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②:在感受生活給予的同時,請大聲說出自身感受吧

2020-12-13 與書語

導語

#非暴力溝通#四個要素分別是:

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感受」是其中的第二個要素。

當你感到快樂時,和別人一起分享吧;

當你感到失落時,找知心朋友傾訴吧。

感受來自我們自身,也稱為主觀感受,

接納所有的感受,大聲說出你的感受!

01 感受生活

其實「感受」是我們的一種本能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周圍一切。

生活不是一成不變的,

有順風順水也有曲折坎坷;

感受也是不斷變化的,

有舒心喜悅也有落寞傷心。

記錄你的感受,就是記錄生活。

作者在書中講到:

在非暴力溝通中,我們注意區分感受和想法。

在唱歌的時候,我有些失落。(感受)

我覺得我唱歌太難聽了。(想法)

感受是一種自然的情感流露,

想法是經過思考加工的結果。

02 表達感受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朋友:

她/他可能看起來比較高冷,

總是很堅強抗下所有事情,

但其實他/她的內心很脆弱。

這樣的性格,不擅長表達感受,

總是悄悄把事情藏在自己心底,

久而久之,會形成一種生活的負擔。

1.大聲說出你的感受

我認為「感受」是所有情緒的總和,

表達感受是對生活本身的一個復盤。

你可以和家人朋友分享你的感受,無論是開心的亦或是悲傷的;你也可以寫在日記裡寫在隨筆裡,創建一個存放「感受」的自留地。2.勇敢對別人說「不」

有人說「老好人」性格好,脾氣好,

但我覺得我們應該聽從自己的內心,

學會對不合理的要求說「不」。

03 成長的三個階段

作者在書中把成長的階段分成了三個階段:

1.「情感的奴隸」

作者在書中這樣寫到:

在這個階段,我們相信自己需要為別人負責,讓他人快樂是義務。

如果別人不高興,我們就會感到不安,覺得自己需要做點什麼。

其實我們都曾經歷過這個階段:

小時候聽家長和老師的話,這樣他們欣慰且誇獎我們。

在戀愛關係中,會滿足對方的需要,讓他開心。

在這個階段中,愛有時候會變成一種負擔。

2.「面目可憎」

青春叛逆期實則對應著這一階段,

此階段中,我們拒絕考慮別人的需要,

卻在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態度,

彰顯自己所認為的獨特個性。

3.「生活的主人」

我們意識到,雖然我們對自己的意願、感受和行動負有完全的責任,但我們無法為他人負責。與此同時,我們還意識到,我們無法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之前讀到過一句話:

