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薦讀】徐宗啟博士 (Dr. Kenny Hsu)「我在美國當家長」主題...

2020-12-14 韋伯雙語機器人教育

近日,韋伯雙語機器人長期教育顧問徐宗啟博士 (Dr. Kenny Hsu)受邀赴中國康德教育集團旗下國際高中成都七中、武漢六中、重慶一中、蘇州一中舉辦「我在美國當家長」主題巡講,反響熱烈。

圖片來自網絡

徐博士旅居美國32年,獲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總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新聞學博士,曾任美國電信及金融公司高管,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會長,於20年前致力於美國教育推廣及中美教育交流,輔導國內數百名莘莘學子入學心儀的頂尖高中、大學。徐博士的兩個兒子均收到全美排名前20位的頂級大學中10餘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作為家長大獲成功。

初、高中學的家長總是焦慮:孩子青春期叛逆怎麼辦?參加什麼活動對申請大學有幫助?在「我在美國當家長」公益分享會上,徐博士介紹了自己在美國當家長、培養孩子進入史丹福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經驗。徐教授告訴家長們,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不用焦躁,要學會改變自己的心態,勇敢放手讓孩子自己挑戰,即使失敗了,也不用擔心,家長的作用就是在保證大方向正確的情況下,利用自己的資源和經驗,幫助孩子達成他們想做的事情。同時,徐博士根據自身經驗,告訴家長和老師們,要多鼓勵孩子參加有特色、有意義的社會活動,有助於申請大學。

徐博士以講故事的形式,總結了自己教育孩子和學生二十幾年的經驗,供家長們借鑑:

我自己也經歷過在座家長們正在經歷的焦躁階段,當年我的小孩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穿襪子,我就很看不慣,家裡這麼熱可以不穿襪子,我試了兩年都沒有辦法改變他的習慣,等到了高中,我體會到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孩子的叛逆期,只有改變自己。

我的兒子有一天說想參加史丹福大學的一個社會服務組織,但是他給項目負責人發郵件別人沒有回覆。我想幫他去聯繫,我就去參加這個組織的講座,了解這個項目,結束後我去找負責人聊關於項目的事情,再告訴他我的兒子對這個項目很感興趣,希望參與,負責人很高興,很快就回復了我兒子。到現在我還和這個項目有聯繫。所以家長一定要利用自己的經驗和人脈幫助孩子做到他們想做的事情。

我的大兒子對工程方面很感興趣,大學4年就專注於機器人社團,社團活動重質不重量,堅持是很重要的。因為他堅持了4年,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成果進入索尼、NASA實習。他之所以被史丹福大學錄取,除了他的成績和實習經驗,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看重他的堅持。所謂優秀,不是成績,每年有70%滿分的學生沒有被斯坦福錄取,是因為越是好學校,越看重成績之外的品質,比如堅持、熱情。

我的小兒子成績不如老大,他被伯克利大學錄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的義工活動。他曾經在醫院義務彈鋼琴2年,曾經跟隨一個組織到中國農村開展想像力課堂。做義工不是單純的活動,要善於把活動轉化為有利於申請大學的經驗,這對於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做義工一定注意不要做得跟別人一樣,要做有特點的、造福更多人的社會活動。

徐博士表示其實美國前十的大學不是那麼難。家長最大的作用在於幫助孩子達到他們想做的事情,當然前提是他們想做的事情是好的。

徐博士的講述幽默風趣,家長們聽得津津有味,會後踴躍地與徐博士交流。問答環節家長們提出了三個問題,韋仔陳列出來分享給大家:

1.活動與學習有衝突時,怎麼辦?

以學習為主。

2.對於不了解的平臺,如何給建議?

找學校,學校的老師是專業的。

3.孩子不聽我的建議怎麼辦?

找別人或者老師跟孩子講,實在不行就改變自己,尊重孩子意願。

雖然你沒有去到徐宗啟博士「我在美國當家長」公益分享會,沒關係,韋仔已經為各位家長們整理了一份教育攻略:

Tips

1.比起普通高中,美國學校更相信國際高中的成績單。

2.上大學後,一定要多參加活動,增加經驗,結交人脈。

3.家長最大的用途在於幫助孩子達到他們想做的事情,當然前提是他們想做的事情是好的。

4.家長沒有辦法改變孩子的叛逆期,不如改變自己。

5.如果孩子做的事情,你不想幫忙/覺得沒有必要做,在正確的大方向原則上,可以對孩子進行引導。

6.如果孩子不願意聽家長的引導,最簡單的方法,找能影響到他的人講;第二個方法,放手讓他去闖,孩子也需要失敗的經驗。

7.很多家長有疑問,孩子不願意聽家長的建議、拒絕溝通,怎麼辦?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孩子對你有建立信任感。

