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確定的事是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

2020-12-16 知行天下喜多王曉波

原創:喜多王曉波

企業中的工作分為兩大類:確定性的工作和不確定性的工作。

什麼是確定性的工作

確定性的工作,簡單地理解就是已經明確的工作;確定性的工作,就是交由專業崗位去做的工作,或者我們稱之為例行的工作。

管理人員,最忌諱的是從事大量確定性的工作;企業,最忌諱的是以責任之名,給予管理人員大量確定性的工作。無論確定性的工作有多重要,都不是管理人員的首要工作。

我第一次進入企業高層管理時;老闆指著桌子上的一尺高的採購發票,對我說「以後,採購發票的付款審批權,交給你」,我的答覆是「NO」。我當時問了幾個問題。

問題一,為什麼採購的每一筆發票要親自審核,審核什麼?老闆的回答是:採購成本關乎企業利潤,採購價格貓膩太多;所以必須親自控制。

問題二,這麼多發票、這麼多採購物資,每一種、每一筆,都能審得清楚嗎?老闆說:說實話,我不可能都懂;只不過採購部門知道每一筆我都會審,自然不敢犯錯。

問題三,此項工作既然如此重要,為何交給我?老闆的回答是:採購歸你分管,而且我信得過你。

我回答「NO」理由很簡單,我信不過我自己。此項工作,我做了幾點調整:一,所有原材料、零部件的價格制定標準,以上年度最低價為標準;二,採購發票由審計專員按標準價格審核,財務核對,超出價格標準的一律不付款;三,我會對每個月的採購發票進行抽查。

這個案例,也許很多企業都存在;涉及到錢,好像都是大事,一定是管理人員甚至是高層必須介入其中。其實不是,採購發票審核與付款審批,都是確定的事;凡是確定的事,都不應有管理者參與。如果有,不過是管理者的權力作祟,是管理不作為的推脫。

確定性的工作,本身不是管理者的工作;作為管理人員,如果還在從事確定的事,只能說是一名資深業務人員。

什麼是不確定的事

顧名思義,不確定意味著未知;事未知,人未知。把不確定的事作為工作日常,才是管理者的本色。不確定的事是管理者的核心工作之一,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從事不確定的事;另一方面,把不確定的事變為確定。

從事不確定的事。管理者的第一要務是,處理不確定的事;也許是事情該不該做,也許是事情該由誰做。管理者的第二要務是,創造不確定的事;事定管理則退,事不定才需要管理。

把不確定的事變為確定。管理者,之所以能夠從事不確定的事;就是因為,管理者必須把不確定的事變為確定。如果管理者把確定的事,當成不確定的事在處理;這樣的管理者是不合格的,即使他們體現了自我的存在價值。真正有價值的管理者,是不斷地把不確定的工作變為確定;而自己永遠在從事不確定的事。

有一部電影《光榮戰役》,描述的是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一隻黑人軍團的故事。當北方部隊在攻打南方的一處堡壘時,需要一支先遣軍團;而這隻先遣軍團需要通過開闊地,將傷亡慘重。黑人軍團54軍的蕭上校,為全軍請命;將軍因為他們已經連續作戰兩天而猶豫。蕭少校對他的將軍是這樣說的:「決定一支部隊的戰鬥力不是睡眠,而首重人格和堅韌毅力」。最終,他們衝上了陣地。這個電影片段,攻打碉堡是確定的,哪支部隊去打和結果是不確定的;將軍需要確定的是一支部隊,至於如何打則是這支部隊的事了。

