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依附關係與阿Q不許姓趙

2020-12-19 可讀一二

與西方文化中強調個人獨立相比,中國傳統文化非常強調群體意識。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在中國傳統社會,呈現出嚴重的家庭依附關係。

中國的社會結構形態,簡單地說,就是從氏族到家族,一個個小家庭,構成民族大家庭,因此我們把國叫做國家,國就是一個大家庭。

在英語中,表示「國家」的單詞有country,nation,state和land,沒有一個與家庭產生直接聯繫,而表達家庭的單詞family,house,home,也沒有一個能夠與國聯繫起來。

可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在這種家與國的社會形態下,人與人之間不是平等獨立的,而是強調長幼尊卑,並且有強烈的依附關係。

中國人喜歡說「這是我的孩子」,有意無意表達一種人身歸屬關係。不僅介紹自己的孩子時這樣說,還可以擴大。比如,我的女婿。這女婿,也說是我的。

以前落馬的南京市長季建業,他嶽父是原江蘇省副省長,在季建業還是蘇州市下屬的吳縣的副書記時,這位嶽父到蘇州市視察,專門把季建業叫來,對陪同的蘇州市官員說:這是我女婿,以後大家多多關照,多多批評。

而在英語裡,人們會說「The child was born in my house」,我家的孩子,house,房子而已。

因為在傳統文化中,人與家庭存在嚴重的依附關係,人們在教育子女奮發進取時,會說光宗耀祖,光耀門庭,為家族爭光,似乎一個人出人頭地,只是為了家庭,而不是為自己。

而一個人做了什麼不光彩的事,整個家族都會感到丟臉,會說家門不幸,有辱門風。這種「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依附關係,將個人與整個家族牢固地聯繫成為一個整體。

所以,在《阿Q正傳》中,趙太爺的兒子中了秀才,成為未莊的一件大事,未莊的男女老少都感到很興奮,以至於連阿Q都高興得手舞足蹈,因為阿Q也姓趙。但在趙太爺看來,趙氏家族出了個阿Q這樣混帳的東西,只會丟趙家的臉,有損趙家聲譽。因此要把阿Q叫過去教訓:「你怎麼會姓趙!——你哪裡配姓趙!」

在中國傳統社會,如果家族中的某人胡作非為而又屢教不改,給他最嚴厲的處罰,就是「出族」,把他從家族中剔除出去。

在傳統文化中,因為個人與家族存在緊密的關係,所以出身名門望族,也就意味著個人有身份有地位,而廣受世人尊重。而如果是名人的後代,也能夠讓人平添身價。

所以,不少家族在修族譜的時候,都會將這個姓氏的古代名人拉來做自己的祖先。而各姓氏的族譜,都會把自己的遠祖追溯到黃帝,都稱自己是黃帝的後代。其實,這種情況很多是不靠不住的,只不過時代久遠,難以查考,而且大家都這樣做,也就沒有多少人去較真而已。

可能是說,在極為重視家族傳承的中國傳統社會,族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家族要費時費力去修譜。但是,族譜往往又是最不靠譜的家族傳承記載。這是一個很意思的現象。

