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川普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看美國對內、對外政策的變化

2020-12-14 過河卒子and與非門

美國每一個新當選總統都要發表一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以美國在世界的地位,不管是流氓也好,霸主也罷,各國都十分重視這份報告。在美國國內,這份報告是新總統任期內的施政綱領,對政、經各界,有著廣泛的影響。

美國今年就要進行中期選舉了,如果川普當選,他就要發表新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今天對比著看了一下歐巴馬和川普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裡的主要內容,或許可以看出美國一貫以來的做法和作風,也能看出美國兩黨的對內對外政策的殊同。

歐巴馬是民主黨的總統,川普是共和黨的。其實這兩個黨都是差不多的玩意,互相吵架也是因為位置,而不是有什麼別的恩怨。對外政策上,民主黨有點像偽君子,共和國那是十足的真小人。

一、歐巴馬的報告裡的核心內容與對中國的判斷

歐巴馬上任後,改變了前任小布希的的單邊主義做法,強調合作對話,改變「全球反恐」策略,修正了「先發制人」的方針。他當了兩屆總統,發表了兩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其主題與核心是一致的、不變的。

歐巴馬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的主題就是「重振美國雄風,繼續領導全球」;核心就是「美國的四大核心利益」。

美國的「四大核心的國家利益」:

1、美國、美國的盟國及夥伴國的安全;

2、持續創新、不斷成長的美國經濟;

3、在國內及全球對「普世價值」的尊重;

4、由美國推進的國際秩序。

在我們老百姓看來,這四條意思就是:

1、如果用黑社會來比喻,我美國是老大,我、以及身邊的小弟,你們誰都不要惹,這是核心利益,誰惹了,我叫你吃不了兜著走;

2、中國說「發展是硬道理」,這話對呀,我們美國也要發展經濟,總是吃老本不保險,要改變(change)。這個「change」就是歐巴馬競選口號;

3、幹涉別國不要總是用武力,太累,要用「軟實力」,要會忽悠。「軟實力」是歐巴馬一直念茲在茲的東西,他的國務卿希拉蕊也是不遺餘力地在用,在他們「普世價值」的忽悠下,加上他們「軟實力」的運用,成功地搞亂了一些國家;

4、美國在世界上是老大,說了算,這點不能變,誰要改變就是動力美國的核心利益。

對於中美關係,歐巴馬心裡很糾結,心態很複雜,既想利用中國,又不信任中國。

這就是他們複雜而糾結的心態,一怕中國超過他;二怕中國不合作;三怕中國發展速度太快;四怕把關係搞僵了失去中國市場。

所以,他們加強了在亞洲的軍事存在,搞了個「重返亞洲」戰略,後來覺得「重返亞洲」不好聽,針對性太強,換個提法叫「亞太再平衡」戰略,並再三解釋這個戰略不針對中國。但美國加強與亞太盟友的關係,增派亞太駐軍的行動怎麼解釋?真的是巧舌如簧,和我們玩「合縱連橫」這一套。

二、川普報告的核心內容與對中國的判斷

歐巴馬競選口號就是一個單詞「chang」,川普競選用了兩個單詞「America first」。在一片不看好的聲音裡,川普當選了。把美國人嚇一跳,也把全世界給閃了一下。

川普上臺後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很直接,沒那些彎彎繞,也提了四大核心內容,但比歐巴馬的簡單粗暴多了,也好懂。

1、保衛美國國土安全、美國人民和美國的生活方式;

2、促進美國繁榮;

3、強力捍衛和平;

4、提升美國影響力。

意思差不多,細微處有不同。一切圍著美國轉,沒了什麼盟國、夥伴國,也沒了什麼「普世價值」、「世界秩序」這些虛裡冒套的東西。前兩條就是美國優先、美國人的好日子要繼續、世界各國的羊毛要繼續剪;第三條是在裝點門面擦脂抹粉,世界上最不在意和平的就是川普;第四條意思很直白:美國不但是老大,還要是個強力的老大,「讓美國再次偉大」,也就是美國要當世界霸主的意思。著這個思想指導下,川普退群成癮就好理解了。

川普把中美關係直接定位為「對手」,什麼「夥伴」、「競爭者」,都不是,就是對手。

歐巴馬的糾結川普也有,但他不想那麼多,也不搞什麼「價值觀」之類的東西,直接打壓:發展快了,那就讓你慢下來,貿易重新談,世界各國也不準和中國好好做生意;可能趕上美國,那就讓你趕不上,打擊你的高科技產業,封堵你在世界的市場;等等。於是就有了一系列下三濫的手段和說辭,儘管現在新冠疫情仍在流行,川普及他的一幫敵視中國的幕僚也沒有絲毫停歇,而是越來越強。

