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校過度增加生源不足 部分靠留學生維持運營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2月3日電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目前,日本的全日制大學已從1995年的565所增加到現在的778所,但是在少子化不斷進展,生源嚴重不足的現實中無計劃地增加新設大學,使許多大學的教學質量嚴重下降,甚至有的走上了破產的道路,這也為中國留學生赴日本留學提出了新的課,如何選擇大學,已成為留學日本的一個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文科大臣向日本大學制度敲響警鐘

  日本文部科學大臣田中真紀子11月2日表示,不能批准3所學院升格為大學,罕見地推翻「大學設置·學校法人審議會」的意見。田中大臣認為,日本現在大學泛濫、良莠不齊、生源短缺,應該徹底改革現行的大學審批制度。

  日本成立大學需要經過文部科學大臣批准。由學校管理者和教授等組成的「大學設置·學校法人審議會」(下稱「審議會」)做為諮詢部門,就設立大學、學科設置等問題向大臣提供建議。一般情況下,審議會通過後,大臣批准只是個程序問題。

  11月1日,審議會通過了新設秋田公立美術大學等3所大學的申請。據日本媒體稱,多年來從未出現文部科學大臣推翻審議會決定,不認可新成立大學的情況。

  11月2日,日本文部科學大臣田中真紀子在例行記者會上突然拋出將對審議會制度進行根本改革,在改革之前不再批准成立新的大學的言論。

  田中就不予批准的主要理由稱,全日本已經有近800所大學,良莠不齊,導致大學整體水平下降。由於日本少子化嚴重,大學生源不足,部分大學只能靠吸收留學生維持運營。有的大學8年間貸款40億日元,面臨解散。

  校方對此突發變故倍感意外,由於並非手續上的原因不予批准,事態大有發展成行政訴訟的可能。該事件迅速成為近期媒體關注的焦點,也為在野黨評判內閣提供了素材。在多方壓力下,田中大臣不得不於11月9日收回決定,但仍表示今後將推動大學審批制度改革。

  但據日本媒體報導,在日本文科省中,有壓倒多數的人認為田中真紀子大臣說出了他們的心聲。這三所大學的情況究竟如何不得而知,而田中真紀子指出的「大學過多,教學質量下降」卻是不爭的事實,有的大學以招中國為主的留學生充添人數,但是對於教學質量極不重視,造成教學質量大大下降,有許多學生及其家長花了昂貴的學費,培養出的學生卻是「廢材」。

  日本大學進入倒產時代

  在10年前,小泉內閣實行規制緩和,設立大學的標準大幅放寬,使日本的大學猛增。

  在2000年日本共有649所大學(國立99所,公立72所,私立478所,私立大學的比例佔73.7%),而到2010年成,增加到了778所學校(國立 86所,公立95所,私立597所,私立大學的比例佔76.7%),其中以短期大學和專門學校經過改組變成大學的為多。

  在50年代中期,日本的大學升學率為10%,能上高中的人也不到60%,因此能夠上大學的都被看做精英。到了1985年達到26.5%,當時的大學僅為460所;1995 年達32.1%,當時的大學數為565所;2005年以後,大學入學率達44.2%,大學數為726所,現在則已經超過了50%,大學數也猛增到778 所。

  與此同時,大學的入學適齡人口--18歲的青年人口在不斷下降,1991年,日本18歲人口為200萬人,而現在為120萬人。

  這樣,大學入學者數從2000年的599,655人2010人增加到2010年的619,119人,稍微3.2%,與此相對,大校數卻增加了20%,新設大學大量增加(比1995年增加213所,其中私立增加119所)。

