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丁香學術(ID:dingxiangshiyan)
作者:莫軒、SOOF
近日,一則武漢大學學生輔導員招聘錄取公示引起了熱議。錄取名單上的各位新晉輔導員學歷清一色的名校碩博士,甚至還有海歸的名校博士。
網傳武漢大學 2021 年學生輔導員擬錄用名單(部分),圖片來源:知乎很多人就納悶兒了,學生輔導員到底是什麼神仙職業,竟然也需要博士學歷了?為何輔導員工作都需要博士學位打底?
八九年前,本科生的就業壓力雖已日漸山大,但大多數人還是優先選擇工作或者考研,只有個別實在找不到合適工作的本科生會在畢業後當輔導員。因為很多學校有政策,輔導員可以免試讀本校的在職研究生。
如今,在職研究生政策改革了,輔導員也成了香餑餑,引得無數名校博士追捧。這真驗了那句話,「當初你愛答不理,現在你高攀不起」。
事實上,輔導員是我國高校特有的崗位。在很長一段時期內,輔導員的身份非常尷尬:是教師但不教學,是幹部但沒待遇。很多時候難以得到高校師生的尊重和認同。
在不少人眼裡,輔導員的工作不過是處理瑣碎的日常學生工作,抓抓學生的政治思想動態,還有人呼籲要取消輔導員這一崗位。
但是,官方顯然不這樣認為。2017 年 9 月,教育部出臺《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在明確輔導員職責和地位的同時,也強調了高校輔導員的職業發展。
文件劃定了專職輔導員職務和職級的「雙線」晉升通路,制訂了專門的激勵機制,並且為輔導員單獨設立考核標準和培訓項目,要求省級教育部和高校每年都要抽調一批優秀的輔導員出國交流學習。
至於人員配比,文件也進行了明晰的規定:高校輔導員按 1:200 的師生比例配備。
名正則言順,有了教育部的規定,輔導員職業的吸引力大增。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與科研教學崗比起來,輔導員崗簡直不要太好。很多人進高校,看重的是穩定。但是現在很多高校的專職科研崗,說白了就是「臨時工」,博士畢業籤五六年「非升即走」的合同,最後能「升」的不到兩成,編制非常難拿。
如果做輔導員的話,只要聘期內沒犯較大錯誤,基本都能順利入編。無怪乎博士們都來競聘輔導員了。其實,武漢大學並非唯一一所公開招聘博士擔任輔導員的高校。在人才招聘網站的高校輔導員招聘專欄裡,不難找到諸如重慶郵電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學校招聘輔導員的信息,
招聘要求普遍包括研究生以上學歷,有的更是直接要求博士學歷。要求高,待遇也得高。縱觀各個高校,輔導員有「五險一金」早已是標配,餐補、交通補貼等各項補貼也幾乎應有盡有,教師公寓、家屬就業、孩子上學的問題也都能解決。一位高校任職兩年的輔導員發帖稱,自己每月到手的工資過萬,還有各項補貼超過兩千,此外還有績效獎金每年至少 3 萬。筆者的哥們兒畢業後成為西南地區某頂級高校的校聘輔導員,第一年到手 16 萬多。可見輔導員的待遇已經超過很多公務員,即便在一二線城市,也非常具有競爭力。據說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高校輔導員的工資可達月薪兩萬。如果考慮到寒暑假以及其他額外好處,這樣的待遇對於任何一個寒窗苦讀二十載的博士而言,都可謂誘惑大大滴。所以,名校博士爭相應聘輔導員的現象一點也不奇怪,以後會成為常態。博士就業一年不如一年,人才內卷越來越嚴重。
名校博士入職高校輔導員,成為高學歷人才內卷的有力佐證。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加速發展的特殊時期,人才內卷是必然結果。從 1981 年我國重新建立研究生培養體系以來,截止到 2019 年共培養了 88 萬名博士,2020 年畢業的博士有 6.5 萬,博士總數大概在 94.5 萬。博士就業的主流一直是高校,目前全國高校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共有 47 萬人,大約佔全體博士的一半。但這並不代表博士畢業後有一半的可能性進高校。據統計,全國高校的博士生在讀人數為 52.4 萬,包括 2020 年新入學的 10 萬。但全國高校每年可提供的就業崗位僅有 3.5 萬左右,包括面向碩士和本科的輔導員崗位和其他行政後勤崗位。稍微計算一下就會發現,按照現在的就業狀況,
