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役打了四年,國軍投入八十萬兵力,戰死的將軍有幾十人

2020-12-22 歷史大爆炸

文|爆炸君

今天爆炸君要給大家講一場抗戰史中的著名戰役,那就是中條山戰役。此戰的失利使得當時的中國軍隊失去了在華北的最後一塊地盤,國民黨最高統帥蔣介石把這場戰役的失敗稱為「抗戰當中的最大恥辱」。

中條山位於山西南部,因居於太行山和華山之間,故名中條山。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來都是戰略要地。1938年初,中國老百姓第一次看到了大批中國部隊開進山裡。不久日本的飛機也開始光臨了中條山上空,在封閉了幾千年的貧瘠山區,老百姓們從來沒有想過戰爭會打破他們持續了幾千年的平靜生活。

抗戰爆發以來,黃河以北的國土相繼淪陷,晉南中條山地區成了黃河以北地區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的唯一一個據點。1938年1月,蔣介石在洛陽召集了第一、第二戰區的將領開會,他在會上宣布凡黃河以北地區的中國軍隊不論官兵,絕不能再退過黃河半步,退過黃河就槍斃。

從1938年起,日軍就開始重兵圍攻中條山,為了保衛中條山,蔣介石任命衛立煌為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專門負責中條山地區的防務。國民政府調集八十萬大軍殊死防禦,一場長達四年的慘烈較量從此開始了。

從1938年到1940年,日軍為了打通西進潼關和南通洛陽的重要通道,對黃河北岸的中條山發動了十三次大規模的進攻。當時以衛立煌為首的國民黨中央軍,在地方武裝的配合下,多次挫敗了進犯中條山的日軍。

1940年日軍在中條山多次碰壁以後,暫時停止了對中條山的大規模進攻。一時間大家都認為中條山堅不可摧,是一座攻不破的堡壘。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各個地方的軍校畢業生紛紛要求來中條山抗戰。中條山一時間成為了全國抗日青年的神往之地。

但在1940年初,局勢突然發生了變化。被稱作中條山鐵柱子的孫蔚如的第四軍團被蔣介石調離,中條山軍事統帥衛立煌也突然被調離。原來孫蔚如的第四軍團是楊虎城的舊部,蔣介石一直對這支部隊不信任。另外蔣介石對衛立煌在抗戰期間給予了八路軍很多幫助也很不滿,所以將他也調走了。

衛立煌離開後,蔣介石派自己的心腹何應欽接任第一戰區的中條山防務,而何應欽對中條山的防務可以說是一無所知,他甚至都不知道哪支部隊在什麼地方。

1941年5月8號,瞅準機會的華北日軍調集了十萬大軍向中條山發動了第十四次大規模進攻。戰鬥尚未開始,日軍就已經把部隊空降到了中條山中國軍隊指揮部附近,不久日軍在飛機和大炮的掩護下,兵分數路向中條山的中國軍隊發起了空前猛烈的進攻。日軍此次進攻前做足了準備,曾對中國軍隊的防務做了十分詳細的偵察。開戰伊始,日軍的首要目標就是要癱瘓中國軍隊的指揮系統。

日軍摧毀國軍的指揮系統後,發起了又一輪的兇猛進攻。就這樣日軍將防禦中條山的中國軍隊分割包圍,接著日軍開始佔領黃河沿岸的所有渡口,切斷了國民黨軍隊的退路,同時也切斷了國民黨軍隊的後勤補給線。面對這種情況,何應欽下令所有部隊化整為零,分散突圍。

中條山戰役最終以國軍的失敗而告終,使得當時的國民政府失去了在華北地區的最後一塊軍事要地。而對中條山戰役的損失情況,國民政府始終也沒有一個確切的統計。戰後,據日本披露的一些資料顯示,當時中國軍隊戰死被俘共計八萬餘人,僅戰死的將軍就有幾十人。(慄強)

