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拽著孩子跑,教育競賽從高端幼兒園開始!

2021-02-28 上海入園

本文經公眾號「穀雨實驗室-騰訊新聞」 (ID:guyulab)授權轉載。

曾有一個段子在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

「我孩子今年四歲,英語詞彙量1500,是不是不太夠?」

「得看在哪兒。在美國的話夠了,在海澱區怕是不夠。

一年級才開始學習「ABC」和「1+1」已經變成過去式,將孩子送入高端幼兒園的中產父母們,早早就開始了與同齡人之間的競賽。

入園君提醒:2021入園家長要開始準備了,可以點擊【上海入園】公眾號菜單欄,進家長群及時了解相關動態,提前做準備!

在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學前教育的當下,幼兒園的擇校,逐漸變成了某些家庭的頭等大事。

在小升初的自我介紹中,別人家的孩子堪稱「神童」,自己家的小孩卻一無是處,多多少少會讓父母們產生焦慮。

幼兒園顯然不再是孩子們上學前玩玩就好的地方,某種程度上它已經成為一條競賽起跑線。

在這條線背後的父母們,誰都不想落後。

於是,選擇何等價位、何等檔次的幼兒園,成為了眾多家長的困擾。

公辦園價格低廉,受廣大家庭歡迎,但僧多粥少,需要搖號或是排隊。

其中,各個地區評定的示範園/一級園,由於其擁有穩定的設施與教學品質,更是一位難求。

👉《示範園、一級園什麼區別?上海幼兒園分級標準出爐!看看你家幼兒園是幾級的(不完全統計、歡迎補充)?》

如果依據就近原則,選擇離家近但「沒那麼好」的公辦園呢,許多家庭又擔心品質一般,耽誤孩子成長,由此陷入糾結。

         

根據中國青年報在今年9月完成的調訪,除了常見的入學難、入學貴,「擔憂辦學質量」、「師資力量弱」與「幼兒園轉普惠遇到問題」等問題也在浮出水面。

類型的分化帶來差異,進而產生比較。每個家長都想給孩子好的教育,中產家庭尤甚。

在這裡,可以將中產泛化為受過高等教育、已在城市初步站穩腳跟的家庭——先不管淨資產有沒有到位,至少心態已經到位了。

當中產家庭們一頭扎入這場馬拉松裡,一切才剛剛開始。

在常見的認知裡,高端園擁有前沿的教育理念和完善的設施,似乎是實現教育「搶跑」的利器。

它看上去很美,但門檻也不低。

首先是標價突出的學費。一般來說,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公辦園,每月的價格大概在千元左右。

高端園的收費則瞬間膨脹到每月1萬元左右。這意味著,家長們每年在孩子的學前教育上,就超過了10萬元。

👉太扎心了!在上海養一個娃究竟要花多少錢?看完家長直呼養不起!

      

但並不是人人都有給錢的機會。與公立園一樣,許多知名的高端園依然有明顯的排隊現象。

排隊的同時,還有考核與競爭——作為家長,提交入學申請後,你會收到面試通知,園方會考察你與幼兒園的教育理念是否契合,履歷與背景是否符合幼兒園的標準。


👉2021入園必備!上海幼兒園對口、搖號和面談3種錄取方式!內附家長分享面談題!

與此同時,對孩子的面試也少不了。園方除了觀察幼兒的言語與行動能力,可能還會給出一些圖形或思維題目要求作答。如果表現不佳呢,那麼只能無緣入學機會。

為此,一些圍繞幼兒園入學面試的培訓也伴隨著出現。

當一切順遂,小孩將收到人生中的第一份offer:一份由幼兒園寄來的錄取通知書。

👉《更新!上海16區入園錄取通知出爐!徐匯楊浦對口基本錄取完畢!統籌最晚要到8月!》

至此,中產家庭入讀高端園的嘗試才算圓滿結束。

費盡千辛萬苦,努力爭取到高端園的入學機會,家長們迎來的是高端園五花八門的教育理念、因高昂學費劃分出的圈子,以及隨之而來更深的焦慮旋渦。

一般來說,除了各級公辦園、高端園和普惠性質的民辦園,民辦園的序列中還有一個國際幼兒園。

這裡的國際並不僅是一個形容詞,而是會明確限制在讀生的國籍類型,因此通常由外籍子女和已經取得海外國籍的華僑子女構成,定位同樣高端,但受眾有限。

除此之外,那些常見的高端園通常會引進一種經過授權的教育理念,作為園內的培養特色。

比如常見的蒙臺梭利——這個由義大利教育學家以她本名命名的教育理念已在全國遍地開花,成為高端園的常見標籤,也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收取高額費用的理由。

