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邏輯思維能力這樣培養,讓孩子變身「數學小神童」

2020-08-28 奇米兒童

「咆哮式作業輔導」成為大眾關注的一大社會現象,各種「崩潰式家庭教學」視頻層出不窮。

暑期臨近,千萬個家庭又得雞飛狗跳了。

kimi老師認識一位父親,讀書時品學兼優,工作後待人接物耐心有禮,屬於情緒十分穩定的那類人。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只要他一輔導數學,就進入捉急上火、怒髮衝冠模式。

「這有什麼難的!」這位父親一直想不通,這麼簡單的題目,為啥孩子就是不明白,想想自己讀書那時候科科100分,哪來這麼多事兒啊。

比如教加減法,反反覆覆教 2+3=5,孩子也記住了,換個說法就變成了:

「3個蘋果+2個梨=?個水果」

「4個?」

「怎麼會是4個呢?再算算」

「5個?」

「對嗎?」

「嗯~~6個」

「這有什麼難的」這句話估計出現在很多家庭輔導的場景中,有憤怒,有無奈,有不解,家長和孩子的思想完全不在同一個頻道上。

這些家庭教育障礙,既源自數學比較抽象的特點,也和孩子的認知規律和思維模式有關,同時也和教授者的方式分不開。

事實上,正是由於成年人無法體會孩子學數學的痛點,才讓數學啟蒙教育這個看似簡單的事,成為一場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戰爭,且不斷升級。

今天,kimi老師就跟各位粑粑麻麻們好好聊聊下面這三個問題:

  • 數學到底在哪裡?
  • 孩子為什麼不喜歡數學?
  • 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怎麼培養

01數學到底難在哪裡?

當成年人氣急敗壞地說「這有什麼難的!」的時候,不過是被知識詛咒了而已。這句話對孩子的心理實際上帶來了強大的壓迫感,孩子的自信心就是這樣一點一點被磨滅掉了的。

知識的詛咒指的是一種認知偏見。意思是說,掌握了某種技能和知識的人,無法體會未知者的痛苦。

對於成年人而言,1+1=2不言自明,沒什麼可解釋的。但是這個簡單的算式中,其實包涵了一個複雜的認知過程。

孩子最初對數學的認知,基於生活中的「量」,比如一個蘋果。

最開始,我們拿一個蘋果放在小朋友面前,告訴他這是1;之後這個蘋果可能被一個畫著蘋果的卡片取代;接著卡片也沒有了,變成在紙上畫的一個蘋果,就像圖中看到的這樣。

然後突然之間,這些蘋果和蘋果的替代品都不見了,變成了一個和蘋果沒有任何關係的阿拉伯數字1。至此,一個實實在在的紅蘋果經過幾步演變,成了一個抽象的數學概念1。

換句話說,孩子對數字的認知過程裡,經歷了具體(蘋果)到半具體(印有蘋果的卡片),半抽象(紙上的圖畫)到抽象(阿拉伯數字)至少4個步驟。

一個具體的、實在的紅蘋果,和一個寫在紙上的1,怎麼把這兩個貌似不相干的東西關聯起來,孩子需要在思維中完成一個巨大的飛躍,從具體形象思維上升到邏輯抽象思維

接下來,當孩子開始認識更大的數字時,他們能不能把一個抽象的阿拉伯數字和它所代表的「數量「建立關聯,這是孩子培養數感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舉個例子來說,很多小朋友在剛開始練習數數的時候,都是12345這樣數下去。數得很熟練,跟背英文字母abcd沒什麼區別。

那麼,5對於小朋友來說到底是什麼?僅僅是跟在4後面的那個數字嗎?還是代表了比4還大了1的數量總和?

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嘗試著去理解數學中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飛躍,或許父母就可以慢慢戒掉類似於 「這有什麼難的」這樣的話了。

02孩子為什麼不喜歡數學?

中國著名學前數學教育專家、兒童數學思維訓練課程創始人何秋光老師告訴我們,影響孩子對數學興趣的原因有3個:

一是數學內容不適合幼兒的接受能力(具體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

二是父母教的方法不適合幼兒認知特點(遊戲化、生活化、兒童化)

三是家長對幼兒學習數學的態度(舉例:每天讓孩子練習加減法,錯了訓斥)

數學相對於其他科目來說邏輯性和抽象性要高的多,如果我們不了解幼兒思維發展的階段性和年齡特點,就很難讓幼兒對數學感興趣。

同時,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好奇、好玩、好思考、好挑戰

幼兒學習數學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過操作學習、遊戲中學習、玩中學,幼兒階段學習的知識和技能也不宜太難,跳一跳夠得著,這樣孩子才會愛上數學。

國內數學啟蒙領跑品牌奇米兒童就是遵循這樣的教學理念,通過趣味性的數學思維小遊戲,讓孩子在快樂和遊戲中學數學,既讓孩子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又能發展思維能力!

