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湖南707分文科狀元何潤琪:寒門難出貴子,是最大的謊言

2021-02-27 天空樹

今年的高考狀元似乎不如往年受矚目,但我仍注意到了一個出身於湖南鄉僻的文科狀元——何潤琪。

父親是名普通的鋼筋工人,母親在兩年前意外去世,家裡條件清苦,幼年的何潤琪時常與父母在田間地頭度過.

即算如此,他依然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總分707分的好成績,位居湖南省文科第一,被清華大學錄取。

在採訪中,我問潤琪:你覺得起跑線重要嗎?

他的回答是:別人到達終點的速度可能比我快,但看過的風景不一定有我多。

潤琪的上頭有個哥哥,父母希望第二個孩子溫潤乖順,最好還是個女兒,於是起了「潤琪」二字。

雖然不是女兒,但也許是感應到了父母的期待,潤琪自小便懂事體貼,無論生活還是學習,都極少讓父母操心。

然而,從一個摸泥玩的小孩成長為如今的省文科狀元,僅有性格上的沉靜,自然還遠遠不夠。

這其中的過程很漫長,父母的引導、良師的相助、自身的勤勉,離開哪一環,成就的都不會是如今的潤琪。

這個周末,我們採訪了他。

在對談中,他的沉穩、睿智、思辨,不時讓我忘記對面只是個尚滿18歲的少年。

而當他偶爾流露出對已逝母親的懷念,細數老師對他點滴的幫助時,又深覺他確實還只是個柔軟、懂感恩的孩子。

這年頭,大家都在說「階層固化」,高舉「起跑線」決定論,今天,就來帶大家了解一個寒門貴子的故事。

父母是人生路上

最重要的引路人

自打潤琪有記憶開始,父親就經常從城裡買書回來給他。

父親是名普通的工人,每天凌晨四五點出發去工地,天擦黑才能回到家。

儘管掙錢不易,對於買書這件事卻從不吝嗇。

「他給我買很多書,科普、歷史、文學類的都有。」

不僅愛給兒子買書,父親也愛看書,看完後還不忘和兒子討論一番。

「他喜歡讀歷史,經常在吃飯、洗漱的時候和我說一些歷史故事。」

說到這裡,潤琪對父親自小的引導充滿了感激:

「在我小的時候,父親首先帶我接觸的是書。

往後的很多年裡,書於我而言就像『初戀』一般,看書帶來的愉悅感是其他事物無法替代的。」

高考成績出來後,潤琪父親接受媒體採訪

母親生前,作為一名農婦,除了照顧兩個孩子,日常就是侍弄田裡的莊稼,得空了便在家做些手工活兒以打發時間。

相比父親的「精神滋養」,母親帶給潤琪更多的是實實在在的生活。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潤琪就跟著母親下地了。

「爸爸忙於工作,田間地頭幾乎都是我和媽媽去的。」

每當覺得累時,母親便教導他:

要愛每一份勞作,勞作時,不要首先想到它的痛苦。

就這樣,在母親的引領下,潤琪早早學會了基本的生活技能:

做飯、洗衣服、做農活.統統不在話下,並樂在其中。

▲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因為母親就是這樣的人,她熱愛生活,即使是織一件簡單的毛衣,也會用心繡上精美的圖案。

及至潤琪上了學,父母從未說過你必須要考到多少分、多少名,而是反覆強調「態度」二字。

「他們只要求我態度端正,如果簡單的題目錯了,或者字潦草了,會讓我罰抄很多遍。」

態度擺正了,成績自然差不到哪兒去,有時考得不好了,父母也不加以責備,反倒開導他:

「第一名不是你的專利,你要有讓別人考第一的胸懷。」

正因為此,潤琪在學習上真正是做到了那句話:盡人事,聽天命。

老師比父母

陪伴我的時間更久

高一那年,母親的意外去世,徹底擊垮了潤琪,那是他人生中至為灰暗的一年。

上課神思恍惚,下課了也不去吃飯,就自己一個人待著,偶爾腦子裡還會冒出極端的想法。

這時候,是班主任顧老師將他從深淵裡拉了回來。

「那年冬天特別特別冷,顧老師買了保暖褲親自送給我,並時不時找我聊天。」

「還有一次肚子疼,顧老師不是叫家長來,而是親自把我送去醫院,並和我一起等,等著等著就不疼了.」

雖然顧老師只帶了他一年,但如今回憶起來,潤琪的言語間依然充滿了感激。

另外,高三前不久,潤琪突然發燒,燒了幾天都未見好轉。

高三的班主任姚老師和數學老師一塊兒去宿舍給他送吃的、送衣服,還給他換了被子。

潤琪的高三班主任姚老師(中間紅衣服)

後來,姚老師無意間得知潤琪宿舍的熱水龍頭壞了,有時就隨便洗個冷水澡對付,便每天在辦公室燒好熱水讓他帶到宿舍,次日再送回辦公室,再燒熱水,再送回辦公室.這樣周而復始不厭其煩。

老師們像母親一樣無微不至的愛,給了潤琪很大的溫暖和鼓舞。

「我高考前幾個月都保持著非常開心的狀態。」

這樣看下來,潤琪似乎是一個特別招老師疼的孩子。

有人會說:當然啦,老師都喜歡成績好的學生。

實則不盡然。

或許是從小在家和父親討論問題多了,上學之後的潤琪,一旦有什麼想法都會主動去找老師談,老師也願意聊。

「如果你不說,老師也不會和你聊,總不能等老師主動把你帶去辦公室吧?」

在聊的過程中,潤琪不僅和老師打成了一片,也逐漸將自己的思考進行得更深入。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潤琪的學習方法——思考。

▲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他說,「老師分享的每一個解題方法,我會把它想透,在實踐中調整。」

我們所認知中的超級學霸,似乎都不是刷題黨,在旁人看來,這些人總能輕輕鬆鬆地拿高分。

「他們就是智商高啊!」

對於這一說法,潤琪表示是極大的誤解:

「至少我不是天才。

我刷題確實刷得不多,一般只有當某個類型的題目做不來,才會選擇性地刷專題,比如雅典羅馬的歷史題。

但我會把老師分享的每個解題方法都吃透。

很多同學只吸收了部分,我卻是反覆地思考再思考,儘量把方法都套用到解題中去。

可能思考的成本太高了吧,很多人就畏懼思考,但思考比刷題的效率更高。

比如英語作文,老師教授方法後,潤琪不是聽完了就結束了,而是按照老師的方法,每天寫一篇作文。

「光想不行,光做不行,要邊做邊想。」

曾有人說,排名前1%的孩子,不是靠天賦,不是靠智商,往往靠的是思維方式。

如今看來,此話果然不假。

潤琪的高中母校:鼎城一中

我是現實主義

與理想主義的結合體



潤琪的興趣很多,他愛文學,愛畫畫,愛音樂,愛遊泳.

初中時,潤琪向父母提出了一個「非分之請」——想報名學校旁邊的素描課。

對於一個農村家庭來說,上補習班著實算得上一項奢侈的消費。

何況這補習班還不是為了提升學習成績,而是為了所謂的「興趣」。

最終,父母卻答應了。

因為那年的期末考試,潤琪再次考了年級第一,便以這為獎勵。

自此,每個周末無論晴雨,潤琪都會騎半個小時電動車到鎮上的素描班上課,並堅持了兩年。

高考結束後,潤琪再度拿起了畫筆

他還會吹口琴、彈吉他。

「初中時,我對音樂很感興趣,便主動向音樂老師請教一些樂理知識,老師也非常樂意教我。」

有了樂理基礎,如今高考結束了,便在家自學一些簡單的樂器。

至於文學,已然成為了他生命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

「爸爸給的零花錢,我都用來買書了,大部頭巨著、雜誌都看,來者不拒。」

然而要說最喜歡的作家,他提到了史鐵生:

「他書中談到對母親的懷念,我有種同病相憐的感覺。

另外,他對生命的態度很激勵我,我想把生命活得像火一樣。」

2018年,潤琪在第十六屆「葉聖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中,獲得了全國特等獎。

不過,興趣歸興趣,當談到未來的專業選擇,潤琪又帶了幾分超乎同齡人的成熟:

