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效的正面思考--齊物論原文整理06

2021-02-19 秋水入海

慮嘆變蟄的第二個字【嘆】的具體內容---代償反應。

接上14視頻

文章內容來源於2017 03月莊子課程 第15視頻

【原文】

如果有個人摔了,我扶起來, 感覺是我應該做的,這樣就不會有行善積德的感覺。

有行善積德的感覺就是:

我其實是不必幫他的,但是多做了幫他, 這樣才有【多】會激起來呀!對不對?

所以任何人有任何困難都是不必幫他的  這個基本設定在那裡。

所以這種禽獸不如的人才能積德呀!

因為在這個設定裡面才有可能積德呀

如果你真的很有愛很有同理心, 你就會儘可能對人家好一點, 這樣你怎樣都覺得是我份內該做的事情。

你怎麼能積德呢?

這都是頭腦跟自己的遊戲而已。

所以正面思考者 的內在永遠都在動來自於羞恥心的緊張。

正面思考的人最怕的是戳破他的美夢。

就比如有個英國演員, 說我女朋友很會正面思考, 我每次出國她都會相信我會帶禮物給她。結果沒帶。

正面思考是隨時準備遭到挫敗死得很慘的東西。

真正有意義的做法是: 《從優秀到卓越》企業管理那本書講到, 訪問在越戰裡面生還的一個老將軍。

這個老將軍在戰俘營裡面說: 死得最快的就是正面思考法。

你只要相信: 明天就能把我給放了。每次都這樣相信, 比如聖誕節就可以出去了, 下一個復活節可以出去了。 

不斷地經驗這種正面思考-心碎--正面思考--心碎。他這個真的不是被虐待或者生病 。 那個人真的是心碎而死。

正面思考法真的是很容易死得很慘的。

真正能夠撐著活著出來的是承認殘酷的現實, 但是懷抱希望的人。

我承認我自己財務狀況很糟糕 ,多糟糕都承認。 但是我還是知道我很想要很想要活著回家。

他說這樣子承認事實的心理基盤。 才是能夠走到最後的人。

當人承認事實的時候, 沒什麼情緒, 。

我14年生病遇到一個病友是癌症,我問他:兄弟啊, 你這個病是努力醫就會好的還是怎麼醫都會死的癌啊?

他說: 你怎麼可以這麼問呢我呢?!我們人就是要相信自己會健康會好才會好起來呀!

我也覺得, 聽起來好像跟我不一樣, 很努力向上。

可是我的本業就是有太多太多人相信自己是會好的, 結果 醫不好了。

所以我對正面思考法沒什麼FEEL 了, 

事實上沒有效果嘛!

所以這些正面思考是對於負面的東西太害怕了,他想要逃避,所以代償成正面思考。

說實話, 相信自己很健康,結果壞掉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所以你會知道這不是事實, 這是正面思考。

這些模式共通的一點就是充滿了負面心想事成大法。

有一句靈修界的名言是出自賽斯資料: 行為是最強而有力的冥想。

比如說人的信念,單是信念, 並不是那麼有力量的, 可是你做出了符合這個信念的行為的時候, 這個信念就會具象化成事實。

有這個行為符合這個信念的時候, 就很容易成真。

比如說我活在自己的黑暗裡面, 我覺得天要塌下來了, 但是這個負面的信念並不會使天塌下來。

可是, 有一種療法叫做生機蔬果療法。 那個是得了癌症的人, 要把自己的免疫系統活化然後吃掉癌細胞的一種措施。

這個是得了癌症的人會做的事。

可是你沒有得癌症的人,常常做升級蔬果療法, 那就是你有了得癌症的人才有的行為。 

比較有可能被拉向得癌症的未來。

當然這個所謂的負面心想事成大法是有限度的, 如果你不交電費被斷電, 所以你交電費是理所當然啊。

負面心理事成大法的典型是: 一個人害怕別人討厭他, 努力做了很多讓別人喜歡他的行為, 可是別人覺得他這個人更討厭。

這是家常大家可以理解的。

莊子的漁父篇, 老漁夫對孔子的訓話, 用現代的話講是這樣子:

一般惠子型的人生觀是這樣子:如果一個小孩子家裡很窮, 從小受了很多冷眼白眼,他就會這樣子:奮發向上, 努力上進, 終於變成大企業家變成有錢人了。這是一般人的世界觀會變成這樣。

但是能量的世界看待代償反應是這樣的: 這個人害怕別人看不起他, 他幼年的時候遭受過王媽媽鍾媽媽的白眼, 他覺得很痛。 所以他希望自己變得人上人 , 讓大家能看得起他, 終於變成一個政經界的名流。 

大家都給他掌聲的時候, 這個人莫名其妙做什麼貪汙啊嫖妓之類的 事被抓被關。 本來只有鄰居的三個媽媽瞧不起他, 現在三億人都瞧不起他。

基於不要什麼的奮鬥, 在能量的世界, 逃避你不要的東西,他就是會給你翻倍。 你花了三十年來逃開, 你不要的東西就變大那麼多。

孔子想要放一本書到國家圖書館, 是教人怎樣怎樣才能好

老子聽了就說: 你家是有小孩被綁架了是吧?

