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問林彪,美軍越過鴨綠江怎麼辦?林彪聽後直接說了五個字!

2020-12-16 旭明讀歷史

主席問林彪,美軍越過鴨綠江怎麼辦?林彪聽後直接說了五個字!

文/旭明讀歷史

我們都學過歷史,都知道在革命戰爭年代的地大物博的中國是外國眼中的肥肉,人人都想佔為己有,哪怕是分一羹湯也是好的。可想而知,那個時候的中國正處於什麼樣的處境。那個時候的我們腹背受敵不說,還得提防著別國的戰爭會不會蔓延到我們的邊界。這一提防便提防出了問題。所以有了後來我們歷史課本上說的抗美援朝事件。你們說說看美國和朝鮮的戰爭都打到我們中國的領土上了,我們中國能這樣任人威脅,不管不顧嗎?那肯定是不能的。所以權衡利弊後,我們偉大的毛主席發話了,他讓元帥彭德懷帶領軍隊越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幫助朝鮮人民抗擊美國。

那個時候的中國剛剛建立新中國一周年。我們偉大的毛主席做出抗美援朝的決定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般簡單。在朝鮮向我們尋求幫助的時候,我們的毛主席就要不要幫助朝鮮渡過難關,一起抗擊美國的問題,召開了會議,同我國的高層領導一起討論商議要不要出兵朝鮮。我們所熟知的林彪當時也參加了這次的大討論,但他是不太贊同出兵朝鮮的。

他認為我們才剛剛建立新中國一年,綜合國力還有待增強。在這個時候打仗,無論是從哪個方面說,對中國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更何況還是同美國抗衡。也不想想美國是什麼實力,剛剛建立新中國的我們又是什麼實力,我們有什麼能力和美國抗衡。他還說如果美國和朝鮮這場戰爭沒有牽扯到中國的話就不要出兵了,倘若真的威脅到我們國家安全必須要出兵攻打的話也要根據形勢所趨,做出理智的決定。一句話說就是這場戰爭我們中國能不摻和就不摻和。

然而彭德懷的想法和林彪的又不一樣,彭德華說不管這次美國和朝鮮的戰爭威沒威脅到我們國家,我們國家都是要出兵幫助朝鮮的。試想如果這次我們沒有幫助朝鮮度過難關,朝鮮在這場戰爭中戰敗了,美國打贏了,佔領朝鮮的美國不就相當於在我們的家門口了嗎?如果真等到美國佔領朝鮮後,我們中國面臨的形勢會變得更加複雜被動不利,就算那時候美國沒有攻打我們中國的打算,他的大兵不過鴨綠江,我們又何嘗不是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難保美國以後不會有攻打中國的打算。那時候的美國出兵攻打中國還不是一句話的事。與其這樣,哪怕我們建國剛滿一周年,綜合國力沒有得到充分發展,我們仍然要和朝鮮一起同美國抗衡。

後來毛主席曾問林彪假如戰爭發生的話,我們中國要怎麼辦。林彪的回答是出兵不打當看客。毛主席說如果美國越過鴨綠江了呢,林彪繼則回答:打回去便是。簡短的五個字足以證明建國後的中國不同於以前西方殖民擴張的時候,不再像以前那樣弱不禁風,隨隨便便幾個洋槍大炮我們就會害怕,那樣的中國早已不復存在了。等待著世界的將會是不斷繁榮發展,綜合國力日益繁榮的嶄新的新中國!