03怎樣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為了不讓數學變成高高在上、脫離生活的死板無聊的學科,我們要幫助孩子學會將數學應用到生活中,培養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數學思維能力。

所以,作為父母能做什麼?

(1)還原數學本來的樣子,讓它回歸生活。

數感不是數(3聲)數(4聲),而是知道數「量」的變化是怎麼來的,是去了解一種數量變化的因果關係。背熟9X9乘法表,或是熟記圓周率小數點之後100位,都跟數感沒關係。

簡單來說,切生日蛋糕,超市購物,停車繳費,商品打折……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變成數學相關的對話。

比如,跟媽媽一起去購物,由媽媽提供購物清單,蘋果4個,牛奶2盒,雞蛋3個,然後讓孩子按照清單挑選對應數量的物品,並自行完成付款,從中認識20元、10元、5元、1元等錢幣的面值。

這就是生活中時常發生的場景,而本質就是數學中的邏輯思維。

我們首先是實實在在地跟一個數量打交道,然後才是把這個數量的變化用數學表達公式體現出來。

(2)多問開放型問題,少問封閉式問題。

與其隨時隨地抽查孩子的計算能力,不如問問孩子有趣的問題。1+1人人都會,但是一條金魚和一條熱帶魚能不能相加?你能不能想出一個情景來?

如果換成1條金魚和2條水草呢?他們能不能相加?加起來是什麼呢?同樣的,你能不能想出一個情景來?

鼓勵孩子去回答開放性的問題,並大力表揚他們腦洞大開的想法,可以幫助孩子重新認識什麼是數學:它不僅僅是習題和唯一正確答案,更是一種思考方式,它有很多種可能性。

(3)營造輕鬆的環境,鼓勵孩子自由提問。

不要小看這一點,一個不敢自由提問的孩子+被知識詛咒了的父母,這個組合的結果一定是天怒人怨的。

前面已經說過,數學符號和表達方式,經過了漫長的從具體到抽象的演變,而這中間任何一個環節沒搞清楚,都會導致「不明白」。

比如類似這樣的問題:「為什麼面積用乘法而周長用加法?」

這個問題,估計很多家長聽了之後怕是會晴天霹靂吧,根本沒法解釋,一般情況下就告訴孩子你只要記住計算面積用乘法、計算周長用加法就可以了...

能問出這樣的問題,說明孩子認真思考了這兩者的異同。他很勇敢,不怕被訓斥。

所以,不要把孩子的數學問題簡單的歸結為不認真,記不住。這背後或許存在關鍵性的概念,需要我們幫助孩子一起去理清楚,弄明白。

(4)學數學,不等於把孩子變成計算機器。

學習數學,和數學建立某種關係,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因為大人的焦慮,疏忽,不耐煩,讓孩子早早形成對數學的偏見,排斥數學,這對孩子來說並不公平。