相關焦點

  • 《阿Q正傳》:什麼是阿Q精神?讀者:像阿Q一樣沒什麼不好!
    可能對於魯迅的部分小說,我們也是不陌生的,比如孔以及阿q正傳、藥、故鄉等作品,這些都是非常不錯的文學佳作。當然魯迅的阿q正傳算是其中最有影響力的一部小說。許多讀者在初讀阿q正傳時,覺得主人公阿q是一個無賴,作為社會底層的一員,阿q為了生存只能去欺負比自己更加弱小的人。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為了達到心理的某種平衡。
  • 《阿Q正傳》趙太爺為什麼說阿Q不配姓趙?
    趙太爺為什麼說阿Q不配姓趙呢?現在很多人不理解,我姓什麼和你有啥關係呢?趙太爺的表現也太蠻橫無理了吧?難道你姓了趙,別人就不能姓趙了?!趙太爺真的是大家想的這樣蠻橫嗎?其實不是的。這樣一想就很明白了,趙太爺不讓阿Q姓趙,是因為如果阿Q姓趙被大家知道了,那麼趙太爺就有了幫襯阿Q的道德壓力。不然別人看到趙太爺家這麼富有,但是阿Q這麼窮,就會覺得趙太爺為富不仁,連個本家人都不拉扯一把!對趙太爺的風評就會不好。所以,趙太爺才不讓阿Q姓趙。
  • 人物:阿Q「你也配姓趙?」
    阿Q是魯迅小說《阿Q正傳》裡的主角,未莊人(未莊是故事裡虛構的一個村莊),本名阿Quei,自稱姓趙,但是在故事說描寫他不清楚自己名字的Quei是哪個字(在故事裡,Quei的音可能是指「桂」或「貴」字),沒有自己的農地,就連住也都是住在廟裡,他個性好賭、未受過任何教育、有時還喜好捉弄人、同時他也懼怕權威,但是工作還算勤快;他本來靠打零工為生,但是後來因為一次在趙家發生的事故而失去了打零工的機會
  • 《阿Q正傳》:淺談阿Q精神勝利法從完勝到窮途末路
    當他站在趙太爺面前說姓趙時,趙太爺一見阿Q便怒聲問他:「你姓趙嗎?你配姓趙嗎?"阿Q還想說啥,趙太爺跳上去兩巴掌,「滾出去,你敢姓趙,不許你姓趙」。阿Q悻悻而歸,還被地保訛去二百文酒錢。這時的阿Q按理應該是痛苦、憤怒的。「不許我姓趙,為什麼不許我姓趙?
  • 12本好書精選之《情感依附》:家庭關係深刻塑造了我們的人格
    圖片來自網絡——· 關於本書 ·——《情感依附》通過對76名訪談人員從0歲到30歲的跟蹤觀察、評估和探索,向我們逐步揭示了——家庭關係深刻地塑造了我們的人格,同時也為我們如何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指明了方向。
  • 從依附關係看寶寶的安全感,4種依附類型決定親子關係的好壞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子女的將來有著無庸置疑的影響力,其中「依附關係」除了決定親子關係的好壞外,也與孩子人格培養、社會價值觀、安全感等息息相關。什麼是依附關係?為什麼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依附關係又分成哪幾種類型?什麼是「依附關係」?
  • 依附關係影響寶寶的一生!
    在成長的過程中有著不同經歷,而我們都會希望能和身邊親近的人分享;遇到挫折、困難或壓力時,也希望有一個與我們關係親密的人傾聽。如何使一個孩子願意分享,甚至有好的情緒人格,關鍵在於「依附關係」。安全依附關係的建立與幼兒成長息息相關,且影響非常深遠!
  • 依附關係影響寶寶一生?
    如何使一個孩子願意分享,甚至有好的情緒人格,關鍵在於「依附關係」。安全依附關係的建立與幼兒成長息息相關,且影響非常深遠!專家學者研究顯示孩子的成長、學習、人際關係、就業,甚至是婚姻都跟依附關係有著密切關聯。
  • 黨內不準搞人身依附關係
    《準則》強調,「任何人不準把黨的幹部當作私有財產,黨內不準搞人身依附關係」。這一規定為新形勢下規範黨內上下級關係、維護黨內民主平等同志關係提供了重要遵循,有利於防止和糾正選人用人不正之風,形成積極健康的良好政治生態。
  • 【依附理論】張建新:從依附到自主:拉美國際關係理論的成長
    雖然歐美國際關係理論在拉美佔據著統治地位,但本土化理論(發展主義和依附論)卻為拉美國際關係研究贏得了世界聲譽,不僅成為發展中國家國際關係理論的典範,而且為拉美地區國際關係理論向更高水平邁進奠定了基礎。
  • 1921年到1981年,阿Q在小說與電影中的不同
    也是個十足的壞蛋,整個社會都是骯髒而又不堪入目,社會的的黑暗從四面八方擠壓著阿Q的生存空間,而阿Q在被刁難後不忘再去欺負比他更弱勢的群體,因此成為一種惡性循環,揭露了社會的黑暗現狀;在電影中卻有著溫情人物,吳媽會給阿Q點油燈,與阿Q說會心裡話,誇阿Q比那些老爺要強,看土谷祠的老頭子在阿Q去賭錢時會叫阿Q早點回去,少賭錢,在阿Q被地保逼迫時,準備拿自己過冬的棉被抵押,老頭子自己掏錢給了地保,他是一個善良的人,哀阿q