「我是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結合體,我更願意把文學當作一個精神的棲息地。

我希望是為了生活而寫作,而不是為了生存去寫作。」

所以,他選擇了清華大學的PPE專業,經濟、哲學、政治三位一體,未來更偏向於從政和學術,也有可能成為企業的管理人員。

至於到了大學要做什麼,潤琪素來持重的語氣裡,有了幾分雀躍:

「我準備先效仿錢鍾書先生,橫掃清華大學圖書館。」

另外,潤琪內心還根植了一個「長期支教」的願望,本身從農村出來的他,深感城鄉教育差距的懸殊:

「雖然主觀能動性能改變一部分,但客觀資源也很重要。

我希望像我的老師一樣,在支教時也能給學生帶去知識和溫暖。」

談到這裡,我順勢問他:你覺得起跑線重要嗎?

他的回答是:爸爸曾對我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很多人生來就在羅馬。

但我覺得路還是得自己走一遍,別人到達終點的速度可能比我快,但看過的風景不一定有我多。

我原以為這只是一個單純的寒門貴子的故事。

採訪結束後,心緒卻久久不能平靜,我完全被這個不卑不亢的18歲少年打動了。

他說:我要變成一個有價值的人,而不是一個別人看起來很成功的人。

他說:對別人幫助才有價值,而不是你有很多錢才有價值。

他說:學習過程中,如果把物質看得太重要,很容易被這個世界打擾。

9月8日,是清華大學的開學日,屆時爸爸和哥哥會一塊兒送他去北京。

這些年各自忙於生計學業的父子仨,終於將迎來一段短暫的溫馨時光。

讓我們一起祝福這個有理想、有脊梁的少年吧,未來定有光明的前途!


來源簡介: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藍橡樹」(ID:blue_oak),哈佛本科畢業生和資深教育專家共同創立,80萬家長共同關注的國際教育平臺,傳播教育正能量。不讓孩子的天賦被應試教育局限,給他們更好的未來。大家好,我是小樹媽媽,愛閱讀、愛分享、更愛家裡的兩個娃。創辦成長樹這個平臺6年了,收穫了200多萬媽媽的關注,現在聚集了一群懂孩子、懂教育、懂心理的寶爸寶媽,每天為大家提供原創育兒好文、精選好物、有聲繪本,累計發布了300多篇原創文章。如果你家也有3-12歲的娃,那咱們就算相見恨晚,現在關注,小樹媽媽還有見面禮送給你。

