樓,有一位溫文儒雅的醫生,他熱情親切,胸懷患者,話語間流露著對患者的無限關愛;他勤奮好學
  • 長海醫院肝膽外科簡介
    長海醫院肝膽外科(普外三科)以胰脾肝膽疾病的外科治療為主要特色,已成立胰腺外科、門脈高壓症外科、肝膽外科三個專業組。
  • 常德市二醫院特邀肝膽外科專家吳金術講座
    尚一網訊(記者 蔣文輝 通訊員 羅婷)近日,全國知名肝膽外科專家吳金術教授在市第二人民醫院進行了一場以「肝膽管結石的外科治療」為主題的精彩學術講座,講座由市二醫院副院長鄒新強主持。吳金術教授現任湖南省人民醫院、湖南省肝膽醫院首席專家,兼任湖南省醫學會副會長、湖南省醫學會肝膽外科學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90分鐘的講座現場,吳金術教授闡述了肝膽管結石的特點、診斷及治療等相關知識。
  • 「乳」約而至|泰安市中心醫院乳腺外科戰「疫」診療兩不誤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在泰安市加快復工復產工作步伐的背景下,泰安市中心醫院就診患者人數明顯增加,為了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和日常診療工作兩不誤,泰安市中心醫院乳腺外科在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的同時,進一步落實和鞏固復工復產工作措施。
  • 清華長庚醫院建立 精準肝膽外科學院
    ■行業播報科技日報訊 (韓冬野)為促進精準外科實踐,助力精準醫學發展,近日,由清華大學醫學中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肝膽腫瘤分會、中國研究型醫學會肝膽胰外科專業委員會主辦,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膽道外科學組、《中華消化外科雜誌》編委會承辦的「2015中國國際肝膽外科論壇、第四屆國際精準肝臟外科研討會
  • 清華長庚醫院通過醫視雲平臺舉辦首次肝膽外科腫瘤遠程多學科會診
    北京、上海、廣州和連雲港2018年9月21日電 /美通社/ -- 9月20日下午,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肝膽外科董家鴻院士MDT團隊,聯合重慶市涪陵中心醫院肝膽外科隆洪木主任MDT團隊和無錫市第三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何友釗主任MDT團隊,通過醫視雲平臺成功舉辦了首次肝膽腫瘤遠程多學科會診。
  • 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吳孟超,「醫」之大者,為國為民
    今年2月末,有一位來自吉爾吉斯斯坦的著名外科醫生馬姆貝特 · 馬馬基夫(Mambet Mamakeev)被授予「職業生涯最久的外科醫生」金氏世界紀錄稱號。其實,在我們中國也有一位肝膽外科醫生,他的職業生涯完全可以與Mambet Mamakeev比肩。他就是來自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
  • 湖南省人民醫院肝膽胰微創外科手術直播「玩」出新高度
    ,慕名回到湖南,接受腹腔鏡下右半肝切除手術,這也是湖南省人民醫院肝膽胰微創外科團隊第100臺微創手術直播。近來更是症狀頻發,右上腹痛、寒戰、發熱,在美國一家醫學中心接受了ERCP+EST(經十二指腸鏡逆行胰膽管造影+內鏡乳頭括約肌切開取石)手術。誰知,膽總管內的結石取出了,造影卻發現右肝內還有不少結石,只得放置膽道支架引流管。可肝內結石該怎麼處理?難道終身帶著支架引流管?於是,患者遠渡重洋回到湖南,慕名住進湖南省人民醫院肝膽胰微創外科,要求取盡結石、拔除支架。
  • 聆聽醫者故事,感知科學精神,東方肝膽醫院吳孟超懸壺濟世的一生
    醫生的手是醫者武器,是病人的解藥。在中央電視臺《朗讀者》的舞臺上曾出現過一雙手指嚴重變型的手,讓主持人董卿溼了眼眶,也讓臺下的觀眾側目動容。這雙手的主人就是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吳孟超。吳孟超是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的創建者,也是中國肝膽醫學的奠基者與開拓者之一。
  • 長治醫學院附屬和平醫院肝膽外科盡顯醫者本色
    12月16日上午,長醫和平院肝膽外科上演了溫馨的一幕,患者劉某和家屬手捧鮮花、拿著寫有「肝石武移楊帆啟航、刀剪神域精益求精」鮮豔的紅色錦旗送給了「長醫和平醫院肝膽外科」主任武步強、主治醫生楊帆以及護士長申慧娟、暴嶽清等醫護人員。
  • 一位96歲軍醫的忠誠和堅守——記海軍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
    新華社上海8月31日電題:一位96歲軍醫的忠誠和堅守——記海軍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吳孟超院士張鵬、丁汀、吳登峰他忠誠於職業,醫生一做就是70多年。他忠誠於選擇,當兵一當就是一輩子。東方肝膽外科醫院辦公室的劉隨意介紹說,醫院怕吳孟超太勞累,就取消了他的門診,但只要病人找到他,吳孟超都是熱心對待、細心診斷、精心治療。(小標題)動力護士長程月娥和吳孟超搭檔30多年。
  • 「幸福青島|預告」青島市中心醫院肝膽外科、疝和腹壁外科主任...
