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神秘「π星球」:公轉周期3.14天,還與地球同一個size

2020-12-15 騰訊網

天文學家熱切研究星球,渴望在茫茫的宇宙中,找到與地球相近的行星,找到生命,甚至找到外星文明。近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一顆體積與地球相近的「π星球」,它的公轉周期為3.14天,因此被研究團隊暱稱為π星球。研究團隊將發現發布於《Astronomical Journal》。

π星球的體積與地球相近,但溫度不適合生物生存

π星球的正式名稱為K2-315b。研究人員估算,π星球的半徑約為地球的95%,與地球非常相近。π星球繞著一顆名為K2-315的紅矮星公轉,周期為3.14天,每秒速度高達81公裡。K2-315是顆溫度低,質量小的紅矮星,尺寸約為太陽的20%。

目前研究團隊尚未確定π星球的質量,但研判與地球差不多。儘管尺寸與地球相近,但π星球並不適合生物生存,因為離恆星太近,表面溫度高達450K(攝氏176.85度)。

研究團隊操作SPECULOOS的望遠鏡,找到了π星球

發現π星球的研究團隊也是SPECULOOS的成員。SPECULOOS是the Search for habitable Planets EClipsing ULtra-cOOl Stars的縮寫,意思是「尋找屏蔽超冷恆星的適居行星」。觀測原理是,行星繞行恆星公轉,當行星位置介於恆星與地球之間,會屏蔽一部分恆星的光,導致亮度下降,科學家能通過這種方式,找尋太陽系外的行星;而之所以選擇「超冷恆星」,是因為亮度低的恆星有利於科學家觀察。

論文第一作者Prajwal Niraula在2020年發現一顆紅矮星。他整理克普勒望遠鏡的一個標記為EPIC 249631677的時間段,發現該紅矮星的亮度出現20次左右的下降,周期為3.14天。研究團隊認為,亮度變化可能是由行星導致的,因此研究團隊使用SPECULOOS的望遠鏡觀察該恆星,藉助算法,最終找到了π星球。

研究團隊表示,π星球值得用James Webb太空望遠鏡進一步觀測,以了解其大氣細節。目前研究團隊正在搜索其他數據,並使用SPECULOOS的望遠鏡繼續尋找行星。

雖然π星球並不適合生物居住,但它的公轉周期「3.14天」真的很特別,宇宙真的無奇不有啊!

