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有所依!國家出手:任何單位和個人日常消費不得拒收現金

2020-12-24 騰訊網

我們要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11月23日,網曝湖北宜昌一位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工作人員稱"不收現金,要麼叫親戚,要麼你自己在手機上支付"。

24日,秭歸發布通報:事發後,相關部門工作人員上門為老人辦理了居民醫保。

登上熱搜:科技在快速發展,不要讓老年人掉了隊

老人用現金交醫保被拒一事引發眾多網友熱議,迅速登上了熱搜榜。

有網友表示,在如今電子信息化的時代,給大部分人帶來了便利,但也有部分人(中老年人和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群),是被隔離在網際網路資訊時代之外的。社會應該對考慮老人們和其他不方便、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電腦和電子網絡信息的人們,對他們進行特殊關照,給予專業系統的培訓,提供傳統的支付、檢查方式,設置予當面指導和幫助崗位等。

這個社會,應該多一些人情味,多一些善意,在有特殊情況時候,應該給予老年人群體幫助和支持,幫助他們也能享受科技發展的福利,別讓他們被網際網路時代遺忘和拋棄,時代在快速發展,不要讓老年人掉了隊。

也有網友感慨:這個事讓人有點心酸。當社會走得太快時,我們也要停下來等一等那些走得慢的人,尤其是跟不上步伐的老年人。中國是一個整體,不是一個只有新潮年輕人的社會。

破除"智能鴻溝"解決方案

為破除老年人的智能鴻溝,國家隨即出臺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

以下為部分實施方案:

1.保留傳統金融服務方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現金。要改善服務人員的面對面服務,零售、餐飲、商場、公園等老年人高頻消費場所,水電氣費等基本公共服務費用、行政事業性費用繳納,應支持現金和銀行卡支付。

2.完善"健康碼"管理,便利老年人通行。在新冠肺炎疫情低風險地區,除機場、鐵路車站、長途客運站、碼頭和出入境口岸等特殊場所外,一般不用查驗"健康碼"。對需查驗"健康碼"的情形,通過技術手段將疫情防控相關信息自動整合到"健康碼",簡化操作以適合老年人使用,優化代辦代查等服務,繼續推行"健康碼"全國互通互認,便利老年人跨省通行。

3.便利老年人乘坐公共運輸。推進交通一卡通全國互通與便捷應用,支持具備條件的社保卡增加交通出行功能,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推行老年人憑身份證、社保卡、老年卡等證件乘坐城市公共運輸。

4.醫院要保證一定現場號源和人工服務窗口;提供多渠道掛號等就診服務。醫療機構、相關企業要完善電話、網絡、現場等多種預約掛號方式,暢通家人、親友、家庭籤約醫生等代老年人預約掛號的渠道。醫療機構應提供一定比例的現場號源,保留掛號、繳費、列印檢驗報告等人工服務窗口。

5.優化老年人網上辦理就醫服務。簡化網上辦理就醫服務流程,為老年人提供語音引導、人工諮詢等服務,逐步實現網上就醫服務與醫療機構自助掛號、取號叫號、繳費、列印檢驗報告、取藥等智能終端設備的信息聯通,促進線上線下服務結合。

6.優化"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應用。各級政務服務平臺應具備授權代理、親友代辦等功能,讓老年人辦事少跑腿。

7.設置必要的線下辦事渠道。醫療、社保、民政、金融、電信、郵政、信訪、出入境、生活繳費等高頻服務事項,應保留線下辦理渠道,並向基層延伸,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務。

8.擴大適老化智能終端產品供給。推動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適老化改造,使其具備大屏幕、大字體、大音量、大電池容量、操作簡單等更多方便老年人使用的特點。積極開發智能輔具、智能家居和健康監測、養老照護等智能化終端產品。

事實上,國家快速出手破除老年人智能鴻溝的解決方案得到了一致點讚。

不少人表示,很欣喜看到國辦發文推動解決"智能鴻溝"問題,切實滿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社會對老人關心程度,可以反映出社會的發展趨勢。