  由於大學的增長遠遠大於入學學生的增長,因此造成了大批學校生源不足,招不滿生的大學達46%。

  由於生源不足,使很多大學放寬入學條件,入學考試出題極其簡單,甚至出現了只要交學費就可以入學的大學。有的大學還弄虛作假,冒領國家補助金。

  日本青森大學曾經因為被文部科學省查獲上百名中國人以「留學」為名,實則以打工掙錢為實的違規操作事件。一時間,140餘名中國留學生受到「勒令退學」的處分。此事在日本一度掀起一陣熱議。豈料,2011年,再次發現了與青森大學有關的「冒領獎學金」的舞弊行為。在2005年到2009年期間,通過青森大學辦理的不正當領取文部省國家留學生獎學金為1761萬日元,其中包括已經離校的原留學生名額。日本文部科學省在審核留學生獎學金時再次發現了青森大學的舞弊行為。獨立行政法人日本學生支援機構於8月23日,要求青森大學退還所有「冒領獎學金」

  大學的過度增加和生源的減少,必然使許多大學走上破產之路,2003年4月份,位於廣島縣的立志館大學因無力經營宣布倒產關閉。這是日本戰後第一個停辦的4年制大學,它標誌著日本私立大學破產時代的到來。學校關閉後,當時150名在校生的前景不得而知。

  隨後更有大量中國留學生入讀的山形縣酒田短期大學也相繼倒閉,而2005年6月21日,位於山口縣的荻國際大學申請破產;這所定員為1340人的大學,當時只剩下194名學生,其中116名留學生,中國留學生有110名。

  荻際大學是建於1999年的4年制私立大學,是只有「國際情報學部」的單科大學,建立時就遇到生源不足的問題,一個學年300名定員數連續2年無法招滿。為此校方從2001年起將招收留學生數,從50人擴大到200人。2001年新生中日本學生只有42人,外國留學生有166人,其中韓國留學生11人,其它 155人全部都是中國留學生。

  2008年8月22日,私立東和大學宣布倒閉,當時該校一至四年級共有81名外國留學生,中國留學生有77名。

  2009年6月6日,在日本的名古屋附近的松坂市和新城市,大阪附近的尼崎市,神戶市的幾所大學裡,同時都在召開緊急記者招待會,會上各大學理事長、校長宣布大學經營陷入困境,將停止招生。 這幾所大學是:松坂市的三重中京大學、新城市的新城大谷大學、尼崎市的聖託馬斯大學和神戶時尚造型大學。根據日本私立學校振興/共濟事業團以及有關專家的分析,日本現在尚有許多大學處境並不比聖託馬斯大學,三重中京大學好,連文部科學省的官員都私下承認,目前岌岌可危的大學起碼有二三十所。(張石)