當你擁抱全世界時,世界也會擁抱你。

在這個階段,

我們在認真生活,感受生活的給予,真誠的表達自己;我們也在幫助他人,出於心中的愛,而不是愛的負擔。做生活的主人,做真實的自己。

寫在後面

感受晴天陽光的照耀,

感受雨天雨滴的下落,

感受自己的喜怒哀樂,

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

在感受生活給予的同時,

請大聲說出自身感受。

我是與書語,願你我在書中遇見自己。歡迎指正留言~

相關焦點

  •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認識自己,感受他人
    我看過非暴力溝通,知道怎麼表達,但還有很多人沒看過,要是對方不好好說話怎麼辦,那我也是有脾氣的,無法做到時刻冷靜。作者也考慮到了我的疑問,我在書中也找到了比較滿意的答案。溝通的過程中,要表達自身的感受,而不是事實判斷。舉個例子,你對男朋友說,「你不愛我」,這是事實判斷,稍微好一點的表達,是「我覺得你不愛我」,「我覺得」是一種主觀感受,但更好的表達是「我覺得被冷落了。」
  • 非暴力溝通 ②|愛自己的人,才會好好說話
    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閱讀吧。01區分觀察和評論非暴力溝通第一個要素是觀察。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是感受。通過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彙表,我們可以更清楚地表達感受,從而使溝通更為順暢。在表達感受時,示弱有助於解決衝突。此外,非暴力溝通還對表達具體感受的詞語與陳述想法、評論以及觀點的詞語作了區分。
  • 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
    ,同時作者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第一章:讓愛融入生活1.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2.非暴力溝通的目的是提醒我們藉助已有的知識,讓愛融入生活
  • 學習非暴力溝通,讓孩子感受愛的能量
    強人所難:異化式溝通方式還有一種就是「你應該」、「你不應該」、「你必須」。做為父母,我們習慣讓孩子惟命是從,強調父母的「權威性」。這樣的方式也阻隔了人與人之間的愛!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期待做事,看到自己的需要和感受的同時也要關注對方的感受和需要。
  • 《非暴力溝通繪本之成長的滋味》——感受與需要
    我們先來大致的了解一下「非暴力溝通」的相關含義。「非暴力溝通」又名愛的語言、長頸鹿語言,是由馬歇爾盧森堡發現了一種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它的核心四要素就是: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 非暴力溝通系列——總論:感受生命之美
    非暴力溝通是一種不帶暴力的、不用語言傷害人的溝通方式。現實生活中,暴力溝通、暴力語言很常見,包括我經常會反思自己的暴力溝通方式。閱讀過《非暴力溝通》後,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現在儘管已經讀了四遍,但每次讀還是有新的感受。非暴力溝通有什麼用呢?
  • 《非暴力溝通》——拯救直男癌
    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使用的語言傾向於評判、比較、命令和指責,而非鼓勵傾聽彼此的感受和需要。這些異化的溝通方式來自傳統的等級社會、專制社會,同時也被權威的擁有者利用以支撐整個社會。人們越是習慣於評定是非,也就越傾向於追隨權威來獲得正確和錯誤的標準。二.
  • 《非暴力溝通》:如何避免生活中的暴力溝通
    這也許是我們無意識中進行了「暴力溝通」的緣故。「暴力溝通」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它造成了無數的冷漠、隔閡和敵視,那我們要如何避免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暴力溝通」呢?答案就在《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中。經過長年實踐,他終於發現了一種「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書中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對結婚28年的夫妻在鬧離婚。妻子很痛苦,但她還是在努力挽救這段不易的婚姻。她參加了非暴力溝通培訓班,運用非暴力溝通與丈夫交流,她不再退縮委屈,她用心傾聽體會丈夫的感受,說出自己需要,最後她成功挽救了她的婚姻。
  • 《非暴力溝通》正確的溝通教育方式,教你如何說好話
    語言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據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的語言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有些語言真的是可以剝奪人可貴的生命的。盧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講述了多種溝通方式,按照它這種溝通方式來談說和聆聽,能使我們情意相通,樂於助人、讓愛融進生活當中。
  • 豆瓣8.5《非暴力溝通》解讀二:非暴力溝通4要素,學會好好說話
    時光飛逝的同時有很多道理需要我們去領悟,溝通這件事很多人都意識到其重要性,但是卻很少有人真正的實現了好的溝通。如果你正在探索其中的奧妙,那麼《非暴力溝通》是你不能錯過的「捷徑」。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非暴力溝通的4個要素。