相關焦點

  • 美軍史上沒有上甘嶺戰役?為什麼?因為這場戰役美軍打得太丟人
    說到上甘嶺這場戰役,據現在記載,其戰鬥慘烈程度實屬罕見。罕見到什麼地步呢?其炮兵火力密度,已然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高水平。當時我人民志願軍陣地山頭被削低了兩米,整個高地變成了一片焦土。總之這場戰役,雙方打得十分慘烈。
  • 美軍史上沒有上甘嶺戰役?為什麼?因為這場戰役美軍打得太丟人了
    說到上甘嶺這場戰役,據現在記載,其戰鬥慘烈程度實屬罕見。罕見到什麼地步呢?其炮兵火力密度,已然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高水平。當時我人民志願軍陣地山頭被削低了兩米,整個高地變成了一片焦土。總之這場戰役,雙方打得十分慘烈。
  • 白馬山戰役此人投敵,致6700人戰死,事後想當韓國人,卻被送臺灣
    在朝鮮戰場上,「萬歲軍」聲名赫赫,也讓上級對這支軍隊青睞有加,然而,在1952年的白馬山戰役,萬歲軍投入4個兵團兵力,激戰9個晝夜,死傷6700餘人,卻無奈退出陣地,原因只要一個,軍中出現了叛徒。除此之外,我軍第42軍在白馬山「栽了跟頭」,也需要一場大勝,來找回面子,因此,萬歲軍很看重這場戰役,當時,萬歲軍的軍長,是年僅35歲的常勝將軍江擁輝,為了能穩穩拿下白馬山,提前6周,江擁輝便開始練兵。
  • 八年抗戰時期,國軍都經歷了哪些敗仗,以及傷亡人數又是多少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八年時期的浴血抗戰,最終以中國軍民取得這場偉大的勝利,但同時也付出了慘痛代價。畢竟整整打了八年,在這八年時間內,中國軍民沒有假期,沒有節日,沒有休息,每天都要與侵略者進行戰鬥。
  • 歷史上真的有百戰百勝的將軍嗎?有哪些經典的戰役?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解放軍將軍中,勝率最高且戰果最輝煌的是林彪。林彪從南昌起義開始紅軍生涯以後,從廣東打到黑龍江,又從黑龍江打到海南島。
  • 武漢會戰日軍一個師團有多少兵力?為何國軍50個軍打不過10個師團
    武漢會戰雖然失敗,但這卻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 。戰鬥中中國官兵英勇抵抗,大量殲滅日軍,給予日軍重重的一擊。但在這次戰役中,中國投入兵力遠比日軍多,傷亡也高於日軍。
  • 金門戰役失敗後,葉飛將軍在大二擔島攻島作戰中,再次遭遇慘敗
    福建沿海島嶼位置圖金門戰役失利9個月後,1950年7月,葉飛將軍再次籌划進攻金門,以報血海深仇!大二擔島守軍指揮官史恆豐中校解放軍奪島部隊的兵力是國軍守備部隊兵力的兩倍還多。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分兵駐守兩島的國軍,在兵力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寸土不讓,頑強抵抗,並發動了數次兇猛的反突擊……戰至27日中午11時40分,竟然將解放軍登陸大擔島、二擔島的部隊全部殲滅。29軍這支700餘人的奪島部隊中,營長鮑成及以下官兵被俘252人,跳海失蹤150多人,其餘300多名解放軍官兵全部英勇犧牲。
  • 哪位國軍將領最能打?他是蔣介石的「救火隊長」,淮海戰役被俘虜
    解放戰爭為什麼國民黨會輸給我們共產黨部隊,並不是因為他們的將領不會打戰,相反國軍隊伍中真的有許多極其能打戰的將領,比如戰神薛嶽、「小諸葛」白崇禧、「西北王」胡璉、王耀武、孫立人等,這些都在抗日戰場上鼎鼎大名的戰將,也是被日軍感到極為頭疼的戰將!
  • 為何日軍一個師敢打幾十個師?從國軍的奇葩編制中,就能看出端倪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在十四年的抗戰中,我抗日軍民用血肉之軀,粉碎和打退了日本侵略者的進攻。不過在抗戰勝利的背後,我們也付出慘重的代價,無數將士和百姓慘遭屠戮。在復盤這場戰爭的時候我們經常可以發現,很多時候我軍的5倍甚至10倍於敵人,卻很少能將其殲滅,甚至還被敵人大量的消滅有生力量。
  • 國軍老兵回憶淮海戰役:解放軍不要命的衝,不打是因為我們心軟了
    在這三大戰役中,淮海戰役可以說是非常經典的,在現如今的軍事歷史討論中也是經常被提及到的。這場戰役中,我軍所有的一線作戰部隊的兵力為60萬人,而國民黨軍為80萬人。從武器裝備來看,我軍以小米加步槍為主,重武器火炮等部署的比較少,坦克飛機更是無從談起。
  • 長津湖戰役,九兵團凍死4000多人,兩個王牌師打得就剩200人