醜八怪生小孩,半夜也要舉起火把,生怕小孩長得醜。

他的那個焦慮, 那個掙扎, 全是想要逃避他不想要的東西。

孔子這個人一定是深深地受過父不慈母不愛的那種人, 他特別不希望他的童年再次重演。

所以創造了一個系統去封殺他的童年

所以活在這個系統的人會累積更多的恨。

莊子認為的儒家系統就是:負面心想事成大法。

你去遵守這些禮教,強迫自己善待一個不喜歡的人, 你就會更恨他。

我們做什麼是因為【怕】【不要】而去做的事情,會讓我們不要的東西變得更巨大。 

所以總的來講, 剛講到的自責 躁鬱症 憂鬱症 教主病 狂信者 或者緊張兮兮的心理醫生,正面思考的人, 

 這些所有的人共同點就是有負面心想事成大法。

他的行為都是在抵擋他不要的東西。

所以要停下來那些負面心想事成大法的行為。

防範未然未雨綢繆的行為要停下來。

那至於說漁父篇, 人能不能安於活在自己的黑暗面中。

老漁夫還幫孔子做了一個心理分析:

那個心理分析是: 首先你孔丘這個人就是受害者反轉成救世主的人。

你是一個狂人---人都有健康的同理心形成的渴望, 希望我跟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但是如果這個人姑且稱為【理想主義者】。 但是如果他的理想不能成真, 受到了很多挫敗, 他會覺得,這個世界不會變好, 就變成了【悲觀主義者】

一開始沒有理想的人不會變成悲觀主義者。這個叫做【享樂主義】者,每天在想著怎麼混。

所以要努力過又有挫敗才變成【悲觀主義者】, 他心裡的恨, 累積得越來越多, 想要不擇手段地達到他的理想叫做【狂人】。

所以老漁夫說孔子是【狂人】

這個世界上有的人是你影響力範圍以內的, 有的是你影響力範圍以外的。

道家認為的健康是 你只影響你影響力範圍以內的事情。

這個是克服代償反應很重要的一個操作點:你影響不到的事情, 不要想,不要有情緒, 不要有動作。

你影響不到的就不歸你管, 你的世界就只有這麼一點點。

【狂人】的製造法是: 你影響力範圍的你都在搞, 政治該怎樣民生該怎樣。

 這個實踐法是, 如果我是一個很愛植物的人, 我看到人家亂砍濫發很痛, 在我影響力範圍之內的事只能是: 我把我的陽臺種得很美。

漸漸鄰居也覺得他們家好美, 我也來種, 你們就變成一個花園小區。

從你影響得到的範圍, 從你能掌握的範圍, 成全你對植物的愛。

但是你不要去舉牌子,抗議亞馬遜叢林亂砍濫伐。

如果你喜歡的是愛, 那你就盡全力對你的家人你的鄰居你的貓狗去愛。

但是你不能叫任何一個不理你的人去愛誰。

你要的東西你就在你能夠影響到的世界裡面製造它,讓它發光, 但是影響不到的地方就不要碰。 

這就是預防你變成狂人的方法。

因為你一旦跨出那條線, 遭到挫敗感, 痛到一下就容易從受害者變成救世主, 想要肥大的自我感覺良好就開始出現

這就是慮嘆變蟄的第二個字【嘆】的具體內容---代償反應。

我們現在麻煩的就是, 哇,這個麻煩的什麼病什麼病什麼病我全都犯到,對不對?