相關焦點

  • 林彪不肯出兵朝鮮,被周總理嚴肅批評,毛主席一語道破其軟肋
    美國擁有非常強大的軍事力量和眾多盟友,所以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非常有信心。他認為,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可以輕而易舉地擊敗朝鮮,迫使其投降。當情報人員回應他,我軍開始在東北大規模集結,有可能出兵朝鮮時,麥克阿瑟輕蔑地認為我國不敢出兵。美軍介入後,面對美軍的精銳裝備和強大火力,朝鮮軍隊節節敗退,戰爭很快燒到了鴨綠江,嚴重影響了我國的安全。周總理大義凜然地警告美國。
  • 鄧小平評價林彪之死:林彪不亡天理不容
    1971年9月13日,林彪攜妻、子乘機潛逃,飛機墜落蒙古荒漠而折戟沉沙。事件爆發五天後,經毛澤東批准,中央發出關於林彪叛國出逃的通知。十天後,擴大傳達到地、師一級。10月 6日,中央發出關於林彪集團罪行的通知。10月中旬,傳達擴大到地方黨支部書記一級。10月24日,中央的傳達擴大至全國基層群眾。11月6日,工廠裡突然通知父母親去工廠聽傳達中央文件。
  • 文革前後林彪如何抓住時機打好政治仗
    」,什麼「學費說」「幹擾說」「八九不離十說」,三說五說之後,就點到了核心:我們的工作搞得好時,是毛主席的思想能夠順利貫徹的時候,如果毛主席的意見受到不尊重或受到很大幹擾時,事情就要出毛病。現在,毛澤東則表揚林彪:「最近林彪同志下連隊作調查研究,了解到很多情況,發現了我們部隊建設中一些重要的問題,提出了幾個部隊建設的很好措施」,並特別肯定「四個第一好。我們從前也未想到過四個第一,這是個創造。誰說我們中國人沒有發明創造?四個第一就是個創造,是個發明」;「我們以前是靠解放軍,以後仍然要靠解放軍」。毛澤東號召:「全國學人民解放軍。」
  • 蔣介石在日記中評價林彪「幼稚可嘆」,是否中肯
    具體談話內容,國民黨方面留存有近5000字的會談記錄,基本上是林彪在匯報,蔣介石發言僅三次(存在一些刪削,後文會提及)。一次是見面即問:「汝此次來渝,毛潤之先生有何意見轉告餘否?」其後是林彪長達近5000言的匯報。然後蔣再問:「汝在重慶尚有幾日勾留?」林回答後,蔣又說:「在汝離渝以前,餘再定期召汝談話。」談話至此結束。
  • 解密林彪一生中不為人知的五段情緣(圖)
    林總生於湖北黃岡,原名祚大,字陽春,號毓蓉。曾用名育蓉、育榮。據說早年還叫過林大勇——這個名字只配當個連長,幸虧1925年到黃埔後改名「林彪」,此名從姓名學角度來分析,通脫清俊,智勇雙全,亂世能統百萬兵,治世卻須防霹靂。他們林家真是非同小可,一門堂兄弟三人都是中共政治局資格的。
  • 毛澤東曾給林彪寫《龜雖壽》 祝早日康復
    作為百萬大軍的統帥,林彪的精神高度緊張。由於用腦過度,紅軍時期林彪就失眠。到了解放戰爭,大仗接著大仗,林彪的失眠達到頂峰。戰事激烈時,他常常整夜睜著眼睛,體力和腦力的消耗幾乎到了極限。林彪自己曾說,打仗幾天不睡覺,也不覺得累。所以,不打仗時,睡覺成了林彪最大的享受,為了睡個好覺,他什麼辦法都用上了。
  • 林曉霖:我的父親是林彪
    劉豹是劉伯堅烈士之子、全國婦聯原主席蔡暢的養子,與林曉霖是同一期學員。  林曉霖見到滕敘兗,第一句話是:「我聽說你為了寫書,把工作辭了,現在還有這樣的傻子嗎?」——滕敘兗為了寫《哈軍工傳》,辭去工作,歷時數年,採訪了400多位哈軍工人。  坐下後,林曉霖開始講述。  結果,講了4個小時,林曉霖哭了4個小時。
  • 林彪頭骨仍保留在俄羅斯?揭開林彪之死內幕
    有傳聞說,前蘇聯人幾周後又秘密回到這裡,並且挖出屍體進行檢查。彼得非常幸運地找到參與其事的少數幾個蒙古人之一——一位病理學家。這位專家提供了很大幫助,確認了此次秘密行動是克格勃所為,使調查有了新的進展。  後來彼得和蘇珊獲悉,儘管當時中國封鎖了消息,但前蘇聯官方根據駐華使館提供的情況,開始關注這架飛機。
  • 知青朱之泓:下鄉地農民眼裡的林彪
    2000年後相繼被評為寧夏銀川市的「三八教學能手」與「師德標兵」。2008年退休開始寫作,《與女兒說家事》一書即將由寧夏出版社出版。林彪之死引出的話題林彪是被寫入黨章的毛主席的接班人,我們每次祝完毛主席萬壽無疆後,都要緊接著祝他永遠健康。然而在我下鄉的第三年他卻乘飛機出逃摔死在異國他鄉的蒙古溫都爾汗了。
  • 陳光和林彪的恩恩怨怨
    在紅軍時期,陳光共在9個地點負傷10次。其中在1930年的文家市戰鬥中,子彈打進他的右膝蓋下,卡在骨頭縫中,醫生給他作了三次全身麻醉,開了三次刀,才將彈頭拔出。紅軍到達陝北後,陳光曾兩次代替林彪的職務。西安事變後,林彪留在延安,陳光任紅一軍團代軍團長。
  • 林彪叛逃前心態解析:與其束手待斃,不如破釜沉舟
