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新年第一個工作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召開民心工程現場推進會,把抓發展、惠民生作為今年和「十四五」開局的先手棋。市委書記李強在現場推進會上指出,要堅定信心決心,持續創新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全力打好舊改攻堅戰,在「十四五」時期讓更多居民早圓「安居夢」。
去年全年,上海完成舊區改造75萬平方米、受益居民3.5萬戶,分別達到原定目標的136%和125%。在這當中,黃浦區外灘街道寶興裡社區是一個典型案例。作為上海第一個、新中國第一批居民自治組織誕生地,在被稱為「天下第一難」的舊改工作中,寶興裡僅用122天就實現2119戶居民100%自主籤約、僅用172天就實現居民100%自主搬遷,創下了中心城區大體量舊改的「雙百奇蹟」,並實現了大規模地塊的「零強遷」「零上訪」,其背後的工作機制創新為我們提供了「人民城市」建設的生動樣本和寶貴經驗。
構建「聚焦民生+注重效率+盈虧平衡」的決策機制
寶興裡舊改構建了「聚焦民生+注重效率+盈虧平衡」的決策機制。寶興裡的居民住宅以二級舊裡為主,居民長期面臨做飯難、如廁難、洗澡難、晾曬難等困境,雖經歷了幾次「微更新」,但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居民期盼改善居住條件的意願非常強烈。寶興裡舊改緊扣「住有所居」這一與人民獲得感、幸福感關係最密切的民生指標,從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出發,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和韌性破解了民生難題,踐行了人民立場。
面對舊改工作中的規劃形態、改造實施路徑、資金籌措等瓶頸難題,在市住建委、市舊改辦、市規劃資源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等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寶興裡舊改將啟動到土地上市5-6年的常規周期,整合壓縮成3年行動方案,構建了高效率、高質量的舊改新模式,以最快的速度圓了人民的「安居夢」。
在舊改中,如何實現資金盈虧平衡是一個難題。寶興裡舊改所需資金由市、區共同承擔,在目前房地產市場行情盈虧缺口較大的情況下,通過統籌考慮老城廂環內和環外的風貌保護和城市更新,適當提高金陵東路地區開發容量,綜合考慮地下空間開發,適度增加居住體量等做法,努力實現盈虧平衡,讓人民成為城市發展的最大受益者。
構建「程序規範+公開透明+有序參與」的工作機制
一是程序規範。發放給每位居民四份《告知書》,從徵收意願、評估辦法、補償方案、籤約程序等角度確保人民群眾對舊改工作充分了解、充分知曉和自願參與,充分保障了人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
二是公開透明。針對一些居民存在的「釘子戶獲利多」的心態,「一二三」策略發揮了積極作用。「一」指的是「一碗水端平、一竿子到底、一攬子公開」,不管是幹部還是普通群眾,大家一視同仁。許多黨員、幹部甚至帶頭將自己家的補償方案公開給群眾,「周邊動遷補償標準什麼的,老百姓老早就打聽清楚了。看到你基層黨員幹部家的補償標準也是一樣,甚至更低,也就不說什麼了」,這一舉動大大提高了徵收工作的公信力。「二」指的是「兩個講清」,即講清從「數人頭」到「數磚頭」徵收政策的變化,講清寶興裡舊改徵收提前,是一次絕好的歷史機遇,早徵收早受益。「三」指的是「三公開」(房屋徵收補償方案、補償標準、補償結果)、 「三公布」(房屋徵收決定、補助獎勵政策、補助獎勵標準)、「三透明」(房屋徵收調查結果、初步評估結果、補償情況),讓人民群眾吃下了「定心丸」。
三是有序參與。居民是決定者、參與者和監督者。推進舊改工作需要激發人民群眾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居民帶鄰居、讓親友做工作,「舊裡鄉親幾十年,我們是一個戰壕裡的,一些工作幹部做不通,我們來做順理成章。」同時,對於長期抱團觀望的居民,寶興裡的基層幹部就從最容易突破的一戶入手,解決這戶居民的問題後,再請他做其他居民的工作,把「工作對象」變成「工作力量」,讓人民群眾成為城市發展的積極行動者。
構建「一線工作+平等交流+換位思考」的信任培育機制
