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人來說,跑步是一項非常艱難的體育運動,雙腿發軟、呼吸急促、喉嚨充血等一系列的跑步「後遺症」讓學生們聽之色變。但鍛鍊對人來說確實是很重要,尤其是跑步可以使人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身體發育,保護眼睛,降低近視的機率,增強心血管功能。因此國家也將體測納入了學生能力測驗的範圍之內,分數幾乎與一項正常的考試科目持平,大學生也將體測合格納入了畢業條件之一。
不過對於初高中甚至是大學生來說,體測中的800和1000米是一個難以邁過的坎兒。不過大家不用擔心,有三個體育老師認證過的跑步方法可以幫助你在體測時減省力氣,輕輕鬆鬆衝過終點線。
首先:「暫定一個小目標」跑步法
在生活中,我們為了完成一個大目標,都會把這個大目標細化成為一個個小的近期目標。那麼在跑步中也是,跑步一般都是很多人一起跑,我們不用把目標定在最後的衝刺終點或者跑得最快的人身上,我們可以把自己的目標放在距離自己最近的人上,比如自己的前一名。直接追第一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追前一名就相對比較容易了。而且這種小小的競爭環境還會在不知不覺中加快你的跑步速度,讓你在體測時保證能夠輕鬆過關。但最好跟在一個跑步比較快的人身後,至少要比你強的,不然的話這個小方法可能就會「失效」。
其次:「找最短距離」跑步法
大家都知道,節省時間的方法除了提高自己的效率之外,還可以減少自己做功的總量。所以在跑步中也有類似的可以幫你省力的辦法,那就是減短你跑步距離總長度。跑道不僅僅只有一個,距離也並不相同,從內到外長度依次遞增。因此在跑步時,在最內側跑道就可以減少一些時間。如果剛開始不在內側跑道的話,一定要找機會往最內側衝。
最後:「先緩後衝相結合」跑步法
跑步不是一個能速戰速決的事情,需要你提供一點耐力。很多學生在跑步時都會有一個錯誤的想法,那就是一定要剛開始就跑很快,這樣可以給後面的跑步增加一點動力。不過這個想法是不合適的,除了經過專業訓練的人之外,我們普通人精力是有限的,在剛開始過快或者過慢都會導致後勁不足,因此在跑步中應該兩種方式結合著來。可以在剛開始慢一點或者快一點,跑一段時間後再換另一種方式,在空隙中調整好自己的呼吸,最後靠近終點的一二百米進行衝刺,這樣可以為你節省不少時間。
有了以上三種方法在跑步中就不會那麼累了,不過雖然有了這些體測的「小妙招」,我們在生活中還是應當多注重體育鍛鍊,增強自己的體質。那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鍛鍊呢?
首先:要掌握好節奏
運動中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好自己的節奏,並且要循序漸進,不要剛開始就進行太劇烈的運動,容易用力過猛,對我們的身體產生傷害。我媽的一個同事就是因為練習瑜伽在拉伸時不慎小腿拉傷,在醫院裡住了大半個月。因此一樣要注意運動節奏和方式,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運動就好。
其次:要有堅定的信念
運動不是一天兩天就有效果的,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因此在運動時要有堅定的信念,不能因為累就隨意放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必要時候要強迫自己堅持,定好聯繫計劃。
最後:注意飲食
飲食其實也是運動的一部分,健康飲食能夠加強運動的效果,能量也是你運動的有力支撐。因此健康飲食,就能保證每天的營養吸收,減緩運動疲勞,並讓運動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時或者運動時也可以參考一些營養專家的教程,讓自己的飲食更健康。
以上的跑步方法和注意事項你們都學會了嗎?有沒有什麼別的建議想要跟我們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