  • 《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幫你建立良好的溝通通道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一書中,介紹了一種溝通方式,即如何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來減少人與人之間因為語言帶來的痛苦。盧森堡博士早年師從心理學大師卡爾·羅傑斯,後來他發展出極具啟發性和影響力的非暴力溝通的原則和方法,不僅教會了人們如何使個人生活更加和諧美好,同時解決了眾多世界範圍內的衝突和爭端。
  • 讀書筆記|非暴力溝通|馬歇爾盧森堡
    今天要談論的是一種溝通方式,依照他來談話和聆聽,能使我們輕易想通,樂於互助,甘地曾經說過非暴力一詞,來指稱暴利消退後,自然流露的愛。因此這種交流溝通方式稱之為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知道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我們不在條件反射式的反應,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的使用語言,我們既誠實、清晰的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
  • 《非暴力溝通》:學會簡單實用的溝通技巧,閱讀這本書超值
    日常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使用的語言傾向於評判、比較、命令和指責,而不是鼓勵我們傾聽彼此的感受和需要。非暴力溝通則試圖幫助我們去做出改善。非暴力溝通的表達方式依次包括四個過程,分別是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四個要素之間並非固定的公式,而是根據不同情境、不同個人風格和文化環境進行調整。
  • 小知識|非暴力溝通
    簡單地來說,非暴力溝通就是好好說話,它還有一個名字叫「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它鼓勵傾聽,培育尊重與愛,使我們情意相通,樂於互助。其實這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也是一種自信的表現。
  •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八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是什麼?有人想,我說出自己的感受,需要和請求,最後別人拒絕了,我還必須接受,那能叫溝通嗎?這樣還有溝通的必要嗎?那是不愛,是對他人的縱容吧?非暴力溝通的另一種叫法是愛的語言。我想一個原因是,我帶有目的,想儘快看到目的實現,而且急於想把非暴力溝通用好。二是焦點轉移到自身了,覺察自己的痛苦感受了,我退縮了。三是溝通中經過兩三個回合後我就經常卡住,不知道怎麼接話,不會猜她的想法和需求。隨著學習的深入,我有了兩次成功的溝通體驗,談了三件我和孩子有隔閡和矛盾的問題。最終的結果是,我很滿足,很高興,孩子很愉悅,很開心。
  •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
    《非暴力溝通》是美國作家盧森堡博士。一位能去巴勒斯坦演講的美國人(因為美國對巴勒斯坦的排擠,這是有生命危險的)。生活中人們的溝通常有暴力傾向,比如有壓迫的巴勒斯坦人與美國人的溝通,夫妻之間溝通,親自之間的溝通,但我們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本身是暴力溝通。
  • 學會非暴力溝通,拒絕語言暴力
    《非暴力溝通》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生活的一個關鍵是:感激生活的賜予,而不貪心。在這本書中,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對《非暴力溝通》進行了非常詳細的解釋,通過對非暴力溝通的四因素、溝通對應的傾聽以及如何應用非暴力溝通等三個方面的描寫,讓我們對於溝通有了新的了解,不是說話就是溝通,從嘴巴裡說出的也可能是暴力。
  • 《非暴力溝通》解讀:體會和表達感受,讓愛融入生活
    專註:辯證思維、情緒調節、人際溝通、正念放鬆,添加關注,一起自我成長。《非暴力溝通》倡導的是讓愛、理解和關愛融入生活。它鼓勵人們專注和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們很多人進行溝通的時候,都是直接表達想法。但是想法並不一定是事實,我們需要在溝通過程中明確自己怎麼了,想要對方做什麼。這樣直觀的表達,幫助對方理解你,並且知道你想要的支持是什麼。今天,我們主要來說說,《非暴力溝通》中體會和表達感受的部分。
  • 孩子期待和父母非暴力溝通
    如何用愛的語言跟孩子溝通,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提出的非暴力溝通理論給人許多啟發。異化的溝通忽視彼此感受和需求盧森堡博士師從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羅傑斯,是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創始人。非暴力溝通又稱為「愛的語言」,提醒人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鼓勵通過傾聽自己與他人,培育彼此的尊重、誠實、關注與愛,使雙方樂於互助。盧森堡指出,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許多異化的溝通,是忽視了彼此感受和需求的,比如——道德評判: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他人,認為達不到要求就批評、指責甚至辱罵對方,最常見的就是貼標籤。
  • 《非暴力溝通》:用非暴力的語言化解爭吵,四個要素幫你解決問題
    他們溝通的語言是「暴力」的,雙方都感到痛苦,這樣的溝通並不是有效的溝通,也不能解決問題。盧森堡博士建議,使用「非暴力溝通」,讓愛融入生活。下面我將從用非暴力溝通表達自己、用非暴力溝通傾聽他人,將非暴力溝通融入生活,三個方面來進行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