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父母必須接受的殘酷現實,你的教育,可能是無用的

2020-08-27 雲寶媽媽

本文為小步在家早教雲寶媽媽原創,歡迎個人關注、轉發、分享


上周,我們終於完全復工了,辦公室裡又出現了來參加新課研發測試的小朋友。

9個月大的小琪是我們的新用戶,第一次來參加我們的試課。看得出來,小琪媽媽很緊張,發現自己連簡單的抓小球都引導不好,壓力大得不行。

而另一組,欣欣媽媽對孩子的引導就很自如。

小琪媽媽跟我一起在旁邊觀摩,看著看著,她忍不住感嘆:

「這個媽媽好厲害!她是早教老師嗎?」

我笑著回答她:「她不是老師,她只是老手。」

在家早教的老手和新手家長,差別用巨大來形容,確實不為過。

這個差別,並不是觀念上或者說教育意識上的差別。

事實上,我們現在的父母,稍微受過點教育的,都知道啟蒙教育的重要性。

甚至連我們經常提的,多給孩子高質量陪伴、多陪孩子玩兒遊戲、多進行親子閱讀等等,這些道理不管是早教新手、還是老手都懂。

我們關於新老用戶使用情況調研中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剛加入小步的早教新手家長和學習小步DEEP課3個月以上的老手家長對早教的重視程度基本沒差別。

但落實到具體事情上,懂道理和能做好,是兩碼事兒。

任何一種教育,成功做好的關鍵,就三點:方法、頻次和信心。掌握好這幾點,什麼事情都能做好。

01 落到早期教育啟蒙上,先說說方法。

豐富的體驗是刺激孩子大腦發展的關鍵,單調的枯燥乏味的童年生活是拉開孩子智力身體發育差別的罪魁禍首。

孩子天然喜歡會玩兒、玩法多的家長,讓我們自己腦子裡的想法充盈起來,是給孩子做好啟蒙教育的第一步。

一個只會親親抱抱舉高高,完全不知道如何與孩子互動的媽媽,在方法上天然是缺失的。

在這一點上,早教老手與新手的區別就比較大了。

在我們關於新老用戶使用情況的調研中:上課三個月以上的家長,在沒有提示的情況下,平均能回憶起8.3個親子遊戲,而剛加入的早教新手媽媽,只能想起3.6個。

當然,只是數量上的玩法多,顯然是不夠的,質量上還得好。

而好的玩法,關鍵就在引導技巧上,我這裡說3類最重要的引導技巧。

1

要學會引起孩子的興趣

這一點真的很讓人頭疼,我們都知道學齡前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是從興趣出發的,他自身不感興趣,設計再好的遊戲也沒用。

我們在拍攝14個月齡的「寶箱探蛋」一章中,需要孩子滾動雞蛋,鍛鍊手腕的靈活性,但孩子當時對滾雞蛋一點興趣都沒有,怎麼說都不願意配合媽媽。

於是小步的老師拿出一口鍋,讓孩子在鍋裡炒蛋,孩子一下興趣就上來了,通過使用鍋鏟工具,孩子的手腕一樣得到了鍛鍊。

你看,只要引起了孩子興趣,高質量的親子遊戲就是如此順利。

2

要學會個性化的調整

俗話說頭胎照書養,早教新手媽媽就特別容易進入」複製模式「,就是看見教學範例裡怎麼做,就一定要自己的孩子那樣做。

但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結合老師關鍵性的引導,去個性化調整方案,才是最厲害的。

在適合28個月齡孩子的「認識自己的身體」一章中,原計劃是讓孩子根據骰子的點數,去找卡片上對應編號的器官貼紙。

但孩子剛開始沒辦法按照規則操作,於是媽媽改變遊戲規則,把貼紙先貼在骰子上,然後投擲骰子。

‍還有一個2歲的孩子在玩到「春天拼貼畫」那節課時,孩子對花草有些害怕,拒絕觸摸,於是媽媽調整了一下操作,改為先讓孩子玩噴壺澆水,用小汽車運送花瓣等,一步步打消了孩子的牴觸,最終讓孩子感受到了花草的觸感。