蒙臺梭利並不孤單。在它身旁,還有華德福、瑞吉歐、高瞻、芬蘭式等西方教育理念跟隨,入駐在全國各大園區中,任家長們挑選。

主打理念各不相同,但訴求大多相似——強調素質教育、強調以人為本,不唯分數與紀律。

當然,還有一個共同點,貴。

紛繁的教育理念背後,這些高端園給孩子和家長們帶來了什麼體驗?

知乎問題「學費一年20萬元的幼兒園究竟好在哪?」下,熱門回答裡頻繁提起「同學」、「英文」、「環境」和「硬體」

溯源它們的原始回答可以看見:家長基本認同,孩子在高端園入讀,英文水平被充分鍛鍊、同學素質都很好、校園環境與設施不錯。

但事實上,優越的環境是各項競爭的縮影,也是放大器。

問答中有不少家長承認:高端園的氛圍讓人有壓力,因為都是條件不錯的家庭,除了撫育上的競爭,攀也比不可避免地產生,由此形成「鄙視鏈」。

「旅遊不出國好像都不好意思說。別家的孩子假期都學馬術、棒球,我們孩子學跆拳道,顯得好像很奇怪……」在家長幫論壇,一名家長傾訴他的擔憂。

在今年的熱播劇《三十而已》中,顧佳賣掉奢侈品給孩子報馬術班的決定曾引發討論。

然而,顧佳的故事不止留在了電視裡,它是現實的鏡像,反映的是萬千家長在教育賽道上的前赴後繼。

入學前的折騰,和入學後的競爭,構成了年輕父母在學前育兒階段的兩大主題,並進一步提煉為「焦慮」一詞。

焦慮很普遍,甚至有點平平無奇。但數據的確顯示,在教育的賽道上,中國家長在孩子幼小階段的焦慮情緒保持最高位——孩子年齡還小,一切都有可能。既然一切都有可能,那就要盡全力去爭取。

事實上,不僅是中產家庭所選擇的高端園,在各類幼兒園,競爭都在變得愈演愈烈。

2018年8月,中國青年報的調訪結果顯示,家長普遍認為幼兒園「小學化」情況嚴重,開設小學課程、增設幼升小銜接班的現象屢見不鮮。

儘管在同一時期,教育部頒布了專項治理幼兒園「小學化」的通知。但競爭很可能只是轉移了戰場——看看孩子們的周末就知道了。

尚不知人事的孩子們更像是被安排好的角色,沒有他們自己的觀點。兒童間內部競爭的實質,是家長間的競爭。

當身處中產階級的小區,一手將孩子送進高端園之後,某些暗暗的較勁已經在家長中展開。

在朋友圈曾刷屏過一個觀點:「孩子,我寧願欠你一個快樂的少年,也不願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相比起幾十年前「放養」的教育模式,早早意識到教育重要性的家長們,正在走向另一個極端。