友善的對待今天的老人,就是為了明天我們自己不會受到社會的傷害。

相關焦點

  • 央行出手: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公告,強調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來看梳理→1.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2.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3.辦理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有關部門或單位,採取自行收費方式的
  • 央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人民幣現金
    12月15日,央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發布《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20〕第18號》(以下簡稱《公告》)。《公告》明確,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公告》指出,智能化服務的廣泛應用,正在深刻、持續地改變公眾的生活消費方式。
  • 央行:央行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_銀行業...
    央行:央行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 國務院辦公廳: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
    各地不得將「健康碼」作為人員通行的唯一憑證,對老年人等群體可採取憑有效身份證件登記、持紙質證明通行、出示「通信行程卡」作為輔助行程證明等替代措施。有條件的地區和場所要為不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設立「無健康碼通道」,做好服務引導和健康核驗。在充分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前提下,推進「健康碼」與身份證、社保卡、老年卡、市民卡等互相關聯,逐步實現「刷卡」或「刷臉」通行。
  • 央行:任何單位和個人拒收或排斥現金支付將依法查處
    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中國人民銀行採取多項措施,規範現金管理,提高現金流通效率,保障公眾合理、安全、順暢使用現金。(二)鼓勵支付方式和諧發展。現金在保障公眾支付權利、促進文化傳播及在極端情況下穩定公眾預期等方面具備不可替代的優勢。非現金支付是在現金基礎上的發展。二者兼容共生,和諧發展。
  • 拒收現金將被依法查處 央行再度發文:不得排斥現金支付
    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要求或誘導其他單位、個人拒收現金或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不得通過各種形式宣傳無現金支付或歧視現金支付概念等。央行有關負責人稱,社會對現金的需求將長期存在。公眾或消費者發現拒收或者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的,應妥善保留相應的證據或線索,通過城市政務熱線、消費者權益保護、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等各種渠道進行投訴、舉報,央行將會同相關部門及時處理。任何單位和個人存在拒收現金或者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由央行分支機構會同當地有關部門依法予以查處。
  • 這類車輛將免徵購置稅、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人民幣……溫馨...
    不得拒收!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人民幣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印發公告,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公告》明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人民幣;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涉眾面廣、與民生緊密相關的公共服務機構,如社保、醫療、教育、水、電、燃氣、暖氣、有線電視、通信、油(氣)站等採取自行收費方式的,應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鐵路、道路客運、城市公共汽電車、城市軌道交通、港口客運站、輪渡碼頭等經營主體應設置現金收付通道或提供轉換手段。出租汽車經營者或駕駛者,可支持多種支付方式,但應接受現金支付。
  • 疫情中高風險地區一鍵查看、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人民幣……本...
    不得拒收!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人民幣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印發公告,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公告》明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人民幣;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涉眾面廣、與民生緊密相關的公共服務機構,如社保、醫療、教育、水、電、燃氣、暖氣、有線電視、通信、油(氣)站等採取自行收費方式的,應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
  • 國務院辦公廳: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格式條款...
    各地不得將「健康碼」作為人員通行的唯一憑證,對老年人等群體可採取憑有效身份證件登記、持紙質證明通行、出示「通信行程卡」作為輔助行程證明等替代措施。有條件的地區和場所要為不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設立「無健康碼通道」,做好服務引導和健康核驗。在充分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前提下,推進「健康碼」與身份證、社保卡、老年卡、市民卡等互相關聯,逐步實現「刷卡」或「刷臉」通行。
  • 央行出手對拒收現金行為說不
    12月15日,央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對外發布2020年第18號公告,維護人民幣流通秩序,保障公眾使用現金的權益,打造和諧現金流通環境。  央行在公告中明確了4個基本原則——  一是維護人民幣法定貨幣地位。
  • 哪些是不屬於拒收現金的場景呢?
    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是國家經濟主權的象徵,是國家信用的體現,愛護人民幣,維護人民幣的正常流通秩序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根據《中國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16條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
  • 現金支付被拒?國家已發聲,將加大整治力度!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法》第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所以,上述事件中拒收現金的行為是違法的。
  • 「無現金」≠不能用!央行再度出手,遇到拒收現金可以這樣舉報
    近年「無現金」趨勢的發展一直伴隨不少爭議,很多不會使用電子支付的老年人出行辦事不便,疫情下拒收現金問題更有所反彈。12月15日,央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發布公告(下稱「第18號公告」),重申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
  • 「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背後:央行已三令五申不得拒收現金
    近年來,流通領域人民幣現金使用出現了一些新問題,群眾反映強烈。如一些消費者在旅遊景區、餐飲、零售等行業商戶消費時被拒收人民幣現金,既損害了人民幣的法定地位,也損害了消費者對支付方式的選擇權。為此,人民銀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出臺整治拒收現金公告,進一步規範社會經濟主體對支付方式的選擇和應用。今年9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再次發文強調,人民幣是我國法定貨幣,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人民幣現金。
  • 這些單位必須具備現金收付通道 拒收現金主體將被嚴肅整治
    央行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一是部分醫療、出行、水、電、煤氣等基本公共服務和普通生活消費等領域由原本的「面對面」線下場景逐步變為線上辦理,有的甚至取消了現場服務;二是「非接觸式」等新消費模式很多沒有考慮現金收付需求,造成部分群體特別是老年人消費及支付障礙;三是一些商戶服務人員熱衷於引導顧客安裝APP、關注小程序,容易產生歧視、排斥現金情況。
  • 拒收現金違法嗎?
    一些消費者在旅遊景區、餐飲、零售等行業商戶消費時被拒收人民幣現金,既損害了人民幣的法定地位,也損害了消費者對支付方式的選擇權。   去年7月至12月是人民銀行整治拒收現金工作的集中整治期,自該工作開展以來,全國共處理拒收現金行為602起。
  • 只收現金不便 拒收現金違法
    作者:侯江  如今,非現金支付已經深度普及。從超市購物到公共繳費,從外出旅行到醫院掛號,日常生活的幾乎全部領域都支持刷銀行卡或手機支付。很多人感受到了這種進步帶來的方便。可是,凡事不可走極端。
  • 支付創新不得排斥現金
    >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第18號公告稱,人民幣是中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中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公告明確,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消費及支付方式創新要堅持有利於暢通支付流通環境、有利於保障民生、有利於提升公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
  • 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 任何單位和...
    原標題: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中國人民銀行
  • 鼓勵行動支付不等於拒收現金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鼓勵行動支付不等於拒收現金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公告稱,人民幣是中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中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隨著掃碼支付、銀聯閃付、網上支付等方式的興起和銀行卡的全面普及,大多數人可以「一部手機走天下」。不過,現實中部分商家或公共服務領域拒收現金的行為,不僅剝奪了消費者支付選擇權,也損害了人民幣的法定貨幣尊嚴。基於此,人民銀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發布公告,任何單位和個人拒收或排斥現金支付將被依法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