可是如果你真的要練道家, 你就是得把這些自責 躁鬱症 憂鬱症 教主病 狂信者 正面思考的病都消化掉。 不然沒有辦法開始。

你所有向上的動力都是在養肥你黑暗的能量, 

你會往造業的方向我執大幅增加, 你就會打滅心中之神, 再也不要看到自己的黑暗面。 你就變成一個自我感覺完全良好,充滿光充滿愛, 完全沒有執著的人。

-這就叫做【哀莫大於心死】。 你想要覺得自己有多美好就有多美好。

這叫做【解離】。

相關焦點

  • 讀《齊物論》,了解莊子怎樣讓風和蝴蝶進入了文學
    而莊子是個例外,他是個專注於思考和感知自我的人。在我看來,強烈的自我意識,是文學的起點。就像聞一多所說的:在莊子這裡,語言不只是表達思想的工具,也是一種目的。《莊子》的語言好到了極點,兩千年來,中國的文人都被壓在他的五指山下,而且還沒幾個人敢說自己讀懂了《莊子》。
  • 2019《莊子內篇·齊物論》第二次學習
    這些問題旨在引起讀者君思考,指出進入《齊物論》的門徑。待《齊物論》學習結束,讀者君即能自己找到答案,因為答案就在問題裡。溫習問題請翻閱本號上周末文字2019《莊子內篇·齊物論》微信學習下面開始《齊物論》第二次學習。原文學習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苔焉似喪其耦。
  • 正面思考
    正面思考什麼是正面思考  正面思考是指在遇到挑戰或挫折時,人們會產生「解決問題」的企圖心,並找出方法正面迎接挑戰。反之,負面思考就是一遇到挫折,人們就被負面情緒打敗,而責怪自己、環境,最後選擇退縮、放棄或報復。正面思考的特質幸福:大體而言,悲觀主義者更加內向,情緒更加低落、緊張,或者有其他心理健康問題。而正面思考的人崇尚愛情、追求快樂、待人熱情,從而給自己的生活、家人的生活,甚至所有周圍的人帶來幸福快樂。他們的博愛會得到更多愛的回報,這是因為他們更加的外向、善良,對他人也關懷備至。
  • 《莊子.齊物論》到底在說什麼?
    陳鼓應是大哲學家,臺大的教授,當然是了不起的學者。但學者,把老莊的書僅僅當做一個哲學著作,當成一個思維的遊戲,而不是當做活生生的生命記錄,哪裡會有什麼真正的洞見呢?「隱几而坐」,源自莊子內七篇《齊物論》: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顏成子遊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
  • 張永義|《齊物論》的義理脈絡
    是,指己之論(齊物論)。相與為類,謂皆執彼此之見。陸長庚曰:「言今且有言者於此,不知其與我之是者類乎不類乎?謂其不類,但不類於我而已。蓋我執己是,方謂他不類我。他說他是,將謂我不類他。類乎不類乎,若將類與不類易地而看,則見與彼皆是一類。」劉鳳苞:「有言於此,指『物論』。不知其與是類乎,『是』指己之『齊物論』」。3. 言,指下文所言。是,指道。
  • 解說莊子《齊物論》
    《逍遙遊》說什麼?也是把莊子思想的提綱列出來,說聖人無名,神人無功,至人無已,最後歸結到無用。但如何無名無功無已無用,《逍遙遊》是沒有說清楚的。而《齊物論》說的是什麼?《齊物論》是莊子思想的精華。也就是《齊物論》把莊子《逍遙遊》這個框架賦予了靈魂。
  • 如何由負面思考轉向正面思考?
    開頭寫道,有人問作者:「該怎樣面對總是負面思考的人?」。問這個問題的人,正苦惱於自己的父母總喜歡負面思考。每次她和父母對話,自己就像掉入了負面情緒的深淵,被拖向一種不幸的境地,這種情況如此的令人不悅,但又無法逃避。什麼是負面的思考?就是你總是看見不幸、看見不安、看見不快樂、看見令人害怕的處境。總這樣思考的人,也會用這些負面的心境狀態來形容自己的生活。
  • 學會正面思考
    所謂限制性思維模式,就是將某種信念通過反覆強調,而根植到自己大腦的思考程序中。就好像我們把某種思考方法存入「內心的銀行帳戶」,之後再從中取出一樣。      限制性思維模式使我們無法再有能力客觀地看到事物的本質,而只能以被灌輸的模式去看待。然而,限制性思維模式是因人而異的,每個人都會有不同。對於同樣一件事情,有正面去看待的人,也有負面去看待的人,同時也會有中立地去看待的人。
  • 莊子「齊物論」與中國文化精神之重建
    近幾年來,我常常在思考莊子「齊物論」,這裡談一下自己的幾點體會。《莊子·齊物論》可謂是中國文學、中國文化中第一等的奇文,歷來學者都予以高度評價,如林雲銘《莊子因》中評價說「文之意中出意,言外立言,層層相生,段段回顧,倏而羊腸鳥道,倏而疊嶂重巒」,這當然是從文字上著眼的,我們這裡重點討論《齊物論》的思想。
  • 《莊子》:齊物論上
    現在莊子提出是「齊物」,宇宙萬有平等,沒有現象的不同,那麼《齊物論》講萬物平等,沒有差別。我們人如何解脫物理世界的束縛,達到那個真正無差別平等的道體,這篇文章最重要是談這個問題。由開頭講如何求證這個無差別道體,到最後說明無差別裡頭有差別的道理。到底差別是怎麼來的?差別是由於「氣」的變化來的。
