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前線編輯部 人民前線
文圖丨林濤、王若愚、朱亞強、孫其光
第73集團軍某旅兩棲裝甲步兵七連於1938年1月組建於山東黃縣,時稱黃縣保安大隊。
戰爭年代,它被華東野戰軍授予「一等功臣連」榮譽稱號;和平建設時期,被原福州軍區授予「硬骨頭六連式連隊」「精神文明模範連」榮譽稱號。邁向新世紀,被原南京軍區授予「管理教育模範連」榮譽稱號。
近83年間,連隊先後榮立集體一等功2次、二等功21次、三等功4次,2019年被東部戰區陸軍表彰為「練兵備戰先進單位」,2020年被73集團軍表彰為 「踐行強軍目標標兵單位」。
鑄就忠誠如磐的鐵血軍魂
83年風雨徵程,83年淬火錘鍊,一代代七連官兵將「忠誠如磐」鑄就成連隊底色,融入血脈,代代相傳。
戰爭年代,轉戰華東,血灑濟南,憑著忠誠與堅毅獲稱「一等功臣連」。
七連八班有一本「兵情日記」,從1951年開始記錄。作為知兵愛兵的載體,留下了一名名戰士成長的足跡。69載春去秋來,班長換了一茬又一茬,可是「兵情日記」的記錄和傳遞卻未曾斷過。這是七連官兵精神的傳承,更是愛兵的見證!
▲「傳家寶」八班兵情日記
▲班長李陽陽向班裡的戰士講述「兵情日記」的故事
步入新時代,連隊官兵始終把領袖的話語牢記心中:「大是大非前講忠誠、言傳身教裡學忠誠,日常滴灌中訴忠誠。」
面對改革重塑,七連首個完成轉型、首個兩棲裝備下水,向著兩棲尖兵大步邁進。
▲裝甲戰車搏擊海浪
淬鍊打仗如虎的殺敵本領
打仗如虎的戰鬥精神,是七連官兵在戰火紛飛的歲月中殺出來的,並在新時期練兵備戰的實踐中被一代代七連官兵所傳承。
1964年,連隊八班參加河南信陽全軍大比武,獲全軍總評第一名,受到葉劍英元帥親切接見。
1988年,連隊參加原南京軍區「百連擂臺賽」一路過關斬將,被軍區評為」軍事訓練優勝連」……
連隊先後在原南京軍區、集團軍組織的比武中,奪得24枚團體金牌。2016年參加東部戰區陸軍建營考核,拔得頭籌;2019年,「集團軍建制連考核」,新兵剛下連便投入到緊張的比武準備中。考核武裝五公裡過程中,一名新兵因體力不支,最終暈倒在終點。醒來的第一句話,卻是「班長,我跑完了嗎?」
▲拼盡全身最後一絲力氣
90年代,中國青年女排到七連當兵鍛鍊體驗生活,看到官兵在戰術場上練到精疲力盡的場景,深受感動,贈予排球,從此也與七連結下不解之緣。
扎紮實實勤學苦練、無所畏懼頑強拼搏、同甘共苦團結戰鬥、刻苦鑽研勇攀高峰,七連官兵就是在這樣的精神感召下不斷努力奮鬥,取得一個又一個榮譽。以過硬的軍事本領博得滿堂榮譽,在強軍路上,高歌猛進。
鍛造遵紀如鐵的過硬作風
治軍嚴是七連的根,落實狠是七連的膽。
強軍徵途上,七連始終在鍛造過硬作風的道路上不斷奮進。
2018年連隊準備「陸軍共同條令比武」,三個月的時間,任憑風吹雨打,每天六個小時隊列訓練,一刻不停。每天晚上加班到凌晨2點,一萬道題,官兵盡數掌握。考核評比中,展現出了過硬作風,獲上級首長一致好評。
在鍛造遵紀如鐵的過硬作風背後,是七連官兵在練兵備戰中鍛造出的追求卓越的血性膽氣。
1959年劉胡蘭的母親來到連隊傳經送寶,正逢戰術訓練。一位小戰士爬戰術時軍裝磨破、皮肉流血,依然堅持人皮較量地皮。正如七連官兵至今口口相傳的:我們可以沒有一套完整的軍裝,但不能沒有一身過硬的軍事本領。劉媽媽含淚為這位小戰士縫補好軍裝,臨別前,贈與連隊一個繡著「艱苦樸素」四字的針線包,勉勵官兵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忘記艱苦樸素的革命傳統。
培塑愛連如家的優良品質
優良品質來源於視榮譽如生命、愛連隊勝似家。
連興我榮,連衰我恥,七連官兵把集體榮譽看得比山重比命貴。
為了連隊的榮譽,他們可以克制痛苦,可以舍忘小家,可以隱瞞病情累昏在比武場上……
一位了解七連的將軍曾感慨地說:連隊的連魂就是幹部戰士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多少年了,集體榮譽感激勵著全連官兵從勝利走向勝利!
▲喊出榮譽、喊出士氣
連隊冬天站崗用的一件公用崗哨大衣是最好的體現。
30年,它陪伴了一代代官兵,走過了無數個寒冷的冬夜。反覆的漿洗使它早已經褪去了光鮮的色澤,未曾掉過一粒紐扣背後更是無數七連人愛連如家的守護與擔當。
進入新階段,連隊官兵自主抓建設,連魂廣場、創業路、障礙場、遊泳池都是連隊官兵一磚一瓦修建的。官兵用雙手建設連隊、用榮譽裝點連隊,將愛連如家的品質融入到日常點滴。
心系強軍夢,崗位建新功。
今天,官兵著眼在新時代弘揚「四鐵」精神,牢記使命,枕戈待旦,正朝著建設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過硬連隊奮勇前進!
原標題:《響噹噹的連隊,集體立功27次!》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