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時代財經 石恩澤 編輯:梁勵
12月4日,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在「2020年中國地方金融發展論壇」上指出,金融的創新和監管與地方金融的發展密切相關。「因為地方監管部門是與中小民營創新型金融機構直接打交道的一線部門。此外,金融部門的資金要循環進入實體經濟,也離不開地方金融的政策、環境和體制支持。」
正因如此,各地對於地方金融中心指數的排名高度關注。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在會上打趣道,之前幾屆中國金融中心指數發布後,有不少地方領導打電話來追問他評比得分落後的原因,足以見得各地政府在金融競爭力上可謂是「錙銖必較」。
而對于越演越烈的地方金融中心搶位賽,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助理、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所長劉國宏認為,雖然金融指數排名每年都有波動,但同時也代表了市場對這座城市的一種情緒。
廣州:雙城聯動保龍頭
從榜單來看,納入指數的31個金融中心可被分為三大類。上海、北京、深圳在金融中心發展方面穩居前三,優勢地位明顯。
納入金融中心指數的31個金融中心可被分為三大類。(圖片來源: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
然而,在第二層級的區域金融中心十強裡,由於馬太效應,各地在排位上的競爭步入白熱化階段。
這裡的馬太效應是指金融業創造的主要價值正流向頭部的金融中心城市。比較不同金融中心的水平可以看出,雖然其餘26個中心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得分增長,但是得分增長最快仍是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上海、北京、深圳。
上海、北京、深圳得分增長快於28個區域金融中心平均水平。(圖片來源: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
對此,劉國宏表示,經過12年的統計觀察,他認為各個金融中心要發展的話,先發優勢非常重要。
「所以說任何一個卡位、搶位的突破都十分不易。比如說深圳如果想趕超北京或上海,是一定需要加速度的。如果沒有加速度,這個差距會越來越大,而實際上其他的金融中心也是如此。」劉國宏說。
他還表示,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如果一個金融中心的實力本身不夠強,不能形成集聚效應的時候,反而競爭力會被削弱。
可見,這場卡位賽對於任何一個想要發展金融中心的城市來說都至關重要。
廣州作為本期區域金融中心裡的龍頭,近年來進步明顯,此次排名上升了4個名次。據《中國金融中心指數2020》報告的分析,廣州得益於區域股權交易市場和資本市場利用方面的優異表現,尤其是在金融市場規模上成效顯著。
一組具體的數據更是直觀的說明了廣州在市場規模上的優勢。2019年,廣州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掛牌展示企業數超過了1.75萬家,數量排名全國第1。
對於接下來如何保住第二層級的龍頭地位,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邱億通在會上談到,「深圳一直是我們金融對標的重點對象,特別是(廣東)省委省政府要求廣深雙城聯動。」
因此,邱億通指出,加強粵港澳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取消或者放寬港澳投資者的持股比例和經營要求限制,將會是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蘇州:發10萬個數字紅包加速追趕
蘇州雖然是本期區域金融中心十強裡的老么,但其奮起直追的勁頭卻十足。
在第三期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之後,一直穩居區域金融中心前十,蘇州聚焦突破的態勢正在顯現。
蘇州金融中心歷年得分及排名情況(圖片來源: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
數據顯示,2019年蘇州金融業增加值的增速排名第一,達到了12.8%,高出31個金融中心的平均水平5.9個百分點。
不僅如此,蘇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宋繼峰在演講中還透露,在新增上市公司的數量上,蘇州今年在科創板上市的總量排名第三,趕超了處於全國金融中心(第一層級)裡的深圳。
不僅如此,在全市的新增上市公司裡,蘇州今年上市了24家,趕超了區域金融中心(第二層級)裡的龍頭——廣州。
對於這個喜人的成績,宋繼峰表示,蘇州在2018年搭建起股權融資平臺後,配套出臺了相關創新的政策。「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的獎勵直接給到(創業)團隊,同時不需要股權投資機構在蘇州註冊公司或者團隊落戶,只要他們願意在平臺上註冊,並且讓我們知曉該公司是什麼類型的投資企業。」
而在金融創新方面,蘇州作為央行數字貨幣測試的四個首發城市之一,更是直接「叫板」深圳。深圳在首次數字貨幣測試中發了5萬個紅包,對接了3000家商戶;而蘇州後來居上,發放了10萬個紅包,對接了6000家商戶。
至此,蘇州對數字貨幣推廣的「野心」還沒有結束。宋繼峰透露,在接下來的「雙十二」還要再接再厲,打造蘇州「雙十二」購物節,並在該節上將數字貨幣推廣至全市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