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金融中心卡位賽:廣州、深圳聯動力保龍頭,蘇州厚積薄發成年度...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時代財經 石恩澤 編輯:梁勵

12月4日,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在「2020年中國地方金融發展論壇」上指出,金融的創新和監管與地方金融的發展密切相關。「因為地方監管部門是與中小民營創新型金融機構直接打交道的一線部門。此外,金融部門的資金要循環進入實體經濟,也離不開地方金融的政策、環境和體制支持。」

正因如此,各地對於地方金融中心指數的排名高度關注。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在會上打趣道,之前幾屆中國金融中心指數發布後,有不少地方領導打電話來追問他評比得分落後的原因,足以見得各地政府在金融競爭力上可謂是「錙銖必較」。

而對于越演越烈的地方金融中心搶位賽,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助理、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所長劉國宏認為,雖然金融指數排名每年都有波動,但同時也代表了市場對這座城市的一種情緒。

廣州:雙城聯動保龍頭

從榜單來看,納入指數的31個金融中心可被分為三大類。上海、北京、深圳在金融中心發展方面穩居前三,優勢地位明顯。

納入金融中心指數的31個金融中心可被分為三大類。(圖片來源: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

然而,在第二層級的區域金融中心十強裡,由於馬太效應,各地在排位上的競爭步入白熱化階段。

這裡的馬太效應是指金融業創造的主要價值正流向頭部的金融中心城市。比較不同金融中心的水平可以看出,雖然其餘26個中心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得分增長,但是得分增長最快仍是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上海、北京、深圳。

上海、北京、深圳得分增長快於28個區域金融中心平均水平。(圖片來源: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

對此,劉國宏表示,經過12年的統計觀察,他認為各個金融中心要發展的話,先發優勢非常重要。

「所以說任何一個卡位、搶位的突破都十分不易。比如說深圳如果想趕超北京或上海,是一定需要加速度的。如果沒有加速度,這個差距會越來越大,而實際上其他的金融中心也是如此。」劉國宏說。

他還表示,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如果一個金融中心的實力本身不夠強,不能形成集聚效應的時候,反而競爭力會被削弱。

可見,這場卡位賽對於任何一個想要發展金融中心的城市來說都至關重要。

廣州作為本期區域金融中心裡的龍頭,近年來進步明顯,此次排名上升了4個名次。據《中國金融中心指數2020》報告的分析,廣州得益於區域股權交易市場和資本市場利用方面的優異表現,尤其是在金融市場規模上成效顯著。

一組具體的數據更是直觀的說明了廣州在市場規模上的優勢。2019年,廣州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掛牌展示企業數超過了1.75萬家,數量排名全國第1。

對於接下來如何保住第二層級的龍頭地位,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邱億通在會上談到,「深圳一直是我們金融對標的重點對象,特別是(廣東)省委省政府要求廣深雙城聯動。」

因此,邱億通指出,加強粵港澳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取消或者放寬港澳投資者的持股比例和經營要求限制,將會是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蘇州:發10萬個數字紅包加速追趕

蘇州雖然是本期區域金融中心十強裡的老么,但其奮起直追的勁頭卻十足。

在第三期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之後,一直穩居區域金融中心前十,蘇州聚焦突破的態勢正在顯現。

蘇州金融中心歷年得分及排名情況(圖片來源: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

數據顯示,2019年蘇州金融業增加值的增速排名第一,達到了12.8%,高出31個金融中心的平均水平5.9個百分點。

不僅如此,蘇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宋繼峰在演講中還透露,在新增上市公司的數量上,蘇州今年在科創板上市的總量排名第三,趕超了處於全國金融中心(第一層級)裡的深圳。

不僅如此,在全市的新增上市公司裡,蘇州今年上市了24家,趕超了區域金融中心(第二層級)裡的龍頭——廣州。

對於這個喜人的成績,宋繼峰表示,蘇州在2018年搭建起股權融資平臺後,配套出臺了相關創新的政策。「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的獎勵直接給到(創業)團隊,同時不需要股權投資機構在蘇州註冊公司或者團隊落戶,只要他們願意在平臺上註冊,並且讓我們知曉該公司是什麼類型的投資企業。」

而在金融創新方面,蘇州作為央行數字貨幣測試的四個首發城市之一,更是直接「叫板」深圳。深圳在首次數字貨幣測試中發了5萬個紅包,對接了3000家商戶;而蘇州後來居上,發放了10萬個紅包,對接了6000家商戶。

