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這個出發點和落腳點 加強社會公共服務體系...

2021-01-17 中國發展網

丁元竹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國共產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就是增進民生福祉。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加強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

當前我國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已經達到了什麼樣的水平?今後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如何健全完善?在「十三五」規劃收官、「十四五」規劃謀劃的關鍵節點,無論對政府部門還是對從事社會政策研究的專家學者來說,都是亟待明確的重大問題。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編寫了《加強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一書,系統闡述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論述的豐富內涵和基本要求,全面總結了「十三五」以來加強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深刻分析了「十四五」時期加強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新任務,研究提出了「十四五」加強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工作思路,十分必要,也十分及時。筆者在第一時間仔細通讀全書,領會編著者的思路,總體感覺是,該書立意高遠、主線鮮明、內容全面、框架合理、層次清晰,對於社會建設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對於社會政策研究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

全面闡述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豐富內涵與具體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對加強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舉措,科學回答了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為了誰、依靠誰、造福誰等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問題,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光輝,是指導民生建設的思想武器、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深刻理解、全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豐富內涵和基本要求,關係到加強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實踐的工作成效。本書開篇即從理論內涵、實踐要求和世界意義三個角度深刻闡述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論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是我國保障和改善民生偉大實踐的理論結晶,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行動方略,展現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智慧。第二章從認識論、實踐論、方法論三個層面系統概述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保證和改善民生重要論述的豐富內涵和基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系統回答了新時代為什麼發展和發展什麼樣的社會公共服務、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應當堅持什麼樣的科學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等重大問題。

該書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論述的系統學習和深刻體會,表述精煉,角度新穎,立意高遠,體現了書稿編寫人員高度的政治站位、深厚的理論素養,從中可以看出書稿編寫人員學思踐悟的功夫和認識之深度。

全景展示「十三五」時期我國加強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歷史性成就

溫故而知新,全面深刻總結過去,方能更好展望未來。《加強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用較多筆墨,從基本民生兜底保障、重點領域改革、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社會公共服務多樣化需求等四個方面,從基本公共服務與非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改革建設與服務供給能力等四個維度,全面深刻總結了「十三五」時期我國加強社會公共服務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國家建立基本公共服務清單制,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和均等化水平顯著提高,社會服務兜底能力有效提升,產教融合改革、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專項行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領跑者」行動、全國社會足球場地設施建設等一系列專項行動相繼啟動……這一系列輝煌成就在極大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同時,也展示了政府部門履行職責的顯著成效。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編寫組既注重通過歷史性數據比較展示「十三五」以來我國在教育、醫療衛生、養老託育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績,也及時總結我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歷史節點、打贏脫貧攻堅戰等重大行動中取得的偉大成就,向讀者全面展示了當前我國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所處的歷史方位,既富有強烈的縱深感,又具有鮮明的現實感和時代感。編寫組注重運用多種方式描繪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現狀,既有詳實的數據,也有生動的案例,既有助於向廣大讀者展示我國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現實圖景,也為社會政策研究人員提供了豐富、詳實的研究素材,對廣大讀者了解我國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進展情況,推進社會政策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展望「十四五」時期加強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前景

理論具有強大的穿透力,是引導實踐不斷深入的思想基礎。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重要論述指導下,分析「十四五」時期加強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面臨的形勢,研究提出「十四五」加強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總體思路和重大舉措,是本書的落腳點和出發點。

在分析「十四五」時期加強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新形勢、新問題、新任務時,該書既著眼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世界形勢,又緊緊把握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作出了國際環境更趨錯綜複雜、經濟基本面長期向好、社會基礎更加多元變化等重大判斷,提出了當前加強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面臨總體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服務供給有待提質增效、體制機制改革仍需攻堅等問題和挑戰,並針對這些問題和挑戰,提出更加精準的社會公共服務政策體系、更加豐富的社會公共服務供給內容、更加多元的社會公共服務渠道保障、更加高效的社會治理體制機制等新任務新舉措,視野開闊、思考深入,措施得當,針對性強。

在總結成就、分析形勢、找準短板弱項基礎上,本書著重闡述了對「十四五」加強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總體安排,包括總體思路、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和建立健全均等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構築人口均衡發展格局、構建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完善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體系、健全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體系、健全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構建國民休閒服務體系、築牢重點群體關愛服務體系、建設社區綜合服務體系等9大體系建設。這9大體系是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全景式呈現。考慮到當前我國正處於「十四五」規劃研究編制的關鍵節點,廣大讀者可以從該書了解「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的總體方向和規劃的重點內容,對於各地發展改革部門編制本地區「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划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作為一本由規劃編制部門在「十四五」規劃研究編制關鍵節點編輯出版的重大選題圖書,其意義之重要不言而喻,它既是一本學習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重要論述的宣講書,也是「十三五」以來我國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輝煌成就的宣傳冊,還是編制「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的參考書。在此,我非常願意向廣大讀者推薦閱讀該書,也希望我們政策制定部門、實踐部門今後能夠出版更多優秀書籍,搭起社會政策研究與社會建設實踐之間的橋梁。