「基層工作尤其是舊改,最寶貴的是群眾的信任。群眾信任你,什麼事情都好辦!」為此,寶興裡舊改構建了「一線工作+平等交流+換位思考」的信任培育機制。
一是堅持一線工作法。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帶頭包幹到戶,和居民開展一對一、面對面談心,推動籤約。市區職能部門主動靠前做工作,在一線解決棘手問題。街道全體處級領導劃片包幹,每位黨工委委員包幹100-300餘戶,與居委幹部、徵收所經辦人一起點對點了解居民實際情況,做到人在現場、工作在現場、指揮在現場,全面摸清被徵收對象家庭情況、利益訴求、家庭矛盾,對排摸出的重點對象、複雜對象進行全過程情況跟蹤和矛盾化解。
二是注重平等交流。舊改工作中黨和群眾的目標是一致的。群眾既是舊改受益者,也是城市更新貢獻者,必須平等相待。寶興裡舊改中,幹部對群眾的訴求仔細傾聽,認真對待。既給群眾講解徵收動遷政策的「普通話」,又講居民聽得懂、聽得進的「上海話」。比如,面對最後一戶未搬遷的居民,基層幹部耐心溝通,發現問題的癥結在於他擔心斷了十幾年的社保沒人管。在幫助這戶居民辦理了續繳手續後,搬遷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三是堅持換位思考。舊改中居民的訴求,無論是合理還是不合理,本質上都是為了爭取利益最大化。寶興裡舊改中,徵收事務所和居委會從居民的切身利益出發,把居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兩者密切配合,徵收所幫居民解讀「硬核」政策,居委會為居民提供「溫情」服務,做好政府和居民之間的黏合劑、潤滑油。針對未籤約居民中普遍存在的期望值與補償條件存在落差、對配套建設不太滿意、家庭矛盾和歷史遺留問題等,基層幹部改變以往集中上門、集體接待的方法,通過設置獨立接待室、錯峰受理等方式,加強點對點溝通,打消居民的顧慮;對於已籤約但仍有實際困難的居民,基層幹部千方百計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通過精準摸排、循序漸進、組合回應,把群眾工作做細做實,贏得了人民群眾對於黨和政府的信任,也讓他們體驗到舊改動遷工作中的溫度。
構建「聯席會議+臨時黨支部+黨員先鋒隊」的黨建領航機制
在寶興裡舊改工作推進過程中,黨建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市委書記李強將其作為「四史」學習教育基層聯繫點,組織有關部門針對資金籌措、開發權轉移、拆留關係、地塊功能開發等,一項一項研究辦法、一個一個解決癥結。在實際工作中,寶興裡舊改探索並構建了「聯席會議+臨時黨支部+黨員先鋒隊」的黨建領航機制。
一是探索了由區委組織部部長和分管副區長兩名常委包幹的「雙組長制」,整合區域資源,下設政策諮詢解答、信訪矛盾調解、居民問題解決、人民調解、結對幫扶、宣傳發動等6個專項小組。
二是組建了由居民區黨總支和徵收事務所構成的臨時聯合黨支部開展黨建聯建,做好居民的「代言人」、徵收政策的「傳遞者」、矛盾問題的「協調者」,變「要我搬」為「我要搬」。
三是設立了居民區黨員先鋒隊、徵收事務所黨員先鋒崗、機關青年黨員突擊隊等,通過黨員亮相、帶頭籤約等,充分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以及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有力推動了寶興裡舊改進程。搬進新居的居民感嘆「現在廚房是廚房,衛生間是衛生間,臥室是臥室,幸福來得太突然了,像做夢一樣」,人民樸實的評價是對我們黨和政府的最高褒獎。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治理的成效如何,最終要由老百姓來評判。寶興裡的舊改工作再一次證明,做好城市治理工作,必須堅持人民至上,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聚焦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把解決民生問題放在首位,用「民心」衡量「初心」,用城市治理的「溫度」換取人民群眾的滿意度。
(作者單位:中共上海市委黨校)
轉載請註明來源「上觀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欄目郵箱:shhgcs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