至此,蘇州對數字貨幣推廣的「野心」還沒有結束。宋繼峰透露,在接下來的「雙十二」還要再接再厲,打造蘇州「雙十二」購物節,並在該節上將數字貨幣推廣至全市試點。

相關焦點

  • 第12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發布,深圳排名全國第三
    金融中心建設「分層效應」正在顯現。上海、北京、深圳分列全國金融中心前三甲,優勢更加凸顯;廣州、杭州、成都、天津、重慶、南京、武漢、鄭州、蘇州、西安躋身區域金融中心十強,競相創新發展。2019年,國內新增持牌金融機構絕大部分落戶在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三者金融機構實力得分之和超過其它28個區域金融中心的總和。28個區域金融中心中,鄭州金融機構實力進步表現最明顯,連續兩期排名上升保持第1,本期排名國內第17名。本期金融市場規模TOP10分別是上海、深圳、北京、廣州、大連、鄭州、杭州、南京、武漢和蘇州。
  • 最新中國金融中心城市排名:滬京深位列前三,蘇州金融業增加值增速...
    12月4日,第十二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CDI•CFCI)」在深圳舉辦的「2020·中國地方金融發展論壇」上由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發布。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與英國智庫Z/Yen集團共同編制了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被譽為最權威的全球金融中心排名指標指數。
  • 中國官媒中青網報導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區域蘇州第一,南京第二
    上海雙滋傳媒總部原創出品江蘇省是中國第二大經濟省份、長江流域龍頭經濟強省,經濟自古以來高度發達。12月7日中國官媒中國青年網報導中國百強投資區域出爐,上海和蘇州以6個區域上榜並列全國第一,滬蘇不僅是中國經濟龍頭,也是資本吸引龍頭,兩地累計吸引外資超過4000億美元,接近全國累計吸引外資的20%。長三角的另外一座江蘇城市南京也不甘示弱,以5個區域上榜,與深圳廣州一線城市並列全國第二。
  • 胡潤研究院首次發布《2020胡潤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區域百強榜》,深圳...
    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區域百強榜摘要上海浦東新區位居榜首,其次是深圳龍崗區、北京朝陽區、深圳寶安區和北京海澱區百強區域共來自33個城市,其中上海和蘇州最多,分別有6個區域上榜;其次是南京、武漢、杭州、深圳、廣州和青島,分別有5個區域上榜
  • 國家中心城市怎樣引領區域發展
    聚集力主要是指城市對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資源的吸納力,可以通過經濟總量和人均GDP、交通樞紐地位、金融中心地位、實際利用外資情況、科研院所和人才的數量及質量等指標來衡量;輻射力主要是指城市對一定區域的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的影響力。城市總是以一定區域腹地為支撐的,城市層級與其所駕馭的區域整體實力成正比。
  • 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深圳:2018年度GDP超2萬億元
    地處不同區域的北京、上海、廣州、重慶都是非常強勢的城市。從經濟上來看,其GDP超過2萬億的也是這些城市,再加個深圳特區。在公布的2018的數據來看,北京以3.032億突破3萬億大關,追上上海,成為中國2018年第二個3萬億城市,而重慶以20363億元躍居中國城市前五名。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城市,2018全年GDP:32679.87億元。
  • 杭州、蘇州、成都三張城市名片 透視中國城市金融競爭力新格局
    從城市定位來看,杭州定位為全國一流新金融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廣州立足廣東、輻射華南、面向東南亞,打造區域金融中心,二者在金融實力上各具優勢,而杭州在資本市場規模和資本市場活躍度上優勢更為明顯。在資本市場規模方面,杭州上市公司數量及總市值、新增上市公司市值均高於廣州。
  • 廣州廣電運通金融電子股份有限公司2020半年度報告摘要
    同時探索城市運營中心服務模式,以城市為主要經營單元,整合內、外部交付資源,緊緊圍繞營銷、服務與運營,打造城市運營中心,將服務站由原來的業務交付單元提升打造成經營利潤中心。66,000萬元人民幣變更用於建設「廣電運通人工智慧深圳創新中心」,打造「廣州總部」+「深圳基地」的創新發展格局。
  • 高端訪談 李湛:「廣深聯動」須樹立大灣區「區域一盤棋」思想
    此時此刻,「廣深聯動」探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互動新模式,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李湛在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時表示,新發展格局之下,廣州和深圳「雙城聯動」須樹立大灣區「區域一盤棋」思想,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引領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雙區驅動』帶來的將是區域合作的深化、要素流動的加速、產業結構的優化。」