(作者單位:國家行政學院)

相關焦點

  • 「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編制工作的重要參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國共產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就是增進民生福祉。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加強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
  • 群眾利益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
    全省上下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堅決貫徹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把群眾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貫徹落實國發2號文件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牢牢把握貴州當前面臨的歷史機遇、主要矛盾和重大任務,緊緊圍繞「穩中求進、提速轉型」的總基調、總目標,以開放促開發、以三化興三農、以民生帶發展,同步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努力建設一個充滿活力、日新月異、幸福祥和的貴州,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 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和總書記面對面)
    記者採訪了會上發言的5位委員,委員們表示,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大家深受啟發和鼓舞,一定會強化責任擔當、加強協同配合,履職盡責,不負重託,不辱使命。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向未來,我們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能製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
  • 陳祥東: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四大特徵
    所謂公共文化服務,是指在政府主導下,以稅收和財政投入方式為主向社會提供文化產品及服務的過程。公共文化服務雖然與文化事業在內涵上相關聯,但它更多地體現了建立服務型政府、政府提供公共服務與制度供給以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利的要求,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維護和實現群眾文化權利的新途徑。
  • 【書評】把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作為金融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
    【書評】把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作為金融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 2020-12-15 21: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西藏始終緊緊圍繞「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這一西藏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一切工作都向民族團結聚焦發力,充分保障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權益,有力促進經濟社會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
  • 印宇鷹:老百姓的幸福高於一切
    我們要始終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大力發揚密切聯繫群眾的作風,帶著責任、帶著以「像愛自己的父母那樣愛老百姓」的感情,傾聽人民群眾心聲,把人民群眾的意見、心聲作為我們黨想問題做決策的重要依據,確保我們的決策制定出來接地氣,落實起來有底氣。二是抓改革促發展第一時間惠及人民。抓改革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
  • 加強託幼公共服務中兒童權益保護體系建設
    □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姚鵬日前,湖北省政協婦聯界別20多位女性委員向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提交了一份集體提案,呼籲加強託幼公共服務中兒童權益保護體系的建設。湖北省政協常委、省婦聯副主席吳紅婭介紹,提案列舉了全省託幼公共服務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並就此提出了一系列構建託幼公共服務中兒童權利保護體系的建議。一是強化政府責任,切實加大公共財政投入。提案建議,應繼續發揮政府在提供託幼公共服務上的主體作用,加大對託幼公共服務的公共財政投入。
  • 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要 努力做好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希望廣東省的同志們通過召開此次會議,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在現有良好工作基礎上,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再接再厲,紮實推進,健全規章制度,完善服務網絡,加強經費保障,推動全省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上新臺階、新水平。  下面,我就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努力做好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講幾點意見。
  • 人民日報時論精粹:以治理創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面對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基本公共服務需求,各級黨委、政府必須按照全會精神,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政府治理創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使全體社會成員都能擁有平等的生存發展條件,都能公平享受發展成果,都能享有人生出彩機會。   加強頂層設計,研究制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規劃和國家標準。
  • 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提高社會建設水平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擘畫「十四五」時期發展藍圖和2035年遠景目標,提出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的目標,涵蓋勞動就業、居民收入、分配結構、公共服務、全民教育、社會保障、衛生健康、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方面,指明了社會建設開啟新徵程的路線圖和主攻點。
  • 國新辦就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等方面情況舉行發布會
    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今天,我們很高興請來了文化部副部長楊志今先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田進先生、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王威先生、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趙路先生,請他們解讀這個《意見》,為大家介紹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情況,並回答大家的提問。下面,先請楊部長做一個介紹。
  • 切實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著力建設平安中國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總體國家安全觀,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
  • 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為加快推進我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能力和水平,近日,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我區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西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做好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作出的重要指示,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實施財政PPP項目 公共利益和民生需求是最終落腳點
    原標題:觀瀾|實施「財政PPP」項目,公共利益和民生需求是最終落腳點近日,山東財政PPP項目採風活動引發社會關注。9月9日到9月11日,大眾日報·新銳大眾記者先後到淄博、煙臺、威海等地,實地採訪了一些財政PPP項目。
  • 清華大學梁萬年:公共衛生體系要與社會治理體系有效協同聯動
    與此同時,我以為還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公共衛生體系如何和社會治理體系有效協同和聯動,這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2003年非典的防控,我個人感覺最大的區別之一,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整個社會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比2003年有了極大的提升,專業系統幹的事在專業層面上,大量的工作是落實的四方責任,政府、部門、單位和個人,都在各司其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