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文憑貶值了麼?看看這20年的對比吧

2021-01-11 機械瘋子

目前大學畢業生去送外賣,去街道,去工地的事情像炸彈一樣時不時地刺激著人們本已緊張的神經,這確實是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讓大家有點生氣,辛辛苦苦這麼多年求學,文憑的價值卻一直在走下坡路,其實我們沒有看透文憑和教育的辯證關係。很多人會把「文憑」貶值歸咎於上世紀末的大規模大學擴招,導致大學生素質和大學教育水平的整體性下滑,最終造成文憑含金量下降和就業難的社會問題。

中國高等教育與2002年從精英化階段進入大眾化階段,2019年開始從精英化階段邁入普及化階段。加上疫情衝擊,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背後,全社會對文憑學歷的認知也處於調整重塑之中。2020年12月26日,江蘇省南京市,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南京林業大學考點,考生等候進入考場。2020年12月27日,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落下帷幕,報考人數達到377萬人,創下歷史新高。這距離2017年中國考研報名人數首次突破200萬人大關,僅僅過去5年時間,而報考人數已經翻了將近一番。

2020年,中國高校應屆畢業生總共874萬人。教育部發布的《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4002萬人,在學研究生286.37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1.6%。中國的高等教育是否已經過度?

高等教育回報率為10%,就業難源於結構性錯配

「學歷的含金量大不如前的感覺。」四年前,趙晨在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攻讀商科並獲得了研究生學歷,回國後輾轉進入四川大學MBA教育中心工作。她告訴《財經》記者,自己現在領取的工資算「普通能吃飽飯的水平」,事業單位晉升薪資存在局限,但他們部門現在普遍要求新入職的員工必須是碩士加海歸。

前段日子,袁慧從英國愛丁堡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回國,希望在南寧覓得一份大中專的教職工作,但當地的大中專學校基本要求博士學位,碩士則需要發表論文。袁慧沒有在國內發表過論文,暫時在培訓機構找到一份工作,正尋思著騎驢找馬,進入當地的基礎教育行業工作。

為什麼高校畢業生找到一份好工作似乎變得更難?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陳曉宇對《財經》記者表示,中國傳統就重視教育,人們增長能力、知識,獲取競爭優勢的需求,催生了對更高層次教育的追求。獲得同樣資歷的人越來越多,資歷背後的競爭優勢就會被削弱。2019年全國在學碩士生243.95萬人,上世紀90年代在校大學生才200萬人出頭,現在碩士生地位與當年的大學生類似,還面臨著本科生在勞動力市場的擠壓,比如清華北大等名校本科的競爭力可能高於普通學校的碩士學位。

2021年,中國錄取的研究生將擴招至110萬人,這是否會造成高等學歷貶值、教育回報率下降?陳曉宇、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實向《財經》記者介紹,教育回報率是指就業者每多受一年教育所獲得的收入增長率。改革開放後90年代以來教育收益率快速上升,2006年後出現小幅下降,2010年後保持在10%左右。

李實解釋,勞動力市場的工資變化取決於供求關係。如果經濟能夠保持正常增速,對勞動力需求有所增加,部分人工資增長快,部分人工資增長慢,屬於正常的結構性變化。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有所減少。同時,許多原本打算出國留學的學生臨時轉為在國內就業,人力供給增加,導致就業壓力增大,這是暫時性的現象。許多高校生去基層工作,可能更多是一種過渡性的選擇。

在嶽昌君看來,中國高等教育的收入回報依然可觀。他帶領的團隊對201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進行實證研究,在東中西部17個省區市的32所高校開展抽樣調查,回收16571份有效問卷發現:學歷越高起薪越高。從算術平均值來看,專科生為3548元,本科生為5417元,碩士生為8778元,博士生為13849元。從中位數來看,專科生為3000元,本科生為5000元,碩士生為8000元,博士生為12000元。此外,學生們的薪資收入根據畢業學校、就業地區、行業、工作單位及職業類型等不同也存在差距。

實際上,中國國民的整體學歷水平並不高,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擁有者在人群中依然處於優勢競爭地位。12月中央財經大學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人力資本報告 2020》顯示,1985至2018年,全國勞動力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佔比從11.8%上升至39.8%,其中城鎮從26.1%上升至52.7%,鄉村從7.2%升至20.7%。由此可證,中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不算高。

