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虎扭扭腰育兒課堂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人生而平等嗎?」
我們不可否認,很多時候人生來並不是平等的,比如有些孩子生下就患有殘疾,有些孩子不幸遭受意外。
但是即使命運的天平傾斜了,生活依然可以活得精彩。
她的名字叫蔣張子怡。2010年10月28日,6歲的她興奮地告訴媽媽,下午學校開運動會,她要去當啦啦隊員。
運動會結束,小子怡高高興興地走回家,可就當她走到村口時,發生了意外,一輛大卡車將她撞到,車子前輪和後輪直接在她雙腿上軋了過去。
當媽媽趕到現場時,看到女兒躺在血泊中,雙腿被軋得血肉模糊,她的心頭碎了。
女兒看到媽媽,輕輕地叫了一聲「媽媽」,但她當時一聲都沒有哭,因為6歲的小子怡並不知道失去雙腿對她意味著什麼。
子怡家離醫院要30分鐘車程,一路上小子怡不停地問「媽媽,讓我看看我的雙腳」。看到媽媽止不住的流淚,小子怡安慰媽媽「媽媽我不疼,你不要哭了。」
到了醫院以後,醫生說必須馬上做高位截肢手術。現實是殘酷的,小子怡因此失去了雙腿。
此後的一年時間裡,子怡的媽媽一直無法接受女兒失去雙腿的事實。但她知道,如果自己走不出來,女兒也走不出來。雖然女兒沒了雙腿,但她不能沒有未來。
媽媽對女兒說:媽媽就是你的腳,你要去哪,媽媽就抱你去哪。
於是她買來了學習資料,當起了女兒的老師。半年後,小子怡終於回到了闊別已久的課堂。
小子怡愛好廣泛,學習特別刻苦,成績一直在全班前5名。
為了讓子怡學會更多東西,爸爸還給女兒報名了「超級童星」少兒才藝大賽。小子怡和媽媽刻苦練習,雙腿截肢處時常會磨破皮,但她從未叫過疼。
最終小子怡殺入決賽,獲得了賽事冠軍。她的表演驚豔全場!
雖然身體有了缺陷,但子怡爸媽依舊用愛伴隨女兒成長,子怡也因此變得樂觀自信。
據統計,2018年我國殘疾人數達1074.7萬人,其中0-6歲兒童15.7萬人。
如果孩子不幸有身體缺陷,父母如何才能更好地養育孩子呢?
父母的角色至關重要。給予孩子充分的愛,引導他們樂觀面對生活。
面對身體有缺陷的孩子,家長容易陷入痛苦之中,但父母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感受,否則痛苦將會傳遞給孩子。
就像子怡的媽媽,她自己從悲痛中走出來以後,也帶著女兒一起走出來。
孩子雖然有缺陷,但父母的態度,能夠幫助孩子坦然接受自己,就像子怡一樣,有殘疾的孩子一樣可以很美。
父母是孩子最信賴的人,父母要有耐心,同時鼓勵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
不用時刻去提醒孩子不同於常人,身體有問題。再強大的內心也經不起暴風驟雨的擊打。
同時,父母也不用因為孩子有缺陷,而對孩子縱容溺愛。多給孩子講一下勵志故事,鼓勵孩子成長。
廣泛的興趣愛好,可以幫孩子分散對身體缺陷的關注。
小子怡通過舞蹈被人們熟知,她也因此找到了一個表達自己內心的通道。
讓孩子有一個表達情緒的渠道,能讓孩子在與他人交流時更加自信,減少差別感。
父母接納孩子,給予孩子鼓勵,像對待正常孩子一樣對待他們,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就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更多親子育兒知識,請關注@老虎扭扭腰育兒課堂,點讚或分享給更多人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