    70年前的今天,在寒冷的朝鮮北部山區,志願軍中九兵團和美軍進行了一場殊死搏殺,這場戰役就是長津湖戰役。長津湖是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位於赴戰嶺山脈與狼林山脈之間,由發源於黃草嶺的長津江向北在柳潭裡和下碣隅裡之間形成長津湖,最後注入鴨綠江。
  • 海南島戰役,國軍損失了3萬多人,解放軍陣亡的最高將領是誰?
    1949年12月,國民黨潰軍跑到海口,成立了海南防衛總司令部,在總司令薛嶽的帶領下,想要固守海南島,當時國民黨的海軍實力非常強大,有50艘各種船艦,空軍有戰鬥機和轟炸機等四十多架,總兵力達到了十餘萬人。
  • 杜聿明晚年回憶:淮海戰役時,先打此人可獲勝,被蔣介石直接否決
    眾所周知,在國民黨將領中有很多尸位素餐的人,他們大多迂腐之極,在其位不謀其政,導致軍隊戰鬥意志薄弱,這也是解放軍在短短數年間就扭轉劣勢的關鍵因素。 但是淮海戰役中國民黨軍的杜聿明,是少見的有戰略頭腦的將帥之一。因為在戰役發生前,他就對華東戰場的國共勢力有著準確的預判和分析,並且對即將到來的戰爭做出了預警。
  • 24小時十個團打光,兩天兩任團長自殺,淮海戰役此仗打的屍橫遍野
    1946年章逢集大戰中,中野集中三個縱隊和11師一個團打了六天,還讓這個團長帶著部隊突圍了。1947年,華野又集中五個縱隊打這支部隊,但是也是傷亡慘重,無功而返。 淮海戰役進入到第二階段,雙堆集戰役爆發,中原野戰軍動用全部兵力將國民黨軍12兵團團團包圍,當時12兵團最能打的就是18軍,中野當時缺乏重武器,包圍住卻打不動,最後華野兩個縱隊帶著重武器來支援才改變了困境。雙堆集戰役期間,18軍的戰鬥力非常強悍,給中野,華野造成了十分慘烈的傷亡。
  • 淮海戰役結束後,蔣介石麾下四位高級將領,各自結局如何
    解放戰爭時期的淮海戰役,爆發時間是1948年11月6日,參戰雙方;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革命軍,我黨領導的華東野戰軍與中原野戰軍。雙方投了兵力;國軍約80萬,華野與中野共計60萬(外加後勤以及民兵40萬)。指揮員;國軍劉峙,杜聿明,黃維,黃百韜等國軍高級將領。
  • 抗日戰爭騰衝反擊戰,日軍兵力嚴重不足,國軍為何卻傷亡慘重?
    騰衝是日軍在西南地區最重要的據點之一,但是此時日本緬甸方面軍因為遭受夾擊而損失慘重,駐守各地的兵力也早已捉襟見肘。整裝待發的國軍部隊日本緬甸方面軍下屬的第十八師團在孟拱河谷戰役中被孫立人部幾乎全殲,而第五十六團也在高黎貢山一役中遭受重創。
  • 抗日戰爭之中,最慘烈的5大戰役,僅此一戰,傷亡人數多達30萬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長城抗戰(1933年3月5日 - 5月25日)當時日軍主動與我國守軍發生戰役,在長城以北地區的義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我國軍隊(東北軍,西北軍,中央軍等)與侵華日軍展開了一場非常慘烈的戰鬥,這場戰役中日雙方共投入了31萬餘人,國軍25餘人萬,日軍7萬餘人,其實日軍僅僅投入4萬,還有3萬偽軍跟隨日軍作戰,戰爭結果為侵華日軍勝利。
  • 日本「報恩」蔣介石:金門戰役是日軍侵華司令指揮的?
    :日本人聲稱,一個日本中將才是金門戰役的真正幕後指揮者。二、七個日本人走得很不順利,先是途中得知上海失守,被迫改道臺灣,路上遭遇颱風翻船,最後搭乘美國軍艦千辛萬苦來到臺灣。見到七個有軍事經驗的日本軍官,蔣介石如獲至寶,讓他們穿上國軍軍服當「顧問」,去協助湯恩伯防衛金門一線。
  • 抗日戰爭龍陵戰役,日軍主力部隊雲集,為何卻被國軍一擊即潰?
    日本緬甸方面軍司令官本多政材認為,由於緬北和滇西日軍均損失慘重,因此緬北和滇西只能二選其一,暫時放棄緬北,在滇西地區集中兵力轉守為攻。不過黃杰卻有一點別人無可比擬的優勢,那便是對待命令從不討價還價,而衛立煌正是看中了黃杰的這點好處,讓黃杰率領第十一集團軍猛攻龍陵。在日軍內部,本多政材制定了代號為「斷」的作戰計劃,準備暫時將緬北地區的日軍主力調往滇西,然而「斷」計劃的實施卻並不順利。
  • 告訴你:鍾松將軍為何被撤職?晚年生活如何?
    他打戰異常狡猾,在解放戰爭中屢次戰勝解放軍。因為覺得長官指揮錯誤,在軍事會議上拍了胡宗南的桌子,被撤職離開部隊。此人就是黃埔名將鍾松將軍。鍾松,生於1900年,原名鍾雍田,浙江省松陽縣樟溪鄉鍾家村(今福村)人。父名時光,母劉鳳雲,育有兩子,鍾雍田居長。鍾家世代務農,家境尚可,到了鍾父這一代,家中逐漸重視起文化教育的必要性,鍾時光於是將鍾雍田送入當地的私塾識字,繼入浙江省立第11師範學校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