多年前就有教育機構打出廣告語:「您來,我們培養您的孩子;您不來,我們培養您孩子的競爭對手。」

這是場很多家長被動捲入其中的戰爭,他們一邊在「別人家的孩子」裡向內凝視,一邊在焦慮提前的教育模式之下糾結、掙扎。

相關焦點

  • 穀雨數據丨一年學費超十萬 中產間的教育競賽從高端幼兒園開跑
    」 一年級才開始學習「ABC」和「1+1」已經變成過去式,將孩子送入高端幼兒園的中產父母們,早早就開始了與同齡人之間的競賽。 入學難vs入學貴 在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學前教育的當下,幼兒園的擇校,逐漸變成了某些家庭的頭等大事。
  • 穀雨數據丨「我年薪50萬,孩子在高端幼兒園的鄙視鏈底端」
    」 一年級才開始學習「ABC」和「1+1」已經變成過去式,將孩子送入高端幼兒園的中產父母們,早早就開始了與同齡人之間的競賽。每個家長都想給孩子好的教育,中產家庭尤甚。 在這裡,可以將中產泛化為受過高等教育、已在城市初步站穩腳跟的家庭——先不管淨資產有沒有到位,至少心態已經到位了。 當中產家庭們一頭扎入這場馬拉松裡,一切才剛剛開始。
  • 中產對教育認識的謬誤
    雖然我還沒有小孩,但隨著周邊朋友逐漸「雞娃」這個情況(雞娃:對小孩教育無限制軍備競賽升級),我漸漸感覺情況不妙啊,尤其是生育率跌跌不休,分分鐘就要進入少子化社會的情況下,我還是覺得應該寫這篇文章。本文將就「雞娃教育」進行解析,並對精英教育篇幅較長,約3000字,建議閱讀時間10分鐘。
  • 中產教育鄙視鏈:絕不讓娃和沒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讀沒外教的...
    於是兩個人開始玩耍。這時,旁邊另一個男孩子也想要加入,但是得知對方沒有英文名字後,Lucy拉著鄭開欣的女兒跑開了。  在一旁目睹了全程的鄭開欣略感尷尬,夾雜著一絲竊喜和滿足。她給女兒報的英語補習班,每學期的學費約2.5萬元,這是和Lucy交朋友的代價。
  • 寧波本地有哪些,至少是中產家庭,才讀得起的私立幼兒園?
    現在的富裕家庭和中產家庭越來越多,對於家裡孩子的幼兒教育非常重視。從早教開始,到幼兒園的學習,都捨得投入重金。講起國外的幼教課程,均頭頭是道,例如:歐洲義大利的蒙特梭利課程、瑞吉歐教育體系、華德福教育體系、英國的EYFS等。據《2019胡潤財富報告》顯示,寧波市各類富豪人數排名均較靠前。
  • 中產家庭怎麼教育出精英孩子?
    從這件事你就可以看出中產教育的困境,中產家庭拼盡全力,大搞軍備競賽,無非是要走出一條孩子的精英之路,然而這種培養,有用嗎?恕我直言,一點用也沒有,這只不過是中產階級慣常的焦慮後遺症,結果無非也是被收一輪智商稅罷了。這種教育,是對上流社會的模仿,而這種模仿,最終只能是邯鄲學步。
  • 兩家幼童打鬧,男童的媽媽拽著女童的頭髮拖行,警方:拘留並罰款
    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但是有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很大。湖北宜昌的遊樂園裡,一名女子拖拽著一個2歲小女孩的頭髮在地上拖行,小女孩哇哇大哭,女子拖拽完孩子之後,還以一副勝利者的姿態去抱自己的孩子。經過報警之後,女子已被警方拘留15天並罰款500元。
  • 1000元以下幼兒園只能墊底?中產孩子幼兒園鄙視鏈出爐
    事件發酵到最後,網友們不再討論父母要求賠償的行為是否妥當,爭論的焦點漸漸滑向了:這麼小的孩子,究竟該不該穿名牌?中產養娃,拼的就是高溢價中產養娃四件套:學業、課外班、好Tony、穿名牌。中產養娃的賽道,從幼兒園就已鋪就,鄙視鏈跟「國際」直接掛鈎。站在鄙視鏈頂端的,當然是知名的國際幼兒園,每年學費20萬左右。
  • 童輝幼兒園高端班開始招生啦!
    童輝幼兒園高端班是固原市唯一一所蒙臺梭利教育幼兒園,唯一有專業兒童國學館的幼兒園
  • 8100㎡的高端國際幼兒園落戶濟南,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來仁愛玖悅...
    ,並不認為孩子在幼兒園能學到什麼本領。所以幼兒教育對幼兒的人格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殊不知,三歲開始,幼兒思維、情感、智力都是突飛猛進的發展階段,想像力、創造力,性格的養成,習慣的培養,為一個孩子未來品格打下基礎,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家高大上的「殿堂級」國際幼兒園---仁愛玖悅國際幼兒園
  • 日本幼兒園如何帶孩子跑馬拉松?
    記得很早以前看櫻桃小丸子動畫片的時候,其中有一集就是講小丸子所在的班級跑「富士馬拉松」的故事。所謂富士馬拉松,不是跑著登上富士山。而是在校園裡跑出和富士山的感度相當的距離。最近在日本東京的某幼兒園裡,就親眼目睹了和小丸子裡情節非常相像的「冬季馬拉松」。