3

要學會應對互動中的各種「小狀況」

當我們沉下心來,跟孩子互動時,會發現有許多突發的小狀況。

孩子把顏料弄身上了、把袖子打溼了、把道具扯壞了、沒有耐心玩把東西都扔了、甚至一言不合就哭上了,這些突發情況發生時,新手媽媽往往容易陷入焦慮,而老手媽媽卻得心應手。

其實這些小插曲,都是絕佳的教育機會,可以讓孩子在遊戲實踐中理解怎麼與人合作、理解哪些規則是不可逾越的邊界、哪些事情是可以去自由探索的。

這些道理,靠直接對孩子說教,孩子可聽不進去,他們只有在實踐的反覆體驗中,才會把這些理念內化進去。

02 早期教育成功的第二個關鍵,就是頻次。

就算是被稱為「鋼琴天才」的郎朗,也是從3歲開始練琴,每天保持近6個小時的訓練,才有了後來那些了不起的成績。

事實上,任何的教育,沒有一定的練習頻次,都是不可能達到效果的。

我們經常能通過很多視頻平臺看到各種親子遊戲,看起來也都挺熱鬧的。

但至今為止,我只見過一位跟著視頻堅持下來給孩子好好做早教的媽媽,她本身是做財務會計的,非常嚴謹自律,對信息的搜集整理能力極強,而且家裡的姥姥是幼兒園老師,還能幫著一起輔導孩子。

而絕大多數說自己搞的媽媽,大多是三天打魚兩天篩網,收藏了一堆早教方法,卻很難去真的用在孩子身上。

小步堅持把小步的家長們聚在一起。大家都是上進的、重視教育的媽媽,彼此之間的影響和幫助,是保持學習頻次很重要的動力。

03 最後說說信心,對自己的信心,對孩子的信心。

任何一個人只有對自己有信心,才能產生更強的動力克服困難去達到自己的目標。而一個媽媽,只有對自己的孩子有近乎盲目的信心,才能以最好的姿態接納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去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