相關焦點

  • 專訪湖南707分文科狀元何潤琪:寒門難出貴子,是最大的謊言
    ,但我仍注意到了一個出身於湖南鄉僻的文科狀元——何潤琪。父親是名普通的鋼筋工人,母親在兩年前意外去世,家裡條件清苦,幼年的何潤琪時常與父母在田間地頭度過......即算如此,他依然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總分707分的好成績,位居湖南省文科第一,被
  • 專訪湖南707分文科狀元何潤琪:寒門難出貴子,最大的謊言
    ,但我仍注意到了一個出身於湖南鄉僻的文科狀元——何潤琪。父親是名普通的鋼筋工人,母親在兩年前意外去世,家裡條件清苦,幼年的何潤琪時常與父母在田間地頭度過......即算如此,他依然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總分707分的好成績,位居湖南省文科第一,被清華大學錄取。
  • 寒門難出貴子,是最大的謊言
    偶讀「藍橡樹」——專訪湖南文科狀元何潤琪: 寒門難出貴子,是最大的謊言。 何潤琪,父親是鋼筋工人,媽媽務農,2年前就去世了,還有一個哥哥,可以說家境清苦。 通覽全文,何潤琪之所以能夠成為文科狀元,一多半原因還是來自他自己。也可以說,一多半基因因素。而且他很善於學習,例如一道題,他會反覆驗證思考解題方法,儘可能吃透,愛思考是他最大的優點。
  • 專訪湖南文科狀元何潤琪:寒門難出貴子,是最大的謊言
    ,但我仍注意到了一個出身於湖南鄉僻的文科狀元——何潤琪。父親是名普通的鋼筋工人,母親在兩年前意外去世,家裡條件清苦,幼年的何潤琪時常與父母在田間地頭度過......即算如此,他依然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總分707分的好成績,位居湖南省文科第一,被
  • 專訪湖南707分文科狀元:寒門難出貴子,是最大的謊言
    ,但我仍注意到了一個出身於湖南鄉僻的文科狀元——何潤琪。父親是名普通的鋼筋工人,母親在兩年前意外去世,家裡條件清苦,幼年的何潤琪時常與父母在田間地頭度過......即算如此,他依然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總分707分的好成績,位居湖南省文科第一,被清華大學錄取。
  • 湖南高考狀元帶著媽媽遺照上清華:寒門難出貴子,是最大的謊言
    每個高考狀元背後都是一個勵志色彩的精彩故事,但是湖南707分高考狀元何潤琪同學的人生故事,卻讓人唏噓不已,但唏噓之後,卻又發現他的故事對成年人的莫大鼓勵。對職場人的啟示:寒門難出貴子,是最大的謊言「寒門難出貴子」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但不能將它作為一種固定僵化的思維,套在別人的頭上。我更相信,通過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去改變或者實現一些事。
  • 寒門不是難出貴子,跟湖南707分文科狀元的父母學怎麼教孩子
    今年各省很是出了不少家境普通甚至貧窮的高考狀元。大家在羨慕之餘,難免好奇,都是沒什麼資源的寒門子弟,為什麼別人的父母就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家庭教育和成績到底成不成正比,還是說這些孩子天生就聰明,所以即便身在貧困的家庭也終能出人頭地呢?今年湖南的文科狀元何潤琪,考分相當驚人——裸分687,加分20,總分707分。
  • 寒門出貴子,707分文科狀元沒上過輔導班,輕鬆上清華
    畢業於常德市鼎城區一中的何潤琪,今年高考總分707分,湖南省文科狀元,帶著母親遺照到清華報到。誰說寒門難出貴子?何潤琪讓貴族學校的天之驕子們刮目相看。他生長於農村,而且在高一時遭受母親意外去世的沉重打擊。他抑鬱過、頹廢過,但通過心理學中的積極心理暗示讓自己重新振作,樂觀向上,圓了清華之夢,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有人好奇,何潤琪上過哪些輔導班呢?答案是:沒有!
  • 707分狀元抱媽媽遺像考入清華,他說:我不是寒門,更不是貴子!
    反而一些貧窮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的學校,畢竟有些孩子學過的知識這些孩子都沒有聽過,父母也很少會逼著孩子學習,大多都只靠孩子的自律。可是在我們正在感嘆寒門出學霸的不易時,有一位孩子卻打破了我們的觀念,讓我見識到了,原來這樣的孩子真的有!
  • 寒門難出貴子,是最大的謊言丨一周教育觀察
    各方面的努力讓來自農村的寒門出貴子,但問題是,你是否真的是貴子?花23萬報輔導班,一孩子物理竟考2分!家長怒了!花了23萬報輔導班,孩子中考只考了220分,物理竟然只有2分!河南的周家長最近很心塞,一怒之下找到培訓機構討說法。