    有時他一根一根地接著劃火柴,直至整盒被劃光,臉上才露出一絲笑意……按照林彪通常的規律,每天坐五六個小時,上午3小時,下午少則2小時,多則3小時,只有在無風的黃昏,他才到院子裡走一會,光線強烈時絕對不行,即使睡覺。在夢中,他也不會停止思考,他有時突然從床上爬起來,叫秘書記錄夢中思考的結果。
  • 林彪兵敗四平千裡大潰逃,敗亡之際,蔣介石出昏招,林彪起死回生
    整整一個月後,蔣介石緊急任命抗日名將杜聿明為東北保安總司令並在美國海空軍的幫助下將第一批國民黨部隊第13軍和第52軍從香港等地星夜運往東北,後續部隊也源源不斷通過美軍軍艦開往東北。接到電報後的毛澤東難掩失望,本想把四平成為馬德裡、史達林格勒戰役般的存在,為談判增添籌碼。但隨著四平的失守,南滿門戶大開,東北局勢急轉直下,談判也變得尤為艱難,但毛澤東還是發電林彪:「四平我軍堅守1個月,抗擊國民黨10個師,體現了我軍高度頑強的戰鬥精神,是有意義的。如果你覺得死守四平已不可能時,應主動的放棄四平,積蓄有生力量。」
  • 羅瑞卿與林彪在軍事戰略上的一場爭論
    1964年8月,美國藉口軍艦在北部灣遇襲,派軍機轟炸越南北方,是為「北部灣事件」,越南戰爭擴大化,美國直接出兵越南戰場,戰火燒向了中國的南大門。◆1949年10月15日,羅瑞卿在公安部成立初期的會議上講話。「頭號對手」在中國的南大門耀武揚威,越南一旦淪陷美國之手,就可能成為它進攻中國的跳板,怎麼辦?
  • 林彪對決白崇禧,衡寶戰役打響,強強對決看誰笑到最後?
    1949年春,三大戰役勝利後,第四野戰軍遵照毛澤東和朱德關於「向全國進軍」的號令,在林彪和羅榮桓統帥下,揮師南下。1949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和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進行了宜沙戰役和湘贛戰役,解放了宜昌、沙市、常德和湘贛邊等廣大地區,並進逼長沙。8月4日,國民黨長沙綏靖公署主任湖南省主席程潛及第一兵團司令官陳明仁率部起義,長沙宣告和平解放。
  • 林彪家服務員:林彪精神不正常 曾經觸電門自殺
    抗美援朝時期,林彪在莫斯科以治病為名,帶著妻子兒女長期不歸。醫生出身的王稼祥夫人朱仲麗認為,林彪沒有大病,屬於小病大養。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的中央軍委衛生部副部長傅連璋認為,「林彪身體很好,沒什麼大病,所謂有病,完全是精神作用」。
  • 牙醫回憶:林彪不願看醫生 給江青治牙「很危險」
    那次去給林彪看牙病,他出來時面無表情,也不和我們打招呼,洪主任給他先做了消毒、麻醉,沒想到一切還頗順利,只是一顆鬆動的牙需要拔除,十幾分鐘手術就完成了。洪主任將幾個帶血的棉球用紗布蓋上,臺子上乾乾淨淨。可是,到晚上有了點情況,保健醫生打電話來說:「首長拔牙創面出血了。」我們立刻上車去看了,原來只是林彪在一張潔白的紙上吐了一口唾液,內有幾絲血跡,不是血管出血,他才放心。
  • 揭秘蕭克將軍回憶錄中的彭德懷和林彪
    上聯寫得很有意思,用4個「新」字把整個形勢和任務,都描繪出來了。聯歡會開得很成功,蕭克聽到彭德懷講話鏗鏘有力,很有軍人作風。紅五軍上山後,敵人發動「會剿」的風聲更緊了。井岡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紅軍指揮部打算讓紅五軍留在山上守衛,紅四軍派出主力部隊由毛澤東、朱德率領下山出擊,引誘敵人上山予以殲滅。彭德懷深知兩軍相對智者勝的道理。
  • 林彪一生中兩個養病階段和三個讀書階段
    談到林彪一生讀過多少書,可以循著林彪的兩次養病與讀書的三個階段來探究這個問題!回國後還是帶病參與指揮了解放戰爭。第二次養病翻看林彪的簡歷,會有一個專用詞語,「養病期間」,這個專用術語指的就是林彪的第二次養病!解放初期的1951年,林彪曾接替周恩來主持了幾個月中央軍委工作,隨後便病倒,一直休養不參加工作。八年後的1958年,在八屆五中全會上,他卻當選為中央副主席,不工作的病號反而當選一事多少有點出人意料。
  • 李立三與林彪的恩怨情仇
    節選自《李立三之謎:一個忠誠革命者的曲折人生》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作者:李思慎、劉之昆 在李立三的革命生涯中,發生過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情,而他與林彪之間卻並沒有太多的個人交往早在1927年南昌起義時,李立三身為中共中央臨時常委和起義軍前委領導成員之一,林彪只不過是葉挺部隊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的一名排長。直到起義失敗,他們相互間可能還未曾相識過,從此就天各一方。1946年1月,李立三從蘇聯回到哈爾濱後,兩人交換了位置:李立三在林彪的直接領導下工作。