的確,不是每個孩子長大之後都能變成數學家。但是每個孩子,都至少應該有機會學會用一種數學的思維去認識我們身處的這個奇妙的自然和人文世界。

相關焦點

  • 這樣培養數學邏輯思維,讓孩子變身「小神童」
    數學不必看起來很困難:具有邏輯思維,你也可以喜歡上數學!「咆哮式輔導家庭作業」已成為社會關注的主要社會現象,各種各樣的「崩潰家庭教學」視頻源源不斷。實際上,由於成年人無法理解孩子學習的數學困難,因此在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戰爭中,數學意識教育的表面上看似簡單,在孩子看來卻很難。如何發展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為了防止數學成為枯燥的學科,我們學習兒童如何將數學應用到生活中,如何分析和解決數學思維中的問題。我會幫助你的。
  • 這樣教出來的孩子,既能學好數學又可以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即使是當前的小學數學,也非常注重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數學的抽象性特點仍然非常明顯。我們有許多人對語文有一種天然的親和感,但對數學沒有這種感受,因而對數學不感興趣,造成數學這門學科學不好。這樣,對自已的思維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學好數學不僅培養了自己的計算技能,更為重要的是培養了自己的數學意識,形成利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觀念,培養了邏輯思維能力。
  • 科學開發大腦,培養數學頭腦,提高邏輯思維的能力
    孩子的成績唯獨數學不好,並不是抽象思維不好,應該是邏輯思維能力不強,而形象思維較好。那麼,就應該把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結合起來,從而更快發展孩子的數學頭腦,成為有能力的成功的自己。那麼,要發展孩子的左腦,就要通過訓練孩子多應用帶有感情色彩的智力活動,來驅動左腦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就是「從結論往回推,倒過來思考,從求解回到已知條件,反過去想或許會使問題簡單化。」 就是要通過論證來確認和整理,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也可以用反例來推翻偽理,形成有數學思維習慣的頭腦。比如:總結「長方形的特徵」。
  • 孩子學好數學並不難!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才是關鍵
    高斯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讓我折服。可見學好數學的關鍵是有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那麼這項能力又該如何培養呢? 聊天學數學孩子在小的時候,尤其是1-3歲之間,是大腦發育的初期,在這個階段,孩子非常樂意學習和模仿,他們對身邊的數字事物都非常感興趣,這時候我們要在與孩子的聊天過程中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 孩子學好數學需要數學邏輯思維能力,該怎樣提高呢?
    提高孩子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就是提高孩子的空間想像能力、科學推理能力、和歸納綜合能力。提高孩子的空間想像能力,主要涉及到中小學數學幾何知識,例如平移、旋轉、軸對稱、平面幾何圖形、空間坐標系等知識。提高孩子的空間想像能力應從簡單生活常識入手,小時候爸爸媽媽考驗我們的想像力,常常列舉的案例就是面對一個方桌,用一把快刀,先砍掉一個角,問能增加幾個角和幾條邊?(增加1個角和1條邊)。如果連續砍了100刀,問這個時候桌子共有多少個角和多少條邊?(共有104個角和104條邊)。諸如此類這樣的生活遊戲,能夠很好的培養和提高孩子的空間想像能力,進而提升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 孩子數學學習有困難,需要提高邏輯思維能力,試一試這樣訓練方式
    邏輯思維能力是一種重要的能力,有人說,「缺乏邏輯思維能力的孩子,是潛在的差生」。這句話實際上是有道理的。因為邏輯思維能力弱的孩子,通常來說思維靈敏性和舉一反三的能力都比較弱,思考問題時更容易思路混亂。這反映在孩子的學習上,最明顯的課程就是數學課程了。
  • 用織網的方式來培養孩子的數學邏輯思維
    隨著孩子的學齡增長,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很多孩子在數學和物理方面能把大量公式、定義牢牢地記住,可是總是用不起來、用不對。或者是根本不知道該用哪一個。這就涉及到了孩子有沒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否能把這些公式靈活地運用起來。
  • 在遊戲中啟蒙幼兒的數學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同事奧北是個很有教育想法的媽媽,懷孕的時候就學習很多育兒知識,孩子出生後,她就在生活中,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最近,孩子到了3歲後,她想要開始逐步培養孩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她本想著送孩子到早教機構,但是因為疫情的關係,她又不放心機構的衛生安全。正在犯難的時候,恰好找到了一套書,可以啟蒙幼兒的思維能力。讓奧北覺得非常欣慰。
  • 幼升小邏輯思維題,難倒眾多家長,孩子邏輯思維能力該如何培養?
    在歐美國家的教育體系中,十分重視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國家天才兒童協會》的評判標準中,邏輯思維更是佔比最高的那一項。近些年,國內的幼小教育對思維邏輯的培養開始越發重視,上海一所小學在幼升小考試中,一道邏輯思維的題就難住了眾多家長。