管理者,過多的從事確定的工作,容易成官員;管理者,還是要多從事不確定的工作。

相關焦點

  • 孩子的核心能力之一:學會管理時間,解決效率問題
    有的家長很困惑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做事總是拖拖拉拉,心不在焉,為什麼有的孩子上學從不遲到,放學總能很快寫完作業,而自己的孩子也沒閒著,就是寫不完作業,做不完該做的事情,家長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所以,當我們每天要求孩子的時間管理,要抓緊時間,做事要快,做任何事都要快時,也許時間管理的重點就跑偏了。讓孩子管理時間的目的是什麼?我認為是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學會藉助時間規則,讓孩子做事有個參考,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有個自己的判斷,而不是全部藉助父母的規定。
  • 藤校出身的「中國通」校長龍梅:要在不確定的時候做確定的事
    線上模考的難點不僅在於完成考試這件事,還在於如何公平、公正、有序完成這場考試。「我們研究了很久長時間電腦鎖屏這件事」,還有很多事無巨細的準備工作。越是不確定的時候,我們越要儘可能去做「確定」的事。有時候,堅持就是一念之間,對自己要求高一點,很多看起來很難的事,都能做成。在龍梅的字典裡,從來不畏於做「難」的事。從美國紐約到中國上海,從0到1與創校團隊一起,把七德一點點做出來。從外人看來,這是一件特別不容易的事,在龍梅那裡,做事,把事做好最重要。
  • 成為不確定時期的穩定力量,三件事教你管理不明確的未來
    即使在策略不明確時,最佳主管也會找到方法提供穩定、務實的方向,展現優異的領導力。你可以做三件事,讓你為管理策略模糊性做出更好的準備:   1   採取務實行動   我支持以務實方法處理不確定性。
  • HRD做好三件事,構建人力資源管理核心價值!
    薪酬管理的目的絕不是簡單地「分蛋糕」,價值分配絕不僅是一項技術工作,更應是一種戰略思考。設計薪酬體系時,不應局限於解決薪酬問題和人力資源的專業工作。應基於組織架構的深入分析,以職類\職族\職種\職級為綱創建職務體系基礎上,從戰略、制度、技術三個層面來系統化思考具有組織個性的結構化薪酬體系設計模型。    我們需要區分人力資源功能性和職能性工作的不同。
  • 騰訊蘇奎峰:自動駕駛技術的核心是把人的不確定因素變成確定
    他表示,我們今天本質上都是在用虛擬孿生做數字駕駛,更確切的講是用數字仿真來做我們的工作。何為數字孿生?蘇奎峰表示,其實就是一些感知計算建模的技術,通過軟體把物理進行描述,然後做診斷、預測、最終到決策的一個過程。在他看來,建一個虛擬孿生世界的核心,最終還是要以服務出發。
  • 課程管理是學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和主要內容
    課程管理是學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和主要內容,下面從課程管理的定性、定位以及定向來談談我們對課程管理的認識。因此,我們緊緊把握「促進學校自主發展和特色發展」的實質與目的來推進學校課程管理工作。2.課程管理的核心與靈魂是學校核心理念與文化精神的凝練。學校課程要充分反映這所學校的辦學理念與文化精神。
  • 醫療質量與安全是公立醫院醫療管理工作核心
    醫療質量與安全是公立醫院醫療管理工作核心 時間: 2012-10-22 15:10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 中國製造企業,執行力才是核心競爭力,超全的品質管理工作重點
    2、不製造不合格品不製造不合格品是指接受前道的合格品後,在本崗位加工時嚴格執行作業規範,確保產品的加工質量。對作業前的檢查、確認等準備工作做得充分到位;對作業中的過程狀況隨野鳥留意,避免或及早發現異常的發生,減少產生不合格品的概率。準備充分並在過程中得到確認是不製造不合格的關鍵。只有不產生不良品,才能使得不流出和不接受不良品變為可能。
  • 施煒:核心人才的管理方式(領導者必讀)
    來源:正和島標準口述:施煒 知名戰略管理專家,北京華夏基石管理諮詢集團領銜專家採 訪:葉正新來 源:正和島《決策參考》正和島《決策參考》特別策劃「打勝仗」專題。本文為系列文章之一,節選自12月刊。核心專家在哪裡,資源就投在哪裡,核心專家在法國,就到法國建立研究所。選用核心人才的誤區核心人才有兩類: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管理人才大部分要靠內部培養,外部引進的成功率不高。總體上,核心人才選用呈現的是一個「悲劇多,喜劇少」的局面。
  • 制度是一家企業的核心內容之一,「無規矩不成方圓」
    我們所說的績效管理系統,就是要通過制度、管理來規範全體員工的行為和態度。建立規則,就像是一把標尺,讓所有人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制度是一家企業的核心內容之一。「無規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這些俗話都是在強調製度的重要性。制度是用來管理人的,人的行為要受到制度的規範,才能保證其行為和態度不出現偏差,危害其他個人或團體。沒有制度,一家企業根本運營不起來,也無法規範員工的行為。
