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總統川普當地時間12月18日發布了任內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雖然將中國列為「競爭對手」,但稱沒有排除與中國合作的可能性。報告本身並不具備法律效力,但從中不難看出川普政府在國家安全戰略目標、手段和途徑等要素上的考量。
圖為《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封面
海外網12月19日電 美國總統川普當地時間12月18日發布了任內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其核心涉及「美國優先」、提升美國貿易和經濟地位等問題。這份長達68頁的報告提及「中國(China)」33次,內容涉及臺灣問題和朝鮮半島問題,雖然將中國列為「競爭對手」,但稱沒有排除與中國合作的可能性。
此外,該報告還強調了美國的國土安全、經濟繁榮、力求和平等「四個核心國家利益」,將中俄「野心」、伊朗和朝鮮、國際恐怖組織列為美國面臨的「三大挑戰」。雖然這項準備工作長達11個月的國安報告本身並不具備法律效力,但從中不難看出川普政府在國家安全戰略目標、手段和途徑等要素上的考量。
「一中政策」下的對臺軍售
12月18日下午川普就新報告發表演講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提到,「中國和俄羅斯通過發展軍隊擴大影響力,使得國際經濟不自由、不公平」,還提到兩國「正挑戰美國力量、影響力與利益,企圖破壞美國的安全和繁榮」。在涉及臺灣問題方面,美國稱將堅持「一中政策」,但會維持美臺堅定關係,包含《臺灣關係法》中的對臺軍售承諾。然而,川普12月18日下午就新報告發表演講時話鋒一轉,稱美國必須嘗試與他們(中國和俄羅斯)建立「偉大的夥伴關係」。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認為,雖然從川普首次訪華到這次報告發布,美國對中國的態度轉變非常明顯,但也是預料之中。時殷弘說:「《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只不過是川普政府四分五裂的政治性產物,並沒有提出任何實質性的戰略舉措。川普秉承機會主義原則,對任何國家,甚至自己的盟國都從沒有做出長期的積極承諾。如果美國真的有實際舉措傷害到中國利益,相信中國政府也一定會用實際行動予以回應。」
此外美國內政方面,川普強調了他上任以來美國股市的成功,稱稅改法案將會是史上最大的減稅法案,並向美國國會施壓,希望能夠募款建邊境牆,終結鏈式移民並取消綠卡抽籤系統。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馬斯特就這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稱,美國「正處在相似的十字路口,該報告將重拾美國的戰略自信」。
10次到33次的戰略演變
2010年報告提及「中國」10次,2017年達到33次
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是由美國政府向國會提交,對國際安全環境、特別是美國面臨的威脅作出判斷,闡述美國政府在內政、外交和防務等方面的總體目標和宏觀政策。這一戰略報告的法律基礎是美國國會1986年正式通過的《戈德華特·尼科爾斯國防部改組法》,其中第603款明確規定,美國總統應當每年向國會提交一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
1987年,第一份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於裡根總統執政期間問世。當時冷戰仍在進行之中,裡根政府公布的報告被認為是美國外交政策的「根本性再思考」。迄今為止,共有5位總統、8屆政府向國會提交了16份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其中包括隆納·雷根政府的2份,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老布希)政府的3份,柯林頓政府的7份,喬治·沃克·布希(小布希)政府的2份(2002年、2006年)和歐巴馬政府的2份(2010年、2015年)。
值得一提的是,川普的這份國安報告頁數是兩年前歐巴馬時期報告的兩倍多,從涉華用詞數量上看,2010年報告提及「中國」10次,2015年提及數量增加到13次,到了2017年提及「中國」竟然達到33次。
2010年報告中,美國表示尋求與中國建立「積極、建設性、全面的」關係,歡迎中國與美國及國際社會一道,在推進經濟復甦、應對氣候變化與防擴散等優先議題中擔當起負責任的領導角色。2015年,報告重申「歡迎一個穩定、和平與繁榮的中國的崛起」,承諾將尋求與中國進行合作。到了2017年,該報告雖然把中國定義為「戰略競爭者」,但並沒有完全排除同中國合作的可能性,稱美國需要中國,也將同中國繼續開展合作。
「合作則共贏,對抗必雙輸」
涉及中美關係問題,美國「華盛頓郵報」就報告採訪到的一位白宮官員表示,關注中國不斷變化的國際角色,認識到中國既是競爭對手又是合作夥伴,這是此前的政府所熟悉的主題。
中國駐美國使館發言人就《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表示,美方一方面宣稱「要同中國發展夥伴關係」,一方面把中國放在對立面,是自相矛盾的,不僅不符合中美兩國利益交融,相互依存的現實,與雙方在雙邊和國際領域開展合作的努力也背道而馳。「中美合作則共贏,對抗必雙輸,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實和必然趨勢。中方願意在相互尊重基礎上,與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和平共處,美方也應適應和接受中國的發展。希望美方摒棄零和博弈的陳舊思維,同中方相向而行,求同存異,合作共贏,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人類共同繁榮與進步。」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12月19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絕不會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發展自己,也絕不放棄自己的正當權益。中國堅定捍衛自己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任何人都不要幻想讓中國吞下損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國的發展主要依靠全體中國人民自身的努力,同時也得益於我們同世界各國的互利合作。
華春瑩說:「作為兩個大國,中美之間存在一些分歧不足為怪。對此,應該在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基礎上,採取建設性方式妥善處理。我們敦促美方停止故意歪曲中方戰略意圖,摒棄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等過時觀念,否則只會損人害己。我們希望美方順應時代潮流和民心所向,客觀、理性地看待當今世界和中美關係,恪守有關承諾,同中方相向而行,維護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這才是符合兩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利益的正確選擇。」(綜編/海外網 朱惠悅)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責編:朱惠悅、姚凱紅
31211708,.美國安戰略報告沒法律效力,提中國33次有啥用?,.2017-12-19 19:03:19,.204154,.朱惠悅、姚凱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