  • 積木寶貝MM數學直播課遊戲化場景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
    疫情延長,這對於孩成長的關鍵節點是不可逆的,2一6歲是孩子思維能力形成的敏感器。積木寶貝全新升魔法數學課為MM直播課,通過在線遊戲互通直播的形式,全面武裝孩子數學思維能力,真正做到讓寶貝成長不打折。循序漸進,讓孩子深刻理解12個數學概念,196個數學知識點,通過數學遊戲方式,讓孩子不知不覺中就進入數學情景,為之後的幼兒園和學前小學數學啟蒙建立了非常好的基礎。面對激烈的競爭環竟,能讓孩子負擔不重又能快速學到知識,是我們能給孩子的最好禮物了。
  • 數學不好的原因或可追溯到嬰幼兒時期?邏輯思維能力應從小培養
    不少孩子為了提高數學成績,補習班也上了,大量習題也做了,但就是學起來很吃力。家長總免不了責怪孩子笨,孩子自己可能也會懷疑自己的能力。那麼,數學不好真的是因為孩子笨嗎?今天,禾果媽媽要為包括我自己在內的所有數學沒學好的人喊冤啦!真的不是因為笨!而是在大腦發育的敏感期即嬰幼兒時期,家長沒有重視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 父母課堂 | 怎麼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父母小課堂開課啦~好多孩子不喜歡學習,尤其是不喜歡學數學,怕數學,其實是因為孩子邏輯思維能力有點弱。邏輯思維能力不僅是學好數學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學好其他學科,處理日常生活問題所必須的能力。家長在平日也可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那怎麼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 年糕媽媽數學盒子,專注孩子數學能力的培養
    對於數學啟蒙,家長們都存在很多疑惑。孩子這麼小,教他數學能聽得懂嗎?其實研究表明,2- 6 歲是孩子數學啟蒙敏感期,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吸收能力是最強的,是思維發展關鍵期,最容易拉開差距,必須抓住最佳時機。
  • 小學三年級後,光靠記憶力學不好數學!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才是關鍵
    也許很多人都不大了解數學,也不明白邏輯思維是什麼?數學可以說是科學大廈的基石,學數學也不僅僅是學習數數,學好加減乘除,其實學數學是要學習一種思維方法。所以數學能力好的人,他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都應該是最好的。
  • 如何在蒙氏教育中培養幼兒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能力很強的學科,就目前的學習狀況來說,數學已成為一門令多數幼兒頭疼的學科之一,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學習方法,幼兒在今後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會越來越吃力,所以,如何在蒙氏教育中培養幼兒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就顯得很關鍵,總結了幾點關於幼兒數學思維能力的方法,供大家借鑑。
  • 一年級「思維訓練」51套,每周練一套,孩子秒變數學「小神童」!
    一年級「思維訓練」51套,每周練一套,孩子秒變數學「小神童」!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們來講,數學是一道很有難度的科目,這是相對於其他小學科目而言。其實小學數學是比較簡單的,六年的曼曼學習時光,並不僅僅只是意味著學習小學那一點數學知識點上,在基礎掌握好之後,同學們學習數學會有更加深層次的要求。比如在小孩子各種思維能力還未完全固化,有更多可能性的時候,提升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等。
  • 家長必看:6部數學動畫片,提高孩子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6部數學動畫片,提高孩子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可以讓孩子在歡樂的氛圍中,學習數學、形狀和邏輯思維等能力,寓教於樂。符合孩子的認知特點,互動性比較強,孩子能比較好地融入。每集20分鐘左右,適合3~6歲孩子觀看。
  • 6部數學動畫片,提高孩子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可以讓孩子在歡樂的氛圍中,學習數學、形狀和邏輯思維等能力,寓教於樂。符合孩子的認知特點,互動性比較強,孩子能比較好地融入。每集20分鐘左右,適合3~6歲孩子觀看。,同時培養數學思維。它們帶給小觀眾快樂的同時,能啟蒙對數學的了解。該系列共2季65集,每集14分鐘,適合3到7歲的小朋友。
  • 孩子總是談「數」色變?學好數學,父母要從培養孩子邏輯思維開始
    有著20年數學教學經驗的曲少雲老師,在她的專欄《如何開發孩子的數學潛力》中,這樣說到:數學能力是人類最高級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是整個科學大廈的基石。學數學並不只是學數數和加減乘除,數學的本質在於學習一種思維方法。「邏輯思維」屬於抽象思維,是智力活動的高級形式。
  • 超棒的6部數學動畫片,提高孩子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今天給大家推薦6部好看的數學動畫片,故事包含了動物、數字、友誼、自然等題材,每一個都充滿想像力,而且畫面活潑明亮,還可以幫助孩子在輕鬆的氛圍下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哦~ 米奇妙妙屋可以讓孩子在歡樂的氛圍中,學習數學、形狀和邏輯思維等能力,寓教於樂。符合孩子的認知特點,互動性比較強,孩子能比較好地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