三、一個老百姓的看法

弱肉強食是動物界的法則。國與國之間,落後就要挨打也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所謂「普世價值」、所謂「世界秩序」,只是他們欺凌小國、搶奪利益的藉口罷了。現在美國既然改變了對中國的看法,也改變了交往的方式,那我們也應該變一變。

1、底線思維,整軍備戰;這些沒有信譽、總是自私地要自己優先的人,為了利益,他們是什麼事都會幹得出來的。

2、自力更生,發展自己;許多東西,尤其是核心技術,買不到也搶不來,只有自己真正掌握了,才能不受制於人,才能取得發展。

3、不管哪個國家、民族,都是生活在地球上,要和平相處,共同努力構建好人類命運共同體。

相關焦點

  • 2017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評析
    【摘要】川普政府首份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的指導思想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其一,奉行「美國第一」的思想,質疑自二戰結束以來指導美國對外大戰略思想的自由國際主義;其二,以現實主義的國際政治觀認識大國關係。受這種思想的影響,該戰略報告從安全、繁榮、實力與影響力等四大方面重新界定了美國國家利益。
  • 俞曉秋:川普政府的網絡空間安全政策走向
    構成美國網絡空間戰略政策的主要文件內容包括:從1998年5月柯林頓總統發布確保美國家信息系統免遭攻擊的「第63號總統令」和2000年柯林頓政府提出《信息系統國家保護計劃》,到布希政府公布將網絡安全納入國家安全戰略之中的《網絡空間國家安全戰略》,再到歐巴馬政府於2009年5月和2010年6月發布的《網絡空間國家安全評估報告》和《網絡空間可信身份標識國家戰略》、2011年5月頒布的《網絡空間國際戰略
  • 美國安戰略報告沒法律效力,提中國33次有啥用?
    摘要:美國總統川普當地時間12月18日發布了任內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雖然將中國列為「競爭對手」,但稱沒有排除與中國合作的可能性。報告本身並不具備法律效力,但從中不難看出川普政府在國家安全戰略目標、手段和途徑等要素上的考量。
  • 經濟制裁:與美對外新策略(川普時期美對外政策雙轉軌 三)
    之前二月份美國曾將與SHIG合作的兩家中國公司列入黑名單。7月27日,川普也對動蕩中的委內瑞拉展開了新一輪制裁,凍結高官財產並正考慮進一步制裁議會工作人員及石油企業。政治目標,經濟手段作者在前文中曾提到,川普試圖將美國對外政策從維持全球盟友體系向單打獨鬥的「美國優先」主義轉軌,相比歐巴馬時期外交轉攻為守,軍事轉守為攻。
  • 趙明昊:警惕美國對華政策的「俄羅斯化」
    然而,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隨著中國經濟、技術和軍事實力以及政治影響力的顯著增強,美國的國家安全威脅認知發生了顯著轉變。與尼克森以來的歷屆美國政府相比,川普政府對華戰略定位的最大變化在於,開始明確將中國視為美國國家安全面臨的「首要挑戰」,且嚴重程度已經超過了俄羅斯。
  • 政令出自國會山:美國對外政策的權力遷移
    歐盟主席容克也指出制裁可能威脅到歐俄聯合開發的能源線路,直接影響歐洲各國的能源安全,對制裁的內容和具體實施措施表示嚴重關切的同時也正準備反制措施。強國會,弱總統歷史上美國對外政策一向以總統主導,國會通常負責批准核實等工作,起著相對被動的作用。此次國會卻強勢介入,體現了川普時期「強國會、弱總統」的對外政策新形勢。
  • 田士臣:美國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將對中國國家安全產生哪些影響?
    更進一步深度分析,尤其從對中國國家安全角度,無論從近期還是長遠看,有兩點突出變化應引起中國軍方的高度重視:一是美方通過政策調整正逐步將印太戰略細化分解落到實處,在各個層面加大對華遏制;二是通過結構和力量調整深度進軍太空、網絡、極地等新疆域,搶佔新型作戰領域主導權和技術制高點。這些調整變化必將從戰略、戰術各個層面對中國國家安全產生重要影響。
  • 悍然宣布中國是「修正主義國家」川普為何詆毀中國 編看編聊
    資料圖 12月18日美國白宮發布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這也是美國總統川普上臺後發布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這份報告將定義中國為「修正主義國家」,視中國為美國的戰略競爭者。報告就美國國家安全利益的「挑戰者」列出了三個類別,分別為「修正主義國家」「流氓政權」「跨國威脅性組織」。俄羅斯與中國被列入第一類,因為兩國被認為是「改變現狀的國家」。
  • 賈慶國常委:美國對華政策將會有哪些變化?
    11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致電約瑟夫·拜登,祝賀他當選美國總統。那麼,未來美國對華政策將會有哪些變化?筆者認為,還得從短期和中長期兩個視角來看。短期看,美對華強硬的態度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包括部分高科技出口對中國實行嚴格限制,在南海、東海、臺灣海峽挑戰中國的維權努力,在香港、新疆、人權問題上施加壓力。
  • 美國新亞太戰略輪廓初現 重點發展支點國家關係