8.怎樣讓孩子在大學申請中脫穎而出?最基礎的,需要一個好成績(GPA、託福、SAT……),除此之外,需要亮點、獨特經歷、或者一直專注的興趣點。

徐博士接待過多批韋伯赴美國的遊學團隊,為韋伯會員和家長們提供國際教育、美國留學、美國親子遊學等定製服務。如果需要與徐博士進一步溝通,請留言或與韋仔聯繫。

註:原文出處「武漢六中國際部」

-the end-

感謝閱讀

相關焦點

  • 從舒淇的拼音Hsu Chi說起
    如果讓英美人來讀,xu和hsu,哪個會更容易讀一些?很有可能是hsu,因為在英美的發音習慣裡,h開頭的單詞在連讀的時候,h是通常是會被省略掉的。比如tell him,讀快了就是tell'im。所以看到hsu,就會只讀後面的su。但是,如果一個單詞是x開頭,他們隨機應變的能力就沒這麼強了(雖然英語裡也有x開頭的單詞,x通常被讀成/z/)。
  • 在美國讀博士難嗎?
    在此,我僅想把自己在美國讀博士的經歷告訴大家,看看美國讀博士究竟難不難?在美國讀博士不用進行專業考試,但進去容易出來難我是在國內讀的學士與碩士,1999年作為訪問學者來到美國。一到美國,我就為自己定下奮鬥目標:爭取讀博士。2000年年底,我在訪問學者研究項目快要結束的時候,開始著手報考博士。
  • 美國讀博士是種什麼樣的體驗?我用親身經歷告訴你
    每當別人和我聊起學歷的時候,被問到最多的就是:在美國讀博士難嘛?我只想說09年到了美國之後,我先讀了碩士。碩士畢業後我利用OPT全職工作了一年(關於OPT:),在此期間,我碩士階段的導師和我工作時的上司一直鼓勵我繼續讀博,他們對我很有信心,認為我一定可以完成博士學業,所以在他們的鼓勵和支持下,我開始了漫漫讀博路。
  • smith&hsu的「漂浮茶屋」
    smith&hsu位於臺北南京路的全新概念店,——「漂浮茶屋」是由自然洋行設計團隊量身打造的。smith&hsu象徵性櫥窗「漂浮茶屋」塊狀立體感十足,在線條材質上運用了西方的現代手法傳遞出自由度與曾次感。左右兩側做鏡面處理,塑造視覺倍寬以及所延伸出的不同角度變化,試圖引起人們的好奇心。踏入茶屋,透過高低差和隔間設計營造出一種安定與舒適感,像是兒時的秘密基地般,既隔絕了室外的紛擾,又得以旁觀街道的熱鬧。
  • 去美國讀博士需要幾年才能畢業?
    美國讀博士需要幾年才能畢業你知道嗎?對於準備去美國博士留學的同學來說,博士讀幾年這個問題大家都不是很清楚。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下這個問題。 美國博士讀幾年除了政策,也有人因為自己特別聰明,可以提前拿到學位。
  • 我為什麼鼓勵你讀博士?
    從此我對做教授無限嚮往,於是堅持讀完了博士。我的碩士生導師倪明選教授(現任澳門大學副校長)曾經有一位及門高弟,在倪教授問其為何讀博士的時候回答:「我媽媽要求我拿到博士學位,我博士畢業以後就去賺錢。」這位傳說中的師兄如今已是國內某著名IT公司的高層領導。與形形色色的讀博理由相對應,這些博士(生)人生的道路也各不相同。
  • 為什麼去美國讀博士?看薪資就知道啦
    美國的學術在各領域都是全球領先,吸引了一批批科研學者慕名而來,其實不止是學術領先,還有一部分原因是讀完博士能獲得更高的回報! 今天就為大家揭秘美國高校的博士、教授、博士後薪資待遇(本文中的所有工資均為稅前價格),當然也有博士畢業生去科技公司、企業單位等非學術領域任職,我們本次不計入~
  • 讀博士,美國 VS 英國,有何差別?
    對於學霸而言,博士是肯定以及確定要達到的高度,最痛苦的無非是選擇去哪裡讀。作為西方兩個教育最發達的國家——美國 VS 英國,怎麼選?申請要求不一樣,學制不一樣,課程規劃也不一樣,美國 PhD與英國 PhD有什麼區別呢?哪一個才適合自己?最大區別:美國博士最低要求學士學位,英國博士要碩士學位。
  • 我在劍橋讀科學史博士
    類似的, 英國高校博士學生獎學金最長資助期為三年。至 2020 年 12 月,我已在劍橋大學學習了近三年,博士課程完成大半。與美國高校的科學史系博士教學相比,劍橋大學的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對博士生沒有必修課、必修學分的要求。一般來講,完成英國的博士課程、拿到博士學位也會用時較短。
  • 我在美國讀博士的那七年
    她是我們的engineering school 的dean,stanford博士,我佩服她不是因為她research做得好,事實上她好像都不怎麼做research了,而是她的優雅,她的言談,她 的魄力。她讓我明白到,在美國,每個人都有機會,但你必須有勇氣,敢想敢做,敢表現自己。 我問自己,你為什麼要來美國?
  • dr是啥意思?女生愛聊的dr 指的是什麼?很特別嗎?