相關焦點

  • 日本部分高校面臨生存挑戰
    新華網東京1月12日電(記者樂紹延 許緣)隨著出生率逐步下降、適齡學生數量減少以及政府教育撥款不斷削減,日本普通高等院校在招生和財務狀況等方面都面臨嚴峻挑戰。日本有關專家認為,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日本部分高校將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 日本留學生政策的成果和不足
    如果只看22.8萬名高校在籍留學生的結構,博士生和碩士生的比例也只有23%。二、專業結構的變化作為世界科技大國,日本的留學生中,以前有相當高比例選擇理工科專業。近年,隨著留學目的多樣化和年輕人喜文厭理傾向的抬頭,在日留學生的專業結構也出現了相應變化。
  • 就業成考研首要動機 高校非全日制招生面臨生源不足
    調查顯示:就業依舊是考研的首要動機,而很多高校的非全日制招生面臨著生源不足的問題。 就業是考研的首要動機調查顯示,考生在報考研究生時,首要動機為提高就業競爭力,佔比為36%;其次是繼續深造,提高學術研究能力,佔比21%;第三是為了獲得學歷、學位證書,佔比17%。
  • 日本國立大學確定增加留學生招錄名額,趕緊申請!
    日本留學日本國立大學學費低廉,國內的認可度也很高,因此一直是很多留學日本的同學申請的熱門。由於競爭比較激烈,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夢想成真。不過今年有一個好消息,日本國立大學確定增加留學生招錄名額了!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文部科學省確定了增加日本國立大學留學生募集人員名額數的方針,從2022年度開始實施。之前為了保證日本私立大學的正常運營和招生,國立大學一沒有增加留學生招錄名額。如果國立大學想要增加留學生比例,只能壓縮本國學生的數量。
  • 日本人手不足機遇增 華媒析中國留學生打工變遷錄
    1990年,樸瑞洋在中國取得碩士學位後來到日本,考入東京一所國立大學大學院進行博士課程學習。僅靠獎學金遠遠不能應付生活的開銷,所以樸瑞洋找到了一家位於池袋的中華餐館,在那裡打工。他說:「當初為什麼會選擇中華料理店,是因為接受中國留學生打工的店不多,中國餐館算一個」。
  • 調查顯示6成赴日留學生系中國人 已成主力生源
    這部分內容在日本是一份工作,而留學生則要更為深入些,將這些工作當作一種學問來學習和研究。正是依靠大學本身的靈活應變,吸引了不少中國留學生的眼光。  一直以來,日本的政權疊換頻繁,推出的國家政策也在影響著赴日浪潮。最早追溯到昭和58年(即1983年)。這一年,日本在職首相是中曾根康弘。「中曾根政權中有這樣一項規劃:把當時只有1萬人左右的留學生人數,增加到10萬人以上!」福田和樹稱,正是這一規劃影響了赴日留學的人數,在長達八年的時間內,日本的留學生人數的增長率維持在兩位數。
  • 被競爭淘汰:三流高校的宿命
    在這種整體情況下,未來殘酷的高等教育市場競爭,將使部分高校勢必因生源枯竭而面臨嚴峻的生存挑戰。著名高等教育專家顧海良和朱清時多次直言不諱地指出,高校在持續的生源下降面前,質量差的高校的倒閉將不可避免,高校應該未雨綢繆。
  • 中國撐起日本高中海外生源
    日本政府8日發布數據顯示,2013財年在日本高中就學不少於3個月的留學生數量在2011年大地震後首現回升,其中,中國學生佔到近三分之一。  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日本高中就學不少於3個月的留學生總計1665人,包括中國人536人,美國人149人,德國人109人和泰國人127人。在這1665名高中留學生中,學時6個月至一年的學生佔近六成。
  • 中國學生留學日本有競爭力嗎?日本大學喜歡招收中國的留學生嗎?
    當然關西外國語大學也參考了她的高中成績及面試和作文的成績,由此可見在日本考大學已經非常簡單,幾乎全民都可以上大學。這樣一來,大學壓力變大了,由於學生數量變少,大學開始爭搶生源,有些學校也出現了生源不足的狀況。對於日本公立大學來說,目前問題還不大,公立大學由日本政府提供經費,維持學校正常經營還不成問題。
  • 中國留學生彌補日本人才不足 比例影響大學排名
    留學生中心所長白木三秀先生表示,日本各大學文科專業學生畢業後選擇繼續升學者人數較少,大多數學生本科畢業後會直接就職。為了維持世界高水平的研究,校方需要接收一些將來願意進入大學院深造的學生。而中國留學生中有大學院升學意願的人很多。
  • 在日「假留學生」被開除 日本強化打工監督機制