  • 30萬學費背後,那些被「精英教育」榨乾的中產家庭們
    在很多城市的孩子還把來北京讀大學當理想,暑假、寒假不遠千裡到清華、北大朝聖的時候,北京家長的目光,從幼兒園開始,就已經越過了浩瀚的太平洋,將目標鎖定了藤校。 從前,清華、北大是最高夢想,現在成為了第二梯隊的選擇。
  • 在中產家長的教育鄙視鏈中,每個人都是輸家
    孩子學高爾夫的,瞧不起學羽毛球的。孩子學管風琴的,瞧不起學鋼琴的。在中產階級們激烈的「教育軍備競賽」中,仿佛孩子的興趣班越冷門,越昂貴,就越顯示得家長有財力,有品位。而興趣班越大眾,越接近普通人生活的,越代表著家長的庸俗。
  • 艾樂幼兒園是不是高端幼兒園品牌?
    隨著中國人口不斷增長,新生兒人數的逐年增加,適學齡兒童不斷增加,孩子的教育需求也不斷增大,而站在教育前端的早期教育幼兒園成了教育的重點。另外,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對孩子的教育投入越來越大,誰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後人一步,所以他們更願意花費更多的資金在為孩子選擇學校上。
  • 教育「軍備競賽」中的虎爸虎媽
    在1980年代之後,接受高等教育乃至碩士博士教育所帶來的職業發展和收入增長的紅利越來越高,促使了全球對密集式教育的追捧。美國就是很好的例子。過去四十年,美國變得日趨不平等,從富人到中產,都在為下一代焦慮,美國當代人第一次有感覺可能他們的孩子日子過得沒有父母好。
  • 寵文:厲少婚禮現場,小祖宗挺孕肚霸氣搶婚,拽著厲少就往外跑!
    寵文:厲少婚禮現場,小祖宗挺孕肚霸氣搶婚,拽著厲少就往外跑!大家好,很開心又可以和大家見面了,不知各位小夥伴有沒有想小編呢?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點開這篇文章,書荒們的福利來了,話不多說了,下面就由小編,給你們推薦強推幾本寵文:厲少婚禮現場,小祖宗挺孕肚霸氣搶婚,拽著厲少就往外跑了!這都是小編精心為大家準備的哦,小編極力推薦哦,文中一段主要講的是男主是個厲少,在厲少的婚禮現場,她挺孕肚霸氣搶婚,然後拽著厲少就往外跑出去了!有喜歡的小夥伴喜歡們可以直接點擊卡片閱讀。
  • 中國教育的瘋狂,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提到中國的幼兒園,你可能立馬會想到入學難和入學貴,這幾乎成了近幾年新聞中的固有搭配。2018年11月,教育部有關學前教育的指導意見再次重申了推行「普惠性幼兒園」的緊迫要求,在未來,絕大多數孩子的學前教育都將在普惠性幼兒園中展開。什麼是普惠性幼兒園?
  • 當代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鋼琴只能墊底,排名第一的聞所未聞
    中產爸媽們還有一句話常嘴邊:「輔導班不是在培養你家孩子,就是培養你孩子的競爭對手。」因此,不管多麼稀缺、多麼冷門的興趣班,只要有可能成為孩子未來進入名校的入場券,爸媽們擠破頭皮也要給孩子報。十年前學鋼琴的孩子,還是班上少有的小天才,如今鋼琴卻只能處於興趣班鄙視鏈的最底端。一個班級幾十個孩子,一半以上都是學鋼琴的。當代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鋼琴只能墊底何為中產?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出爐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不知來源,道理粗俗,可你一旦有了孩子,就不得不信。前陣子爆火的熱播劇《三十而已》中,顧佳不惜賣掉各種奢侈品給孩子報馬術班引發討論。然而,顧佳式焦慮只是中國三千萬中產家庭的冰山一角。
  • 還在信奉「快樂教育」?中產的孩子興趣班都出鄙視鏈了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卻走入了一個誤區,犯了「本末倒置」的錯誤,一味的讓孩子感到快樂,甚至演變成了放縱,而忽略了孩子是否從快樂的過程中受到了教育,最終演變成光有快樂,沒有成長。所以,想要讓學習變得快樂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情,而讓孩子快樂卻是比較容易做到。以至於一些父母認為孩子有快樂這個過程就夠了,忽視了學習成績的這個教育結果。實際上,哪怕是在崇尚「快樂教育」的西方,也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一種是針對窮人的免費的公立教育,一種是針對中產或富人的昂貴的私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