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投行圈子公眾號
作者:老喻,致謝。
來源:孤獨大腦(ID:lonelybrain)
物理學家是一位對客觀事物有感覺的科學家。——諾爾曼·帕卡德
本文將涉及兩個人:馬斯克(Musk,特斯拉汽車老闆),芒格(Munger,巴菲特搭檔)。以及兩段視頻(見附錄的連結),前一個是對馬斯克的訪談,後一個則提及了芒格的思維格柵。
這兩個人有何關聯呢?
一、只關注被驗證過的思想
《挪威的森林》裡,永澤有個奇怪的讀書原則,「對於死後不足三十年的作家,原則上是不屑一顧的」。除了死後不過二十八年的《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作者,「像菲茨傑拉德那樣的傑出作家可以網開一面嘛。」
《黑天鵝》的作者也傾向於閱讀經典著作,視流行商業觀點和《華爾街日報》之流為噪音。
芒格喜歡閱讀傳記,他形容其為與人類歷史上最牛逼的人對話。經常有著一種奇異的想法:同已故的偉人交朋友。
由於商業領域常有中大獎者,並且社會機制具有將偶然概括為必然的偏好,催生了不少快餐式的成功商業哲學。
1982年,湯姆·彼得斯的《追求卓越》轟動一時。然而,進入1990年代後,「卓越企業」已有相當多或衰落、或被收購。他後來又寫了《基業長青》,討巧地選出1950年前創立的18家大公司,其中的摩託羅拉,也被Google收購了。
作家死後三十年書有人來讀,傳記主角被蓋棺定論後有人聊天,遠比已繁榮了50年的企業再繁榮10年靠譜。
除此之外,人人可見的時髦商業理念,像股市裡被熱炒的熱門股,常常是陷阱,而非機遇。
二、馬斯克的秘密思想武器
鋪墊這麼多,該引出本篇的主角之一:Musk。他和他的企業都年輕,然而連續創立Paypal(網際網路)、SpaceX(太空發射)、SolarCity(太陽能)、以及特斯拉汽車(電動車),並在各個領域都取得驚人成就,從概率的角度,其連續成功(即使是短暫的)的難度,絕不亞於一家百年企業,其內在屬性也更有剖析價值。
在TED演講上,主持人問Musk:你是如何做到的?這些工程(上述那幾家公司)是如此的天壤之別,規模上有都如此牛逼,那麼一個人到底如何才能夠以這種方式進行創新的呢?
主持人問:你的秘密武器是什麼?
Musk答:「我在想存在一種好的思維框架(a good framework for thinking),那是物理學的東西,你知道,有點兒像第一原理推理(first principles reasoning),總體來講,我認為存在...將事情縮減至其根本實質,並從那裡開始向上理論,和類推推理剛好相反。」
「在我們的生命的主要階段,我們一生都在進行類推推理,這基本意味著複製別人對待微小變化的方式,而你必須那樣做,否則,從精神層面來講,你就無法渡過這一天。」
「但是當你想要做一些新事情的時候,你必須應用物理學方法,物理學真的能夠弄清楚如何發現違反直覺的新事物,就像量子力學。」
「同時關注負面反饋也是很重要的(不斷聽取外部意見,不斷糾錯)。」
三、芒格的思維格柵與物理方法
在本文附錄的第二個TED視頻裡,演講者說:......人們沒有一個模型,我們沒有一個框架(framework),這就是芒格所稱的「一個用來懸掛你的想法的格柵(latticework)」
對比Musk那一段,都出現了一個詞:framework。
芒格的framework:
「想要變聰明,你要不斷地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而且你必須將答案連結到深奧的理論架構,你要去了解這些主要理論,雖然有些難度,但這過程會有很多樂趣。」
關於framework,芒格繼續延伸為著名的「思維格柵」:
在閱讀中,建立自己的「思維模式格柵」,這需要大量閱讀數學、生物學、物理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和文學等各學科及相關學科中著名科學家的重要著述,了解並熟悉書中介紹的核心概念,將不同學科的思考模式聯繫起來並融會貫通。同時,將這些理論應用到投資上去,進行正確思考和獨立思考,進而聰明地投資,從而取得最佳投資回報。
同時,芒格也是個超級物理迷,儘管他沒拿到馬斯克那樣的專業學位。他的傳記裡這樣寫道:
「Munger接觸到了物理。『它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他說。雖然Munger只上了初級班,但解決問題的物理學方法卻在他的腦海中留下了永久的烙印。」
「『永遠用最基本的方法去尋找答案——這是一個偉大的傳統,也為這個世界節省了很多時間。當然,問題會很棘手,你必須學會任勞任怨地工作才能解決它們。我一向喜歡這個詞兒,對我,它意味著踏踏實實地坐下來,直到解決問題為止。』」
「Munger說如果他是在經營整個世界,他聘用的任何一個人都要學習物理,只是因為這將教會一個人如何思考。」
「『從任何方面看,我都不能被稱作一個科學家或業餘科學家,』Munger承認,『但我對科學頗有感悟,並且發現這些方法在科學領域之外仍有用武之地。』」
芒格從物理學家身上學到,尋求很簡單、最直接的答案來解決問題,最簡單的方式總是最好的方式,而他從數學家身上學到,把問題倒過來看或回過頭看-反向、永遠反向思考。
四、馬斯克與芒格的思想重合之處
探尋傑出大腦的規律是有趣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大腦似乎也沒那麼孤獨。
看看科技商業天才與首富投資搭檔之間的共通之處:
1、解決問題,從一個好的思想框架開始。
建立一個在大腦內可視的模型,有助於構建結構化的思考系統。在我看來,不能在一張餐巾紙上畫出的思路不是一個好思路。
2、遵循第一原理推理(first principles reasoning)。
永遠用最基本的方法去尋找答案。
愛因斯坦記性不好,在科學上,他偏向於第一性原理而不是所記得的結果出發來展開工作。例如,遇到與引力有關的問題,他從牛頓理論的基本公理出發,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前進,而不是試圖記住已經得出的結論。
我沒有查到愛因斯坦的「第一性原理」的英文原詞,但猜測其與馬斯克的「第一原理推理」是類似的意思。
羅伯特·克裡斯說:物理學家要接受在作出決定之前進行調查的訓練。律師、廣告商和其他人則被訓練成去做恰好相反的事:為證實已經作出的決定尋找資料。
這,大概也是Musk屢屢打破常規創造奇蹟的原因之一吧。
3、求真,理性。
科學方法是一種系統性地尋求知識的程序,涉及了以下三個步驟:問題的辨識與表述、假說的構成與測試、實驗數據的收集。
與其它種獲得知識的方法相比,科學研究方法有一個主要特徵:科學家設法讓事實自己說清楚、講明白,當得到符合假說的預測結果時支持這理論,反之則質疑這理論。
如果你動腦筋才懂得某個道理,你就會更好地記住它。---查理.芒格從他父親那裡學到的智慧。
芒格經常引用已故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費曼的話,規則一:不欺騙自己,而你是最容易受騙的人,如果芒格認為他逮到別人愚蠢自欺的行為,他會毫不留情地指出來。
費曼則如此說:我不能創造的東西,我就不瞭解。(What I cannot create, I do not understand.)