    青島經濟廣播」微信公眾號、手機APP「聽見廣播」、「愛青島」並可回看和轉發哦同步音頻直播:手機APP「蜻蜓FM」、「喜馬拉雅」並可回聽和轉發節目熱線:85701212主持人:趙陽8月13日周四下午2:00-3:00《幸福青島》主題:疝氣的防治嘉賓:孫少傑,青島市中心醫院肝膽外科主任
  • 「保膽取石」市第三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不可忽視的「膽囊結石」
    但是這位飛行員並不想失去膽囊,多方打聽後,他了解到市三醫肝膽外科可為患者既保留膽囊又取石,於是來院就診。經過檢查評估,肝膽外科團隊建議他做微創保膽手術,患者同意後他們為其成功施行手術。術後3天,他帶著醫護人員對他早日通過飛行前的各項體格檢測、重返藍天的祝願,順利出院了。那麼,膽囊作為我們人體自身的一個器官,我們真正了解它嗎?得了膽囊結石該如何處理呢?
  • 我院肝膽胰外科舉辦「創新外科穿行中國巡講」學術活動【醫院大小...
    我院肝膽胰外科舉辦「創新外科穿行中國巡講」學術活動【醫院大小事】 2020-11-25 18: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301肝膽胰腫瘤外科主任劉榮:披肝瀝膽為蒼生—新聞—科學網
    他每天所面對的群體是患有肝膽胰腫瘤的病人,對於他們,哪怕是一點點的疏漏,其後果都可能是生命不能承受的重。 而劉榮卻硬是在生與死的高壓環境裡,練就了一身好功夫。由於手術技術嫻熟,很多人都叫他「快刀手」。以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來說,這算得上是腹部外科最複雜、程序最多的手術之一,普通大夫大概需要6~7小時才能走下手術臺,而劉榮通常2~3個小時就能完成。
  • 阻擊腫瘤|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肝膽外科主任醫師...
    1985年自白求恩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後,蔡建強被分配到北京,同屬協和系統三家醫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整形外科醫院和腫瘤醫院,他選擇最後者。「越來越多人患有腫瘤,而且腫瘤更難醫治,我相信自己可以在這方面幫助更多人。」彼時,位於北京龍潭湖畔的腫瘤醫院外科只有胸部外科和腹部外科,蔡建強再次選擇後者,因為腹部臟器比較多,能做的事更多。
  • 全軍肝膽外科研究所劉榮:智能外科時代,手術機器人將由 AI 進行...
    從全國範圍來看,2011-2018年,該醫院完成了全國32%的肝膽胰機器人手術。面對分布不均的醫療資源,劉榮教授希望通過從外科維度和手術機器人實現醫療標準化,減少對人力資源的依賴。「這是基本目標,也是我們的理想。」
  • 記四醫大西京醫院肝膽外科主任竇科峰教授
    知識的累積和臨床經驗的日益豐富,讓竇科峰迅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肝膽外科大夫。他不到35歲就取得副高級職稱,不到37歲就取得了正高級職稱。1997年, 41歲的他就擔起了肝膽外科主任重任。  也就是在這一年,竇科峰及其團隊成功為一名叫於發琴的小女孩進行了我國首例活體部分肝移植,讓西京醫院肝膽外科成為業界矚目的焦點。
  • 患者家屬發感謝語 致謝九江學院附屬醫院肝膽外科精心醫治
    【羅媛媛 文/圖】「你們給我們病人家庭帶來幸福,我們永遠愛您們!」近日,我院肝膽外科一位出院患者的家屬,盛讚肝膽外科因病施治、精準有效、服務細緻,她向科室主任方宏才發微信,質樸的文字裡充滿深情,表達了對我院診療服務的認可和對醫護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