  • 杭州闖進前四「北上深杭」成新四大金融中心
    在《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榜》中,廣東、北京、上海居前三,江蘇、浙江排名第四、第五位。依據《中國內地城市金融競爭力50強》榜單,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廣州、南京、蘇州、成都、天津、重慶位列前十。從經濟和金融地位來看,50強城市的GDP佔全國一半以上,上市公司總市值佔比近九成,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規模佔全國六成以上,營業部交易額佔全國近四分之三。
  • 2020年中國金融中心指數排名:滬京深鎖定前三
    12月4日,第十二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CDICFCI)」在深圳舉辦的「2020·中國地方金融發展論壇」上由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發布。報告顯示,最新的中國金融中心指數綜合競爭力排名前三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
  • 深圳福田,不止金融中心
    而福田也在三十年間,實現了從「上步工業區」向「金融+科技+文化」現代產業體系的躍升,成為深圳的行政、金融、文化、商貿和國際交往中心。截至目前,福田區持牌金融機構總數達264家,數量佔全市近七成,銀行、證券、保險、基金、期貨、信託等金融業態齊全,這也直接帶動了福田金融業的發展。其中,平安集團和招商銀行兩家金融企業進入世界500強。深圳福田區,與北京金融街、上海陸家嘴成為大家公認的中國三大金融集聚地。
  • 新四大金融中心誕生!杭州擠進前四,「北上深杭」來了!
    榜單評選從經濟競爭力、資本市場規模、金融機構實力和資本市場活躍度四大維度選取了29個指標,對內地31個省(區、市)、141個城市的金融發展成果與潛力進行綜合評估。根據榜單,廣東、北京、上海位列前三名,金融中心地位穩固。杭州擠進前四,「北上深杭」金融新格局初顯。
  • 蘇州:放大「滬蘇」同城效應——蘇州市政府副秘書長沈志棟訪談錄
    在江南史學家筆下,蘇州是上海開埠前經濟文化的中心,是超越地域的中心城市。 小橋流水,粉牆黛瓦,蘇州歷久而彌新。今天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下,蘇州的目標是:放大「滬蘇」同城效應,奮力描繪長三角「主峰高聳、次峰烘託」的壯麗畫卷。
  • 蘇州工業3.3萬億、GDP1.9萬億:蘇州成為中國新一線龍頭城市
    2019年中國十大城市GDP出爐 2019年蘇州市GDP突破1.92萬億超過直轄市天津市,成為中國第六大經濟中心城市,遠超武漢和成都新一線城市
  • 年中看數據|佳兆業土儲總貨值超5800億 城市更新厚積薄發
    來源:新華網8月27日,佳兆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碼:1638.HK)發布2020年半年度業績報告。城市更新厚積薄發 加速轉化再添亮點作為舊改龍頭企業,佳兆業的城市更新紅利已經逐步體現在公司財報上。在上半年的合約銷售中,舊改項目銷售額佔整體銷售的三分之一,已經成為集團銷售貢獻的重要來源。深圳目前舊改的土地成本約1.4萬元/平方米,相較住宅均價仍有很大利潤空間。
  • 弘品牌 厚積薄發載譽前行 弘陽地產獲多項榮譽
    厚積薄發的弘陽地產,迎來了滿載而歸的榮譽之月。8月份,弘陽地產集團和母公司弘陽集團獲得多項榮譽。全面覆蓋了綜合實力、品牌價值、企業成長性、城市群競爭力、產品力、營銷力等多個維度。
  • 電解質|多項排名大幅提升,濟南角逐「國家中心城市」是否已佔得先機?
    國家金融中心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對全國高端金融要素的集聚上,強調國家金融中心城市在全國城市網絡中的聯繫和輻射作用。報告顯示,2020年國家金融中心是上海;國家重要金融中心為北京、深圳、廣州、天津、南京、杭州;國家潛在重要金融中心是成都、武漢、西安、寧波、重慶、大連、青島、濟南、鄭州、蘇州、廈門、瀋陽。
  • 廣州南沙推動環內灣區域一體化,大灣區超級CBD浮出水面
    從大灣區內部看,深圳前海與空港新城、東莞濱海灣新區、廣州南沙新區、中山翠亨新區、珠海橫琴新區自東向西沿海分布,組成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環內灣區域,高端要素與創新資源正加速集聚於此。儘管如此,這一核心區域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窒礙。
  • 解碼區域協調發展新局下「深圳—河源」模式
    由對口幫扶走向合作共贏,兩市打通「深圳東進」「河源南融」戰略,「三大抓手」推動區域協調一體化發展;以創新驅動力推產業共建,「深圳總部+河源基地」模式引導重大項目落地,再造粵北優勢產業集群。資源融通、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創新機制和革新理念打造振興粵東西北對口幫扶的「深圳樣本」和「深圳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