嶽昌君分析,儘管基於網絡樣本的研究顯示,高學歷者面臨薪酬懲罰。但2019年僅有五分之一的學生通過網絡渠道找到工作,許多優秀學生與優質職業的匹配在線下達成,網絡樣本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從大趨勢看,高學歷者的長期收入還是增長更快。2019年的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調查顯示,許多高校畢業生尤其是研究生畢業後進入教育、科技、IT、金融業以及政府部門工作。不同學歷畢業生的去向結構差異顯著,相對而言,高學歷畢業生的去向更好一些。

「本科畢業以前還好找工作,現在就不行。研究生都競爭很厲害,本科生更難了。」三年前,劉佳源作為應屆研究生入職位於深圳的德恆律師事務所。她近日告訴《財經》記者,大型律所對新員工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現在進入她們律所的大多是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以及英美名校畢業的研究生,本科生已經很難跨越紅圈律所的門檻。

在很大程度上來說,之所以接受不了這種變化帶來的陣痛,是因為從一開始就把上大學獲得高學歷當作人生前途的一份保證,一旦這種美好的意願遭受現實的打擊,首先遭到責備的往往是大學教育水平,其實,這是一種不合邏輯的愚蠢想法。高學歷和好工作從來就不是因果關係,勉強的說,高學歷也只能算是獲得好工作的一個充分不必要條件。高學歷只能證明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它是無法衡量一個人的具體工作能力、人際能力以及工作中所需要的其他能力。高學歷塑造的是一個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所能帶來的最大好處是它為你以後的人生規劃指明了一個方向,但並不表示一定能實現這個目標。所以說,文憑含金量從一開始就被高估了,如今的貶值才給高學歷者一個恰如其分的定位。

現在很多純體力或者不需要漫長學習的崗位可能薪資待遇都比剛畢業的大學生好很多,這就更給人們一種錯覺,文憑正在拉低人們對教育的認知。除卻人們這種對文憑含金量預知的錯誤想法,最重要的造成文憑貶值的原因就是社會在不斷進步,大眾的知識水平普遍提高,普適化的教育模式已經大部分的精英教育模式,大學文憑甚至是碩博文憑已經不再是稀缺產品,供過於求的變化最終導致大量高學歷者就業難的問題。但是,應該看到的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這種普適化的教育模式只會被不斷推廣,保證全體社會成員獲得相應的知識教育,既是每個人的權利,也是一個進步國家對公民應該履行的義務。

就目前來看,這種貶值只會回落到文憑真正所值的含金量;從長遠來看,這種貶值還將繼續,普適化教育模式必將隨著社會發展而被不斷推廣,絕大多數的文憑將不斷飽和,文憑貶值既是趨勢也是必然。

文憑貶值並不意味著教育貶值,和前面的是對應的,正是由於社會的不斷進步,純粹地固守著一張文憑放棄學習的人必將被快速更新的社會知識體系拋棄,以前的一技之長可能在三五年後都會被新的體系替換,作為技能的主體如果不及時學習那痛苦的只能是他自己。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從政府層面要及時更新大學教育體系的知識架構和調整教育策略,從個人來說就是持續不斷地學習,除了在所從事的行業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外,還要做好行業領域最新技術知識的儲備,隨時為新技術的到來做好鋪墊。