  • 親密關係之依附情結
    這就是典型的依附。依附的發生,往往是因為失去歸屬感而痛苦,並且覺得自己一定不夠好,才沒有人愛。於是,我們就會放棄一大部分的自己,努力把自己塑造成我們認為別人喜歡的樣子,而發展出一種不真實的結合關係。身陷依附情結陷阱的人,往往很害怕失去那不真實的安全感,而且其中一方會比另一方更不肯放手。在親密關係中,做真正的自己,需要勇氣和信任,弄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然後相信對你而言那是最好的選擇。
  • 阿Q到底姓什麼?
    阿Q姓趙,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更何況,這也是魯迅在小說裡說過的。可是,未莊的趙太爺堅決反對,他不允許阿Q姓趙——「你也配姓趙」!即便「上官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也不能剝奪他人姓名的權利?可是,事實是一個問題,結果如何,則是另一個問題。
  • 解惑 為什麼黨內不準搞人身依附關係?
    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曾批評不少地方和單位「都有家長式的人物,他們的權力不受限制,別人都要唯命是從,甚至形成對他們的人身依附關係。……不應當把上下級之間的關係搞成毛澤東同志多次批評過的貓鼠關係,搞成舊社會那種君臣父子關係或幫派關係」。
  • 黨內人身依附關係是政治生態的重汙染
    黨內人身依附關係猶如汙染政治生態的霧霾,不加以認真嚴肅的治理,就不可能有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態。  黨內不能搞人身依附關係  黨的十八大以來聚焦「四風」問題,重點轉變黨風,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鞏固兩年多實踐的成效,不能止於就作風反「四風」,淨化政治生態是推進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努力的方向。
  • 婚姻家庭 了解自己的情感依附型態(上)
    比如,深入了解一下自己的情感依附型態,這種型態其實直接決定了你是否有能力給對方空間,而不是一味抱怨對方不給自己安全感。這些才是實實在在會讓自己終身受益的東西。那麼人在情感方面的依附型態有幾種呢?還有一種是紊亂型的人:最後一種,其實是最可憐的,可以非常肯定地說,這些依附型態與原生家庭父母的教育模式息息相關的。
  • 睿智燈塔-家庭教育中的最大失敗:是孩子依附感的缺失
    可是一個家境優越,年輕貌美,勤奮上進的女大學生,是如何與毒品扯上關係的呢?原來楊某表面上生活富足,氣質優雅,課餘生活看似豐富多彩,其實她內心是十分孤獨的。大二上半年,楊某家庭突發變故,生意虧損好幾百萬,父母在不斷爭吵中離異,後又各自組織了家庭。脫離了父母的嚴格管束,寂寞空虛的楊某經常出入夜店尋求放縱。
  • 《阿Q正傳》
    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趙,但第二日便模糊了。那是趙太爺的兒子進了秀才的時候,鑼聲鏜鏜的報到村裡來,阿Q正喝了兩碗黃酒,便手舞足蹈的說,這於他也很光採,因為他和趙太爺原來是本家,細細的排起來他還比秀才長三輩呢。其時幾個旁聽人倒也肅然的有些起敬了。那知道第二天,地保便叫阿Q到趙太爺家裡去;太爺一見,滿臉濺朱,喝道:「阿Q,你這渾小子!你說我是你的本家麼?」阿Q不開口。
  • 兒時的依附關係一路影響人際發展,8招讓親子關係永遠是保鮮期
    依附關係的好壞,攸關孩子是否可從中找到足夠的安全感,而這對於未來的人際發展將有著『跨越時空』的深遠影響,例如:成年後的愛情關係。因此,讓孩子擁有良好的依附關係,是父母照顧孩子時所不能忽視的關鍵點!簡單而言,依附關係(Attachment)是指嬰兒對於照顧者(一般為媽媽)所產生的依戀情感,同時,媽媽的母愛本能也會油然而生。
  • 《親密之旅》第七課:依附形態與親密關係
    第七課:《四種依附形態與親密關係》 通過腦科學實證研究得以證明,從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