    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dr這兩個字母,它究竟代表著什麼?dr是啥意思?為什麼很多女孩子都愛討論它?下面跟小編一起來認識一下dr吧。dr是啥意思事實上,dr指代的意義很多,比如在英語裡面,它代表醫生和博士,在財務術語裡面,當股票名稱前出現dr字樣時,表示當天是這隻股票的除息、除權日等等,而女生常談的dr,是「一生僅能定製一枚」求婚鑽戒品牌Darry Ring的縮寫,有著一生只愛一人的愛情信仰;所以dr是一個求婚鑽戒定製品牌的名字
  • 本科直接去美國讀博士?你心動了嗎?
    本科畢業去美國讀碩士還是直接讀博士,可結合以下四點考慮: 1、自身條件 博士主要為了塑造研究型人才,因此課程設置偏理論,內容比較深入,未來的目標是專業的研究學者。所以學習過程較為枯燥和漫長,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和強烈的專業興趣支撐可能很難堅持完成。
  • 陳亮途:我為什麼讀博士?
    我知道要成功得到一個博士學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假如沒有家人的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在這裡,我想分享一下,我讀博士的原因(why)、選擇什麼學校(what)、如何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how)。Why?很多人誤解,博士是「念」出來的。以為到了教室,就會有很厲害的老師,傳授更厲害的學問給學生。
  • 蘇斯博士繪本大集合:為什麼一定要給孩子讀Dr.Seuss?
    許多父母都喜歡給孩子讀蘇斯博士,幫助孩子語言入門及強化語言學習。這些書在美國童書常銷書排行榜上長期位居前列。
  • 為什麼要讀博士,要不要讀博士,怎麼讀博士?
    所以說,聰明的人,沒有必要把自己的大好時光浪費在讀博士上面,畢竟讀博士基本上都要四年,在職的,或者是那種黨校博士另當別論,小學博士也是存在的,至於這個是不是真的博士,我們還是要考慮的,畢竟一個博士如果論文都不能公布出來,這個是有一點奇怪的。如果你要是腦子比較不靈光,那還是要讀的,因為你畢業以後,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吃不到飯,娶不到老婆或者嫁不出去。
  • 我為什麼不後悔讀博,又不推薦讀博,以及什麼樣的人適合讀博士?
    四年前的九月,我獨自飛來美國,心懷學術理想,開始了我的社會科學博士生活。四年後的今天,我已經畢業三個月,在私企找了一份非教職研究工作。 回想起來,我博士一年級的時候,學術熱忱高漲,對所有問我「應不應該讀博士」的朋友,我都是回答「牆裂推薦」的; 然而,二年級之後,我的學術熱忱沒減,但這個答案完全變了,從那時起,直到今天,我一律這樣回答:「能別讀就別讀了。」
  • 在美國頂尖大學讀文科博士 拼的到底是什麼?
    在美國頂尖大學讀文科博士 拼的到底是什麼? 到了我這裡,倒是我後來服務的美國公司的老闆建議我在名片上印上Dr。這兩個字母,他認為可以提高公司形象,增加生意。這還並不誇張,因為美國的文科博士學位平均完成時間是七年半,就象我在學校時廣為流傳的一幅漫畫,一位研究生老兄坐在堆滿書籍的書桌前,門外一個聲音喊道「快出來玩呀」,老兄回答「好,沒問題,再有差不多七年我就出來了」!我這八年,差不多正好在平均水平上,而且比起拿到博士候選人資格以後,最終未能完成學位的那大約50%的人,還要算幸運的了。
  • 文科博士太難了,為什麼我還要讀?
    文科博士的生活並不刺激,但文科博士的境遇,卻是個笑中帶淚的流量話題。文科博士喪嗎?沒你想像得那麼糟。怎樣讀博讀得爽?也沒你想像得那麼好。對於文科博士的精神健康而言,能一起吹牛B的學術共同體很重要。而流水化論文生產與知識分子的地位激變,則影響著文科博士的自我認知。
  • 讀了六年博士,我還是退學了!
    2020年4月20日,在國內某知名網站首頁,推送的一條《博士6年還未畢業,對不起,我退學了》,引起了我的關注。由於自己也是一個在讀博士生,懷著一顆強烈好奇心和同情心,我不自覺地打開了這條新聞。仔細讀了才發現,發文的作者是一名在帝都某知名科研院所就讀的碩博連讀生,專業方向是人工智慧。文中,該同學對自己讀碩博期間的生活進行了認真回顧和總結,並對自己6年來沒有發paper的原因進行了總結,主要有以下幾點:拖延症。
  • 去美國留學讀碩士還是博士比較好?
    美國的大學教育分為本科(undergraduate)以及研究生(graduate)。碩士與博士項目同屬於研究生教育(graduate education)。與國內考研一般只能取得碩士學位不同的是,留學美國的本科學生是可以直接申請碩士或者博士的。那麼問題來了,申請一次,是申請碩士呢還是申請博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