在讀博士的「存量」用 15 年也消化不完;博士畢業生中僅有 1/3 的人能進高校。在就業市場裡,僅論入職高校,博士已經遠遠供大於求,內卷不可避免。
首先是慣性使然。這裡的「慣性」包含多個方面的含義,以父母為代表的大眾認知中,博士畢業進高校是很好的選擇;在課題組的氛圍中,無論導師還是師兄師姐,也都傾向於進高校;在自己的認知中,一方面缺乏社會經驗,一方面受到前兩者的暗示,也覺得進高校不錯。
第二,所謂的「穩定」。體制內很穩定,穩定壓倒一切。尤其在疫情打擊下,百業凋零,穩定顯得尤為重要。入職高校就有可能拿到編制,以後就是「公家人」,哪怕錢少點,也總歸穩定。
第三,所謂的「輕鬆」。高校教師能正常雙休,還有寒暑假。在某些網際網路企業接連爆出嚴重侵犯勞動法的事實後,高校教師的崗位相比更顯輕鬆。雖然收入確實比公司少,但按照工作時間和強度換算,高校教師妥妥的高收入人群。
第四,平臺與發展。頭部高校作為我國科研的重要承擔者,學術資源優質,比絕大部分企業好太多;即便不那麼知名的地方高校,也往往匯聚一地之精英,能量驚人。而且高校教師這個圈子總體素質很有保障,社會地位也很高,個人發展的機會和前景比較好。都知道博士畢業進高校好,但高校越來越難進,編制越來越難拿,還有無比坑人的「專職科研崗」。相比而言,有教育部文件支持的高校輔導員崗位,反而成了進高校的「捷徑」,當然會讓博士們青眼有加了。毫無疑問,更多博士進入輔導員高位,對於學校管理隊伍綜合素質的提升也將大有裨益。條條大路通羅馬,是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高校再好,大多數博士還是進不去。作為高學歷人次啊,博士就業應該開拓思路,選擇多元化。
如果不想放棄自己專業的話,博士畢業可以考慮進企業。技術方面的博士非常受企業的歡迎,尤其是那些有一定技術實力的大企業,特別希望博士入職。提高企業的技術實力那是當然的,博士進企業的好處還有很多。比如,對於初創企業而言,博士的引入能幫助公司拿到更多投資;對於技術成熟的企業,博士能幫助公司申請到更多的政府補助。因為博士帶來的好處很明顯,企業給錢也不含糊,別忘了,華為可是給應屆博士畢業生開過 200 萬年薪的,香不香?如果覺得教師這個職業好,就想當老師的話,可以考慮進小學、初中、高中當老師。
有編制,福利待遇好,還有寒暑假的帶薪假期。教書育人為祖國培養花朵離咱們太遠,成為小有名氣的教師,哪怕出去兼職代課也能有不少收入。君不見,2020 年深圳某區引入的小學和初中教師中,已經出現了名校碩博士的身影。其吸引力可見一斑。
如果追求安穩,博士考公務員也不是不可以的。現在還有很多名目繁多的「選調生」項目。公務員是大眾眼中的「鐵飯碗」,福利和待遇不必說,社會地位也很高。要是想有一番作為的話,可能政府這個平臺比高校平臺還好。公務員隊伍也很需要博士,博士在體系內的起點也比較高。當然,對於有想法、有技術、有能力、有幹勁的博士而言,創業也是最好的選擇之一。國家目前對創業非常支持,對高學歷人才創業更是支持,配套政策和補貼都很到位;國內的投資環境也很友好,越來越正規,不少投資人和公司專門投創新性的新公司。如果想創業的話,現在真是好時候。打工人打工魂,不是給老闆打工,就是給國家打工,說到底都是為人民服務,
沒必要非要盯著高校,更沒必要非得做教授。輔導員崗位很香,其他崗位也不錯。世界本應多樣,博士就業也應多元化 —— 畢竟,哪個行當都需要高學歷人才啊~
武漢大學招聘大批博士擔任輔導員
你怎麼看?
歡迎文底留言討論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丁香學術(微信號:dingxiangshiyan)。「丁香學術」是丁香園旗下科研類公眾號,致力於傳播有價值的學術報導,解讀有深度的學術文章。歡迎關注!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baoerjj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