    日本青森大學日前爆出中國「假留學生」事件。該校校長承認,為擴大招生,不慎招收了相當一部分來自中國的「假留學生」。迄今已有140名打著上學名義、實際卻在日本打工的中國學生被學校開除。
  • 日本六成留學生是中國人 十幾萬日元可買文憑
    對此,日本文部科學省表示,從留學人數上,並沒有看到日元升值對其影響有多大。面對歐美各國對中國留學生的生源搶奪,日本政府如何做出應對?福田和樹認為,如今,中國經濟不斷強大,中國人比以前更容易去海外讀書。中國留學生也不再單純依靠政府輸出這條路,更多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資金,或者讓其父母送到海外留學。此外,留學生留學的方向也更加明確,趨向有著更為多元化的需求。
  • 英國預計將會失去4.8萬名中國留學生,部分高校或將面臨破產
    學校的名氣足夠大,就能收割全世界的留學生費用。當然,還有聞風而來的資本。有了經濟基礎,就有保持相對領先的先決條件。看上去,這套近乎於完美的運營循環,很難被打破。但是世事難料。在一個人員流動近乎於停滯的狀態下,英國留學生的數量,幾乎不可避免地要縮水了。前陣子,一家位於倫敦的經濟顧問公司發布了一篇報導。報導指出:受疫情的影響,今年英國高校的留學生生源,將會縮水超過12萬人。
  • 中國留學生在日本打工變遷錄
    僅靠獎學金遠遠不能應付生活的開銷,所以樸瑞洋找到了一家位於池袋的中華餐館,在那裡打工。他說:「當初為什麼會選擇中華料理店,是因為接受中國留學生打工的店不多,中國餐館算一個」。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國內大學生稀缺,像樸瑞洋這樣攻讀博士的學生絕對是朋友親戚眼中的「天之驕子」。但留學日本讓很多事情都發生了變化,樸瑞洋的時間大多消耗在了刷盤子上。「打工時,偶爾也有日本人看不起中國服務員。
  • 中國撐起日本高中海外生源 有學生畢業後在日創業
    日本政府8日發布數據顯示,2013財年在日本高中就學不少於3個月的留學生數量在2011年大地震後首現回升,其中,中國學生佔到近三分之一。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日本高中就學不少於3個月的留學生總計1665人,包括中國人536人,美國人149人,德國人109人和泰國人127人。
  • 日本語言學校亂象叢生 留學生「被」背黑鍋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近年來,隨著日本不斷降低門檻,赴日留學又開始在很多國家快速升溫。特別是越南等東南亞國家,赴日留學生的增長可以用飛速來形容。可是,與此同時,日本的不少劣質日語學校也從中看到商機,「學校」變成「黑職業中介」,學生曠課、打黑工現象大量湧現,甚至還出現了留學生公然在課堂上打牌賭博的惡劣現象。
  • 本國生源不足,日本國際學校拓展海外合作辦學
    出生率下降、人口減少、勞動力不足、內斂、保守、傳統…… 這些詞彙都和我們的鄰國「日本」聯繫在一起。 拋開這些固有印象,你也許會好奇,日本的教育全球化與多元化今天又走到哪裡了呢?
  • 河北:專科提前批生源冷熱不均 部分院校生源不足
    其中,20所院校投檔線超出專科線100分,部分院校生源不足。今年有500所院校在該批次計劃招生,其中43所院校招收文史類考生,46所院校招收理工類考生,411所院校招收藝術、體育類考生。文史、理工類招生計劃主要為公安、司法、海洋運輸類等有面試、體檢要求的高職院校(專業)。藝術、體育類中,凡使用河北省藝術統考或校際聯考成績作為專業成績錄取的藝術類高職院校(專業),均實行平行志願投檔。
  • 為什麼各大高校外國留學生,一個留學生多少對高校有什麼影響?
    也就是說,泰晤士大學排行中2.5分,是留學生比例分值。為此,歐美等留學生招生大國的高校自然排名靠前一些。我國的香港的大學能排名那麼高,國際化水平高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國際影響力」指標,可能這個指標能夠影響大學的國際排名、國內綜合排名,就像SCI論文指標一樣能夠影響學校的綜合排名、綜合實力,所以各大高校都在搶著招錄外國留學生,甚至為了吸引生源採取了高額獎學金這樣的「賠本賺吆喝」的方式。
  • 日本飲食業人手不足問題嚴重,採用各種手段爭搶留學生打工者
    近日,日本飲食行業留學生打工者的爭奪戰愈演愈烈。一方面留學生的接收條件變得苛刻了,而4月開始的新在留資格「特定技能」的認定也難以實施,這些導致外國人錄用變得更難。像Skylark餐飲集團等公司,通過口頭介紹制度和日語研修等各種手段來確保留學生打工者。飲食店可以說是在日外國人就業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