參考資料

《Astronomical Journal》、《MIT News》

相關焦點

  • MIT科學家發現「π星球」:近似地球大小,3.14天公轉一圈
    最近,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發現了一顆「π星球」。這顆行星的大小和地球相似,每 3.14 天圍繞其恆星公轉一圈——這與圓周率π恰好吻合,「π星球」的暱稱由此而來。有關該行星的數據是在 2017 年被 NASA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捕獲的,當時望遠鏡正在執行第二次觀測任務(K2 任務)。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跟我們地球好像!
    外媒消息,科學家發現了一顆行星,它的大小與地球相近,而在公轉周期上,它是3.14天一周,因為它與我們的圓周率π一樣,所以網友把它戲稱為「派大星」。一、它的大小與地球相近。這顆行星的正式名稱是K2-315b,在科學家計算之後,發現它的半徑為地球的95%,是與地球的大小最為相近的行星。不過,它所圍繞公轉的恆星,卻比我們太陽系的太陽要小,它的恆星K2-315恆星,是一顆紅矮星,只有太陽的20%大小。它離我們地球有185光年,算得上離我們比較近了。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網友稱之派大星:這是未來的地球嗎?
    網友們的一種戲稱罷了,因為叫π行星,然後體積還那麼大(沒地球大,半徑是地球半徑的0.95倍),自然外號也就成了派大星,當然,被命名為π行星主要還是因為它的公轉周期是3.14天,與π值相同。不過與地球不同的是,地球所圍繞的太陽目前還是健康狀態,而π行星所圍繞的卻是已經變成白矮星的恆星。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或成為人類新家園,上面有外星文明嗎?
    自從上個世紀開始,地球環境持續惡化,人類開始尋找第二家園道路,截止到目前為止,宇宙中發現和地球相似的星球不低於1000顆,可是這些行星要麼距離地球太遠,要麼空轉時間特別短暫,真正和地球一樣的星球在宇宙內幾乎很少見前段時間美國研究團隊在宇宙中發現了一顆π行星,為什麼會給他取這樣的名字呢
  • 麻省理工科學家發現π行星 「π行星」有多大?上面會有生命嗎?
    據報導,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團隊們,於近日公布了一項最新的觀測成果,在宇宙中,發現了一顆大小和地球相仿的行星,這顆行星的公轉周期為3.14天,因此,科學家們又稱它為「π行星」。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和地球差不多大,地表溫度約176攝氏度
    科學家發現π行星:和地球差不多大,地表溫度約176攝氏度在天文學和數學的奇妙結合中,麻省理工學院和其他地方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顆「π星球」——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每3.14天繞它的恆星旋轉一圈,其運行軌道讓人想起宇宙數學常數。
  • 為什麼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是一樣的?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為什麼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是一樣的?科學家給出了答案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現在知道了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在太陽系有8大行星,地球是排在太陽系第三的一顆行星,人類在地球上的時候,開始用望遠鏡來觀察月球,但是發現在一年之內,月球的表面都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在宇宙中我們都知道每個行星都能夠自轉和移動,那麼為什麼月球就不能夠自轉呢?
  • 186光年外,天文學家發現一個奇特的「π地球」
    在一項新研究中,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奇特的系外行星——它的大小與地球相當,公轉周期為3.14天,該數值恰好約等於圓周率π,因此喜提「π地球」的光榮稱號。需要指出的是,「π地球」只是一種有趣的巧合,或者說是人類對數字遊戲的執念,並沒有更深層次的意義。實際上,這顆系外行星名為K2-315b,距離地球約186光年,緊密環繞著一顆紅矮星運轉。
  • 澳科學家發現最近太陽系外「超級地球」(圖)
    科學家發現了一顆距離地球僅14光年的「另一個地球」——沃爾夫(Wolf)1061c,人類未來「移民」的目的地備選星球又多了一個。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沃爾夫1061c的固態行星質量為地球的4倍,是迄今為止在太陽系外發現的距離最近的宜居星球。  報導稱,沃爾夫1061c系澳大利亞天文學家發現的3顆行星之一,圍繞名為沃爾夫1061的紅矮星公轉。
  • 罕見「π行星」被發現,它和地球太像了,上面會有生命嗎?
    銀河系中的行星數量更是數不勝數,但是其中能像地球那樣擁有合適自然環境的星球又有幾個呢?因此每當科學家發現一顆類地行星時,都會引起公眾的關注。根據報導,前段時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支天文研究團隊公布了他們的研究成果,該團隊指出他們在觀測太陽系外空間的過程中發現了一顆和地球「長相」類似的行星,並將其取名為「Π星球」。