  • 當年北京高考狀元的話錯了,寒門還能出貴子
    身處「寒門」的我們看到這些數據和示例,難免心中一涼。可事實便真的如此讓人絕望嗎?寒門真的不能再出貴子了?今年高考結束後,有一群人用實際行動告訴所有人,寒門依舊能出貴子。湖南高考文科狀元何潤琪湖南高考文科狀元何潤琪,家在許家橋回族維吾爾族鄉興旺村,母親在他高一那年就去世了,奶奶年邁體弱,嫂嫂要帶3
  • 寒門再難出貴子?歷年高考狀元身份曝光,背景「非同一般」
    自7月23日高考成績放榜開始,連續兩個月的熱搜話題都被各省市狀元佔領!苦盡甘來,榮耀滿堂。大家紛紛說「你看,又是別人家的孩子!」話語中透露出了滿滿的讚賞與羨慕,也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是什麼樣的家庭會教育出這樣的孩子?細心的網友們發現這些高考狀元的「身世」非同一般,在了解了之後京譽君也發現,有些結果或許早已命中注定。
  • 看了今年高考狀元,我終於明白:寒門這樣「富養」孩子也能出貴子
    文|西紅柿媽媽寒門再難出貴子?這個觀點到底對不對?一個做了15年的老師說:「現在成績好的孩子,越來越偏向富裕家庭。」何潤琪來自湖南常德,今年他以高考707分的成績,拿下了湖南省文科狀元。何潤琪這麼高的成績,可惜母親卻看不見了,母親已於兩年前意外去世。何潤琪記得,有一次考試他沒考上第一名,情緒有點糟糕。
  • 湖南高考狀元何潤琪,帶著媽媽遺照上清華
    如果你是高考狀元,你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大學報到?隨著疫情逐漸可控,大學也迎來了開學季。很多剛經歷高考的大一準新生也開始陸續前往大學報到,在新生裡面有一位來自湖南常德的何潤琪報導方式十分特別——帶著媽媽遺照上清華,作為湖南省文科狀元,他選擇了清華新亞學院。
  • 感謝你讓我們還相信,寒門還能出貴子
    每年的高考狀元都能引起社會的關注2017年北京二中熊軒昂同學以690分的成績成為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他在採訪中談到,大城市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這讓農村孩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寒門難出貴子?其實是教育的不公平。農村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不是沒有道理,城市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確實是農村沒法比的。熊軒昂之所以能享受這麼好的資源,也是他父輩為他創造的,既然我們的父母沒有為我們奮鬥出好的條件,那我們就做第一代的奮鬥者,努力為自己的下一代創造好的資源和條件。
  • 9位考上清北的農村學霸採訪曝光:普通家庭,怎樣才能養出貴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今年高考,不少寒門學子考上清華北大等名校。我們常說「寒門難出貴子」,但是他們卻用實力證明「寒門也能出貴子」。到底普通家庭,要怎麼才能養出貴子?青欖君調查了9位考上清華北大等名校的寒門學子,發現他們優秀的背後,有4個教育真相。
  • 屋頂蹭網男孩666分考入電子科大|什麼樣的寒門,才能養出貴子
    成績好的學生都是相似的,成績差的學生各有各的不同這些年對於「寒門難出貴子北大一項統計數據顯示:80年代,北大學生三成出自寒門;90年代,寒門比例開始下滑;2000年後,寒門比例僅佔一成多。教育層次上的差別越拉越大,寒門出貴子似乎變得越來越難。
  • 帶媽媽遺照上清華,湖南文科狀元說我不是寒門貴子,我以父親為榮
    「你是寒門貴子嗎?」「不是。一個人是否出身寒門,最主要還是自己怎麼看。如果父母能滿足你衣食住行及求學上的各種基本需求,那就不必把自己家庭定義為寒門,並以此給自己的發展設限。」一聽這回答就令人刮目相看。人窮志不短,內心無比強大,他是誰---今年湖南省高考文科狀元何潤琪。
  • 天安門前的思念:文科第一名何潤琪,帶著媽媽囑託上清華
    霸屏兩個月的何潤琪,湖南文科第一名,已正式到清華大學報到,成為清華新雅學院的一員。那天和爸爸、哥哥在我們這裡配了一副眼鏡,下午就登上火車,遠赴北京了。何潤琪畢業於常德市鼎城區第一中學,今年高考總分707分,是湖南省文科第一名。
  • 對話|湖南高考文科第一名何潤琪: 帶著媽媽遺照來清華報到
    受訪者供圖高校陸續開學,來自湖南常德的何潤琪也已正式到清華大學報到,成為清華新雅學院本科新生的一員。何潤琪畢業於常德市鼎城區第一中學,今年高考總分707分,是湖南省文科第一名。何潤琪生長於農村,高一時經歷了母親意外去世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