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熱切研究星球,渴望在茫茫的宇宙中,找到與地球相近的行星,找到生命,甚至找到外星文明。近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一顆體積與地球相近的「π星球」,它的公轉周期為3.14天,因此被研究團隊暱稱為π星球。研究團隊將發現發布於《Astronomical Journal》。
π星球的體積與地球相近,但溫度不適合生物生存
π星球的正式名稱為K2-315b。研究人員估算,π星球的半徑約為地球的95%,與地球非常相近。π星球繞著一顆名為K2-315的紅矮星公轉,周期為3.14天,每秒速度高達81公裡。K2-315是顆溫度低,質量小的紅矮星,尺寸約為太陽的20%。
目前研究團隊尚未確定π星球的質量,但研判與地球差不多。儘管尺寸與地球相近,但π星球並不適合生物生存,因為離恆星太近,表面溫度高達450K(攝氏176.85度)。
研究團隊操作SPECULOOS的望遠鏡,找到了π星球
發現π星球的研究團隊也是SPECULOOS的成員。SPECULOOS是the Search for habitable Planets EClipsing ULtra-cOOl Stars的縮寫,意思是「尋找屏蔽超冷恆星的適居行星」。觀測原理是,行星繞行恆星公轉,當行星位置介於恆星與地球之間,會屏蔽一部分恆星的光,導致亮度下降,科學家能通過這種方式,找尋太陽系外的行星;而之所以選擇「超冷恆星」,是因為亮度低的恆星有利於科學家觀察。
論文第一作者Prajwal Niraula在2020年發現一顆紅矮星。他整理克普勒望遠鏡的一個標記為EPIC 249631677的時間段,發現該紅矮星的亮度出現20次左右的下降,周期為3.14天。研究團隊認為,亮度變化可能是由行星導致的,因此研究團隊使用SPECULOOS的望遠鏡觀察該恆星,藉助算法,最終找到了π星球。
研究團隊表示,π星球值得用James Webb太空望遠鏡進一步觀測,以了解其大氣細節。目前研究團隊正在搜索其他數據,並使用SPECULOOS的望遠鏡繼續尋找行星。
雖然π星球並不適合生物居住,但它的公轉周期「3.14天」真的很特別,宇宙真的無奇不有啊!
參考資料
《Astronomical Journal》、《MI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