  • 地球繞太陽公轉,周期為365天。那太陽繞什麼公轉呢?周期又為多少?
    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由近到遠處於第三的位置,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大約為24小時,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的時間大約為365天。離太陽越近,公轉周期就會越短,像離太陽最近(大約距離太陽5970萬千米)的水星,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大約為88天。而離太陽最遠(大約距離45億千米太陽)的海王星繞著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大約為164年。
  • 地球公轉一圈是365天,太陽系公轉一圈是多少天?科學家給出答案
    地球公轉一圈是365天,太陽系公轉一圈是多少天?科學家給出答案人類的科技在不斷的進步,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地球是圍繞太陽轉動的,地球圍繞太陽轉動一年的時間是365天,於是有很多人非常好奇,太陽系公轉一圈的時間是多少,科學家根據天文測算出來,最開始的時候是從太陽距離銀河系中心為2.6萬光年,然後利用圓周率的方法來計算的,科學家計算出太陽的軌道是16.34萬光年,一光年大約是9.46萬億千米,也就是1.73億億億千米
  • 地球公轉一周365天,那麼太陽公轉一周要多久?答案有點顛覆
    地球公轉一周365天,那麼太陽公轉一周要多久?答案有點顛覆眾所周知,人類是地球上的一個物種,我們在地球上繁衍生息直至獲得對地球的統治權,但我們生活的環境不僅僅有地球,而且還包括了太陽系,地球就是太陽系中的一個小成員,並且當我們每天跟著地球一起自轉時,地球也在圍繞著太陽做著公轉。
  • 又一顆可能宜居的星球被發現 生命宜居星球都需要啥「配置」?
    公轉周期TOI 700d環繞著一顆被命名為TOI 700的紅矮星公轉,公轉周期是37天。地球的公轉周期是一年。科學家們觀測發現700d存在潮汐鎖定現象,類似於月球,永遠以同一面朝著恆星,不似地球一樣還會自轉,所以很可能不會存在晝夜交替,也不會有春夏秋冬。它的氣候和地球完全不同,雖然存在誕生生命的條件,但只是出位於「宜居區域」,並不一定完全適宜生存。
  • 「克卜勒452b」,另一個「地球」號稱最接近地球狀態的一個星球!
    並且其實在以前科學家們就已經尋找了許多符合人類生存的星球,但是因為距離或者其他問題無法正確的確定這個星球是否真的可以符合人類生存的條件。而就在近幾年也就是15年的時候美國航天局,就發現了一顆外行星,並且與地球的相似指數達到了0.83,而這顆行星就是「「克卜勒452b」」。
  • 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 距離地球僅32.7光年
    如果你想更高逼格,那麼今天可以刷一下超級地球的圖片。讓他們知道你才是真正擁有好奇目光,探索宇宙的小夥伴。最近天文學家觀測到一顆「超級地球」, 所謂「超級地球」因為其條件與地球相似,及其有可能孕育了生命。比如溫度,水,大氣等等。這顆「超級地球」距離我們又不遠,僅32.7光年。我們來看看科學家們具體成果吧:
  • 這顆富含碳的鑽石星球,為何被科學家稱為「最噁心的星球」?
    有一些我們已經能夠探索過的宇宙物體,有一些由於離地球太過遙遠而仍然沒有被科學家們發現或探測到。下面,小編將為你介紹宇宙中最噁心的行星。 因為它與地球各方面的數據都很像,所以科學家們也稱它為「超級地球」。在「巨蟹座55 e」圍繞運行的恆星系統裡,還存在四顆行星,它們一起圍繞著巨蟹座的恆星公轉。
  • ...這一軌道周期不禁讓人聯想到數學常數圓周率π。網友:就叫它...
    【科學家發現π行星:每3.14天繞恆星旋轉一周,網友:就叫它派大星吧】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π行星」,它的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它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周。這一軌道周期不禁讓人聯想到數學常數圓周率π。網友:就叫它派大星吧。
  • 發現π行星:天文學和數學的美妙契合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奇妙的星球,和地球大小差不多,每3.14天繞主恆星一圈,這數字會讓人想起什麼?通用數學常數π。2017年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2任務收集的數據發現π行星的信號。經過今年SPECULOOS地面望遠鏡網絡確認,研究小組證實這是一顆行星繞恆星運行的信號,且發現這顆行星似乎以每3.14天、π周期規律繞著主恆星旋轉。研究人員估計,編號為K2-315b的π行星半徑約為地球半徑0.95,大小與地球差不多,每3.14天繞行大小約太陽五分之一、溫度較低的低質量恆星,速度高達每秒81公裡。
  • 151天!太陽系內發現公轉周期最短小行星
    科技日報北京7月10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9日報導,美國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內發現了一顆不尋常的巖石小行星2019 LF6,其直徑約1公裡,公轉周期約為151天,是迄今發現小行星中一年時間最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