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4 1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高校科研團隊是以科技創新為目的,圍繞共同科研目標,由若干技能互補的科研人員組成的知識共享團隊,團隊成員之間密切學術交流,共同攻克科學難題。高水平的科研團隊可以產出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培養出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對創新型國家建設具有重要推動作用。雖然科研團隊是高校科技創新的主體,但是高校科研團隊普遍存在管理不規範、運行機制不健全、團隊文化欠缺等方面的問題。以本站點為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校科研團隊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臨時拼湊團隊爭取資源情況嚴重。為在競爭中獲得更多科研資源,一些科研人員臨時拼湊「團隊」進行項目申報、獲獎申報,將各自的成果堆砌在一起,然而各團隊成員之間並沒有真正的學術交流、技術合作。當項目結項或報獎結束後,團隊隨之解散,再申請其他項目或資源時,又另找他人,組成新的團隊。
(二)人員結構類型不合理。目前,高校科研團隊中科研執行人員比重較高,創新型學術帶頭人、前瞻性規劃人才較少,在讀的研究生、博士生比重偏高,專家型人才比重偏低,單一型人才比例較高,複合型人才比例較少。
(三)高校欠缺針對科研團隊的科學管理及評價制度。高校現行的立項資助制度,多強調個人項目,不利於科技工作者集體攻堅;科研考核、科研獎勵及職稱評定,更注重第一作者、項目或課題負責人,其他成員在成果或項目中所作的貢獻未得到充分肯定,容易在成果署名、任務分工上產生矛盾;科研獎勵重數量、輕質量,使得重視成果質量、紮實搞科研的團隊因取得的成果不多,獲得較少的科研獎勵,分配給團隊成員個人的獎勵更少,容易引發成員間的矛盾衝突。雖然高校在管理體制方面經歷了幾次變革,但並未發生本質變化,仍未能擺脫學校、學院二級管理模式,行政色彩濃厚。
(四)團隊研究方向分散。部分科研團隊缺乏發展規劃,研究目標不明確,研究方向分散,團隊成員各自為戰,獨自封閉進行科學研究,缺乏統一的科研規劃,每個成員在自己的方向上淺嘗輒止,不能持續深入地挖掘,每個方向都難以產生大的成果。
(五)缺乏和諧進取的團隊文化,團隊成員追求短期效益。現實中很多團隊只看到科研的經濟利益,忽視了團隊文化構建,內部關係複雜,打擊了團隊成員工作的積極性,不利於團隊凝聚,導致研究力量分散,研究實力下降。缺乏和諧進取的團隊文化,不利於科研工作的創新,也不利於科技人才的培養。此外,迫於職稱評定、績效考核、教學負擔等現實壓力,部分團隊成員的科研態度不嚴謹,科研目標不明確,追求論文數量,忽視論文質量,研究結果重複,缺乏創新性成果,甚至出現研究數據造假的現象,忽視了科研成果的產出和轉化。
二、對策建議
(一)整合校內外資源,加強頂層設計。高校應以國家及地方科技發展規劃為指導,順應經濟和社會發展趨勢,結合本校現有學科分布、人才隊伍情況,發揮自身學科及人才優勢,整合校內外資源,加強頂層設計,以專家型領軍人才為核心,依託學校科研平臺及重點學科,制定本校科研團隊發展規劃。
(二)選擇優秀的科研團隊負責人、合適的團隊成員。學校層面要優中選優,推選出合作團隊負責人的最佳人選。同時,還要根據科研團隊的建設目標,合理選擇團隊成員。在團隊組建之初,要充分了解成員的能力與個性,形成成員科技能力互補,學術帶頭人、科研骨幹和科研輔助人員搭配合理的結構。雖然團隊結構保持相對穩定,但也要根據研究需要適時調整成員進出。
(三)制定科學的管理及評價制度。評價制度由年度考核向周期考核轉變,由成果數量評價向成果質量評價轉變。同時根據團隊類型不同,採用不同評價形式,偏重基礎研究型團隊,以評價學術創新為主,偏重應用研究型科研團隊,應以學術評價與經濟評價相結合,關注其對經濟社會發展所做的貢獻。分層次、分角色評價科研團隊中的學科帶頭人、科研骨幹及科研輔助人員,對團隊帶頭人應重點考查其戰略意識、全局觀念、組織協調能力等;對科研骨幹人員則偏重考查其專業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科研輔助人員則應重點考察其實驗能力等基礎技能。
(四)健全團隊分配製度,構建和諧進取的團隊文化。為避免團隊成員之間因分配問題產生矛盾,可採取混合分配方式,即大部分收益以團隊整體績效為基礎進行按勞分配,在此基礎上,對有重大貢獻的成員進行特別獎勵,將科研團隊所獲得的獎勵、成果轉化收益中的百分之六十,按實際工作量多少在團隊內平均分配,剩餘部分用於重大貢獻者的獎勵,在利益合理分配的基礎上增強團隊凝聚力。此外,建立科技創新、唯才是舉、開放共享等的團隊文化,形成和諧民主、平等自由的學術氛圍,在總體科研規劃與科研目標基礎上,鼓勵團隊成員充分發揮自我獨創能力,構建合作進取的團隊文化,提高成員忠誠度。
來源:廣西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站點《廣西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站點信息摘報》第0378期
原標題:《科界傳聲|高校優秀科研團隊建設亟待重視》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