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考試結束,考生們拿到手機後,這幾道題立刻被推上了熱搜。有的考生甚至發誓以後絕對不再難為服務員,吃火鍋的時候什麼鴨血、藕片、海帶、豆泡的啥都要。
遼寧就是這樣不走尋常路,方方面面的。這次的翻譯推理題佔據了邏輯判斷的半壁江山。題量多就罷了,還考得難,那真是欺負人了。
之所以難,是因為在這幾道題目中,涉及了或命題的否定肯定式將或命題轉化為假言命題,即「A或B=A→B」;還涉及了一個歸謬推理,即「由A→A」可知「A」。 接下來,圖圖老師挑其中兩道來給考生感受一下。
【例1】有三個小夥伴去吃火鍋點餐的時候,他們對服務員講了如下對話:
甲:或吃鴨血或不吃藕片;
乙:只有不吃海帶才吃鴨血;
丙:不吃豆泡,除非吃藕片;
按照三位小夥伴的要求,服務員的下列菜品組合一定不符合客人的要求:
A. 有鴨血和豆泡 B. 有海帶沒藕片
C. 有豆泡沒海帶 D. 有海帶和豆泡
【答案】C
【解析】第一步,判定題型。題幹中含有邏輯關聯詞「或……或……」、「只有……才……」、「除非……不……」。
第二步,翻譯題幹。甲:鴨血或藕片;乙:鴨血→海帶;丙:豆泡→藕片。
第三步,推理。可利用否定肯定式將「鴨血或藕片」轉化為「藕片→鴨血」,進而可得知遞推式:豆泡→藕片→鴨血→海帶。
根據推理規則可知,A項,鴨血且豆泡,符合要求;B項,海帶且藕片,符合要求;C項,有豆泡時必然沒有海帶,所以C項不符合要求,當選;D項,海帶且豆泡,符合要求。
因此,選擇C選項。
【圖圖老師說】這道題的關鍵是通過否定肯定式實現或命題轉化為假言命題,進而寫出遞推式,可以更加輕鬆地分析各個要件之間的關係,最大化地提高做題效率。
【否定肯定式】
關於或命題否定肯定式的考查有兩種類型:
第一種是已知或命題A或B,又有已知條件A,由此可以推出B。
第二種是將或命題利用否定肯定式轉化為假言命題,即A或B=A→B=B→A。
第二種考查形式相對較難,很多考生不太容易想到,所以目前來講這是一個較有區分度的題型。考生尤其要注意,在遇到或命題的時候根據題目需求去看有沒有必要將它轉變為假言命題。
【例2】某班選派學生代表參加校慶活動,張強或隋雷至少必須有一個參加,同時還需滿足:
(1)如果有隋雷,就必須有夏偉;
(2)夏偉和張強至多能有一人;
(3)若有張強就必須有孫凡;
(4)有孫凡就必須有夏偉。
如果以上為真,代表中一定包括哪兩個人?
A. 張強和夏偉 B. 夏偉和孫凡
C. 孫凡和隋雷 D. 隋雷和夏偉
【答案】D
【解析】第一步,判定題型。題幹中含有邏輯關聯詞「至少有一個」、「如果……就」、「至多有一個」、「若……必須」。
第二步,翻譯題幹。張強或隋雷;隋雷→夏偉;夏偉或張強;張強→孫凡→夏偉。
第三步,推理。根據否定肯定式可將「夏偉或張強」轉化為「夏偉→張強」。所以有「張強→孫凡→夏偉→張強」。根據歸謬推理可知張強一定不參加,根據「張強或隋雷」可得隋雷一定參加,再根據「隋雷→夏偉」得夏偉一定參加。
因此,選擇D選項。
【圖圖老師說】這道題也在解題的過程中用到的推理規則包括:肯前必肯後、否定肯定式、歸謬推理。
【歸謬推理】
所謂歸謬推理,是指「若A→A」,那麼「A」一定成立。
由A→A,當前件A成立時,根據「肯前必肯後」,得知後件A必然成立,又A與A互相矛盾,兩者不可能同時成立,所以前件A一定不成立,即可得「A」一定成立。
相信,通過以上這兩道題,考生能夠對翻譯推理的知識點掌握得更加全面。日後再遇到此類考點就能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