    美國阿克西奧斯新聞網站日前報導稱,川普此行將強調兩個主題——實體安全和經濟安全,即重塑美國與亞洲國家的貿易。在前兩站日本和韓國,川普將主要強調實體安全,其在韓國國會的演講尤其值得關注。最後兩站,川普將到越南參加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到菲律賓參加東協首腦會議。
  • 金融危機後美國的新孤立主義思潮探析
    這一戰略定位基於歐巴馬的一種理念,即對外戰略的基礎是國家實力,對外戰略要服務於國家增強實力的需要。在2010年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歐巴馬指出:「我們首先應致力於建設強大的國內基礎,因為我們在國外的力量和影響力源於我們在國內的行為。」「我們工作的中心是讓經濟保持活力,這是美國力量的源泉。」
  • 公共政策講壇 | 薄貴利:淺談國家戰略研究
    薄貴利教授著有《國家戰略論》、《集權分權與國家興衰》、《強國宏略——國家戰略前沿問題研究》(主編)等多部學術著作,多次完成了中央委託的重大諮詢課題,曾為中央政治局、中央軍委集體學習授課,並參與 201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起草工作,2015年4月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 林宏宇:從解僱博爾頓看川普外交政策的「理性」
    林宏宇:從解僱博爾頓看川普外交政策的「理性」 2019-09-17 12: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國大選後的美國對臺政策走向
    從西方國家率先向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發出賀電賀函的反應看,除了外交禮儀表態外,西方國家的基本立場是支持拜登當選,認為拜登當選有利於維持相對穩定的世界政治體制。中國政府也向拜登發出了賀電,同時表示「理解美國大選的結果會按照美國的法律和程序作出確定」。
  • 美國「去氣候化」政策影響幾何
    3月16日,白宮對外公布了名為《美國優先: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預算綱要》的2018財年聯邦政府預算綱要報告。3月28日,川普總統籤署《推動能源獨立和經濟增長的總統行政命令》,表明川普執政團隊已將其能源和氣候理念轉化成了聯邦政府的行動。
  • 閻學通:現在中國面臨冷戰後最好的國際戰略機遇
    2017年12月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首次判斷大國戰略競爭成為國際戰略矛盾的核心,並將中國定位為美國的首要戰略競爭者,這個報告所起的標誌性作用遠大於彭斯演講,彭斯演講只是對報告中的核心觀點進行詳細闡釋。「冷戰」是一個特定歷史時代的大國戰略競爭,可定義為「核威懾條件下以代理人戰爭為手段進行的意識形態為核心的戰略競爭」。
  • 刁大明 蔡泓宇:競爭性對華戰略調整的美方爭論
    自 2017年上臺以來,美國川普政府加速調整對華戰略。2017年12 月,川普政府公布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和俄羅斯視為"競爭者"與"修正主義力量",開啟所謂"大國競爭"。隨後,川普政府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了《國防戰略報告》、《核態勢評估報告》以及《飛彈防禦評估報告》等戰略文件,從官方層面延續和深化競爭性對華戰略。
  • 天津大學法學院舉辦《美國國家網絡戰略》對我國的影響研討會
    他指出,美國近日公布《美國國家網絡戰略》,此次研討會重點關注這一戰略對我國的影響,旨在推進我國相關立法和政策的出臺。天津大學法學院自成立以來對網際網路政策法律問題高度重視,成立了網際網路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中國智慧法治研究院等研究機構,召開了一系列高水平學術會議,取得豐碩的研究成果和諮政建議。中心高度重視此次會議,為國家安全貢獻力量。
  • 池志培 侯娜:試析美國的「克制戰略」
    「克制戰略」在美國未來的大戰略中的影響有其現實基礎,它對於國家安全戰略中軍事手段的反思也值得中國在建立海外利益保護機制時參考。自冷戰結束後,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外交界的精英們進行了一系列關於美國大戰略的論爭。不同的戰略主張旨在說明,在冷戰後新的世界環境中,美國應該尋求什麼樣的安全和外交政策目標,並且以什麼樣的手段和途徑來獲得。
  • 與世界共舞:鄧小平對外戰略實踐的現實意義
    此後,鄧小平注意分析和研究國際戰略格局的發展和變化,參與制定中國的對外政策。他先後與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美國總統福特進行了重要會談,為促進中美關係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並積極促成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締結,進一步發展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關係,由此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思路,為後來制定中國外交新戰略打下了基礎。粉碎「四人幫」後,鄧小平再次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