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喜多王曉波
企業中的工作分為兩大類:確定性的工作和不確定性的工作。
什麼是確定性的工作
確定性的工作,簡單地理解就是已經明確的工作;確定性的工作,就是交由專業崗位去做的工作,或者我們稱之為例行的工作。
管理人員,最忌諱的是從事大量確定性的工作;企業,最忌諱的是以責任之名,給予管理人員大量確定性的工作。無論確定性的工作有多重要,都不是管理人員的首要工作。
我第一次進入企業高層管理時;老闆指著桌子上的一尺高的採購發票,對我說「以後,採購發票的付款審批權,交給你」,我的答覆是「NO」。我當時問了幾個問題。
問題一,為什麼採購的每一筆發票要親自審核,審核什麼?老闆的回答是:採購成本關乎企業利潤,採購價格貓膩太多;所以必須親自控制。
問題二,這麼多發票、這麼多採購物資,每一種、每一筆,都能審得清楚嗎?老闆說:說實話,我不可能都懂;只不過採購部門知道每一筆我都會審,自然不敢犯錯。
問題三,此項工作既然如此重要,為何交給我?老闆的回答是:採購歸你分管,而且我信得過你。
我回答「NO」理由很簡單,我信不過我自己。此項工作,我做了幾點調整:一,所有原材料、零部件的價格制定標準,以上年度最低價為標準;二,採購發票由審計專員按標準價格審核,財務核對,超出價格標準的一律不付款;三,我會對每個月的採購發票進行抽查。
這個案例,也許很多企業都存在;涉及到錢,好像都是大事,一定是管理人員甚至是高層必須介入其中。其實不是,採購發票審核與付款審批,都是確定的事;凡是確定的事,都不應有管理者參與。如果有,不過是管理者的權力作祟,是管理不作為的推脫。
確定性的工作,本身不是管理者的工作;作為管理人員,如果還在從事確定的事,只能說是一名資深業務人員。
什麼是不確定的事
顧名思義,不確定意味著未知;事未知,人未知。把不確定的事作為工作日常,才是管理者的本色。不確定的事是管理者的核心工作之一,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從事不確定的事;另一方面,把不確定的事變為確定。
從事不確定的事。管理者的第一要務是,處理不確定的事;也許是事情該不該做,也許是事情該由誰做。管理者的第二要務是,創造不確定的事;事定管理則退,事不定才需要管理。
把不確定的事變為確定。管理者,之所以能夠從事不確定的事;就是因為,管理者必須把不確定的事變為確定。如果管理者把確定的事,當成不確定的事在處理;這樣的管理者是不合格的,即使他們體現了自我的存在價值。真正有價值的管理者,是不斷地把不確定的工作變為確定;而自己永遠在從事不確定的事。
有一部電影《光榮戰役》,描述的是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一隻黑人軍團的故事。當北方部隊在攻打南方的一處堡壘時,需要一支先遣軍團;而這隻先遣軍團需要通過開闊地,將傷亡慘重。黑人軍團54軍的蕭上校,為全軍請命;將軍因為他們已經連續作戰兩天而猶豫。蕭少校對他的將軍是這樣說的:「決定一支部隊的戰鬥力不是睡眠,而首重人格和堅韌毅力」。最終,他們衝上了陣地。這個電影片段,攻打碉堡是確定的,哪支部隊去打和結果是不確定的;將軍需要確定的是一支部隊,至於如何打則是這支部隊的事了。
管理者,過多的從事確定的工作,容易成官員;管理者,還是要多從事不確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