在家早教的老手,有很多時候,贏在心態上。

而信心這件事情,並不是天生的,是在一次次的實踐中得到了正面的反饋和鼓勵,一步步加強起來的。也就是說,做得多了,才會有信心。

早教新手和老手,雖然可能也就三個月的差別,但是這些媽媽們已經實現了一個質的突破。有方法傍身不焦慮,有頻次保證能堅持,有信心支撐不退縮。

從古至今,能教育出優秀孩子的家庭都不是大多數,因為教育本身就需要付出努力,只要努力了的那部分家庭能獲得成功。

小步最重要的使命,就是陪伴每一個願意為自己孩子付出的家長,用最專業最系統的方法讓你們這條路,走得更穩更輕鬆。

相關焦點

  • 所有父母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付出多是無用功,這件事才最重要
    導讀:所有父母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付出多是無用功,這件事才最重要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所有父母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付出多是無用功,這件事才最重要!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所有父母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的付出,絕大部分是沒用的
    導讀:所有父母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的付出,絕大部分是沒用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所有父母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的付出,絕大部分是沒用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所有父母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的付出多是無用功,這件事最重要
    「9*9=45,你說我氣不氣?」「40+5等於44?我什麼時候說過?」「你姥姥教我都沒有這麼費勁……」「你以為我願意天天嘮叨讓你認真寫題?」孩子覺得自己確實不會,父母的嚴厲大吼讓他委屈。因為,家長們都忽略了一個殘酷真相:這些付出收效甚微,就說明,這些行為多是無用功。你的付出,99%都是沒用的。
  • 所有家長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為孩子的付出,99%是沒用的
    導讀:所有家長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為孩子的付出,99%是沒用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所有家長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為孩子的付出,99%是沒用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所有父母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的付出,可能99%都是沒用的
    有關:小孩擁有高學歷的父母無關:小孩擁有完整的家庭父母學歷高,孩子成績優異,這是意料之中的事。畢竟他們很看重教育,智商較高的父母往往教育水平也較高。但是完整的家庭對孩子的成績並無影響。你會發現,父母的離婚對孩子的成績並沒有造成什麼影響。為了孩子的學業,努力維持一個完整的家庭,這成為很多父母所堅持的偏執。其實你們相不相愛,孩子最知道。就像我鄰居家的孩子,知道父母為了她假裝恩愛的時候,突然不吃不喝不去上學了。
  • 所有父母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沒用的
    畢竟他們很看重教育,智商較高的父母往往教育水平也較高。但是完整的家庭對孩子的成績並無影響。這個結果對於那些為了孩子的學業選擇隱忍的父母來說,簡直是致命一擊。想先說一個故事。這樣的母親往往是想接受高等教育或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換算到中國,也是如此,晚婚晚育的好處,我們聽過太多,只不過中國晚婚晚育的年齡會比國外要早一些而已。
  • 所有父母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沒用的
    畢竟他們很看重教育,智商較高的父母往往教育水平也較高。但是完整的家庭對孩子的成績並無影響。這個結果對於那些為了孩子的學業選擇隱忍的父母來說,簡直是致命一擊。想先說一個故事。著名作家池莉曾經老公吵得不可開交,所受屈辱數不勝數,她斷定自己的婚姻已然失敗。「婚姻本身,沒什麼可以多說的,可以簡單歸結到一個字:緣。緣分盡了就是盡了。
  • 《我要上學》裡的農村教育,現實比電影更殘酷,你知道嗎
    後因為二喜叔、學校老師、父親以及教育機構的幫助,重回校園,長大後回到學校當了一名老師的故事。電影的劇本很簡單,但貴在真實,所有的取景地都是沒有加工過的生活場景。不論村裡居住的房子,城裡有點破舊的小飯店,還是十分簡陋的學校教室。這對於像我這種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孩子來說,看著格外的親切,也很真實自然。
  • 今年高考太難了,但無論成敗,所有父母必須面對的現實
    高考結束,有的孩子會考上985、211,有的孩子會落榜,但是無論成敗,作為父母,都不得不面臨的殘酷真相其實是:如果不出意外,你的孩子必將平凡。 1孩子們終將平凡,是父母必須面對的現實在中國,父母們早早就教會了孩子標準答案,長大了只能做科學家、文學家、太空人……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被認為有出息,父母們才會有面子。更為重要的是,這符合父母們「望子成龍」的殷切希望。中國父母最難接受,也最不願意承認的一個事實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大概率上會是一個極其平凡、極其普通的人。即便是從內心隱約意識到這一點,也定要排除萬難,創造條件把孩子培養成天才。