理性,真實,是馬斯克與芒格身上共有的鮮明特徵。
4、善用物理學的思維方式。
以臨界思維為例。臨界思維是利用物體處於臨界狀態的條件來解決物理問題的一種思維方式,在處理複雜問題時可以適當的將物理變化引向極限,然後分析其極限狀態,或者代入特徵數據進行討論,從而提示問題的本質,使過程簡化的一種思維方式。極限思維是根據已知的經驗事實,從邊疆性的原理出發,把研究的現象和過程外推到理想的極值加以考慮,使主要因素或問題的本質迅速地暴露出來,從而行出正確的判斷。臨界思維和極限思維解物理問題,往往能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看看芒格思考問題的方式:我該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我會利用大腦裡的搜尋引擎,運用在大量複雜系統中都非常有用的近似運算法則...極度的成功很可能由下面因素造成:1、將一到兩個因素最大化或者最小化;2、增加一些成功的因素,以便取得更大成效(非線性、臨界點);3、將幾個優點發揮到淋漓盡致;4、順應重大的潮流。
5、沉浸其中
musk雖然是個瘋子,但在TED對話中,表現得沉浸,內斂,入定,有點兒害羞。
6、賭博
芒格說:「我喜歡資本家的獨立。我素來有一種賭博傾向。我喜歡構思計劃然後下賭注,所以無論發生什麼事我都能泰然處之。」
馬斯克喜歡押上自己的財富大賭一場,老早賣掉Paypal拿回幾個億美金,竟也曾搞到連自己的房租都付不起。
7、反覆實驗,根據反饋不斷調整
楊振寧說:成功的奧秘在於多動手。
李政道說:如果所有的錯誤都犯了以後,最後的結果當然是對的。
愛因斯坦說:並不是我很聰明,而只是我和問題相處得比較久一點。
牛頓說:若我(對社會)曾有什麼新貢獻和新發現,那不是因為我有什麼天才,而是我較有耐心研究。
如愛因斯坦的公式:A=X+Y+Z
A代表成功,X代表艱苦的勞動,Y代表正確的方法,Z代表少說空話。
說了一大堆,最令我自己觸動的是什麼?
當主持人問馬斯克不斷創造奇蹟、取得多領域跨界成功的「秘密武器」是什麼?
他回答:其實我也不知道,我下了很大的功夫,我的意思是真的很多。
這真令我等旁觀者羞愧。
附錄A:本文涉及、並值得一看的兩段視頻。
視頻1:馬斯克的訪談
視頻2:提及了芒格思維格柵的演講
附錄B:另一個極相似的思維模型。
特別提到:視頻A裡,主持人提Musk總結他的秘密武器:我的理論就是,你具有思考系統級設計的能力,可以將設計、技術和業務融合在一起,你可以將它以鮮有人能夠做到的方式進行整合,並押上自己的財富大賭一場。
視頻B裡,演講人(第10分鐘)還提到:在做出各種決定之前,應同時考慮三項--技術、心理、經濟,並在這三項中找到最好的解決方式。當你看到一個成功的公司,你總會看到這三項的影子。
兩段驚人相似。
附錄C:有物理思維的未必是學物理專業的。
有物理思維,未必是學物理的。就像好多搞程序的未必有計算思維。
我自己的yy記憶:中學時,不喜歡記公式,但靠推理解出物理考試最後那道難題。還有一次,自以為發現了某個有趣的數學規律,問老師,他冷靜地翻到教材後面,這是我們以後要學的公式......
費曼說:大家都努力的考試,也教下一代如何考試, 然而大家卻什麼都不懂。
所以後來他搞了個物理講義,據說用了最少的數學和公式。
附錄D:物理學家還說......
我很早就明白知道一樣事物和知道一樣事物的名字的分別。——費曼
I learned very ear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knowing the name of something and knowing something.
物理學世界的圖像離感知世界的距離正在日益增加,這無非是意味著我們逐漸接近真實世界。—— 馬克斯·普朗克
最美麗的東西是神秘的。它是藝術與科學的根源。——愛因斯坦
如果,在某次大災難裡,所有的科學知識都要被毀滅,只有一句說話可以留存給新世代的生物,哪句說話可以用最少的字包含最多的訊息呢?我相信那會是原子假說(或者原子實情,或者你愛怎麼叫也可以):宇宙萬物由原子構成……——費曼
我想要素可以歸納為三個P:Perception,Persistence,and Power。Perception——眼光,看準了什麼東西,就要抓住不放;Persistence——堅持,看對了就要堅持;Power——力量,有了力量能夠闖過關,遇到困難你要闖下去。——楊振寧
文末插播個廣告:某財經公號運營團隊收購/託管財經金融類公號(粉絲5萬以上),有興趣的號主可以聯繫投研君,為作者老喻,致謝點讚!本平臺旨在豐富投行同仁行業資訊、專業知識,提升各位同仁業務水平,非營利目的。
最近諸多公號被禁言,為防本號失聯,請關注的我們的小號:投行精英社/投行精英,每天向您推送投行資訊、經典乾貨、圈內猛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