  • 道家《齊物論》——「萬物齊一」,「道通為一」
    道家《齊物論》——「萬物齊一」,「道通為一」。《齊物論》小結好了,整篇《齊物論》就讀完了,小結一下。《齊物論》我總共寫了十四篇讀書筆記,我估計也會是《內篇》中最多篇讀書筆記的一篇,畢竟《齊物論》是《內篇》中篇幅最長的,也是最核心的一篇。
  • 莊子《齊物論》
    齊物論是莊子哲學思想的集中體現,述論宇宙萬物齊一和是非相對。莊子認為世間萬物不分彼此,也沒有對錯。
  • 齊物論:萬物一體無差別的世界
    上周講了莊子認可的理論:「不可知論」,這周繼續講一個莊子認可的理論:「齊物論」。 一、何為「齊物論」?
  • 正念與正面思考的區別
    我們能夠思考,這件事實區隔出人與其他物種的不同,而且使兩者的差異猶如天壤之別;但若一不小心,我們的思考可能會排擠掉生命中同等珍貴又奇妙的面向。正知與思考並不一樣,雖然正知會運用思考,尊重思考的價值與力量,但卻是超越思考的。正知像一艘船,承載並包含著思考,幫助我們看見並知曉我們的念頭就是念頭,不會誤把念頭當作現實。思考的心有時是極為片段的,事實上,它幾乎一直如此,這是思考的本質,但正知有自覺地抽絲剝繭分析每一時刻,幫助我們覺察到:即使在片段中,我們基本的天性早已統合為一個整體。
  • 諸子丨曹峰:思想史脈絡下的《齊物論》——以統一性與差異性關係為重點
    筆者認為,雖然關於《齊物論》的研究已經相當豐富,但討論的方向卻有所偏頗,偏頗在於至今為止的研究過於重視《齊物論》中解構性、否定性的內容,即:大部分論著主要著眼於莊子如何批判各家學說(即很多學者所謂的「物論」)的合理性,而忽視了作為《齊物論》思想基底的建構性的內容;把《齊物論》主要看做是一篇批判性的文章,而忽視了《齊物論》關於理想世界格局的正面思考;主要著眼於「萬物齊同」2,而忽視了「吹萬不同
  • 莊子《齊物論》之相對主義理論
    在《齊物論》篇,莊子通過一種邏輯學的方法系統地論證了終極存在的虛幻性,這就是相對主義理論。《齊物論》篇在莊子思想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為這一篇為徹底的遊世態度提供了理論依據。莊子在《齊物論》篇運用的相對主義方法是詭辯性的,單從邏輯學的意義看也許並無多大價值。但是在相對主義思想方法背後,更深的含義是對於人生的存在背景的精神瓦解。其在哲學上的含義卻十分深刻。
  • 《莊子.齊物論》原文及翻譯
    目前所傳三十三篇,已經郭象整理,篇目章節與漢代亦有不同。內篇大體可代表戰國時期莊子思想核心,而外、雜篇發展則縱橫百餘年,參雜黃老、莊子後學形成複雜的體系。莊子.內篇.齊物論 原文      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顏成子遊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
  • 莊子《齊物論》篇小議:什麼是「齊物」?
    前言:莊子用五個故事論述什麼是「齊物」,齊物論是道家思想的方法論,如何能達到「齊物」的境界,下面根據《莊子.內篇.齊物論》原文作一下小議。故事一: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顏成子遊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
  • 《正面管教》3:和孩子溝通無效?試試喊個「暫停」
    孩子犯了錯,撒謊了,動手打傷小朋友了,你想要和TA講道理,TA還」強詞奪理「,結果整得你和孩子都越來越激動,溝通無效,你覺得好挫敗,怎麼辦?《正面管教》來支招:就像用好孩子淘氣的關鍵期可以培養他的當道理講不通,甚至發生衝突時,你和孩子都需要一個「冷靜期」,雙方都離開現場,靜一靜,整理好情緒再來解決問題。但這絕不是家長趾高氣昂的說「你現在沒法溝通,你背對著牆站會兒冷靜一下」。這裡的「冷靜」本質是「懲罰」。也許你早說,ta犯了錯,為什麼不能懲罰?其實想明白一件事,懲罰也只是一個過程,一種方法,而非最終目標——讓孩子不再犯錯。
  • 正面思考的危害! — 「負面思維」的反面並不是「正面」,而是可能性思維
    很多人認為,正面思考永遠是正確的做法。但是,當你處於一種感覺不太好的狀態時,其實可能只是偶爾的情緒起伏,這是正常的,但不正確的解讀會導致焦慮和懷疑出現。而這時,很多人受了所謂正面思考的教導,強迫自己儘快逃離負面思考的漩渦中,進入到所謂的、積極的「正面思考」中去。 其實,這樣的「正面思考」模式是一種誤區。你也無法強逼出正面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