  • 不管你信不信,所有父母必須面對的現實:你的孩子必將平凡
    不管你信不信,所有父母必須面對的現實: 你的孩子必將平凡有錢人是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的?2、讀書不必拿第一,但必須好好學習文化。沒有文化,不會有人尊重你。3、假期想去旅遊,必須用心做好旅遊規劃,做一個有計劃的人。4、不要輕易說放棄。認為,這樣的「家規」實在是太「普通」,可是往往就是那些:成功的人,無非就是把簡單的事情做到了極致罷了。
  • 教育若只靠老師,就太耽誤孩子了!這11點真相,殘酷而現實
    教育若只靠老師,就太耽誤孩子了!這11點真相,殘酷而現實!很殘酷,卻很現實,願所有的父母都能看到!——這是你沒做好規矩教育,把孩子慣的。孩子從小接受了你的快樂思想,可是在大環境下沒有志同道合的同伴,沒有老師的鼓勵和表揚——因為他與大家背道而馳,老師不可能天天表揚他。那麼,這樣的他其實並沒有快樂,他就會變得孤獨、偏執、逆反,一旦你發現了這些現象,那就後悔莫及了。
  • 教育雞湯的「殘酷真相」,很多父母可能一輩子都沒看清楚,醒醒吧
    對父母來說,是養孩子難還是教育孩子難?我想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是後者。在孩子出生後,父母除了擔心他的健康問題外,最大的就是教育的問題了。對於絕大多數的父母來說,都是以孩子為重心。有的父母可能在自己花錢的時候摳摳搜搜,但是在給孩子報班方面,那可真的是眉頭都不眨一下。但是,這樣取得的結果是什麼呢?也許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沒有意識到,你的孩子就是一個普通的孩子,就算是你你竭盡全力去雞娃,最終得到的還是一個平庸的孩子。而一個平庸的孩子,就算是父母窮盡家產,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 周二晚讀:直面殘酷的現實
    第一,它們敢於面對事實,不論它有多殘酷。第二,就是面向所有的決定,它們構建了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參考模式。有一點可以確信無疑:不首先面對事實,永遠不可能作出一系列正確的決策。實現跨越的公司嚴格遵守這條規則,而對照公司卻往往做不到。3、追求卓越的願望本身並沒有什麼錯。
  • 青春期父母必修:無用教導十則,欲改善親子關係,家長必須先改變
    做了很多的努力,最後發現所有的用功都沒有在孩子身上得到正面的反饋。孩子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甚至還變本加厲了。這是很多父母在和我溝通時提出來的共性的問題,這讓他們很苦惱。尤其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他們的獨立意識增強,有了更多的自我判斷能力,不再把父母視為完全的權威,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變得越來越有限。
  • 爸爸,請一定陪我,很現實,很殘酷
    導讀:爸爸,請一定陪我,很現實,很殘酷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爸爸,請一定陪我,很現實,很殘酷!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必須面對的現實:你的孩子或許註定平凡
    殷立勤 攝孩子們終將很平凡,是父母必須面對的現實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很容易被問到一個問題:「你長大了想做什麼啊?而我們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將精力集中在剩下極其渺茫的希望中。這意味著從一開始就是一場註定了會失敗的豪賭,是很多人悲劇的開端。所以,我們很多人過得並不快樂。
  • 這11點真相,既殘酷又現實!教育不能只靠老師,可別耽誤孩子了
    很殘酷,卻很現實,願所有的父母都能看到!,除非你現在就把孩子送到國外,要麼就不要有這種育兒理念,因為你改變不了中國的教育大環境,你這樣的想法最終是害了孩子。,快樂教育不是你一個家長可以做到的。孩子從小接受了你的快樂思想,可是在大環境下沒有志同道合的同伴,沒有老師的鼓勵和表揚——因為他與大家背道而馳,老師不可能天天表揚他。那麼,這樣的他其實並沒有快樂,他就會變得孤獨、偏執、逆反,一旦你發現了這些現象,那就後悔莫及了。
  • 「無用」的父母「佛系」的育兒觀養成華為201萬年薪天才少年
    最令人驚奇的是,如此優秀的張霽,竟是在父母「佛系」和「無用」中得來的。張霽的父母都是老師,常會教導兒子一些原則性的道理,比如「該玩的時候開心玩,該學的時候認真學。」從小到大,幾乎所有的決定,父母都會放手讓張霽自己做主。
  • 重點高校農村孩子越來越少,現實比想像的更殘酷
    經過這麼多年的教育改革,我們的教育看似越來越公平,每個孩子在學校裡都能接受平等、快樂的教育,貌似每個孩子在學習都能無憂無慮的成長。但是在我國高校中,農村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少,當今社會,寒門幾乎很難再出貴子!
  • 班主任忠告:父母不「狠心」,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班主任忠告:父母不「狠心」,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教育孩子要趁早,別等孩子長大了,讓這個社會來替你教育。教育孩子要趁早,孩子日後會感激你,沒有在他該受管教的時候被放縱。成長中的孩子也必須經歷「成對」的教育,必須讓他經歷心理上的一種痛苦、克制、忍耐。適當地讓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只能接受快樂,不能承受一點點痛苦,問題是很嚴重的。經常有家長會問:孩子輸不起怎麼辦?作業寫不完,就大哭;比賽輸了,就發脾氣:「我再也不和你們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