相關焦點

  • 「統招專升本錄取率暴增」背後,是全日制本科文憑的嚴重貶值
    29562人,錄取率約為32%;2019年安徽統招專升本招生總人數為10826人,報考人數為31535人,錄取率約為34%;2020年統招專升本大規模擴招,參加考試45548人,錄取高職專科應屆畢業生30519人,錄取率高達67%,錄取人數較上年增加約2萬人,達到當年省內高職專科院校畢業生的近20%。
  • 文憑為什麼會貶值
    女主角:算了,反正畢業了你要回新加坡當兵,而我要去美國讀書的,既然不能在一起,還是趁早了斷吧。這時,一束呈送上去的鮮花,被女主角拂手打落,鏡頭對著一片片打落在地的花瓣,來一個特寫鏡頭。兒子回憶道:這個花瓣落地的鏡頭,最後放出來才幾秒鐘,但我們來來回回拍了將近一個小時,要抓到那個花瓣落地的鏡頭,著實不容易。
  • 租車一天300嫌貴,可你知道一輛20萬的車一天貶值多少錢嗎?
    對於這一點,從某租車行工作人員的吐槽中就能略知一二,其表示:有的人租車一天300塊錢嫌貴,可你知道一輛20萬的車一天貶值多少錢嗎?其實想要大致弄清楚這個問題並不困難,只要看看在這個價位區間的具體車型的保值率就能大致推算出來,不過從準據來源的可靠性上來說,由於保值率對於廠家而言也是會直接影響到其所生產的車型的銷售表現,所以不少網絡上所能查到的保值率多少都有那麼一點「水分」,不如直接從二手車市場中選取具體車型,結合其具體年限對比它們的新車購入價以及二手出售價來的更直接一些。
  • 學歷貶值愈演愈烈,我們還能走出「文憑社會」嗎?
    在近三十年的高校擴招大潮中,我們對「學歷貶值」的現象並不陌生。只是到了當下,高等學歷的含金量越來越低,「雙一流」成為普通大學生不得不面對的就業門檻。與此同時,存在於就業市場的「學歷鄙視鏈」與「就業歧視」也讓這個問題變得更為顯性。
  • 20年前的10萬元人民幣現在貶值了多少?
    在1999年的時候,中國的M2貨幣餘額為119897.9億元,截止到2018年年底的時候約為1827000億元。即經過20年時間,中國的M2餘額是以前的15.24倍。若以此為參考表現,現在的15.24萬元大概和20年前的1萬元人民幣相當。當然了,這種對比也有缺陷,我們再看看另一種對比方式。以城鎮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為例。
  • 學歷貶值是未來20年大趨勢,對雞娃有哪些方向性影響?
    這句話也可以反過來說。表妹找工作的問題,讓我聯想到另外一個話題——學歷貶值。《「龍門」之後:當代中國大學中的教育分層》中有一組數據,從1978年到2017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7%增加到45.7%。
  • 為什麼文憑越來越不值錢了,我們還需要文憑
    不論你上過什麼樣的學校,修過什麼樣的課程或者是參加過什麼樣的考試,在漫漫求學之路的盡頭,都會有一紙證書在那裡等你。當然了,這不是一張普通的紙,這紙證書會把你標識為「專科」「本科」或者是「研究生」,並且把你歸類到「理科」「文科」或者是「工科」中的一類。這張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能找一份什麼樣的工作,展開一種什麼樣的人生。
  • 舟山函授文憑有效麼?
    那麼,舟山函授文憑有效麼?第一、函授文憑有用嗎?函授是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的一種,與之並列的還有夜大(即我們現在所說的業餘)、脫產。這三種形式所取得的畢業證本質上沒有差異,只是在畢業證上會有相關字樣的區別,在使用時享受同等待遇。
  • 文憑只有社會功能,從不促進教育發展,不用文憑設門檻,教育才能回歸...
    當然了,這不是一張普通的紙,這紙證書會把你標識為「專科」、「本科」、或者是「研究生」,並且把你歸類到「理科」「文科」或者是「工科」中的一類。 這張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能找一份什麼樣的工作,展開一種什麼樣的人生。
  • 40年來,人民幣購買力究竟貶值了多少?
    大家都知道信用貨幣時代,紙幣長期都是持續貶值的,那麼人民幣的購買力這些年來究竟貶值了多少呢?1978年是改革開放的元年,我們就從這年開始好了,取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2013年這五年的1萬元進行對比。我們這裡採用按照真實通脹情況的方式來對比。