  • 時間管理:核心不是管理時間,而是管理我們的注意力
    「不要儘量抽時間,要管理時間」,看起來沒什麼技術含量,也平凡無奇,但這句話對現階段的我非常受用,我把它總結為:不花哨、務實、接地氣的掌控時間。每次有個想法,總會在當天的清單裡列出來,隨著靈感的增多,清單的長度也越來越多,每天晚上復盤的時候發現總有幾項內容是當天不能完成的,然後第二天繼續告訴自己要儘量做完,結果還是總有做不完的當日清單。
  • 時間管理:推進工作的5個原則
    為了解決沒有充裕時間完成工作、寫論文和著書的問題,他讀了很多時間管理類的書,但那些書裡的技巧既不輕鬆也不實用,比如早起或縮短睡眠時間。於是,野口悠紀雄總結了自己的實際應用經驗,寫了《把碎片化時間用起來》這本書。野口悠紀雄說,現在人們所做的工作僅憑勤奮努力是無法應對的,因為工作的形式發生了3個變化。
  • 時間管理——怎樣儘快完成工作、空出時間做自己的事
    上一篇時間管理的文章,從拖延的成因來分析,在整體上提到了一些導致拖延的心理問題,比較偏理論。我知道很多人是不滿足的,多半會覺得看了也不太管用。沒關係,時間管理本來就是個宏大的選題。看看市面上有那麼多關於時間管理的書就知道了,說明這個選題大到不僅能寫一本書,還能讓好多人寫。
  • GTD工作法,高效管理你的時間
    時間管理有很多種方法和系統,GTD就是其中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GTD的全稱是Getting Things Done,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把事情做完」。GTD的核心理念即:必須記錄下來要做的事,整理安排並使自己一一執行。GTD所包含的五個核心原則分別是:收集、整理、組織、回顧、執行。
  • 那些不確定的事
    那些不確定的事,才是故事中最該關注的地方!有時候,本來很清楚明了的一件事情,到了去做的時候總是出現這樣那樣的意外,事情往往會因此走上一條岔路。但是你發現沒有,有時候題目擺在面前的時候,我們就感覺到了,我們回答不上來。面對這種茫然失措,我們能做什麼呢?我想大多數人都會去努力掌握關於這道題的知識,以免將來重複失敗在同一道題目上。有時候面對著手頭的事情我們會產生失控感,沒有足夠的把握真正做好這件事。
  • 《華為團隊工作法》上篇:人才評選、任用的管理核心
    ,來為我們一一闡述華為的人才管理核心,揭開華為人才傳奇的神秘面紗。引用任正非的原話:「人才不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對人才進行有效管理的能力,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本書目錄有八個章節,主要總結為四個部分為大家講解:人才評選、幹部任用、人才培養、人才激勵。
  • 企業薪酬管理的核心實質(附薪酬設計與管理實戰ppt)
    上述內容的有效管理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HR核心價值的體現。薪酬管理主要原則薪酬設計是薪酬管理最基礎的工作,如果薪酬水平、薪酬結構、薪酬構成等方面有問題,企業薪酬管理不可能達成預定目標。薪酬預算、薪酬支付、薪酬調整工作是薪酬管理的重點工作,應切實加強薪酬日常管理工作,以便實現薪酬管理的目標。
  • 班級管理的核心是組織學生自我管理
    一個秩序混亂的班級,必然是一個組織管理混亂,制度不完善或不合理的集體。現行的許多班級管理制度過多的發揮著制約功能,激勵功能衰弱,更有許多制度已不適應教育發展的新需要,影響著學生創新性人格的培養,需要改革和創新。好的班級管理制度,既要對學生有著制約、評價作用,更要對學生具有激勵功能。我在班裡推行的「日通報月量化小組流動紅旗制」,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 張應春談管理:工廠管理,打造高執行力團隊的6個核心要點
    組織結構的設立應該由從權力為核心向以責任為核心進行轉變。但企業傳統的組織結構,不可能馬上打破,因為你的人才體系、管理體系都跟不上。這個時候,企業需要成立一個監督部門——稽查部,以此來彌補傳統組織結構的不足。
  • 何為任職資格管理?---人力資源管理3D模式(能力管理、薪酬管理、績效管理)的核心
    付薪除考慮職位價值高低外,還應該考慮員工學歷、工作經驗、工作技能等能力因素,而這些因素是屬於任職資格管理的範疇,任職資格管理在薪酬結構中起著主要決定性作用。 任職資格與薪酬的關係,在公眾號中其他文章中已有闡述,本文暫不做展開(課堂上會展開講解),重點闡述任職資格與績效管理的邏輯關係:  在西方企業,工業化進程較早,人員職業化程度普遍較高,因此,西方企業可以不加培養的直接選用人才,也就是「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行你就留下,不行就走人,因此在西方進行績效考核,以成敗論英雄是行得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