  • 美國高等教育深陷危機:學費飆升、文憑貶值、精英機制失靈
    日趨貶值的文憑與失靈的精英機制 早在疫情發生前,對美國高等教育泡沫的批評聲就不絕於耳。高昂學費的上漲伴隨著大學不斷擴招,而和國內最近甚囂塵上的對文憑貶值的討論一樣,美國的文憑縮水在近十年也非常明顯。
  • 學費飆升、文憑貶值、精英機制失靈——美國高等教育深陷危機
    日趨貶值的文憑與失靈的精英機制早在疫情發生前,對美國高等教育泡沫的批評聲就不絕於耳。高昂學費的上漲伴隨著大學不斷擴招,而和國內最近甚囂塵上的對文憑貶值的討論一樣,美國的文憑縮水在近十年也非常明顯。根據美國人口統計數據,從2000年來,美國擁有碩士和博士文憑的人數翻了一倍,而本科文憑也是大幅上漲。
  • 在「利奇馬」颱風天哭泣的電力工,原來是西交碩士:文憑貶值嗎?
    田漢霖連續在外搶修30多小時,被單位領導強制要求休息時,他情緒一下子失控,哭了起來:「這麼多線路跳了,我盡力了,但還是感到無能為力…」大家都認為,國家電網是一家大國企,世界500強企業排名第二位,工作發展前景、福利待遇都非常好,現在卻沒想到,堂堂的西安交大碩士,竟然是一名「爬電線桿」的普通電力工,關鍵時刻頂風冒雨工作30多小時:碩士做電力工,是文憑貶值嗎?
  • 學歷貶值了,我該怎麼辦?(二)
    據《2018年外賣騎手生活報告》統計,目前國內外賣小哥數量接近700萬,其中15%擁有大學及以上文憑,其中碩士研究生學歷佔1%,也就是全國至少有7萬以上的碩士畢業生在送外賣。就是這樣的一個入職門檻,為何會有15%以上大學文憑在從事這一職業呢?這又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個火爆朋友圈的詞——內卷。
  • 學歷在貶值了...
    不信看下面第二張圖:圖片上的信息很明顯,一個低學歷的人收到大廠的 offer,該樓主所謂的大專學歷是 15 年考到的。當事人正愁著自己能不能去成,以 B 哥的經驗,如果真的卡在學歷,面試都不讓你面,既然已經收到 offer,說明能力這關至少是有得到認可的。當事人之所以發愁,是他自己對於自身低學歷能進大廠一事產生懷疑。
  • 臺媒:大學退場、學歷貶值 臺灣教改為何失敗?
    臺灣這陣子從私立大學大規模解聘兼任教授、到大學考招方式又更改,很多人尚未理解來勢洶洶的教育亂象到底意義為何。嘉義最近新開了間教法文的咖啡廳,老闆就是被無預警解聘的私立大學教授。除因聘書不保而增加的失業者外,以學生觀點看,亞太學院停招關鍵乃臺當局「教育部」認為師資沒到位,難道師資到位再被退場、失業會比較理想?此種教育質量如何保障,恐怕僅是官方的陳腔濫調。
  • 正道遠思:大學生的學歷在貶值,我們還要提升學歷嗎?
    現在的本科生越來越多了,學歷會貶值嗎?我可以明確的跟你們說,其實所有的學歷都在貶值。我們國家本科以上的學歷,佔總人口的比例為4%這4%包括本科、碩士和博士,還有9%是專科。也就是說,受過高等教育的總人口比例是13%,其中21歲到35歲這個年齡段裡,每四個青年人中就有一個大學生。
  • 學歷不會貶值,只會增值
    考研過後,有關學歷貶值的話題層出不窮。按照應屆畢業生900萬,377萬考研來算,考研率已經達到了42%,這還不包括每年幾十萬的留學生。單看數據,學歷確實在貶值,社會確實在內卷。不過今天,我想和大家談一些不一樣的觀點。
  • 大學生就業難,大學學歷真的貶值了嗎
    很多人將這種「大學生就業難」的現象總結為「大學學歷貶值」。不少老一輩甚至拿他們那個年代的各個層次學歷與當前相應層次學歷作對比,得出「原來的中專、大專都比現在的本科、研究生吃香」這種結論!如果單從工作性質、福利待遇等方面來看,老一輩的說法不無道理。我們僅僅從教育系統的視角來審視,現在地級市裡稍有名氣的公立中學招收任課教師都要求雙一流本科或者研究生學歷。
  • 碩士擴招18.9萬人,文憑貶值加劇!高學歷群體集體陷恐慌?
    ,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預計突破300萬。此外,截至2020年,作為國民教育最高層次的研究生教育已累計為國家培養輸送1000多萬高層次人才。在本科生的不斷擴招之下,現在本科生每年的畢業數量達到700萬,這也大大加劇了就業市場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